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献通考》载,《大明令·户令》规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5页,第11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 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2.《文献通考》载:东汉刺史拥有庞大的幕僚机构,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这说明当时刺史
A.掌握了管理地方的实权 B.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
C.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形成 D.掌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3.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而云冈第二期石窟的飞天也带有典型的“秀骨清像”的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上述现象反映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B.少数民族汉化趋势
C.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D.南北之间取长补短
4.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境内民族传,《元史》中《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不再为境内各民族立传。这一变化说明元朝
A.朝贡范围的拓展 B.华夷观念的淡化
C.行省制度的推行 D.对边疆控制加强
5.《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私生子),以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继全分。”这一规定
A.旨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B.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加强了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D.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6.1880年,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规划了三条主干线,其中一条北路即为“宜由京师东通盛京,西通甘肃”;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提出“应先修东西两条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这些规划
A.体现出守边固疆的原则 B.使得边疆地区得到充分开发
C.有效抵制了列强的入侵 D.推动了近代铁路体系的建立
7.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热潮兴起 B.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C.国内环境较为稳定 D.欧美各国亟需大量物资
8.下表展示了陕甘宁边区《新中华报》中诗歌的内容及数量情况,这些诗歌
A.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B.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折射边区政权建设 D.反映了敌后根据地的社会风貌
9.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宜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考古学者在整理古埃及考古资料时,发现了大量以粮食、油膏(防晒护肤)、草鞋作为支付工具的案例。其中一桩案件为:巴克姆特(女)状告伊莉奈菲尔(女),称其用来购买女仆的物品中有一部分属于自己,伊莉奈菲尔只好向官吏们详细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及其价值.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A.商业经营形式丰富多元 B.社会契约意识较为浓厚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D.市场管理注重物权保护
11.如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B.欧洲产业优势确立
C.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2.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获得了对政府已经开支的款项进行审计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前所未有的.议会对开支的否决权,以及对经表决通过的款项如何使用的监督权,把政府置于重要的约束之下”,英国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机构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逐步确立 B.君主“统而不治”
C.权力制衡机制的成熟 D.宪政制度的发展
13.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2、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并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这充分反映了当时
A.党和政府对扶贫方略进行探索 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
C.民营经济在贫困地区首先试点 D.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15.如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画面中拔河的一方是人多势众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只有两人、势单力孤的同盟国,中间站立者是美国.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A.美国是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B.大国间的矛盾尚未得到调和
C.战争后期主动权在协约国 D.美国成为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第I卷
本卷共3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以茶治边”策略的出台是各民族不断交流的产物。在汉家典籍中,多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以茶易马,用制羌、戎”的表述。按照“以茶治边”的思路,宋代大力支持茶马贸易,推行茶叶专营垄断,不仅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补贴了冗官冗兵、积贫积弱带来的财政困难,还得到了大量的战马充实军备,提升了自己的战斗力。
-摘编自王煜天《宋代以来茶叶贸易发展与“以茶治边”思想的演变》等
材料二
18世纪末一个寒冬的下午,在英国工业城市的一家酒吧里,服务员给疲劳的纺织工人端上一杯热茶,并开玩笑道:“小伙子,干了这杯来自四大洲的能量!”这是“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它将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运回的毛尖茶泡在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而这些糖是由非洲奴隶在西印度地区生产的。这杯茶不仅给18世纪末的工人带来片刻放松,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补充能量,让其保持清醒,因为糖和茶分别能够为他们提供热量与咖啡因,使之能够经受住平均每天14个小时的劳动量.
