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I(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2.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 中纬海域B. 低纬海域
C. 高纬海域D. 中高纬海域
3. 海洋将热量以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②短波辐射③潜热释放④潜热吸收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④D. ②③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从图中来看,③蒸发④降雨正确,①太阳辐射、②径流并没有实现海—气水分交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提供水汽最多,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低纬地区,蒸发量有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①③正确。海水的温度较低,波长较长,②错误。潜热吸收不能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摄氏度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 )
A. 温和少雨B. 炎热多雨
C. 寒冷干燥D. 火警级别提高
5. 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②我国南方③北美南部④印度尼西亚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主要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尼和我国南方降水可能增加,而东岸如秘鲁、北美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故选D。
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能正确反映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的环流情况的是( )
A. B.
C D.
7.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 东南信风的势力减弱B. 东西部温度差异增大
C. 东部秘鲁沿岸降水增多D. 西部澳大利亚干燥少雨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西部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CD错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信风势力增强,表层海水在信风的吹拂下自东向西流动,A正确B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当东南信风增强,A正确;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东部秘鲁沿岸降水减少,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雨,西部澳大利亚多雨,D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加剧了太平洋东西部温差,B正确。故选B。
厄尔尼诺是东亚冬季雨雪异常的关键环流因子。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东亚冬季风偏弱,中国冬季降水偏多。当拉尼娜发生时,东亚冬季风偏强,中国冬季降水偏少。下表为1970—2018年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汉中谷地相比,关中平原冷季平均降雪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中水汽多B. 凝结核较多
C. 冬季风影响强D. 地表河湖多
9. 推测1990—2018年期间,整体上是( )
A. 厄尔尼诺作用强B. 拉尼娜作用强
C. 厄尔尼诺年份多D. 拉尼娜年份少
10. 秦岭南北冷季降雪量减少,可能会导致( )
A. 关中平原洪涝加大B. 秦岭南坡树木落叶
C. 汉中谷地旱情减轻D. 秦岭林区虫害增多
【答案】8. C 9. B 10. D
【解析】
【8题详解】
关中平原位于秦岭北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气温较低,与南坡的汉中谷地相比,冷季平均降雪量大,C正确;关中平原位于秦岭北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空气中水汽较南方的汉中谷地少,A错误;题干信息中没有关于两地的凝结核数量的信息,无法判断,排除B;关中平原相对于汉中谷地降水量更少,地表水来源较少,地表河湖并不比汉中谷地多,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与1970—2018年相比,1990—2018年秦岭地区冷季平均降雪量都呈减少趋势,据材料所知:厄尔尼诺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偏多,拉尼娜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偏少。B正确。秦岭冷季降雪量呈减少趋势,说明拉尼娜作用强,无法判断哪种现象出现年份多少,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降雪量减少会使洪涝威胁减少,A错误;秦岭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冷季降雪量减少不会导致树木落叶,B错误; 秦岭南北冷季降雪量减少,会导致汉中谷地旱情加重,C错误;冷季降雪量减少,意味着晴天增多,冷季气温偏高,林区害虫生存机会增多,来年林区虫害增加,D正确。故选D。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方,下图示意燕山山前构造单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是( )
A. 汛期变短B. 水质趋好
C. 流程变短D. 流量增加
12. 最先形成的地理事象是( )
A. 褶皱B. 山前断裂
C. 冲积扇D. 山前平原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山前地区下降,燕山南坡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甲河流流量加大,D正确;河流的汛期主要受雨季影响,燕山缓慢隆升对气候影响小,雨季不变,甲河流汛期不变,A错误;燕山缓慢隆升,地势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甲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水质变差,B错误;燕山缓慢隆升对甲河流的长度影响不大,流程变化不明显,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由此可知,燕山山脉形成在断裂之前;读图可知,燕山山脉属于褶皱山脉,即褶皱形成之后发生断裂;再经过山前地区下陷,流水作用在山前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故最先形成的地理事象是褶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3.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昼夜长短B. 天敌数量
C. 食物数量D. 太阳辐射
14. 图中可以观测到,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食物需求减少不冬眠B. 食物储备充足
C. 需要调节体温D. 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D正确;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C正确;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晒太阳的时间将减少,D错误;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B错误;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将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A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水青冈群落是贵州省雷公山(26°24'~26°38'N,108°16'~108°29'E;主峰最高海拔2178.8m)自然保护区地带性群落,分布在海拔800~1800m的山地杂木林中。该群落结构主要分为乔木层(树体冠幅大,为落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极高。研究发现,雷公山地区不同水青冈群落在更新上也存在差异,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
A. 针叶树种占比高B. 冻土层深厚
C. 人类活动频繁D. 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6. 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源涵养能力强B. 树体冠幅偏小
C. 林中光热条件较好D. 林下枯枝落叶较多
17.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极高,在该灌木层中,雷山方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进而( )
A. 加速水青冈幼苗幼树生长
B. 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
C. 增加灌木层物种丰富度
D. 避免人为活动的过度干扰
