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红楼梦》中有句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如图表示人体的体液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甲渗透压改变会影响乙的渗透压
    C. a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b,a和c的成分相似,因为二者可以相互交换
    D. 乙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胰岛素、维生素、纤维素等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体液的组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图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细胞外液,包括b血浆、a组织液、c淋巴(液)。
    【详解】A、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包含在甲中,A错误;
    B、甲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正确;
    C、a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b血浆,a组织液和c淋巴液的成分相似,组织液可以转化为淋巴液,而淋巴液不能转化为组织液,C错误;
    D、乙细胞外液中可能存在胰岛素和维生素,但不会存在纤维素,D错误。
    故选B。
    2.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B. 乙酰胆碱通过与肠巨噬细胞的N受体结合,抑制TNF-α的释放
    C. 消化液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D. 肠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可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答案】D
    【分析】迷走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性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占优势。
    【详解】A、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正确;
    B、据题图分析可知,乙酰胆碱通过与肠巨噬细胞的N受体结合,肠巨噬细胞TNF-α的释放受到抑制,B正确;
    C、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后,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弥散到体液中,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C正确;
    D、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肠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从图信息可知,TNF-α能引发机体炎症反应,D错误。
    故选D。
    3.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B. 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C.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D. 神经细胞的树突,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A正确;
    B、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均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正确;
    D、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的结构,如线粒体内膜,而神经细胞的树突是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
    故选D。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反射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即可出现膝跳反射活动
    B. 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C. 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中,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
    D. 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A
    【分析】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人也能有意识控制也可不发生膝跳反射,A错误;
    B、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数量是无限的,B正确;
    C、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中,无关刺激(铃声)转化成了条件刺激,C正确;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5. 某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设计实验,验证该药物是通过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阻断反射活动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不收缩
    B. 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收缩
    C. 在青蛙屈肌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3代表的是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青蛙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1为感受器,2为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
    【详解】AB、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药物是通过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阻断反射活动的,可将药物放在C处或A处,并刺激B处,如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收缩,则说明药物在A处起作用而在C处不起作用,即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AB正确;
    C、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
    D、据题图分析可知,3代表的是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收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向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面部感觉
    B. 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H区受损,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话
    C. 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D. 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A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几个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而面部感觉是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控制的,A错误;
    B、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H区受损,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话,B正确;
    C、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正确;
    D、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A。
    7. 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易患2型糖尿病,临床上二甲双胍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伤寒论》中的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探究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利用2型糖尿病模型鼠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模型鼠体内的大部分葡萄糖不能被分解,葡萄糖随尿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多尿,患者“多尿”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多饮”
    B. 患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C. 2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含量降低
    D. 该实验结果说明葛根芩连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且效果比二甲双胍要好
    【答案】C
    【分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详解】A、糖尿病模型鼠体内的大部分葡萄糖不能被分解,葡萄糖随尿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多尿,患者“多尿”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多饮”,A正确;
    B、从题干信息已知: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易患2型糖尿病,所以注射胰岛素不起作用,B正确;
    C、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且体内胰岛素浓度较正常鼠高,C错误;
    D、该实验结果说明葛根芩连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且效果比二甲双胍要好,D正确。
    故选C。
    8. 以下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
    B. 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C. 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
    D. 上述实验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
    【答案】C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A正确;
    B、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B正确;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而胰液由胰腺分泌的,C错误;
    D、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D正确。
    故选C。
    9. 人体可以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保证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丢失的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如果只补充水不能及时补充Na,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而且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B. 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皮质合成的醛固酮增加
