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本试卷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每题2分,第7、8题中有二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16分)
1.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的
B. 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D.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所有的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之间都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B
【解析】A.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此可知“纳米纸”的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由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故B正确;
C.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C错误;
D.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2. 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海陆风成因及流动情况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1)水的比热容比土壤、砂石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土壤、砂石在同样受热情况下,水升高的温度低;
(2)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越快,气压越低,因此热的地区为低压,冷的为高压;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带.AC、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气压低于海洋表面气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故A正确,C错误;
BD、夜间,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上气温高于陆地,陆地上空气压比海洋上空气压高,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风向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故BD错误.
3.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饮料瓶自制了火箭模型,如图所示,在瓶子的内侧壁安装了一个遥控电火花发生器,按下按钮会产生电火花。演示时从瓶口喷入雾状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纸筒立即飞出,此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瓶口喷入的雾状酒精是气体
B. 电火花放电使酒精燃烧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酒精的化学能
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瓶口喷入的雾状酒精是液态酒精,故A错误;
B.酒精燃烧时,消耗化学能,产生内能,故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
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去,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也将内能转化机械能,因此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错误;
D.气体对纸筒做功,纸筒飞出,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4. 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 物件一定带负电B. 物件一定不带电
C. 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 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D
【解析】A.由于涂料的电荷种类不知,故无法判断物件带何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件可能带电,带与涂料相反的电荷,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同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5. 如图所示为一种新型“水温感应龙头”。自带水流发电电源。当水流温度低于40℃。感应开关S1闭合,只有绿灯照亮水流;当水温达40℃及以上,感应开关S2闭合,只有红灯照亮水流,以警示用水人。下列电路设计能实现该功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感应开关S1闭合,只有绿灯照亮水流,说明开关S1与绿灯串联;感应开关S2闭合,只有红灯照亮水流,说明开关S2与红灯串联。且红灯和绿灯工作时互不影响,则红灯和绿灯并联。符合以上要求的电路连接方式只有B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已知电流的示数为,电流表的示数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灯泡是串联的,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B. 两灯泡是并联的,干路电流为
C. 两灯泡是并联的,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D. 两灯泡是并联的,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答案】C
【解析】分析电路图可知,当开关闭合时,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L1电流,其示数为0.2A,则通过L1的电流为0.2A;电流表A2测量的是干路中电流,其示数为0.5A,则干路的电流是0.5A, 由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可知,此时灯L2的电流
I2=I-I1=0.5A-0.2A=0.3A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所示,当开关 S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L1、L2串联,则②表为电流表,①③表为电压表
B. 若L1、L2串联,则①②表为电流表,③表为电压表
C. 若L1、L2并联,则①③表为电流表,②表为电压表
D. 若①②表为电流表,开关S闭合,L1、L2都能发光
【答案】AC
【解析】A B.若L1、L2串联,则除去电压表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发出经过开关,经过②、两灯泡回到负极,故则②表为电流表,①③表为电压表,故A正确;B错误;
C.若L1、L2并联,则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③后再分流,一个经过灯泡L1、另外一个经过灯泡L2、①汇合回到负极,故①③表为电流表,②表为电压表,故C正确;
D.若①②表为电流表,开关S闭合,电流直接从正极出发经过开关、电流表②、①后回到负极,造成了电源短路,故L1、L2都不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AC。
8. 如图所示,这是科技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发明的电子握力器的内部结构。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b端固定在绝缘底座上,手柄A与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同步运动,握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L是一个电阻不变的指示灯,力量计由一个电流表改装而成。使用时,先闭合开关S,再用手握住手柄,A柄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握力就显示在力量计表盘上。有关握力计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握力越大灯泡越亮,力量计的示数越大
B. 改装成的力量计的零刻度线就是原电流表的零刻度线
C. 握力越大电路总电阻越小,总电流越大
D. 握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握力越小,弹簧长度越短
【答案】AC
