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 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二 学案21 理解诗句,鉴赏手法--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 0 次下载
- 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三 学案22 比较鉴赏,求同存异--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 0 次下载
- 复习任务群八 学案30 解决审题不准、思维偏狭问题--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 0 次下载
- 复习任务群八 学案31 解决不顾情境、套作泛谈问题--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 0 次下载
- 复习任务群八 学案32 解决模糊概念、阐释笼统问题--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 0 次下载
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三 学案23 灵活分析“诗评”题--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三 学案23 灵活分析“诗评”题--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三学案23灵活分析“诗评”题--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五对点练案23灵活分析“诗评”题--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三学案23灵活分析“诗评”题--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评题的特点是观点先行,基于论据,论述为主。评论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原则:“小”体现结构思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特色等内容;“深”体现揭示出深层次的情感、艺术魅力。诗评题具体有两种形式:定向印证式和开放式。
活动一 依照评论,倒推印证
活动二 针对评论,开放回答
(一)(2024·四川学考大联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望江南仲 殊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注]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烟黛:词中指蚕妇的眉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趁遨游”即乘兴游览,一个“趁”字说明词人此番游览的兴致是因 蚕市而起。B.“春邀灯火”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画面以动感,写景的同时点 明了节令。C.“紫陌”和“红楼”相对,这两个色彩鲜明的词将蚕市的气氛渲染得 更加热闹。D.上片词人从街市夜间的繁华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生动地呈现了成 都之“好”。
答案 ①词的下片自茧馆写起,与上片写蚕市的内容动静结合,丰富了意境层次。②“柳叶”“桑条”两句将室外景与室内人比照合写,表达了对蚕妇容貌的赞美。③“立马”一句借写词人驻马观望,表达了对劳动场面的入迷,再次表达了对养蚕人的颂扬。
2.本词构思精妙,前人评价本词时说:“写蚕市而以颂蚕工作结,表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构思意图。”请结合本词下片,简要分析词人构思的妙处。
(二)(2024·山东济南名校考试联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杜 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歘见③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760)作者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歘(chuā)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 为该画题诗。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 来作画留迹。C.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 源于勤练不辍。D.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 长途即刻就到。
答案 ①托物言志,慨叹时局。明写骏马与人同生同死,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②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够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③一个“真”字,深切地寄寓了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情怀。
4.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倒推“印证”类诗评题做法:①仔细阅读理解题干中的诗评句,思考评价句的关键评价点;②根据诗评句评价点,倒推寻找,对照原诗,寻找答题区间;③对答题区间内容进行对应整合,一一印证,提取概括答案;④角度关键词在前,联系诗句作答。易错点:①对题干中的鉴赏评价理解不足,从而无法结合文本分析;②缺乏理论知识,不明专业术语;③不能联系诗歌内容对专业术语进行赏析。
(一)(2024·湖南湘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①柳宗元当时被贬为柳州刺史。②皇树: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③木奴: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种柑橘千株,临死时叮嘱儿子:待柑树长成,则可赖之维持生计。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这句话是从反面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用“新”字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形容柑叶的繁盛,点 出了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B.颔联的对仗是反对,既显形式对称,又做到了内容上的直陈其义,表 达了诗人心交古贤、不慕荣利的情怀。C.诗人由眼前幼小的柑树想象它开花结实,颈联“几岁”“何人”都上 承“怜”字,“怜”之深可见望之切。D.全诗通过种柑树这件事,反映了诗人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 虽语调平缓,但言淡意远,韵味深厚。
2.清代何焯称本诗尾句“正见北归无复望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一)不赞同。诗人乐享柑橘美味,表现的是旷达的情怀。①首句强调“手种”和株数,次句写柑树叶绿枝繁,颈联想象柑树开花结实,都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重视和喜爱。②颔联以屈原自勉,写出自己钟情柑树的原因,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③尾句写渴望柑树成林后滋养自己,正是诗人被贬后秉德无私、坚守节操的体现。
(示例二)赞同。乐见柑树成林后滋养自己只是故作达观。①颔联表面上借屈原典故点明自己寄情柑树的淡泊,实则以屈原自比,抒发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蛮荒的愁苦。②颈联想象柑树开花结实,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更反衬出诗人现实中被贬谪的孤寂不平。③尾句虚写自己乐享柑橘美味,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暗含回归无望的哀怨。
(二)(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许浑②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诗人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 手法新奇。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 命的期望。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 的非凡才能。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 联手法类似。
答案 (示例一)不同意。①内容上前后贯通。前三联围绕送别友人展开,尾联则是对友人离去后自身处境的设想,是前三联内容的自然延伸。②情感上前后相关。前三联表达对友人的称赞与祝福,尾联写自身的怀才不遇,隐含像友人一样建功立业的渴望。(示例二)同意。①前三联围绕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祝福、对友人杰出才干的赞扬,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②尾联突然写自身不被理解,只能登楼怅望,内容上与送别无关,情感上也与前三联不太谐调。
4.有人认为尾联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
开放类诗评题问法举例:①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哪种看法?②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题方法:这类题意味着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只要紧扣诗论,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而判断“赞同与否”或者“正确与否”的标准:一是对原诗内容和艺术的理解,二是对诗论的诠释。注意:这一类题,如果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如诗评是对原诗的明显误读,一般回答“不赞同”才容易得高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满庭芳苏 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②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③。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①黄州再闰: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③莫剪柔柯:《诗经·召南·甘棠》载,周召伯在甘棠下住过,人们因思念召伯而爱护此树,不加剪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将调任汝州,归家不得,年近五十却蹉跎岁月,其心境与陶渊明 的《归去来兮辞》不同。B.词人感慨贬谪黄州日久,孩子们都已会说当地方言,“坐见”二字道 出词人的心酸与悲哀。C.词人已离去,江南父老因思念他,仍不舍得剪伐堂前细柳,还会时常 翻晒词人的渔蓑。D.全词意象鲜明,情感表达于平白直露中见含蓄婉曲,比较典型地体现 了词人的才情与性情。