    C. 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较为缓慢
    D. K⁻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的作用
    【答案】C
    【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当机体缺水或摄食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运输至垂体后叶储存,需要时由垂体释放,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
    【详解】A、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丢失的无机盐主要是钠盐,如果只补充水不能及时补充Na,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因而会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A正确;
    B、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皮质合成的醛固酮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正确;
    C、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神经调节慢,这是从两种调节方式的启动方面进行比较,但启动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因此恐惧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刻恢复至安静水平,C错误;
    D、K⁺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的作用,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液中
    B. 吞噬细胞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细胞因子可以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D. 被病原体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答案】D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组成,吞噬细胞不在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在第二、三两道防线发挥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错误;
    D、被病原体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会出现炎症反应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B. 乙肝疫苗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C. 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
    D. 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是通过自身免疫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
    【答案】B
    【分析】免疫预防是指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是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解】A、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是否一致或相近,A正确;
    B、乙肝疫苗为抗原,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内首先发生的是体液免疫,不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错误;
    C、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可使免疫能力降低,从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C正确;
    D、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是通过自身免疫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D正确。
    故选B。
    12. 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重要的调节内容。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离顶芽越远的侧芽其发育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大
    B.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C. 香蕉果实中通常含有少量自身合成的α-萘乙酸
    D.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D
    【分析】一、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二、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详解】A、在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而离顶芽越远的侧芽其发育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小,A错误;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B错误;
    C、α-萘乙酸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
    D、植物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成熟的果实中,乙烯含量更多,乙烯具有能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有关实验和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B. 用某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基部后,若插条生根,则说明该浓度起促进作用
    C. 拜尔设置黑暗条件以排除光对生长素合成的干扰
    D. 班廷等结扎健康狗的胰腺以排除胰管中的消化液的干扰
    【答案】D
    【分析】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
    【详解】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
    B、用某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基部后,若插条生根数多于用蒸馏水处理后的枝条,则说明该浓度起促进作用,B错误;
    C、拜尔设置黑暗条件的目的是排除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干扰,C错误;
    D、班廷等结扎健康狗的胰腺以排除胰管中的消化液的干扰,进而可以从萎缩的胰腺中获得胰岛素,D正确。
    故选D。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能够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癌患者晚期常会出现腹部积水现象,为利尿排水,临床上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生理盐水
    B. 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C.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 尿毒症是由肾脏病变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答案】BCD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详解】A、肝癌患者晚期常会出现腹部积水现象,为利尿排水,临床上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A错误;
    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而当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血糖的含量会减少,B正确;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正确;
    D、体内的废物特别是尿素等物质代谢紊乱无法排除,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为内环境稳态的失调而导致死亡,D正确。
    故选BCD。
    15. 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经过的结构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兴奋会传递到结构④使其兴奋,此时结构④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从而促进排尿
    B. 若某患者神经系统②处受损,则其既能产生尿意也能完成排尿反射
    C. 人能控制排尿是大脑皮层调控④兴奋导致膀胱缩小,成年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
    D. 如果脊髓在胸部横断,会造成患者小便失禁,原因是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损坏
    【答案】AB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兴奋会传递到结构④传出神经元,使其兴奋,此时结构④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可使膀胱收缩,从而促进排尿,A正确;
    B、若某患者神经系统②处受损,则大脑皮层不能控制低级中枢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但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弧完整,能完成排尿反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患者①处正常,故能产生尿意,B正确;
    C、成年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脊髓横断的病人,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D错误。
    故选AB。
    16. 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研究发现,NE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 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
    B. 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
    C. 两过程NE作为神经递质的性质不同
    D. 两过程NE的作用途径不同
    【答案】ABD
    【分析】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NE或传出神经分泌NE作用于MeSc,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
    【详解】由图可知,过程②是通过神经调节途径直接产生NE作用于MeSC,过程①是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产生分泌NE再作用于MeSC细胞,过程②的作用效果大于过程①的原因可能为:两过程NE的作用途径不同,过程②属于神经调节,NE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属于体液调节,NE作为激素起作用,也可能是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或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过程②中NE作用时间快,过程①中NE作用时间慢,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17. 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如图表示渐冻症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变化过程,谷氨酸分泌过多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NMDA受体,引起更多Na+内流,并最终导致神经元肿胀、坏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大量吸水涨破