【解析】ACD.由图可知,握力越大,弹簧被压缩得越短;握力越小,弹簧的形变越小,则弹簧长度越长;握力越大,弹簧被压缩得越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越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越大,由P=I2R可知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力量计的示数越大,故AC正确,D错误;
B.握力为0时(即弹簧没有受到压力),滑片在a端,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路的总电阻最大;闭合开关,电路中电流最小,此时指针的位置为力量计的零刻度线,但电路仍有电流通过,所以力量计的零刻度线不是原电流表的零刻度线。故B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9. 如图所示是小松在妈妈的指导下制作的我们本地的名菜“拔丝红薯”。刚制作好的“拔丝红薯”甜香浓郁,满室芬芳,这是______现象;用筷子夹起一块红薯时,还会拉出细长的丝,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扩散 引力
【解析】[1]刚制作好的“拔丝红薯”甜香浓郁,满室芬芳,这是红薯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2]红薯能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能拉出很长的丝也不会断。
10. 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kg的水和0.3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 J/(kg·℃)。[c水=4.2×103J/(kg·℃)]
【答案】2.52×104 1.4×103
【解析】[1]由图像可知,水的初温是10℃,16min时的末温是40℃,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Q水吸=c水m水(t水-t0水)=4.2×103J/(kg·℃)×0.2kg×(40℃-10℃)=2.52×104J
[2]水16min吸收的热量是2.52×104J,所以水8min吸收的热量为
由于是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所以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即另一种液体8min吸收的热量也为1.26×104J。由图像可知,另一种液体从开始加热到第8min温度从20℃升高到50℃,根据公式Q水吸=c水m水(t水-t0水)可知,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11. 我国古代对某种现象最早记载见于西汉成书的《春秋考异邮》:“玳瑁吸喏”,“喏”即草屑一类轻小绝缘体;明代李时珍也曾说“虎珀拾芥”,意为琥珀摩擦后,能吸引细小的东西;以上记载就是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现象,此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选填“产生”或“转移”)了电荷。
【答案】静电(或摩擦起电) 转移
【解析】[1]琥珀摩擦后,因为带了电而吸引轻小物体,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2]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使物体带电的。
12. 如图甲所示为我国发明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如图乙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其中______(选填字母)与上述套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答案】做功 D
【解析】[1]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对筒内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热机冲程中,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与上述相同,D图中进排气门全关,活塞向上运动处于压缩冲程。
13. 如图所示是小宁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都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6A,电压表示数为3V。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______A,电源的电压为______V。
【答案】0.32 3
【解析】[1]灯L1、L2并联,电流表A2测的是干路上电流,电流表A1测的是L1所在支路的电流;
所以通过灯L1的电流为
干路上电流为
通过灯L2的电流为
[2]由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灯泡L2两端电压,则灯L2两端电压为
因为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所以
14. 如图所示,M、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开关S可以分别与A、B、C接通连成电路,在三种连接方式中,若要调节灯的亮度,开关S应与______接通,若用另外的连接方式,会出现______的情况。
【答案】A 不能调节灯的亮度(M、N连成定值电阻)
【解析】[1]当开关S和A接触时,MP和PN段电阻丝串联后再与灯泡串联;滑片P移动时,MP和PN段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它们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会变化,电路的总电阻会变化,由可知,电路的电流会变化,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MP和PN段电阻丝分得的电压会变化,则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也会变化,由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会变化,则灯泡的亮度会改变,即可以调节灯泡的亮度。
[2]若开关S和B接触,BP和PN段电阻丝串联后再与灯片串联,因BM、C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所以BP和CP段电阻丝的阻值相等,MP和NP段电阻丝的阻值相等,则滑片P移动时,BP和PN段电阻丝的阻值之和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其亮度不变。
若开关S和C接触,NC段电阻丝与灯泡串联,滑片P移动,电阻丝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由知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其两端不变,所以,若用另外的连接方式,会出现不能调节灯的亮度(M、N连成定值电阻)。
1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V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外,其余元件均完好。
(1)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将故障的情况写完整);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华同学将图中电压表V正确并联在灯L两端。请判断她能否查出电路的故障,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灯L短路或电阻R断路 (2)不能,在灯L短路和电阻R断路两种情况下,电压表均没有示数
【解析】(1)由图可知,灯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连接的部分电路没有断路,即灯泡L没有断路;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L短路,也可能是R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路中电流几乎为0;综上可知,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L短路或电阻R断路。
(2)小华同学将图中的电压表V正确并联在灯L两端,因为在灯L短路和电阻R断路两种情况下,电压表均没有示数,所以不能查出电路的故障。
三、作图(3+3=6分)
16.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串联,电压表V1测两端的电压(估计在2V~3V之间),电压表V2测、两端的电压(估计在5V~6V之间),并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答案】
【解析】从电源正极一次连接灯泡L1、L2、开关,回电源负极,电压表V1接在L1两端,接小量程;电压表V2接在灯泡L1、L2两端,接大量程,实物图如图
两个灯泡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电源正极一次画出灯泡L1、L2、开关,回电源负极,V1接在L1两端,V2接在灯泡L1、L2两端,电路图如图
17.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答案】
