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育同学在学习物理后尝试用物理的眼光看世界,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英语听力考试时长约1minB. 物理考试答题卡长约40mm
    C. 小育同学步行上学的速度约1m/sD. 教室里令人舒适的温度约36.5℃
    【答案】C
    【解析】解:A、英语听力考试时长约20min,故A错误;
    B、物理考试答题卡长约20cm,故B错误;
    C、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1m/s,故C正确;
    D、教室里令人舒适的温度约26℃,故D错误。
    故选:C。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对时间、长度、速度、温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此时,你正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应是( )
    A. 门外走过的巡考老师B. 屋顶上挂的吊灯
    C. 正在走动的监考员D. 窗外飞过的小鸟
    【答案】B
    【解析】解:ACD、你正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时,你和门外走过的巡考老师、正在走动的监考员、窗外飞过的小鸟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考生是运动的,故ACD错误;
    B、正在考试的同学与屋顶上挂的吊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吊灯为参照,考生是静止的,故B正确。
    故选:B。
    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3.如图甲是我国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关于各乐器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萧声和钟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
    【答案】B
    【解析】解:A.竹管参差不齐,可以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发出的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错误;
    B.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萧音在15℃时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4.“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与光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摄影——平面镜成像
    B. 手影——光沿直线传播
    C. 倒影——光的折射
    D. 投影——光的反射
    【答案】B
    【解析】解:A、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故A错误;
    B、手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玻璃、看水下的物体都是光的折射原理。
    5.练习使用刻度尺时,小庆用如图所示方式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测量方法有误,铅笔尾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
    B. 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多估读几位
    C. 读数时,视线可以沿虚线方向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解:A.测量长度时,可以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零刻度线后的一个清晰的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开始测量,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读几位是没有意义的,故B错误;
    C.测量过程中,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不能沿图中虚线读数,故C错误;
    D.误差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一、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三、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度尺使用方法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6.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易引起火灾如图所示,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瓶对光有发散作用
    B. 矿泉水瓶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 发生该现象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D. 矿泉水瓶压扁后焦距不会改变
    【答案】B
    【解析】解:ABC、盛满水的矿泉水瓶符合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盛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故B正确、AC错误;
    D、盛满水的矿泉水相当于凸透镜,矿泉水瓶压扁后,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变小,即焦距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凸透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特点的了解,我们要能够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分析出生活中的凸透镜。
    7.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车主发出指令语音助手才会工作,是因为它可以辨别音调
    B. 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命令系统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D. 关闭车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小车外噪声
    【答案】D
    【解析】解:A、只有车主发出指令语音助手才会工作,是因为它可以辨别音色,故A错误;
    B、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命令系统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故C错误;
    D、关闭车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小车外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声音的最重要的依据;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是一道声学的综合题,但都是基础知识,容易掌握。
    8.光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希望。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日晷测量时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人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时,像以1m/s的速度靠近人
    D. 雨后放晴,人们会看到天上的彩虹,原理是光的折射
    【答案】D
    【解析】解:A、利用日晷测量时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人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时,像也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2m/s,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属于基础题。
    9.光刻技术是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关键一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光源发出强紫外光,调整镂空掩膜版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B. 缩图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 硅片上的像是虚像
    D. 为了在硅片上成更小的像,可将镂空掩膜版靠近缩图透镜
    【答案】A
    【解析】解:ABC、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由图可知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则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应变小,所以可知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BC错误、A正确;
    D、为了在硅片上成更小的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可将镂空掩膜版远离缩图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vAC>vAB;
    B.vAB>vAC>vBC;
    C.vAC>vBC>vAB。
    【答案】v=st 便于测量时间 40.0 0.2 大 A
    【解析】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t;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小;
