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899/0-1737154194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899/0-17371541940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899/0-1737154194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6月22日,某高校的王老师从北京(40°N,116°E)首都机场出发,飞往芝加哥(42°N,87.5°W)进行访问交流,下图示意航班信息,飞机准点起飞,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北京飞往芝加哥沿最短航线,飞机的飞行方向大致是( )
A. 一直向东飞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一直向西飞D.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2. 此次飞行时长为( )
A. 23小时08分B. 13小时52分
C. 23小时25分D. 13小时35分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芝加哥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根据地球上最短距离为过球心的大圆劣弧可知,最短航线所在劣弧向高纬方向弯曲。芝加哥(42°N,87.5°W)位于北京(40°N,116°E)的偏东方向,因此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22日16时25分,芝加哥西六区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故飞机起飞时芝加哥的区时为22日2时25分;飞机提前17分钟降落时为西六区22日16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16-2:25=13小时35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06分,某中学一位同学在四川峨眉山(103°E)拍摄到日出照片(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对的方向是( )
A. 东南B. 东北
C. 正东D. 正西
4. 该日峨眉山的昼长时间是( )
A. 12小时12分B. 12小时48分
C. 14小时04分D. 9小时56分
5.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山脉是( )
A. 山东泰山B. 海南五指山
C. 安徽黄山D. 吉林长白山
【答案】3. B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该同学拍摄照片时为北京时间6:06,当地也处于早晨,照片中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应为日出之时,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应日出东北方,因此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对的方向为东北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前一题分析可知,当地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6月22日6:06日出,当地经度为103°E,据此计算可得,当地日出地方时约为4:58,则上午时间为7小时02分,该地昼长为14小时04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山东泰山、海南五指山、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四条山脉中,吉林长白山离太阳直射纬线最远,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部分区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示意图描述的半球及季节(北半球季节)是( )
A. 北半球、夏季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D. 南半球、冬季
7. 甲所处风带越过赤道后风向是( )
A. 东南风B. 西南风
C. 东北风D. 西北风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该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极点俯视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度30°~60°之间应为西风带,西风带中的风向大致与地球自转方向相似,图中西风带的气流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表明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图示半球为北半球,排除CD;图中阴影为气压带,图中显示,纬度30°和纬度60°附近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表明直射点在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冬季,B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B。
【7题详解】
图中甲风带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其中盛行东北风,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图示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则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额称为海洋的热平衡值,通过海—气作用影响全球的热量平衡。下图为太平洋不同纬度海域热平衡值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会使赤道近地面大气( )
A. 垂直上升B. 垂直下沉
C. 水平向南D. 水平向北
9. 导致太平洋40°S较40°N热平衡值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B. 太阳高度
C. 昼夜长短D. 大气保温作用
10. 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会使( )
A. 高纬度温度越来越低B. 低纬度温度越来越高
C. 高低纬度间温差减小D. 高低纬度间温差增大
【答案】8. A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会使赤道近地面大气受热,气体受热膨胀垂直上升,A正确,B错误;近地面大气受热之后空气会发生垂直向上的运动,不会出现水平运动,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40°S海域附近流经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势力大,降温明显,海域热量收入少,热平衡值较小,而40°N的太平洋海域附近流经的是以北太平洋暖流为主,增温明显,海域热量收入多,热平衡值较大,A正确;40°S与40°N纬度值相同,年内太阳高度平均值相同,昼夜长短平均值也相同,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BC错误;无法确定太平洋40°S与太平洋40°N的大气性质,不能判断保温作用强弱,排除D。故选A。
【10题详解】
海一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维持着全球热量平衡。因此,低纬度温度不会越来越高,高纬度温度也不会越来越低,高低纬度间温差减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8%以上。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和1200m以上地区植被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气温、降水B. 气温、气温
