所属成套资源:2025山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5山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化学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山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化学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0 kPa、17,常温下,向50 mL溶有0,59),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古典文化中不包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C.《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铁棒上镀铜时,阳极不一定要用Cu做电极
B.室温下,向氨水中加少量固体,溶液中减小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促使反应充分进行,应把稀硫酸缓慢并分次倒入溶液中并搅拌
D.相同温度下,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浓度为
B.浓度为浓度为
C.浓度为
D.浓度为浓度为
4.在硫酸工业中,在催化剂条件下使氧化为: 。下
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B.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压强
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的平衡产率
D.为提高的转化率,应适当充入过量的O2
5.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反应2NO2(g)⇌N2O4(g) ,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7.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8.氨基甲酸铵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OONH4(s) 2NH3(g)+CO2(g)。利用如下装置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以分压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步骤I:关闭K3,打开K1和K2,开启真空泵抽气至测压仪数值稳定后关闭K1;
步骤II:关闭K2,缓慢开启K3至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并保持不变,读取压强数值。
记录25 ℃、30 ℃下压强分别为12.0 kPa、17.1 kP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ΔH>0
B.该反应25 ℃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p=2.56×1011 Pa3
C.步骤I中测压仪数值未稳定即关闭K1,Kp测量值偏小
D.步骤II中读数时U形管左侧液面偏高,Kp测量值偏大
9.常温下,向50 mL溶有0.1 ml Cl2的氯水中滴加2 ml·L-1的NaOH溶液,溶液pH随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得a点对应溶液中c(Cl-)=100c(ClO-),则Ka(HClO)=
B.可用pH试纸测定b点对应溶液的pH
C.c点对应溶液中:c(Na+)>c(OH-)>c(Cl-)>c(ClO-)>c(H+)
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中=1
查资料可知,I2可以将Cu氧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 + I-I3-(红棕色);I2和I3-氧化性几乎相同;[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Cu(H2O)4]2+(蓝色)、[CuI2]-(无色)。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a ml铜粉和b ml碘单质(b>a)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
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①:取实验Ⅱ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②: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
信息提示:CuI白色或棕白色立方结晶或稠密粉末,不溶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铜被氧化为+1价,实验Ⅱ中铜被氧化为+2价
B.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I3-(或I2),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C.步骤②中溶液随颜色的变化pH不变
D. 上述实验中,若从实验I中提取白色沉淀,过滤后,可用浓HI溶液洗涤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表中的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对应都正确的是
12.羟基自由基(•OH)是自然界中氧化性仅次于氟的氧化剂。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能将苯酚(C6H5OH)氧化为CO2和H2O的原电池-电解池组合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工作时,电流由b极经III、II、I室流向a极
B.装置工作时,a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C.相同条件下,c、d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7:3
D.装置工作时,每转移28ml e-两室共消耗1ml苯酚
13.可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为反应物,W为生成物
B.反应制得,须投入
C.升高反应温度,被氧化制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 。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 (g)和Cl2 (g),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为体系初始压强,,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则逆反应的活化能=(+67.59)
B.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1>T2>T3
C.M点的转化率为75%
D.T1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0.05
15.人体血液中存在H2CO3/和/等缓冲对。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x[x表示或]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的数量级为10-7 B.曲线ⅠⅠ表示lg与pH的关系
C.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D.当pH增大时,逐渐减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I、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以将有效地转化为 ,装置如图所示。
(1)在该装置中,a极为 极,若以铅酸蓄电池为直流电源,则铅酸蓄电池中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装置工作时,阴极除有生成外,还可能生成副产物,降低电解效率。
已知:。
①副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标准状况下,当阳极生成氧气的体积为时,测得整个阴极区内的,电解效率为 (忽略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II、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以VB2-空气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如
图所示。
(3)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其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4)电解一段时间后,B池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当外电路中通过0.04 ml电子时,B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 L气体(标准状况),若B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电解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l·L-1。
17.(10分)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丙酮碘化反应中,丙酮、I2、H+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
(1)研究丙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为 和 。
(2)实验④中,a= mL,加1mL蒸馏水的目的是 。
(3)计算实验③中,以I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l·L-1·s-1(列出表达式)
(4)通过计算发现规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与丙酮和H+的浓度有关,而与I2的浓度无关,查阅资料发现丙酮碘化反应的历程为:
请依据反应历程,解释丙酮碘化反应速率与I2浓度无关的原因 。
18.(14分)已知298K时,几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如下表。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a. Na2CO3、b. CH3COONa、c. NaClO;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用编号填写)。
(2)25℃时,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则溶液中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溶液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①下,纯水中c(H+)=1.0×10-6,将的苛性钠溶液与的稀硫酸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则 。
②25℃时,a ml·L-1 CH3COOH溶液与b m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显中性,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
(5)①0.1m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数据变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e.