    B. 开发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都能缓解渐冻症的病症
    C. Ca2+内流后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同时作为Na+的载体蛋白从而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Na+运进细胞
    【答案】AB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①当电信号传到突触小体时,②引起Ca2+内流,③进而使得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发生融合进而其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⑤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Na+内流,进而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可见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
    【详解】A、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大量吸水涨破,导致神经元肿胀、坏死,A正确;
    B、开发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都能抑制谷氨酸起作用,进而缓解渐冻症病症,B正确;
    C、Ca2+内流后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同时作为Na+的通道蛋白从而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将Na+运进细胞,引起膜电位改变,D错误。
    故选AB。
    18. 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B.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属于体液调节
    D. 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该类激素对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
    【答案】BCD
    【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详解】A、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防御过度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错误;
    B、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
    C、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体液运输,对细胞、组织和器官起调节作用,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
    D、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糖皮质激素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免疫细胞增殖减少,组织胺、细胞因子等释放减少,降低免疫反应,从而治疗过敏性鼻炎,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第33届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我省运动员孙颖莎获得混双金牌、女团金牌、女单银牌的好成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和血压的调节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往往作用于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样的意义是______
    (3)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血液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为验证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试管3支,编为1、2、3号;
    ②在1号试管中加2mL加了抗凝剂的血液,2号加______,3号加______,并______;
    ③再分别在1、2、3号试管中各加适量且等量0.1ml/L的盐酸;
    ④用pH试纸测定各自的酸碱度,进行结果观察。
    实验结果:______。
    实验结论: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
    【答案】(1)①.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①. 2mL蒸馏水(2mL自来水) ②. 2mL缓冲液(两空可颠倒) ③. 用pH试纸测定各自的酸碱度 ④. 与实验前相比,1、3组pH基本不变,2组pH变化明显(或与实验前相比,1、2组pH基本不变,3组pH变化明显)(耍与第一、二空对应)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小问1详解】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问2详解】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当运动员全神贯注进行比赛时,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运动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两者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对于机体的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小问3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洁净的试管3支,编为1、2、3号;
    ②在1号试管中加2mL加了抗凝剂的血液,2号加2mL蒸馏水(2mL自来水),3号加2mL缓冲液,并用pH试纸测定各自的酸碱度,作为对照标准;
    ③再分别在1、2、3号试管中各加适量且等量0.1ml/L的盐酸;
    ④用pH试纸测定各自的酸碱度,做好记录并对比。
    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3组pH基本不变,2组pH变化明显。
    该实验结果支持血液是一个缓冲系统,因为其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
    20. 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箭头为兴奋传导的方向。
    (1)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该结构是轴突末端的______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的。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若此反射弧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中间神经元处时,中间神经元的膜内电位应表现为______。据图分析,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______(填“屈肌舒张”或“屈肌收缩”)。
    (3)a轴突末端释放乙酰胆碱,此时在轴突末梢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乙酰胆碱______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当乙酰胆碱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时,屈肌运动神经元膜外的电位是______。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外Na+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膜内Na+浓度。
    (4)据图分析,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
    (5)若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可推测α-银环蛇毒中毒的症状是______(填“肌肉松弛”或“肌肉僵直”)。
    【答案】(1)①. 突触 ②. 突触小体 ③. 胞体或树突 ④. 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电信号)
    (2)①.正电位 ②. 屈肌收缩
    (3)①. 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 扩散 ③. 负电位 ④. 大于
    (4)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5)肌肉松弛
    【分析】一、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二、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通常是由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的。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由于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也是单向的。
    【小问2详解】若此反射弧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中间神经元处时,中间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因而中间神经元的膜内电位应表现为正电位。图中显示,中间神经元接受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而伸肌运动神经元被抑制,因而伸肌不会收缩,而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因而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小问3详解】a轴突末端释放乙酰胆碱,即兴奋性神经递质,此时在轴突末梢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乙酰胆碱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而后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当乙酰胆碱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时,使该神经元发生离子通透性改变,表现为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屈肌运动神经元膜外的电位是负电位。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细胞膜内Na+浓度,这种浓度差的方向不会因为局部内流而发生改变。
    【小问4详解】结合图示可知,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即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小问5详解】若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则可导致兴奋无法传递,因而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表现兴奋,因而可推测α-银环蛇毒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21.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1mml葡萄糖的质量是180mg,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______min(保留小数点后1位)。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②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_____(答出2点)等。激素④的功能除图中所示外还可以______,激素④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
