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年1月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5年1月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3年,郑州都市圈获批成为我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图1表示都市圈内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2010年相比,2022年图示五城市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郑州都市圈中,郑州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吸纳一二产业集聚B.促进产业同质发展
C.推动产业分工协作D.实现产业同步转型
3.为促进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图示五城市应积极推进
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②城市规模快速扩张
③城乡人口均匀分布 ④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墨西哥城(位置见图2)有悠久的城市发展史,所在地原为特斯科科湖中的岛屿。近代,欧洲殖民者到来后逐步排干湖泊,重建墨西哥城。20世纪以来,墨西哥城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显现,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部分城区下沉11m。2023年以来墨西哥城多次出现供水危机。据此完成4~6题。
图2
4.欧洲殖民者排干湖泊后,墨西哥城
A.建设用地增加 B.局地气候改善 C.地下水位上升D.洪涝灾害减少
5.推测近100年墨西哥城的城市供水主要来自
A.冰川融水B.河湖水C.淡化海水D.地下水
6.为保障墨西哥城水资源安全,下列措施当前可行的是
A.从墨西哥湾调水B.疏解首都产业和人口
C.增加大气降水量D.恢复特斯科科湖规模
福马铁路是连接福州站和马尾港站的货运铁路,全长约24km,目前年货运量不足百万吨,运能富余。福州市政府计划改造福马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沿线增设上洋、儒江等站点,服务市民出行。图3示意福马铁路市域列车规划站点。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利用福马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主要优势是
A.既有铁路改造成本低B.既有站点货运量大
C.既有铁路运营效益好D.既有站点布局合理
8.福马铁路沿线增设站点有利于
①缓解交通压力 ②提升城市等级
③丰富出行方式 ④提高运行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某研学小组认为当地某冶炼厂高烟囱排放的废气可能导致周边地区重金属含量升高,计划在冶炼厂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研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当地常年盛行东风,于是选择受废气影响最大的地块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后绘制了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距冶炼厂距离变化图。图4示意冶炼厂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图4
9.该研学小组选择的采样地块是
A.甲地块B.乙地块C.丙地块D.丁地块
10.该研学小组绘制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图最可能是
A.B.
C.D.
八号桥湿地公园位于河北省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入库口,利用长约3.5km、宽约700m的河道及滩地,建设了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图5)。通过布置森林湿地、河道湿地、溪流湿地等多种类型湿地,复合湿地系统促进了周边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景观环境的改善。永定河八号桥段多年平均流量3.24m3/s,湿地系统设计净水规模3m3/s。据此完成11~13题。
图5
11.图示河段建设大型仿自然复合湿地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河滩空间广阔
C.地势起伏较大D.流量季节变化小
12.八号桥湿地公园内,永定河河道的主要作用是
A.过水行洪B.提供生活用水 C.发展航运D.发展水产养殖
13.八号桥湿地公园复合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是
①水体更新速度快 ②入库水量增加
③水体净化能力强 ④景观类型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垄广泛发育。下图表示观测期高大沙垄高点和低点的气温日变化,沙垄高点和低点相对高差49m。据此完成14~16题。
图6
14.与沙垄高点相比,沙垄低点
A.全天气温均较低B.日平均气温较低
C.气温日较差较小D.夜晚降温较慢
15.观测期间
A.6时,因高差较大,沙垄高点和低点温差大
B.上午,因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沙垄低点增温加快
C.15时,因地面辐射较强,沙垄区气温高
D.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强,沙垄高点气温较高
16.观测期最可能是
