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80分)和非选择题(20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水和蛋白质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共有的元素之一是( )
A.HB.PC.SD.N
【答案】A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2)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S;(4)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水的元素组成是H、O;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所以它们共有的元素H、O,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H
B.大肠杆菌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等
C.C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微量元素可有可无,作用并不重要
【答案】B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Gu、B、M。
【详解】A、碳链是构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A错误;
B、C、H、O、N、P等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在大肠杆菌和桃树等生物体内都含有,B正确;
C、细胞干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细胞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错误;
D、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作用非常重要,D错误。
故选B。
3.某种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该生物可能是( )
A.菠菜B.草履虫C.蓝细菌D.绿藻
【答案】D
【分析】细胞中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心体、液泡、核糖体和溶酶体。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详解】某种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该生物最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而菠菜是高等植物,草履虫是动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质量相等的下列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 )
A.牛肉B.米饭C.馒头D.红薯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各种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有差别的。
【详解】A、牛肉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
BCD、米饭、馒头和红薯中富含丰富的淀粉,与牛肉相比较蛋白质含量要低,BCD错误。
故选A。
5.多细胞生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有赖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号分子(如激素)都是蛋白质
B.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动物细胞可通过液体运输进行信息交流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A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
【详解】A、信号分子不全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脂质,A错误;
B、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同,不同的信号分子只能与相应的受体的结合,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
C、动物体内有众多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胰岛素就是通过液体运输的,C正确;
D、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6.如图所示,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 )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D
【分析】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
【详解】①是双层膜结构,且内膜比较光滑,是叶绿体膜的一部分;②是单层膜结构,可以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或细胞膜的一部分;③为双层膜结构,但其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是线粒体膜的一部分;④为双层膜结构,但其上有孔道和核糖体附着,是核膜的一部分。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下图是一条核苷酸链的片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五碳糖B.②是含氮的碱基
C.③是磷酸D.④一定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D
【分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详解】ABC、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分别是图中的②、①、③,ABC正确;
D、图中的五碳糖的类型未知,所以④可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8.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
A.ATP合成的主要场所
B.遗传信息库
C.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细胞核的功能有: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而ATP合成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质,A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B.动植物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A错误;
B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C正确;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这是魏尔肖为细胞学说作的重要补充,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D.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答案】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数酶是RNA,A错误;
B、酶在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不改变,B错误;
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C错误;
D、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永久失活,D正确。
故选D。
11.下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甲、乙和丙表示构成ATP的小分子物质,a、b表示某种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B.乙表示核糖
C.丙为含氮碱基,有A、G、C、T、U五种
D.a、b表示的化学键不稳定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甲为磷酸基团;乙为核糖;丙为腺嘌呤;a、b为特殊化学键。
【详解】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ATP中的糖为核糖,即乙表示核糖,B正确;
C、丙为含氮碱基,ATP中的碱基为腺嘌呤(A),C错误;
D、ATP中的a、b表示特殊的化学键,该化学键不稳定,易断裂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C。
12.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构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
A.单体B.碳C.肽链D.碳链
【答案】D
【分析】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详解】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故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借助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称为( )
A.协助扩散B.主动运输
C.渗透作用D.自由扩散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A不符合题意;
B、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B符合题意;
CD、渗透作用是水分的自由扩散,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图中①②③为某细胞有丝分裂3个时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处于前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
B.图②处于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C.图③处于后期,细胞中有染色单体8个
D.图①至③中纺锤丝均由中心体产生
【答案】C
【分析】观察图可知,图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图②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③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①处于前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A正确;
B、图②处于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正确;
C、图③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0而不是8个,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物细胞的纺锤丝由中心体产生,所以图①至③中纺锤丝均由中心体产生这一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C。
15.下列豚鼠的细胞中最容易表达出全能性的是( )
A.上皮细胞B.心肌细胞
C.胰腺腺泡细胞D.受精卵细胞
【答案】D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详解】心肌细胞、胰腺腺泡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均高于受精卵,受精卵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最高,最易表达出全能性,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会变大
B.衰老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少
C.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D.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
【答案】C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正确;
B、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B正确;
C、衰老细胞中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并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会降低,C错误;
D、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单个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D正确。
故选C。
17.如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步骤乙是( )
A.解离B.染色C.溶解D.漂洗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分别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步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实例的是( )
A.用创可贴敷浅伤口
B.给作物中耕松土
C.用葡萄酿酒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A、用创可贴敷浅伤口,是为了创造一个有氧的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繁殖,这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A正确;
B、给作物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这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B正确;
C、用葡萄酿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这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C正确;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原理,熟石灰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不属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错误。
故选D。
19.男性的正常细胞中,可能不存在Y染色体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
【答案】D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过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
【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Y,A错误;
B、精原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肯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肯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
D、精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之后产生的细胞,因此只含有X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0.下图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的是( )
A.B.