    (3)已知小车从B到C经过的路程为sBC=40.0cm,小车从A到C经过的路程为sAC=80.0cm=0.8m,时间tAC=4s,则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sACtAC=0.8m4s=0.2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短,由v=st可知,测得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大;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AB段、BC段的路程相同,AB段用时较长,速度较小,BC段速度较大,所以小车下滑时,做加速运动,故选 A。
    故答案为:(1)v=st;(2)便于记录时间;(3)40.0;0.2;(4)大;A。
    (1)公式v=st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由图读出BC段和AC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v=st可以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根据v=st比较测量的平均速度和实际平均速度的关系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故为加速运动。
    本题通过“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较为基本的知识点,其中对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是较易出错之处,应细心判断。
    2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创造小组的小露和小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小露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______;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其原理与______(选填“A”或“B”)一致;
    A.同学们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板书;
    B.黑板粉笔字反光。
    (2)小露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露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3)小露三次改变并正确测量出入射角大小,测得反射角的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分析小露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改正问题后小露让一束光从BO方向射入,发现这束光从OA方向射出,这说明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光线从各个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是否依然等于入射角”,小露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戊所示。
    ①保持平面镜所在平面不动,用多支绿色激光笔同时从各个方向发出激光射向平面镜上同一点O,再用一支红色激光笔发出激光垂直射向O点模拟法线;
    ②测量各束绿色激光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得到“入射光线从各个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依然等于入射角”。
    小莎联想到生活中的旋转餐桌(如图己),认为只需要一支绿色激光笔和红色激光笔就可以轻松完成该探究实验,请简单描述如何实现“入射光线从各个方向射向平面镜”:______。
    【答案】垂直 粗糙 A 存在 下部 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镜面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激光笔固定不动,水平旋转平面镜所在平面
    【解析】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A选项是漫反射,B选项是镜面反射,故选:A;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面绕轴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存在;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3)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则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为了实现入射光线从各个方向射向平面镜,可以保持激光笔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平面镜所在的平面。
    故答案为:(1)垂直;粗糙;A;(2)存在;下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镜面;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激光笔固定不动,水平旋转平面镜所在平面。
    (1)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光线,是因此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
    (2)(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实验中,求真小组的小洪和小栋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探究。

    (1)小栋为了确定像的位置,采取用______代替平面镜,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的环境下进行;
    (2)小栋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出与A相同的一支蜡烛B在玻璃板后方移动以确定像的位置,这里采取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实验时,蜡烛B 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3)小栋在实验过程中左右移动蜡烛B却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______;此时蜡烛A所成的像在______(选填“斜上方”或“斜下方”);
    (4)小洪为了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找到了“Y”、“U”、“C”、“A”、“I”五个字母形状的LED灯,但是他发现其中只有写着字母______的灯能完成实验。小洪在实验中将字母灯靠近了玻璃板,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洪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像如图丙所示,小洪利用刻度尺测得AA’距离为2.4cm,A点距离玻璃板最右侧距离为1.4cm,由此通过计算得到平面镜厚度为______cm。
    【答案】玻璃板 暗 等效替代法 不需要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斜下方 C 不变 0.2
    【解析】解:(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与桌面不垂直,这样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法重合。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蜡烛A所成的像在斜下方。
    (4)“Y”、“U”、“C”、“A”、“I”五个字母形状,只有C左右不同,而Y、U、A、I,左右相同,所以只有C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在实验中将字母灯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5)由于玻璃板较厚,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成两个像,左侧反射面成的像在A',右侧反射面成的像在A″,用刻度尺测得AA’距离为2.4cm,由此通过计算得蜡烛A距离左侧面的距离为1.2cm,A点距离玻璃板最右侧距离为1.4cm,由此通过计算得玻璃板的厚度为1.4cm-1.2cm=0.2cm。
    答案为:(1)玻璃板;暗;(2)等效替代法;不需要;(3)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斜下方;(4)C;不变;(5)0.2。
    (1)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便于得到物像大小关系。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根据五个字母的结构和研究目的“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可做出选择;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5)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6.陶老校长来到重庆后在合川古圣寺开办学校,小燕想利用周末时间去老校长曾经呆过的地方学习,于是和父母一起驱车前往古圣寺。父亲驱车通过高速路上长9km的区间测速路段,用时6min。已知高速路限速100km/h,求:
    (1)若以规定内的最高时速前行30min,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请通过计算说明小燕父亲在区间测速路段超速了吗?
    【答案】解:(1)已知高速路限速v=100km/h,前行时间t1=30min=0.5h,
    由v=st知,走过的路程:
    s1=vt1=100km/h×0.5h=50km;
    (2)t2=6min=0.1h,
    小燕父亲在区间测速路段的速度:
    v2=s2t2=9km0.1h=90km/h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论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20页。

    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诊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诊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诊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诊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