②若将的CH3COOH、HCl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对应溶液的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9.(14分)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倍受关注。例如:以和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的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同时断裂键和键 D.反应速率:
②由图乙可知,Y点速率 (填“>”“<”或“=”,下同);压强 。
③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则X点对应温度下的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同温下,某研究小组分别在容积相等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控制反应条件使其仅发生重整反应,获得如下数据:
①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物质的量为 ml,容器ii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填“>”、“<”或“=”)。
②容器i的容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平衡转化率 (填“>”“<”或“=”)。
20.(10分) 以、为原料合成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的焓变 = (用代数式表示)
反应Ⅰ、Ⅱ的(代表化学平衡常数)随 (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反应
是 (填“吸热”、“放热”)反应。
(3)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若在恒温恒压下充入氦气,反应Ⅱ的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若将反应体系体积压缩至原来一半,重新达到平衡时两反应所需时间 填“>”“<”或“=”)。
(4)已知反应Ⅱ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斜线中,表示的是 。
2023级2024-2025学年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2分)
(1) 正(1分)
(2) CO(或)(1分) 0.75(或75%)
(3) 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 减小 (5) 0.05
(10分)
①(1分) ②(1分)
1 使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相等,控制盐酸浓度(或H+浓度)作为单一变量
ml/(L∙s) (4) 根据反应历程,丙酮与氢离子反应慢,则反应速率由H+的浓度决定,与碘的浓度无关
18.(14分)
(1) b c a (2) 增大 (3)
(4) 9:11 (5) bd
19.(14分)
(1) BC > <
(2) 1 < =
20.(10分)
(1)
(2) 放热 正向 =
(3) ③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蒸发溶液得到无水
B.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压缩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压强不变
平衡未发生移动
B
室温下,饱和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饱和NaOH溶液弱
MOH为弱碱
C
溴水中存在平衡:,当加入固体后,溶液颜色变浅
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D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压缩容器体积,气体颜色变深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KI)
实验现象
实验Ⅰ
0.1 ml·L-1
I2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溶液仍为红棕色,且有白色沉淀析出
实验Ⅱ
4 ml·L-1
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取1mL 0.1KI溶液和5mL0.1 m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2mLCCl4 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Fe3+与I- 的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B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Mg(NO3)2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金属活动性:Mg>Cu
C
分别测浓度均为 ml·L-1的和溶液的
后者大于前者
D
室温下,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
溶液大
的酸性比的强
编号
丙酮溶液
(4ml·L-1)
I2溶液(0.0025ml·L-1)
盐酸(2ml·L-1)
蒸馏水
溶液褪色时间(s)
①
2mL
2mL
2mL
0mL
t1
②
1mL
2mL
2mL
1mL
t2
③
2mL
1mL
2mL
1mL
t3
④
2mL
2mL
a mL
1mL
t3
化学式
HClO
电离常数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l
平衡转化率
达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i
1
2
0
0
吸收热量:
ii
2
4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D
D
C
C
C
B
11
12
13
14
15
B
AC
B
BD
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共1页。
这是一份2025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化学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5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化学试卷pdf、化学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