C.D.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详解】A、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可能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错误;
B、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
C、该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的中期,可能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C错误;
D、该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D正确。
故选D。
2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中所示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②区域是无色的细胞质基质
C.③是细胞质,其浓度大于②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能观察到图示变化
【答案】A
【分析】一、分析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隙,③是细胞液。
二、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存在情况可能是处于平衡状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或者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或者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①是细胞壁,它具有全透性,A正确;
B、②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隙,B错误;
C、③所指的是细胞液,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D错误。
故选A。
22.已知某种水果果皮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果肉酸味(R)对甜味(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B.1:1:1:1
C.3:1:3:1D.1:1
【答案】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控制水果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先考虑每一对基因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再利用乘法定律将两者的比例相乘。
【详解】A、9:3:3:1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得到子代的表现型比例,A错误;
B、1:1:1:1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测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比例,符合题意,B正确;
C、3:1:3:1可以看做一对杂合子自交,另一对测交的两对等位基因杂交,C错误;
D、1:1表现型比例不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
故选B。
23.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型活细菌有致病性
B.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荚膜
C.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D.R型活细菌一部分转化为S型活细菌
【答案】C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所用肺炎链球菌的类型:实验选择的肺炎链球菌有两种类型。S型菌体有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型菌体无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详解】A、S型菌体有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A正确;
B、R型菌体无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B正确;
C、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C错误;
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活细菌一部分转化为S型活细菌,D正确。
故选C。
24.如图是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⑤代表生理过程。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的DNA复制,由此可见该药物作用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图中的( )
A.①B.②C.④D.⑤
【答案】A
【分析】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转录和翻译,也可从DNA传递给DNA,即DNA的复制。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和某些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详解】据图可知,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复制,⑤表示逆转录,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的DNA复制,由此可见该药物作用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5.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双链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DNA的一条链(H链)中含腺嘌呤(A)28%,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 )
A.24%B.26%C.14%D.11%
【答案】B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产生新基因
B.可通过自发或诱发产生
C.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D.改变了碱基序列
【答案】C
【分析】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详解】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
B、基因突变可通过自发(如复制出错)或诱发产生(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诱发),B正确;
C、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指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因此会改变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C。
27.如图表示血红蛋白的翻译过程,其中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是( )
A.DNAB.囊泡C.tRNAD.载体蛋白
【答案】C
【分析】关于tRNA,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3)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DNA是遗传物质,可作为DNA复制和转录的模板,A不符合题意;
B、囊泡可以在细胞内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在翻译过程中,tRNA能够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C符合题意;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能运输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下列遗传病中,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的是( )
A.白化病B.红绿色盲C.苯丙酮尿症D.猫叫综合征
【答案】B
【分析】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C、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由于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男性患者并不多于女性患者,AC错误;
B、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与Y染色体配对),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因此男性患者(只需一个致病基因)的数量会远远多于女性患者(需要两个致病基因同时存在),B正确;
D、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这种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因此男女患病概率也相等,D错误。
故选B。
2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多肽链
D.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
【答案】C
【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基因主要存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D正确。
故选C。
30.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
C.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转移
【答案】B
【分析】一、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A、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A正确;
B、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所以癌细胞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C正确;
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D正确。
故选B。
31.下列不属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高茎和矮茎B.红花和白花
C.子叶黄色和绿色D.种子黄色和圆形
【答案】D
【分析】相对性状指的是某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详解】AB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属于株高的两种表现,红花和白花属于花色的两种表现,子叶黄色和绿色属于子叶颜色的两种表现,都属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ABC不符合题意;
D、种子黄色和圆形,一个性状是种子颜色,另一个性状是种子形状,不属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32.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如期完成。科学家在空间站搭载作物种子,利用宇宙射线处理获得作物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称为诱变育种,其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分析】太空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年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进行人工筛选,空间诱变育种能培育出带有新性状的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太空诱变育种获得的优良性状不一定可以稳定遗传。
【详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B。
33.甘肃阿克塞某岩羊种群有1000头,已知该岩羊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500头,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100头。该岩羊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 )
