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开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
A.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B.研究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以发现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C.北京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会制作石器的古人类
D.北京人遗址为我们了解古人类人工取火提供了可靠证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A项正确;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接近,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但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排除C项;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只能证明北京人使用火,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选A项。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制作陶器 B.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C.会农业种植 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这时期的物件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装饰和图案设计,这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D项正确“会制作陶器”只是一种现象,材料在强调文物上面的图案设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开始饲养家禽家畜”说法不够准确,在之前就有饲养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陶器刻有一些简单装饰和图案,没有涉及农业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当时的原始居民能够种植作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能够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考古发现是()
A.河姆渡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半坡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能够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考古发现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约5000年前的一处重要遗址,代表着当时已初具规模的文明形态,包括城墙、宫殿、祭坛等建筑结构,被认为是早期国家形态的体现,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尚未出现早期国家,仍然处于原始农耕时期,排除A项;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排除C 项;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证实黄河中游地区出现早期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4.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诗经》《吕氏春秋》、历史学家的观点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5.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
A.民族矛盾激化 B.统一语言 C.华夏认同观念 D.民族同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C项正确;民族矛盾激化与题干“当时中原”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华夏认同,没涉及统一语言,排除B项;题干强调华夏认同,民族交融,而不是民族同化,排除D项。故选C项。
6.下面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A.分封制的实施 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夏商周的更替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政局动荡不安”体现了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不稳定;“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是战国时期军事方面的特点;“农业继续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各国进行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为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的制度变革。这些内容全面地呈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分封制的是实施是西周时期,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如诸侯国兼并、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各国变法等,与夏商周的更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提出“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解决社会问题 B.追求精神自由
C.推崇西周制度 D.支持兼并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各国争霸兼并战争导致政局动荡不安,统治者为了争霸需要,渴求贤才,为百家争鸣思想提供了舞台,在此背景下,题干中“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A项正确;“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B项;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排除C 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并不会支持兼并战争的,排除D项。故选A项。
8.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患者的疾病,发明这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名医是()
A.神农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医常通过望、闻、向、切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春秋战国名医扁鹊总结出了这种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故B项正确;神农氏不属于医学家,排除A项;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排除C项;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排除D项。故选B 项。
9.下面是小梁同学为“青铜器小知识”栏目设计的卡片。主题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A 工艺领先世界 B.象征国家权力
C.制作工艺高超 D.影响王朝兴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卡片内容“传说禹铸九鼎,是一匡诸侯、统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国的标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每一次王朝的代兴,九鼎便随之易手。”可知,禹铸九鼎作为夏王朝立国的标志,以及在不同时代九鼎的易手,体现了鼎作为权力象征的作用,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九鼎代表了权力和统治,“工艺领先世界“制作工艺高超”不是题干的主旨,且题干中没有体现九鼎铸造水平情况,排除AC项;题干说明九鼎是夏、商、周三代王朝权力交替的重要象征物,而不是影响王朝兴衰的原因所在,排除D项。故选B项。
10.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朝代是()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西周属于奴隶制王朝,排除B项;西汉是秦之后的封建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1.下列中国古代实行的制度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D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首领传承制度,与“开创历代地方行政模式”不符,排除A项;夏朝的启开启了王位世袭制度,与“开创历代地方行政模式”不符,排除B项;分封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与“开创历代地方行政模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巨鹿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排除C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3.《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时(文景时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解决
C.西汉文化影响力向外扩散 D.中央财政机构内腐败不堪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可知,这说明在文景时期物资极为丰富,府库充盈,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文景时期物资极为丰富,府库充盈,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文景时期物资极为丰富,府库充盈,没有体现文化向外扩散,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文景时期物资极为丰富,府库充盈,并不能说明中央财政机构腐败,排除D项。故选A项。
14.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立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D项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经济交流发展,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都是汉朝的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局面,排除BC项。故选D项。
15.东汉时发明的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质量的工具是()
A.铁犁 B.耧车 C.水排 D.翻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故C项正确;铁犁为耕作工具,排除A项;耧车是汉代的播种工具,排除B项;翻车是东汉灵帝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民族政权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民族政权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A项正确;班超在东汉时出使西域,但丝绸之路在西汉就已开辟,排除B项;甘英,东汉人,主要贡献是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排除C项;班勇是班超之子,东汉名将,排除D项。故选A项。
17.汉武帝下令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路设亭,既是哨所又是接待站。在轮台、渠犁置军屯田,每处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统领,任务是接待过往的中外使者,供应粮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由此更加畅通了。据此可知,丝绸之路的畅通得益于汉朝()
A.和睦的民族关系 B.对西域的经营
C.强大的军事力量 D.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汉武帝下令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路设亭,既是哨所又是接待站。在轮台、渠犁置军屯田,每处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统领,任务是接待过往的中外使者,供应粮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由此更加畅通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设立沿路的亭障、军屯及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和开发,从而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这些措施表明汉朝对于西域有效的经营,直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和开发的措施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并未提到“民族关系”“军事力量”和“生产水平”对丝绸之路的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 项。
18.秦汉时期,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的农书是()
A.《氾胜之书》 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秦汉时期,总结了关中地区 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的农书是“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A项正确;《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排除C 项;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古代数学专著,排除D项。故选A项。
19.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军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D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的重大战役,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排除A项;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一次决战,排除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 项。故选D项。
