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版(2024)红楼春趣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红楼春趣获奖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众说红楼,走进宝玉,做人物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名著剧场发布会四:红楼趣事令人羡
第1课时
活动一:进名著发布会逛红楼
一、众说红楼。
1.读完课题,从“红楼”二字你想到了什么?关于《红楼梦》,你知道些什么?
2.全班交流对《红楼梦》的了解。
3.教师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出作品影响力,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5.(出示名著阅读小贴士)了解名著的不同版本,知晓本课属于第一类“节选版”,鼓励学生学会甄别作品版本,以便培养“比较阅读”的良好习惯。
6.《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楼春趣》就是这部长篇佳作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7.课文题目“红楼春趣”中的“春趣”指的是什么?
点拨:“春趣”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和情绪总基调。“春趣”指的就是放风筝的事。
活动二:破译学习红楼的窍门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大致读懂古典名著”的方法。
预设:运用多种方法猜读,借助资料或影视作品帮助阅读,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过去继续往下读等。
2.默读课文,自己尝试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3.小组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语句。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①随文认读“屉”。
②交流: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或联系平时看过的影视剧,猜猜“窗屉子”是指什么吗?
预设:“窗屉子”是指窗户上糊布或纱用的木框子,平时可以用竹竿撑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窗外一声巨响,把大家吓了一跳。
(2)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①随文认读“讳”和“晦”。
②交流:探春话中的“忌讳”指什么?黛玉说的“放晦气”又是什么意思?
点拨:遇到一时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过去,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放晦气”的注释以及后文“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就能明白前面说的“放晦气”是指把不好的事情放掉。“放风筝”代表“放晦气”,而捡掉落的风筝则是“忌讳”。
(3)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罢。”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①随文认读“墩”,读准多音字“喇”。
②交流:“捆剪子股儿”“顶线”“籰子”这些词语是和什么有关的?
点拨:根据上下文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工具或饰品,不用反复琢磨。
活动三:读不尽的红楼
一、圈出人物,理清关系。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
预设:拾风筝→取风筝→放风筝→风筝飞。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指名学生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中人物关系)
点拨:贾宝玉是贾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子哥,因为他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宝玉,故取名贾宝玉。贾探春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薛宝钗、林黛玉分别是宝玉的表姐和表妹。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她长得十分美貌,也很聪慧,深得贾母喜爱。紫鹃是林黛玉的丫鬟,文中还提到的晴雯姑娘和袭姑娘都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
课件出示: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二、走进宝玉,做人物卡。
1.这里最中心的人物就是贾宝玉了,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为他制作一张人物名片。(相机板书:贾宝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重点关注文中描写贾宝玉言行的句子,想一想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老师示范)
3.学生画出描写宝玉言行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完成宝玉人物卡。
4.交流分享,品味人物形象。
(1)同桌交流。和同桌交换感受,学会认真倾听。
(2)全班展评。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习小伙伴展示。
小伙伴1:我从“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的“细看”“心中欢喜”体会到宝玉很喜欢这美人风筝,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他十分率真、喜爱美人。
小伙伴2:我从“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的“恨的摔在地下”“指着”“跺个稀烂”感受到贾宝玉一生气就将东西摔在地上,非常孩子气,但是他特别关爱女性,不舍得践踏美人儿。
(4)小结。英雄所见略同!你们抓住宝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感受到他的率真善良、关爱女性的特点。 (相机板书:率真善良 关爱女性)只要我们用心品读描写人物细节的句子,就一定能发现丰富的人物形象特点。
活动四:看不尽的大观园
结合“阅读链接”,感受“风筝”的有趣场景。
1.自主阅读《风筝》,想一想: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
预设:文章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放风筝的经历和看风筝的感受,以及旧时北平春天放风筝的盛况和风筝在传说中是放晦气的这些内容。
3.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内容和课文有关?从文中风筝的样式描写和看风筝时的心情描写等方面自由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
(1)文中写了好多种风筝的样式,有的还描绘得很细致,特别有意思。
(2)这里也写到了放风筝有放晦气的意思,和课文里提到的一致。
4.从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风俗的传承和延续,感受到放风筝这种民俗活动在不同的时代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活动五:发现风筝秘妙
1.文中的人物分别有着一只怎样的风筝,这些风筝样式和主人有什么神秘联系吗?
2.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红楼梦》中风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关于课文中
设置放风筝这一故事情节的意义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放风筝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最典型的是探春,探春最终远嫁,就像断了线的风
筝一样,不知所终。
第二种:桃花阵阵,杏雨纷纷,柳絮随风,芳容曼妙,这一部分再现了少男少女的童真
童趣及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以上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感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红楼梦》,读完与同学交流,说说你的理由。
3.小结:不知不觉,咱们这节课就接近尾声了,这篇课文只是一把钥匙,开启的是你们阅
读《红楼梦》的大门,这个单元即将学完,但是你们名著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始。同学们运用我们这个单元学的方法,好好去读书吧!
板书设计:
8红楼春趣
拾风筝→取风筝→放风筝→风筝飞
率真善良
宝玉
关爱女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屉、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能结合课文内容,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能结合课文内容,出对宝玉的印象。
前置性学习内容
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关于《红楼梦》的资料。
一部奇书——亦真亦幻;
几段奇缘——亦喜亦嗔;
字字珠玑——亦说亦叹;
行行入味——亦苦亦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内容,理清顺序,品读重点,感悟形象,拓展延伸,引向原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