    (2)寒冷条件下,激素⑥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的直接原因是______若某患者持续38.5℃高烧不退,此时患者产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患者由于发烧满脸通红,原因是______。
    (3)在下丘脑—①—d—e调节途径中,激素①名称是______,e代表______。
    (4)通常可通过抽血检测体内激素水平,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机体内有多种激素都具有分级调节,这种调节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1)①. 0.7-1.1 ②.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答出2点即可) ③.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④. 神经调节
    (2)①. 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含有⑥的特异性受体 ②. 等于 ③.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使人体散热量增加
    (3)①. 抗利尿激素 ②. 肾小管、集合管
    (4)①. 通过体液运输 ②.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A细胞,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激素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
    【小问1详解】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 m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1mml葡萄糖的质量是180mg,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最多能跑6.1×5÷1000×180÷300×60=1.1 min,至少为3.9×5÷1000×180÷300×60=0.7 min,显然为了维持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机体需要维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稳定,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与②胰岛素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④肾上腺素的功能除图中所示的升血糖和维持体温外,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激素④分泌直接受到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的支配,即受神经调节支配。
    【小问2详解】寒冷条件下,激素⑥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是因为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含有⑥的特异性受体,该激素与甲状腺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若某患者持续38.5℃高烧不退,此时患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患者由于发烧满脸通红是因为此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机体散热量增加导致的。
    【小问3详解】在下丘脑—①—d—e调节途径中,激素①名称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通过垂体后叶释放出来的,e代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会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因而导致尿量减少。
    【小问4详解】通常可通过抽血检测体内激素水平,该操作的依据是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机体内有多种激素都具有分级调节,通过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22. 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或破损的细胞,这体现了机体的______功能。若免疫反应过度,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而出现______(填疾病)。
    (2)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被______、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些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______。激活Ⅴ细胞的两个信号是______。
    (3)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
    (4)Ⅲ______(填细胞名称)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细胞裂解死亡属于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病毒从靶细胞裂解出来以后,可______或通过其他免疫细胞被吞噬、消灭。
    (5)病毒再次感染机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免疫自稳 ②. 自身免疫病
    (2)①. 树突状细胞 ②. 辅助性T细胞 ③. 一是病毒和B细胞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①. 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②. 细胞凋亡 ③. 与抗体结合(或被抗体结合)
    (5)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一、体液免疫的过程: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二、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或破损的细胞,这体现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若免疫反应过度,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小问2详解】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吞噬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膜的表面,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据图可知,V为B细胞,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为:一是病毒和B细胞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小问3详解】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Ⅲ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细胞裂解死亡,是正常生理现象,属于细胞凋亡;病毒从靶细胞裂解出来以后,可与抗体结合(或被抗体结合)或通过其他免疫细胞被吞噬、消灭。
    【小问5详解】病毒再次感染机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抗体浓度激增原因可能是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得到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3. 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发育中的种子中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激素IAA对枝条生长的影响时,应将IAA加在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原因是______。
    (2)______的含量增加会促进气孔关闭;______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3)赤霉素能诱导产生α-淀粉酶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现设计实验探究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范围,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
    (4)赤霉素通过提高生长素含量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可以提高生长素含量。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胚芽鞘3个、赤霉素溶液、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①实验思路:用等量的赤霉素溶液和蒸馏水处理2个燕麦胚芽鞘,______,观察胚芽鞘弯曲的方向。
    ②预测结果:______。
    【答案】(1)①. 色氨酸 ②. 茎芽顶端 ③. 在幼嫩的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2)①. 脱落酸 ②. 油菜素内酯
    (3)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处理等量且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大麦种子,测量并计算发芽率,发芽率最高组对应的浓度两侧的两浓度之间为最适浓度范围
    (4)①. 分别切取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再切取琼脂块分别置于另外1个切除了尖端的胚芽鞘两侧 ②. 胚芽鞘弯向蒸馏水处理过的尖端接触过琼脂块的一侧
    【分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的,在幼嫩的组织中,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在植物的韧皮部还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小问1详解】在植物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激素IAA对枝条生长的影响时,应将IAA加在茎芽顶端,原因是在幼嫩的组织中,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若加在培养液中,不能准确反映IAA对枝条生长的影响,而加在茎芽顶端可以模拟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自然运输过程,从而准确研究其对枝条生长的影响。
    【小问2详解】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会促进气孔关闭;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小问3详解】设计实验探究赤霉素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范围,自变量为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为种子的发芽率,所以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为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处理等量且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大麦种子,测量并计算发芽率,发芽率最高组对应的浓度两侧的两浓度之间为最适浓度范围。
    【小问4详解】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可以提高生长素含量,自变量为是否含有赤霉素,因变量为胚芽鞘弯曲的方向。
    ①实验思路:用等量的赤霉素溶液和蒸馏水处理2个燕麦胚芽鞘,分别切取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再切取琼脂块分别置于另外1个切除了尖端的胚芽鞘两侧,观察胚芽鞘弯曲的方向。
    ②预测结果:胚芽鞘弯向蒸馏水处理过的尖端接触过琼脂块的一侧,因为赤霉素通过提高生长素含量促进细胞伸长,所以赤霉素处理后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更多,放在琼脂块上后,该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更高。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