A.70%B.60%C.40%D.30%
【答案】A
【分析】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详解】某种群中含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500个,Aa的个体400个,aa的个体100个,共1000个个体,则此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0×2+400)÷(1000×2)=70%,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
A.自然选择B.遗传和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遗传和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A。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
C.出现新表型D.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A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BCD、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所以形成物种的标志是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或者产生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即产生了生殖隔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6.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但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而且这种现象会通过某种途径遗传给下一代。这种遗传现象称为( )
A.显性遗传B.伴性遗传C.隐性遗传D.表观遗传
【答案】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详解】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吸烟导致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以及对组蛋白的影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这些变化能遗传给下一代,符合表观遗传的特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7.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C.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D.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D
【分析】DNA复制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A正确;
B、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提高复制效率,B正确;
C、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原料为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
D、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38.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DNA与现代人类的DNA进行比较,获得了人类进化的证据。上述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分子水平的证据
【答案】D
【分析】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所以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DNA与现代人类DNA进行比较这个过程运用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9.鉴定蛋白质的化学试剂是( )
A.苏丹Ⅲ染液B.斐林试剂C.双缩脲试剂D.碘液
【答案】C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0.某兴趣小组以“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研究课题,他们选择调查的对象应该是( )
A.红绿色盲患者家族B.随机家庭
C.随机人群D.某红绿色盲患者
【答案】A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调查人类遗传病常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人类的红绿色盲,且调查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族中进行,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41.下图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产生物质Ⅰ的场所是 。图中O2参与的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 。
(2)图中物质Ⅱ表示 。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 溶液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3)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2)ATP 溴麝香草酚蓝
(3)14CO2→14C3→(14CH2O)和14C5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ATP、ATP、水。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详解】(1)物质Ⅰ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图中的物质Ⅱ表示ATP;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水溶液进行检测,颜色可以从蓝变绿再变黄。
(3)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转变为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经还原后可以转变为葡萄糖或再生为五碳化合物。故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和14C5
42.如图为某种细胞模式图,图中能够看清细胞器的细微结构。已知该细胞能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为 (选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2)在分离该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差速离心法”或“同位素标记法”)。
(3)细胞器④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该细胞器的名称是 。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 。
(4)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图中的 (填标号)。
【答案】(1)动物
(2)差速离心法
(3)核糖体 生物膜系统
(4)⑤
【分析】分析图,①为内质网,②为中心体,③为细胞膜,④为核糖体,⑤为线粒体,⑥为高尔基体。
【详解】(1)该模式图不含细胞壁和叶绿体,为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2)在分离该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3)核糖体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所以细胞器④代表核糖体。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对应图中⑤。
43.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填X或常)染色体上。
(3)图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图中一个雄果蝇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种配子。
(4)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残翅白眼所占的比例是 。
【答案】(1)4
(2)X
(3)DdXAXa 2
(4)1/8
【分析】分析题图:左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属于雌果蝇,且其基因型为DdXAXa;右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属于雄果蝇,其基因型为DdXaY。基因A、a和基因D、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
(2)由图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图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Xa;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aY,一个雄果蝇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4)图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二者交配,F1的残翅白眼(ddXaXa、ddXaY)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1/8。
4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1和8表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 。
(2)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四种 ,c过程发生的场所为 。
(3)以下细胞中a、b、c三个过程都能发生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
B.受精卵细胞
C.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
【答案】(1)DNA复制 转录
(2)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
(3)B
【分析】图a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分别合成子链,为DNA复制过程;图b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子链,为转录过程;图c表示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详解】(1)DNA分子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故图a为DNA复制;转录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RNA链,故b图为DNA的转录过程。
(2)图a为DNA复制,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图c表示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利用tRNA为工具合成蛋白质的过程,c过程发生的场所为核糖体。
(3)A,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故不能进行图a中DNA复制,A错误;
B、受精卵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活细胞中蛋白质要不断更新,故几乎所有的活细胞(真核细胞无核的细胞除外,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故受精卵细胞可进行图中a、b、c三种过程,B正确;
C、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不能分裂,故不能进行图a中DNA复制,C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2(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脂质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选项中,均含磷元素的一组是,下列有关核酶,细胞衰老的特征不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瘤菌不具有的结构是,已知豌豆高茎,牵牛花的红花,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