【解析】由电路图知,L1、L2并联,S2控制L1所支路,S1在干路,故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6+7+7=20分)
18. 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______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______(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答案】(1)自下而上 (2)质量 热传递 (3)加热时间的长短 (4)33 (5)B
【解析】(1)[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器材时,先安装酒精灯,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4]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5]由乙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为33℃。
(5)[6]根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B放热多,故液体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19. 某学习小组在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实验:
(1)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
(2)小艳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合上开关,两个灯泡将______(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电路出现______(选填“断路”“短路”或“通路”)现象。
(3)小艳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同组的小慧想了想说,只需要去掉______导线,就可以变成正确的串联电路,或者改变______导线,也可以变成正确的并联电路(选填“a”、“b”、“c”或“d”)。
(4)将图中电路连接成串联电路,若把灯泡拧下来,则看到的现象是灯泡______(选填“亮”或“不亮”),说明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之间______(选填“互不”或“相互”)受断路影响。
【答案】(1)断开 (2)不会发光 短路 (3)b a (4)不亮 相互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2)[1][2]图中电路,开关闭合时,电源正负极直接相连,被短路,所以两个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都不发光。
(3)[1]如图,b导线导致电源被短路,拆除b导线后,两个灯泡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成为串联电路。
[2]改变a导线,使其从L2的右接线柱改接在L2的左接线柱,此时两灯泡并联。
(4)[1][2]若把L1的灯泡拧下来,L1断路,会造成整个电路断路,各个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说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
20. 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a、b、c是镍铬合金制成的三根导线,a、b长度相同但粗细(横截面积)不同,a、c粗细相同而长短不同,导线d由锰铜合金制成,长短、粗细与导线b相同。
(1)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越大,对应的导线电阻越______,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
(2)将导线a接在M、N之间,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为______A;
(3)依次将导线b、c、d替换导线a接入电路,电流表对应的示数如表所示;
①选导线a、b比较是为了探究导线电阻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探究导线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填写导线代号);
②由此可知:导线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有关,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导线长度越______,横截面积越______,电阻越大。
【答案】(1)小 转换法 (2)0.22 (3)横截面积 b、d 长 小
【解析】(1)[1][2]实验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反映电阻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导线的电阻越小,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3]图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2A。
(3)[4]导线a、b的材料、长度都相同但粗细(横截面积)不同,电流不同,电阻不同,是为了探究导线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5]探究导线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改变材料,故导线b、d符合题意。
[6][7]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即导线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有关,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导线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五、综合运用(7+7=14分)
21. 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1.5kg的金属块加热到420℃,然后放在室温为20℃的空气中自然冷却,求:
(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35℃、1kg的水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已知金属的比热容为0.49×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1)2.94×105J ;(2)65℃
【解析】解:(1)金属块放出的热量
Q放=c金m金Δt金=0.49×103J/(kg•℃)×1.5kg×(420℃-20℃)=2.94×105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Q吸=Q放=2.94×105J
由Q吸=cmΔt得,水升高的温度为
Δt== =70℃
水的末温为
t水=Δt+t0水=70℃+35℃=105℃
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水温升高到100℃后水温不再上升,则水实际上升的温度为
Δt水=100℃-35℃=65℃
答:(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热量为2.94×105J;
(2)若把这些热量给35℃、1kg的水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65℃。
2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由3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闭合开关后,两灯泡均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指针如图丙所示。求:
(1)电源电压;
(2)灯和的电流;
(3)和两端的电压。
【答案】(1)4.5V (2)0.24A,0.24A (3)3.3V,1.2V
【解析】(1)电源由3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所以电源电压为
U=3×1.5V=4.5V
(2)闭合开关,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由乙图可知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所以流过灯L1和L2的电流都是0.24A。
(3)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则电压表V2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2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灯L1两端的电压为
U1=U-U2=4.5V-1.2V=3.3V
导线代号
a
b
c
d
电流表的示数
﹣
1.3A
2.2A
2.7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