2.叶嘉莹说“通过这首词,我们就能看到苏东坡的转变,看到他怎样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词人久谪黄州,移任汝州,离家万里,宦途历经坎坷,内心悲哀痛苦。②想象汝州秋风洛水的闲适之景,以此自我宽慰。③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驱散了贬谪之痛,使他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②作姜 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③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①岁不尽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吴松:江名,古称松江。③亚:接近。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空彤云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大雁南飞心切,正如 词人归心似箭。B.“恶”,指猛、厉害,可见船头风高浪急,词人恐不能与家人团聚过 年,忧愁渐深。C.“春浦渐生迎棹绿”,写出了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词人触景生情, 暗含时光易逝、有家难回之感。D.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以灯火催人快回家结笔, 语淡而情浓。
4.前人认为本词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请结合诗句从景、情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①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诗人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忧愁。②下片景致骤然变为春波荡漾,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心情从忧愁转为欣悦期待。(或者:①景“柳暗花明”: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下片骤然变为春波荡漾、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②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变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叶梦得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他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一句紧扣题中“绝顶小亭”,“缥缈危亭”,表明亭在绝顶,地 势高峻,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B.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呼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 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C.“万里”形容所见之广远,“烟浪”喻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 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何日能收复。D.人虽老,但仍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莫学”展现诗人纵 有壮志,但无奈孤独寂寞的颓废情绪。
6.有评论者认为,“梦得此词,波澜跌宕,曲尽其妙”。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答案 ①人虽年老,却作“天涯想”,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是一转。②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再一转。③“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又回到豪情壮志上去。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捣 衣杜 甫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①辞捣熨倦,一寄塞垣②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①宁:岂,怎能。②塞垣:丈夫征戍之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 凉之意毕现。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 句“不返”。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 念的捣衣声。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
8.诗中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等,前人评价此诗用虚字“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
答案 “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是说这首诗虽曲折宛转但情感更加深挚、苦痛。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的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表示思妇知道丈夫秋至不能返家,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哀伤。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加强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思妇捣衣时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心痛不已。③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疲惫。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挂念,深深的爱。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宿王昌龄隐居①常 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①王昌龄未出仕时,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指溪水深不可测,王昌龄隐居之 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之上。B.颔联写夜宿此地所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以拟人手法 写明月不知主人不在,仍来相伴。C.颈联“宿”“滋”二字生动传神:“宿”,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 样;“滋”,写苔藓在滋长蔓延。D.尾联点明志向,将要归隐与鸾鹤为伴,“亦”字是说要学王昌龄隐逸, 实际可能是劝他坚持归隐的初衷。
10.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点评此诗:“是昌龄一幅小像。”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 ①本诗描写了王昌龄品格高尚、情趣高雅的隐士形象。②在前三联中,诗人以隐居环境的清静幽深来侧面烘托王昌龄的形象。③在尾联中,连诗人自己也动了离开俗世隐居的心思,衬托了王昌龄清洁高雅的隐士形象。
①词人久谪黄州,移任汝州,离家万里,宦途历经坎坷,内心悲哀痛苦。②想象汝州秋风洛水的闲适之景,以此自我宽慰。③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驱散了贬谪之痛,使他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
①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诗人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忧愁。②下片景致骤然变为春波荡漾,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心情从忧愁转为欣悦期待。(或者:①景“柳暗花明”: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下片骤然变为春波荡漾、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②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变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
①人虽年老,却作“天涯想”,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是一转。②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再一转。③“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又回到豪情壮志上去。
“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是说这首诗虽曲折宛转但情感更加深挚、苦痛。这些虚字既连通了思妇内心的情感脉络,又强化了思妇的苦痛和思念之情,使得全诗的情感宛转而深挚。①起句“亦”字下得极为沉痛,因为战乱,“戍不返”已是常态,“亦知”两字,表示思妇知道丈夫秋至不能返家,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哀伤。②颔联“已”“况”两字把天冷与久别连缀叠加,加强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思妇捣衣时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心痛不已。③颈联写思妇为做棉衣,不辞辛劳疲惫。一个“宁”字,表达出对丈夫深深的挂念,深深的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二 学案21 理解诗句,鉴赏手法--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二学案21理解诗句鉴赏手法--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五对点练案21理解诗句鉴赏手法--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二学案21理解诗句鉴赏手法--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复习任务群五 任务二 学案20 掌握字词含义和作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二学案20掌握字词含义和作用--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五对点练案20掌握字词含义和作用--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复习任务群五任务二学案20掌握字词含义和作用--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复习任务群三 任务二 学案11 分析散文文本特征--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复习任务群三任务二学案11分析散文文本特征--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三对点练案11分析散文文本特征--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复习任务群三任务二学案11分析散文文本特征--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