【答案】15. D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常绿树种占比高,A错;该保护区位于南方,海拔最高2178.8米,没有冻土层,B错;该保护区以山地为主,人类活动偏少,C错;雷公山纬度较低相对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异明显,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群落更新情况主要受光、热、水的影响。由材料可知,水青冈群落为落叶阔叶林,水青冈群落水源涵养能力强、枯枝落叶数量多,但不是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AD错;两者的树体冠幅差距不大,B错误;由于落叶林部分季节会落叶,利于阳光透过林冠空隙照射到地面,促进低矮树木的生长,利于水青冈群落更新,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极高,林下光热不足,该灌木层中,雷山方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当某一个物种占绝对优势地位时,其数量最多,会与其他植物争夺养分等生物资源,进而会抑制水青冈幼苗幼树生长,A错误;雷方山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会抢夺其他灌草的光照和水分等,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B正确;雷方山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进而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降低,C错误;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与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与雷方山竹的优势地位无太大关系,D错误。故选B。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全球性的地域差异形成陆地自然带。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自然带序号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Ⅰ冰原带Ⅱ苔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B. Ⅰ苔原带Ⅱ冰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C. Ⅰ冰原带Ⅱ苔原带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Ⅰ冰原带Ⅱ高山植物区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19. 图中自然带Ⅱ在M处向南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B. 洋流
C. 海陆位置D. 大气环流
20. 与B区域相比,A区域冰川较多的原因有( )
①靠近海洋,水汽充足,降水多②在西风吹送下,地形抬升显著
③纬度高,气温低,积雪积累多④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数量多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②④
【答案】18. A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然带I位于极圈以内,靠近极点,应为冰原带,自然带Ⅱ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自然带类型为寒带苔原带,自然带Ⅲ位于中高纬度大陆内部,且面积广大,为亚寒带针叶林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然带Ⅱ即苔原带向南凸出的位置位于乌拉尔山附近,乌拉尔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其植被带发育为高纬度的苔原带,因此可知,图中自然带Ⅱ向南凸出的主导因素为地形,与洋流、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B区域相比,A区域冰川较多是因靠近北冰洋,水汽充足,降水多,积雪量大,①正确;此处受极地东风影响较多,②错误;A区域纬度高,气温低,积雪积累多,冰川较多,③正确;AB两区域海拔差距不大,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下图为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22. 自然带②→④→⑤变化的基础是( )
A. 海拔B. 热量
C. 水分D. 洋流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反映了热量的变化,在南北方面向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正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反映了海拔高度的变化,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反映的是水分的变化,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主要指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排除ACD,故选B。
【22题详解】
自然带②→④→⑤变化是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基础是水分,故选C。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4.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D. 山体坡度
【答案】23. A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垂直自然带③以下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那么自然带③为高山草原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条件变差,②自然带变为高寒荒漠带,再向上气温更低,冰雪很难完全融化而形成积雪冰川带(①)。排除BCD,故选A。
【24题详解】
山麓的自然带就是基带,基带就是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经常用这点来判断山地所在的大致纬度。山的基带与山地所在纬度形成的气候带下发育的自然带相同,所以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山体所在的纬度位置,故A正确;海陆位置影响自然带的水分的变化,但是不能决定山地基带的分布,B错误;山脉的走向不会影响山麓自然带的分布,C错误;坡度对自然带的类型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该岛年平均气温22-30°C,岛屿降水区域差异大,最少的地区550mm左右,最多可达2000mm。图为海地岛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分布热带雨林景观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26. 影响该岛屿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B. 大气环流
C. 纬度位置D. 洋流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年均温22-30°C,可知地处热带,由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地处东北信风带,图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丙地位于岛屿的东北部,山脉的东北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景观,甲、乙、丁位于山地背风地带,相较于丙地,水汽并不充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岛屿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的,岛屿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侧位于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之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ABD错误;岛屿纬度差异并不大,岛屿景观差异与纬度关系不大,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X处的植被可能为(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高山草甸
C. 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D. 高山荒漠
28. 西坡雪线明显低于东坡的原因可能是西坡( )
A. 为迎风坡B. 为阴坡
C. 坡度较陡D. 植被较好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自然环境特征具有过渡性,X处地处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与寒温带针叶林之间,随海拔升高,热量降低,水分虽有升高,但达不到常绿阔叶林的生长需求,故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能性很小,A错误;高山草甸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热量需求比针叶林要低,应位于针叶林之上,B错误;由于X处位于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条件降低后最可能适合温带植被发育,水分得到改善,故其植被最可能为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C正确;高山荒漠应发育在水分条件差的位置,X处上下自然带都是植被,说明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满足植被生长,不会形成高山荒漠,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雪线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和坡度。降水多,雪线低,温度高,雪线高,坡度陡,雪线高,所以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的积雪多,雪线低,A正确;西坡和东坡没有阴坡阳坡之分,B错误;从图示看两坡坡度相差不大,C错误;植被情况和雪线一般无关,且从垂直带谱看,东坡植被更好,D错误。故选A。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陕西泾源县(35°N,106°E) 山区两种林地叶面积指数在生长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甲乙对应的森林类型正确的是( )
①甲为常绿阔叶林 ②甲为落叶阔叶林 ③乙为落叶阔叶林 ④乙为山地针叶林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30. 关于甲乙林地生长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森林海拔低,热量条件差B. 乙森林海拔低,热量条件好
C. 甲森林海拔高,热量条件差D. 乙森林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该地位于温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①错误;距元旦330天为冬季,甲地冬季叶面积指数为0,且夏季叶面积指数高,变化幅度大,说明冬季落叶,为落叶阔叶林;乙地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较小,冬季仍大于0,且夏季峰值比阔叶阔叶林小,应为山地针叶林,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选D。
