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为商周到秦朝在制度创设方面的变化。由此可知秦朝制度( )
    A. 加重了百姓社会负担B. 避免了统治集团的纷争
    C. 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D. 开创了治国理政新模式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到秦朝。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与商周时期相比,秦朝在君主权力、官吏任免、统治集团和官僚品阶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秦朝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商周时期的政治统治模式,D项正确;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治国模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加重了百姓的社会负担和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排除A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据此推知,《权利法案》( )
    A. 完善了君主立宪制B. 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
    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有利于英国稳定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避免了冲突的再次发生,这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D项正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并不是完善,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排除B项;18世纪20年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3. 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这一规定( )
    A. 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B. 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
    C. 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D. 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与宋代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都是为了避免科举考试的作弊,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A项正确;“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扩大录取人数,不能体现“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录取对象的变化,无法得出“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4. 近代基督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教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教会思想统治B. 宗教伦理社会化
    C. 突出宗教教化作用D. 社会思想宗教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其目的是强化教会思想统治,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A项正确;教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教会思想统治,B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项;D项与近代历史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雍正时期,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后,要求少数民族改剃满族发型,官员还上奏建议归流区域“分设里长甲首”,“令百姓轮流充当”,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改土归流”( )
    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开启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
    C. 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D.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由题干中的信息“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可知,“改土归流”改变了因俗而治的民族管理方式,加强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早在秦朝,中央即已实现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6.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资本主义阵营名存实亡B. 国家实力的消长
    C. 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D. 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可知,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无力维持美元中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说明国家实力的消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阵营的信息,排除A项;美国没有丧失超级大国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形态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7.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
    A. 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 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 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 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对人民的定居生活、人口增长及土地开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A项正确;社会分工发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农业文明的生产效率并不高,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
    8.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自外国传入中国。玉米主要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三个方向传入中国,而甘薯则在明朝万历年间分别由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主要基于( )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作物结构变化B. 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耐贫瘠且高产
    C. 国内人口的增加激化了人地矛盾D. 对外交往传承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自外国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对外交往以及新航路的开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等其他洲,D项正确;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产自外国,能够进入中国,不是因为中国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而是对外交往带进来的,排除A项;“耐贫瘠且高产”是玉米、甘薯的特点,不是传入中国的原因,排除B项;“人口的增加激化了人地矛盾”不会使得外国作物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9. 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的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
    B. 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口味
    C. 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D. 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欧洲的菜看中大量使用了各种香料,而这些香料大多盛产于亚洲,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带来的影响,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16世纪欧洲菜看中调料增加,不能表明调料多了就是民众消费奢侈的表现,只能说明香料的平民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欧亚间的贸易,与美洲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看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有学者指出,食品生产日渐集约化,食品加工业越来越配合耐久性消费品产业所设立的模式,供给变得机械化,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全球化转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B. 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 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生产方式
    D. 城市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食品生产日渐集约……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可知,食品生产日趋“工业化”,这说明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C项正确;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与全球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食品多元化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食品生产日趋“工业化”,未涉及城市化进程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
    A. 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 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 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 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可见男女各有劳动分工,体现出劳动生产中的分工协作,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而非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排除A项;生产关系三要素即为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汉代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改变,且看不出农民积极生产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55年,辽宁省辽阳市开始发掘西汉时期的三道壕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铁制农具,如铁犁铧、锄、镰、铲等。遗址内还发现有畜栏,长约6米左右,宽约5米左右,这样较大的畜栏可饲养较多的牲畜。这次考古发掘说明,西汉时期( )
    A. 黄河流域仍居我国经济中心地位B. 辽宁地区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C. 政府重视辽宁地区的农牧业发展D. 辽宁地区与南方存在经济交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遗址出土了大量铁制农具,如铁犁铧、锄、镰、铲等”“这样较大的畜栏可饲养较多的牲畜”可知,西汉时期辽宁地区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B项正确;辽宁属于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重视辽宁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西汉时期辽宁地区与南方存在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3. 18世纪晚期,英国人韦奇伍德首创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他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从提醒直到停发工资。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
    A. 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B. 扩大了手工作坊经营规模
    C. 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D. 适应了大工厂时代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晚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制度创新作用,就是对工人管理的精细化,从“打铃”“车间”等名词可以判断,这一制度适应的是工业革命兴起阶段(工厂制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中间阶层”崛起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各种工序车间”说明当时的生产分工已远远超出手工作坊的水平,排除B项;垄断资产阶级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且“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B. 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 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的待遇水平提高,世界联系逐渐增强,消费品的种类也大大丰富,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1840年左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故选C项。
    15.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
    A. 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 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 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企业“登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故选D项。
    16. 现代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如表为1995年和2014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史实是( )
    A. 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B. 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 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D. 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对比1995年,2014年全球互联网人口总数大幅增长,各国家和地区占比也有较大提高,说明互联网普及度越来越广,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排除A项;亚洲人口众多,因此占比高不代表渗透率最高,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依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答案】(1)措施:开荒垦辟,增加产量;广设仓储,积谷备荒;推广高产作物种植;掌握粮价,调剂余缺;控制粮食消费,保证百姓主食。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建立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等。