C. 降水、降水D. 降水、气温
12. 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有( )
①枯枝落叶较落叶季雨林少②气温较山地雨林高③耕作业较山地雨林发达④水土流失较山地雨林严重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13. 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可能是( )
A. 气温较低、土壤肥沃B. 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C. 光照充足、土壤肥沃D. 光照充足、风力较大
【答案】11. D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冬季,海南岛西南部处于东北季风的背风地带(注意:海南岛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因此尖峰岭海拔100米以下地区形成稀树草原的主导因素为降水;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气温较低,耐低温的苔藓矮林得以生长,所以主导因素为气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常绿季雨林枯枝落叶较落叶季雨林少,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①正确;常绿季雨林海拔较山地雨林低,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较活跃,土壤有机质易被分解,②正确;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禁止开发区域,不能进行耕作活动,③错误;常绿季雨林与山地雨林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水土流失均较轻,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苔藓矮林植被分布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1200m海拔以上地区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并不充足;由图可知,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某流域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自然带Ⅰ、Ⅱ最有可能是( )
A. 常绿阔叶林带、季雨林带B. 落叶阔叶林带、季雨林带
C. 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 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15. 该流域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多浓雾,其形成条件包括( )
A. 蒸发弱,水汽不足B. 降水少,水汽易扩散
C. 植被稀,风速较小D. 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16. 自然带Ⅰ、Ⅱ分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垂直地域分异
C.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4. C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自然带Ⅰ地处河谷,海拔较低,且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推测最有可能为热带雨林或者季雨林;而自然带Ⅱ海拔稍高,气温降低,可能进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流域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多浓雾的形成条件包括: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为旱季,旱季气温高,蒸发和蒸腾作用强,水汽充足;山地多,风速小,水汽不易扩散;旱季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夜间水汽易凝结成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自然带Ⅰ、Ⅱ分别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热带季雨林带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其分异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在水平方向变化、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非地带性现象表现为局地变化,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4日晚8点05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再度喷发。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樱岛火山的喷发非常频繁,近年来喷发规模有变大的趋势。下图是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
(1)日本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属于____(填图中字母),并简述该类岩石的形成过程___。
(2)简述日本多火山的原因。
(3)日本除火山外,以岩浆侵入形成的岩石(花岗岩)为主体的山地也较多,这些山地裸露岩体多存在球状风化(即岩石棱角突出部分风化作用更强,岩石逐渐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试分析相较于沉积岩,花岗岩更易被球状风化的原因。
【答案】(1)b 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浆岩。
(2)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和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多火山。
(3)花岗岩性质单一,风化较均匀;花岗岩坚硬、不溶于水,外力对其侵蚀作用小,整体保存相对完整。或沉积岩多裂隙(节理 发育),各组成部分差异大,在差别侵蚀下易形成规则不一的岩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为沉积岩,b与岩浆可以相关转化,故为岩浆岩,c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日本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属于b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是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浆岩。
【小问2详解】
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原因是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破碎,岩浆活动比较频繁,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和碰撞,地壳比较破碎,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多火山。
【小问3详解】