【30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图示地区位于温带山区,甲乙两地同位于泾源县,降水和温度等差异较小,形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不同可能是海拔不同而引起的,甲是落叶阔叶林,相比针叶林,甲森林海拔低,热量条件好,乙森林海拔高,热量条件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卷II(非选择题,共3大题,40分)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由此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气候异常。
(1)描述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西部的大气环流情况。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拉尼娜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增加的原因。
(3)分析2020年8月气候异常对东南太平洋秘鲁渔场的影响。
【答案】(1)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太平洋西部气流上升;近洋面气流从东部流向西部,高空相反。
(2)拉尼娜期间,东南信风增强;西北太平洋海洋表层的温度升高;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旺盛。
(3)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加强,南赤道暖流加强,秘鲁沿岸上升流加强,使更多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群活动范围扩大,渔业产量大增。
【解析】
【小问1详解】
“拉尼娜”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变冷的现象,受其影响,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受冷下沉,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加剧,近海面形成高压;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偏高,上升气流加剧,近海面形成低压;所以在近洋面,气流从太平洋东部吹向西部,在高空从太平洋西部吹向东部。
【小问2详解】
拉尼娜现象是海—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层的暖海水被推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东太平洋海洋深处的冷海水补充至海洋表面,因此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而西太平洋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形成低压中心的次数更多,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更容易形成台风。
【小问3详解】
“拉尼娜”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变冷的现象,其原因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加强,使得南赤道暖流加强,加速秘鲁沿岸表层离岸流,加强冷海水上升,更多海底营养盐类上泛,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群活动范围增加,渔业产量大增。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67 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 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 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 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3)推测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
【答案】(1)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
(2)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3)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地形坡度较陡,土壤层薄,肥力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相对较;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冬春季节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小问2详解】
常绿季雨林性对于落叶季雨林,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腐殖质少,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相对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分布海拔低,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小问3详解】
苔藓矮林植被,分布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水汽易凝结,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由图可知,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西哥的地形以高原及山地为主,被称为“高原之国”,平原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其地形和城市分布见下左图。北部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南部为1000~2000mm。
材料二: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见右图),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
材料三:飓风是指形成于大西洋海区、中心附近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2021年8月形成于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一路向西北进发并持续增强,进入墨西哥湾后增强成为超强飓风“艾达”(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0km/h),于29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登陆,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约240km,带来危及生命并引发洪水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密西西比河河口河水出现逆流奇观。
(1)A地位于尤卡坦半岛南部,分析该地能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墨西哥人喜欢戴大草帽的自然原因。
(3)每年夏季,飓风成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该地区飓风的气流特征以及飓风灾害的主要影响。
【答案】(1)从海洋来的东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南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降水量大;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
(2)墨西哥整体海拔高,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时,降水丰富,戴大草帽便于遮雨;墨西哥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当地草类资源丰富,方便制作大草帽。
(3)气流特点: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作上升运动(或辐合上升)。影响: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建筑,折断树木等;暴雨可导致巨大洪涝灾害,毁坏农田等;风暴潮常冲毁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位尤卡坦半岛的南部地区,该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较为明显,东南信风携带了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且降水量较多;同时,沿岸地区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增湿,使得该地降水量增加;同时,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该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戴大草帽,其主要作用可以防晒遮雨。原因在于,墨西哥整体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光照较强,戴大草帽可以进行防晒。同时,该地降水较多,草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遮雨。墨西哥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广布草类资源丰富,制作大草帽的原料较为充足,方便制作。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飓风属于热带气旋,其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气旋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集,中心地区气流做上升运动。飓风风力较大,强风可以颠覆海上的船只,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建筑,折断树木等;同时,飓风带来的强降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洪涝灾害;带来的风暴潮,可能会导致沿海堤坝受损,导致海水倒灌等。
指标
区域
1970—2000年
1980—2010年
1990—2018年
1970—2018年
均值/mm
关中平原
18.1
18.1
17.1
17.8
秦岭南坡
20.1
18.9
17.0
18.3
汉中谷地
12.8
12.5
10.8
1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