20.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而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上述材料反映了()
A.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B.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
C.北方各民族不断内迁 D.各民族反抗西晋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而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说明东汉、魏晋时期,生活在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故C项正确;没有对比,仅通过材料不能得出形成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排除A项;材料主要使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内迁,并非南方各少数民族,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各民族反抗西晋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1.317-589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A.环保意识的增强 B.生产技术的进步 C.自然条件的优越 D.水利工程的兴修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317-589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从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发展到注意精耕细作,由此可见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环保意识或自然条件或水利工程,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上述文字记述的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
A.原因 B.表现 C.作用 D.意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故上述材料记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A项正确;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主要是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社会的进步,排除CD项。故选A项。
23.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南齐 B.前秦 C.北魏 D.北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南齐属于南朝政权,与北方不符,排除A项;前秦属于十六国时期政权,没有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北周是北魏分裂后的政权,没有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畜牧经济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畜牧经济的发展和北魏实力的增强,排除B、D项。故选C项。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取得很高的成就。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其代表作品是()
A.《论衡》 B.《兰亭集序》 C.《缀术》 D.《女史箴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主要代表作品有《女史篇图》和《洛神赋图》D项正确;《论衡》的作者是东汉王充,排除A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排除B项;《缀术》是祖冲之的数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第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打制方法有锤击法、砸击法、投击法等。据此,原始人类将石头制成各种实用的工具。如用于挖掘块根的大尖状器,切割、刮削用的刮削器,用作砍劈、敲砸、挖掘等多种用途的砍砸器,作投兽捕猎用的石球,等等。
-殷玮璋、曹淑琴《远古暨三代科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 石器的特点。
材料二
(2)从图1到图2,劳动工具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3)依据所学,分别指出图3、图4两件工具的用途。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生产工具发展演变的趋势。
【答案】(1)特点:制作方法多样;种类丰富;用途广泛。(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由动物骨器变为人工铸造的青铜工具。说明:人们制造劳动工具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或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
(3)图3:播种工具。图4:汲水灌溉工具。
(4)趋势:不断精细化、便利化,更加高效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依据材料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打制方法有锤击法、砸击法、投击法等。据此,原始人类将石头制成各种实用的工具。如用于挖掘块根的大尖状器,切割、刮削用的刮削器,用作砍劈、敲砸、挖掘等多种用途的砍砸器,作投兽捕猎用的石球,等等。”概括得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的石器的特点是:制作方法多样;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小问2详解】
变化:从图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到图2“商代青铜铲”可知,劳动工具的变化是:由动物骨器变为人工铸造的青铜工具。
说明:根据材料二“骨耜常以动物肩胛骨制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青铜铲由合范铸制,双面直刃,刃口薄而锋利,上有长方形孔,使用时将柄插入长方形孔中。”可知,劳动工具由动物骨器变为人工铸造的青铜工具说明了:人们制造劳动工具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或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
【小问3详解】
图3:依据所学可知,图3汉代耧车,是汉朝出现 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故图3工具的用途是播种工具。
图4:依据所学可知,图4《柳龙骨车》中的牛转翻车,是曹魏马钧改进的汲水灌溉工具,既轻巧,又便于操作,在我国农业领域长期使用。故图3工具的用途是汲水灌溉工具。
【小问4详解】
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劳动工具由旧石器到骨耜、青铜工具、耧车和翻车”归纳得出,古代生产工具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不断精细化、便利化,更加高效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有何目的?
材料二统一后的秦朝实行郡县制,首先是由秦朝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特点决定的。长期采用官僚制使贵族势力不断地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拒绝分封制。其次,实行郡县制可以加强秦朝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管理,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够很好地调动一切资源,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镇守边关,进而巩固统治。
-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扩大统治范围。
(2)变化:由实行分封制到实行郡县制。原因:贵族势力不断被削弱;官僚集团拒绝实行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统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政治上)削弱地方势力: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思想上)尊崇儒术: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一“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可以通过分封诸侯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从而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拱卫着周王室,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长期采用官僚制使贵族势力不断地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拒绝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可以加强秦朝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管理”可知,秦朝建立后,采取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
原因:根据材料二“贵族势力不断地削弱,庞大的官僚集团也拒绝分封制,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够很好地调动一切资源”可知,可以从贵族和官僚集体角度分析,即贵族势力不断被削弱;官僚集团拒绝实行分封制;也可以从郡县制本身作用分析,即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统治。
【小问3详解】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通过进一步削弱诸侯的权力,实现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通过倡导儒家思想,确立其正统地位,来实现国家的思想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措施都旨在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的稳固性。即颁布推恩令和尊崇儒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所学,说说制定历法、分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材料二
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
(2)依据所学,说一说两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过程。想一想,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
(3)依据所学,简要概述发行祖冲之纪念银币的理由。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汉字书法字体演变的特点。
【答案】(1)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在古代农业社会意义尤为重大;同时,也便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作息。
(2)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影响: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的编辑,还为书法、绘画等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祖冲之还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答出两点即可)
(4)在较早字体的基础上改进和创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变化;书写不断便利化;逐渐发展为一种审美艺术等。(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指导农业生活以及方便生活以及作息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人们制定历法、分出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在古代农业社会意义尤为重大;同时,也便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作息。
【小问2详解】
发明及改进过程:根据材料二“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书写、编辑、绘画、书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得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的编辑,还为书法、绘画等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小问3详解】
理由:根据材料三“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50秒。他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祖冲之还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i)磨、千里船等。
【小问4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四“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草书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可知,汉字书法字体演变都是在较早字体的基础上改进和创造;根据材料四“秦朝初年,事务异常繁多,徒隶等下层吏员便在篆书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字体,即隶书”“书写更加简便”可知,汉字书法字体演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变化;书写不断便利化;根据材料四“到了现代,草书的审美价值已经远超其实用价值”“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叫楷书”可知,汉字书法字体演变的特点是逐渐发展为一种审美艺术等。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pdf、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pdf、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