花岗岩更易被球状风化的原因主要从岩性、外力侵蚀等角度分析。从花岗岩岩性角度分析,花岗岩由岩浆冷凝形成,性质单一,各部分抵抗风化的能力相差不大,风化较均匀;从外力侵蚀角度分析,花岗岩坚硬、不溶于水,外力对其侵蚀作用小,整体保存相对完整;而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多裂隙(节理发育) ,各组成部分差异大,在差别侵蚀下易形成规则不一的岩体。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雀洞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北部低山区孔雀乡,因洞内一块形似孔雀的巨石而得名。该区域受间歇性抬升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典型的长梁状方山地貌。该类方山多阶梯状台地,方山顶部广阔平坦,植被茂密,多有农田。方山形成后,在其陡壁以及与台阶交接部位多发育砂岩洞穴,砂岩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孔雀洞为川东北乃至国内罕见的砂岩水洞,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洞内水资源丰富,洞底积水终年不漏,洞穴深长蜿蜒,形态不定。孔雀洞内水资源充足,方山顶部却有着“一场大雨到处淹,十天无雨遍地旱”的现状。下图示意孔雀洞纵剖面图。
(1)试探究孔雀洞内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指出孔雀砂岩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方山顶部“一场大雨到处淹,十天无雨遍地早”的原因。
【答案】(1)洞顶有深厚的砂岩层,岩层储水量大;砂岩层裂隙发育,岩层水沿裂隙下渗,汇聚洞中;洞底为泥页岩,且崩落物较多,形成不透水层,洞穴水不易渗漏;方山顶部多农田,植被茂密,有利于拦截降雨,促使地表水向地下下渗。
(2)夏季。理由:图示景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尤其夏季降水多;孔雀水洞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向洞内汇集蓄水,地下水流量小,全年较稳定﹐大气降水是主要水源,故孔雀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
(3)方山顶部较为平坦,降水较多时地表排水不畅;岩层内部裂隙发育﹐蓄水条件差,下渗强;土壤层厚度较薄,保水能力不足。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文,可知洞顶有深厚的砂岩层,砂岩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材料提及),砂岩岩层储水量大;多次内力作用使砂岩层裂隙发育,岩层中的水沿裂隙下渗,汇聚洞中;图上显示,洞底为泥页岩,且崩落物较多,形成不透水层,则洞穴水不易渗漏;方山顶部多农田,植被茂密(材料提及),有利于拦截降雨,促使地表水向地下下渗,故孔雀洞内水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孔雀砂岩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主要考虑洞内水资源的补给来源,即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由于大气降水的补给量远大于地下水,且大气降水季节差异显著,故降水量大的季节即洞内水资源最多的季节。孔雀洞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尤其夏季降水多,故孔雀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之方山地势平坦,植被覆盖好,地面拦截量大,所以,方山顶部“一场大雨到处淹”;方山顶部方山砂岩内部多垂直裂隙,蓄水条件差,下渗强;地表为低山地形,土壤层较薄,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此,出现“十天无雨遍地旱”的现象。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农历冬至,“雪窝”山东威海暴雪持续加剧,自19日夜开始已经持续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深度54厘米的纪录。烟台和威海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由于冬天降雪较多,形成了独特的海滨雪城风貌,被称为“中国雪窝”,且两个城市的降雪以冷流雪为主。
材料二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山东半岛冬季的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占整个冬季的66%。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
(1)说明黄渤海对于冷流气团性质的影响。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烟台和威海12月份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
(3)从形成机制上,对比说明A、B两处降雪成因的不同。
【答案】(1)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增加了冷流气团的湿度;海水温度较高及海水的蒸发,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提高了冷流气团的温度。
(2)12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渤海水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因此12月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
(3)干冷空气南下,在B处与洋面上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冷凝,形成降雪;受海洋影响,南下的干冷空气经过洋面后变得暖湿,在半岛北侧的A处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降温比陆地慢,温度高于陆地,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海域上空水汽较充足;由图可见,冷流气团来源于黄渤海北岸陆地,为干冷气流,冷流气团流经黄渤海时,受海域影响,湿度增加;冷流气团流经温度较高的海域,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差更大,利于海水热量输送向大气,加之海水蒸发,也向大气输送热量,导致冷流气团温度升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说明该地区降雪和冬季风相关。12月,陆地降温速度快,海洋降温明显滞后于陆地,海陆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气温降低速度快,此时,源自陆地的冷空气南下后,黄渤海区域海—气温差达到最大;结合上题可知,此时,海--气相互作用强,黄渤海海域对冷流气团产生的增温增湿效果最为明显,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形成高强度降雪。
【小问3详解】
降水(降雪)是水汽凝结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结合上两题分析,由图可知,由于海水的水温在冬季里相对内陆的地表温度要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到达海面时,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在B处形成降雪,即B处为冷锋导致的降雪;干冷气流南下至干冷气流经过了黄渤海,与海洋进行水热交换,气流温度上升,湿度增加;继续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在A处形成降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部分市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摸底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