-摘编自黄英俊《从“跨越大陆的一杯茶”窥探17-18世纪“全球大众消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宋代“以茶治边”的动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所涉及的时代议题。(1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练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强调“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体现了理性的思维。西方“民权”思想的实质是并不是人民主权,而是资产阶级主权。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为解决长期以来妇女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增加妇女的政治代表比例、促进政治民主和公平,国际社会中通常采用性别配额制的选举方法,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推动和全球妇女运动的努力下,包括联合国、各国议会联盟、欧盟理事会等纷纷呼吁其成员国在选举中妇女占比至少达到30%。英国的性别配额制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社会民主党选举中。为在大选中赢得更多的席位,1993年工党首次正式确认采用性别配额制,英国国内其他政党基于自身利益也在积极响应。
-摘编自谢飞先《英国议会选举性别配额制的发展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近代中国维新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在“民权”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推动当代妇女政治权利扩大的因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
清康熙初年,山东郯城农户任某来到县衙,状告邻居高某与自己妻子王氏私通,并最终杀死了王氏。县令黄六鸿很快识破了任某的谎言,任某坦白是自己杀死了王氏并说明了缘由。
任某按照当地习俗半买半娶王氏为妻,但王氏不甘心于赤贫生活,于是与情夫私奔。但两人私奔后,因生计困难和沿途严苛的盘查,情夫便抛弃了王氏。由于私通是重罪,所以王氏不敢回夫家或娘家,只能寄居在距郊城县城西南二十里左右的一座道观里。某日,任某和邻居高某途经道观并发现了王氏,高某随即嘲笑任某和王氏,但任某仍购置了新床席,庆祝与王氏破镜重圆。然而不久之后,任某与王氏发生了激烈争吵,最后王氏被杀,任某认为邻居高某从旁挑衅,遂试图嫁祸高某。
虽然大清律的原则是“杀人偿命”,但黄县令以王氏不守妇道,任某又是任家独子,免去其死刑而改为重杖及枷刑,王氏被按“罪妇”之名收殓。因任家赤贫,由高某承担王氏下葬的费用-县令担心王氏的魂魄如果不被安葬可能会骚扰生者。
-根据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某杀妻案判决所体现的中华法系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王氏之死”,从“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的角度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5分)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史答案
I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II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动因: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的加强;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宋朝增加财政收入、巩固边疆和加强军事力量的需要.(10分)
(2)殖民扩张;奴隶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城市生活的丰富;工业无产阶级的壮大.(10分)
17.(18分)
(1)不同: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政治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中国近代民权思想兼顾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启蒙思想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新思想强调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6分)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主要任务是反封建;近代中国封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中国封建纲常伦理思想的长期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6分)
(2)原因: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的倡导;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及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政党政治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解放.(6分)
18.(17分)
(1)特点:司法审判参考儒家伦理;注重维系社会稳定;行政长官有较大的司法自主权.(2分)
(2)示例:
从王氏之死透视清朝社会
清康熙初年,中国逐渐从明末的战乱中恢复,但北方地区受到较大的战争创伤,农村生活仍旧艰难。清王朝建政未久,需要尽快争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注重地方吏治以维护社会稳定.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中国民众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
任某与王氏的结合是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甚至具有人口买卖性质,双方没有感情基础.王氏的做法从儒家伦理角度来看违背了夫为妻纲的道德底线,但从个人意志来看,是一种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即便如此,王氏仍遭到情夫抛弃,更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王氏死后,县令将其定为“罪妇”,并免去独子任某死刑,反映出县令有意维系儒家伦理纲常,并且处罚高某承担王氏下葬费用,是对其无德挑唆行为的惩罚.
王氏本质上是死于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底层的任某处处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而他又以封建纲常压迫自己的妻子,面对妻子的反抗而将其杀害。王氏之死不是单纯的男女矛盾或家庭矛盾,而是在封建等级体制下的专制统治与追求幸福的矛盾.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积极关心和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将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内容
号召民众积极抗日
对抗战形势的时评
边区生产生活
歌颂类诗歌
其他
数量
17
12
20
6
13
比例
25%
17.65%
29.41%
8.82%
19.12%
时间
项目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A
D
D
A
B
A
C
C
C
D
B
题号
14
B
A
D
C
15
D
C
B
A
答案
3分
2分
1分
0分
3分
2分
1分
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书》载,教育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汉书》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