    【解析】
    【小问1】
    措施:根据“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得出开荒垦辟,增加产量;根据“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得出广设仓储,积谷备荒;根据“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得出推广高产作物种植;根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得出掌握粮价,调剂余缺;根据“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得出控制粮食消费,保证百姓主食。意义:根据“开垦荒地”可得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根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可得出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结合所学可得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小问2】
    原因:根据所学,从政治角度概括,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根据“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根据“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可得出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建立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格局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原工业化时期的作坊制、家庭制、工厂制逐步消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厂制生产开始兴起。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韦奇伍德的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为例,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坯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近代工厂制度兴起后,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工厂主制订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线、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曼彻斯特也成为分销中心,这里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生产量占英国棉纺织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达到35.1万人。在曼彻斯特城市兴起的同时,其周围出现了一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工厂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特征:使用机器生产;资本与劳动力集中;劳动分工细化;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实行倒班制;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与合理调配。
    (2)变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的生活空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人们的交通更加便利;人们进入工厂,参与了工业生产,劳动方式与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环境污染,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促进了文化素质的提升。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据材料一“原工业化时期的作坊制、家庭制、工厂制逐步消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厂制生产开始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并且实行倒班制;根据材料一“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可知,资本与劳动力的集中并且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与合理调配;根据材料一“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韦奇伍德的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为例,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坯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可知劳动分工细化;根据材料一“近代工厂制度兴起后,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工厂主制订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结合所在知识可知,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综合以上可知近代英国工厂制的特征。
    【小问2】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二“16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业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的生活空间并且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交通更加便利;根据材料二“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进入工厂,参与了工业生产,劳动方式与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根据材料二“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其中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造成环境污染,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再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文化素质的提升。综合以上可知,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广泛渗透应用与快速迭代更新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线索之一,其本质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 以生产力学说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到现实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此外,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工具的传统印象,解放了劳动者。 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
    ——摘编自闵江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困境
    与推进路径》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担心会出现不当营销行为,从而扭曲市场规则,考虑并制定规则在法治框架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滥用个人隐私、结成不正当联盟,以及有意或无意利用算法营利的现象。人们认识到,这种后工业社会的新型网络结构并没有使所有人受益。 完善人工智能市场公平机制涉及一系列问题,要以实施政策、指导方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程序以道德、透明和公正的方式开发、部署和使用。
    ——摘编自丁元竹《为人工智能发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答案】(1)表现: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大量运用;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各个领域智能化创新得到鼓励;无人仓库、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纷纷出现。
    (2)简评:人工智能作为实现人类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了劳动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应用领域受限、伦理道德规约缺失、与生态生产力矛盾突出和人工智能用于服务资本增值的畸形发展等现实困境,这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表现:根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大量运用;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各个领域智能化创新得到鼓励;无人仓库、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纷纷出现等角度进行说明。
    【小问2】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评价:根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可知,人工智能作为实现人类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了劳动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材料“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担心会出现不当营销行为,从而扭曲市场规则,考虑并制定规则在法治框架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滥用个人隐私、结成不正当联盟,以及有意或无意利用算法营利的现象。”可知,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应用领域受限、伦理道德规约缺失、与生态生产力矛盾突出和人工智能用于服务资本增值的畸形发展等现实困境,这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
    论题:中国古代赋役征收的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了人头税。
    两汉时期的编户制度和隋唐的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主来征收赋税,农民承担的人头税很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或庇护豪门,或成为流民,激发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以资产为主来征收赋税,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差距大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扩大了征税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农民负担过重,而其人头税使隐瞒人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这部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人身控制进一步的松弛,促进了我国人口增长;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推动了我国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示例2:
    论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
    从征收的标准来看,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从地租的形态来看,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赋役征银既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又推动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代役方面来看,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到可以代役,以租庸调制的“庸”为标志,使农民劳动时间有了保证,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税种来看,从繁多到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简化了税种,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
    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越来越趋向公平,合理。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如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赋役征收的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论题就可以定为中国古代赋役征收的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了人头税。其次,依据论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依据孤证不为史的史学思想,史实应该不少于两点,可从表格中选出三个时间段进行论证,如两汉时期的编户制度和隋唐的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主来征收赋税,农民承担的人头税很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或庇护豪门,或成为流民,激发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以资产为主来征收赋税,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差距大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扩大了征税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农民负担过重,而其人头税使隐瞒人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这部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人身控制进一步的松弛,促进了我国人口增长;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推动了我国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项目
    时间
    君主权力
    官吏任免
    统治集团
    官僚品阶
    商周
    有限君主
    诸侯世袭
    贵族集团
    爵本位
    秦朝
    君主专制
    郡县任免
    官僚集团
    官本位
    年份
    欧洲
    美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
    1995年
    22%
    61%
    12%
    0%
    5%
    3 500万(0.6%)
    2014年
    19%
    10%
    28%
    23%
    20%
    2 800百万(39%)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
    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
    编户制度
    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
    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
    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
    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期末联考(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二上期末联考(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8页。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x、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