A.6月B.8月C.10月D.12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在水稻农事安排上有“不插六月秧”的说法。每年4—5月,省内外大批“插秧客”前往三江平原备耕、插秧。近年来,到三江平原的“插秧客”有所减少,但“插秧客”中年轻人明显增多。图7示意三江平原地理位置。
图7
(1)简述三江平原“不插六月秧”说法的来由。(4分)
(2)分析三江平原出现“插秧客”的原因。(8分)
(3)指出近年来“插秧客”变化反映的三江平原农业发展趋势。(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水杉是我国珍贵的古特有种,喜暖湿、生长快、材性好、树形优美。晚白垩纪水杉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后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分布范围变化较大。新近纪水杉在欧洲逐渐消失,在亚洲东部向南迁移;目前野生种群仅存于我国湖北、重庆、湖南交界处。20世纪40年代,水杉被发现后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被竞相引种,目前已栽培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8示意水杉化石在北半球部分地区的分布,图9示意不同地质年代水杉化石分布的北界。
图8 图9
(1)推测古近纪北半球冷暖变化特点。(6分)
(2)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新近纪水杉在欧洲逐渐消失的原因。(4分)
(3)简述水杉被世界多国竞相引种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黄土是一种风成土状堆积物。广武山(位置见图10)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毗邻黄河,黄土堆积厚100多米。研究发现,受断层抬升和第四纪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共同影响,广武山黄土快速堆积,物源主要为黄河冲积物。广武山地区发现了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址。
图10
(1)说明广武山黄土物源与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的关系。(4分)
(2)断层是广武山黄土沉积的重要条件,请作出合理的解释。(6分)
(3)广武山北坡地势陡峻,试分析原因。(4分)
(4)简述广武山有利于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5:DCBAD 6-10:BAAAD 11-15:BADBC 16.C
17. (1)(4分)
三江平原纬度高,生长期短,6月插秧导致水稻生长期推迟,秋季收获推迟,遭到低温冻害的风险加大;6月降水增加,影响秧苗生长。
(2)(8分)
三江平屋耕地面积大,插秧规模大;以平原地形为主,插秧时间较为集中,对劳动力需求集中;当地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插秧需求;大型农场规模化插秧的经济效益高,能吸引外地“插秧客“”;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鼓励“插秧客”的发展。
(3)机械化水平提高,插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收益提高,吸引年轻人回流。
18.(16分)
(1)(6分)
古近纪水杉化石分布北界波动南移,反映出气候波动变冷;北界呈北移-南移-北移的趋势,反映出气候变暖一变冷一变暖:古近纪结束时,北界纬度比古近纪开始时更低,说明气候总体变冷。
(2)(4分)
新近纪水杉化石分布北界明显南移,说明气候变冷,欧洲纬度较高,热量条件无法满足水杉生长;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缺少相对温暖的生物“避难所”;阿尔卑斯山等山脉海拔较高,山地气候寒冷,更不适合水衫生长。
(3)(6分)
生长快,材性好,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珍贵物种,演化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喜暖湿,适宜生长的范围较大,较易成活。
19.(20分)
(1)(4分)
黄河切穿对黄土物源;黄河流程延长,径流量加大,输沙量加大,冲积物增加,(枯水期)水位下降时为风沙活动提供更多物源:黄河切穿三门峡,峡谷陡峭,在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等作用下提供碎骨物质。为黄土提供物源。
黄土物源对黄河切穿;河谷中更多物质被(风力)搬运,利于黄河切穿三门峡。
(2)(6分)
断层地表破碎,为风力侵蚀补充物源;黄河南岸断裂拾升,导致(偏北风)风速下降,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利于风力沉积;断块山的顶部较为平坦,为黄土堆积提供空间。
(3)(4分)
受断层影响,南侧断裂抬升,北侧断裂下沉:黄河束窄,流速较快,流水下切蚀较强;断崖的重力崩塌加大了坡度。
(4)(6分)
邻近黄河,其有水源;地势较高,不易受黄河水患影响:黄土堆积体地势平缓,发展空间被大;黄土土质疏松,另于耕作;阻挡南下冬季风,局部小气候更温暖:易守难攻,提供防御屏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省联考2025高考模拟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试题-地理试题+答案(河南),共7页。
这是一份2025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地理试卷无答案(陕西),共6页。
这是一份20251月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地理(河南卷)PDF版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