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 重难点13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试卷 1 次下载
- 重难点14 文本内容的概述与分析 (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试卷 1 次下载
- 重难点15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试卷 1 次下载
- 重难点16 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试卷 1 次下载
- 重难点17 诗歌形象类题型突破(古诗词鉴赏)-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试卷 1 次下载
重难点12 断句练习(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12 断句练习(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2断句练习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2断句练习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分技巧
熟记文言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建议用时:50分钟)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问,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材料二:
乡举之法,与太学相为经纬。乡所宾兴,皆乡校之所教也。学校之教,行之数十年,而乡举行焉。所举不当者罚之,罚其不教也,非罚其不知人也。仲舒之策,首重太学,庶知本矣。不推太学以建庠序于郡国,而责贡士于不教之余,是以失也。
经天下而归于一正,必同条而共贯。惟同条而共贯,统天下而经之,则必乘时以精义,而大业以成。仲舒之策曰:“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此非三代之法也,然而三代之精义存矣。何也?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合三代之粹而阐其藏者也。故王安石以经义取士,踵仲舒而见诸行事,可以行之千年而不易。元祐改安石之法,而并此革之,不知通也。温体仁行保荐以乱之,重武科以亢之,于是乎士气偷,奸民逞,而生民之祸遂极,皆仲舒之罪人也,况孔子乎!习其读,粗知其义,虽甚小人,且以是为夜气之雨露,教亦深矣。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吏既亡B教训于下C或不承用D主上之法E暴虐F百姓G贫穷孤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时常,与《项脊轩志》中“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往往”意思相同。
B.“日”,一天天,与《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辇”的活用情况相同。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内容不同。
D.“建庠序于郡国”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其无礼于晋”的特殊句式类型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仲舒认为,朝廷遍寻一郡或一国,却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来回答皇帝问题,可见王道断绝了,因此他希望朝廷能注重养士。
B.董仲舒认为言语与行动对于治理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君子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以提升品德修养。
C.王夫之认为太学与乡校都应当抓好教育,实施了数十年教育后还举荐不当,不能只惩罚举荐的人而不惩罚不好好学习的人。
D.王夫之认为,那些废除经义取士、推行保荐法或提高武科地位而最终导致百姓灾难深重的人,均是违背董仲舒思想的罪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2)故王安石以经义取士,踵仲舒而见诸行事,可以行之千年而不易。
5.董仲舒和王夫之有哪些相同的观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又议重贿唃厮啰使讨贼,得地即与之。琳曰:“使唃厮啰得地,是复生一元昊矣。不若用间,使二羌势不合,中国利也。”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
(选自《宋史·程琳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元昊死,谅祚初立,议者请饵其三将,破分其势,可以得志。程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立说之非,人皆知之,诚哉其不可与谋也!春秋重伐丧之贬,予士匄之还①,彼有取尔矣。邻国友邦,偶相失以相愈,兵临服罪,同好如初,则乖约肆淫,大伤人子之心,信不仁矣。元昊者,沦于夷之叛臣,为我蟊贼者也。死亦不足恤也。丧亦不足矜也。如其可削乎以休息吾民巩固吾守恶容小不忍以乱大谋哉?故琳说之非,不可托春秋之义为之解也。虽然,宋至此而欲乘丧以图谅祚,谈何容易乎?昔者继迁死,德明弱,曹玮②欲得精兵俘孤雏,郡邑其地;庙算无成,而元昊嗣之以逞。或曰:今元昊死,为破分其国之说,亦师玮之智,而奚谓其未可邪?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德明方弱之日也;已去而不可追者,亦时也,元昊初丧之日也。夫所谓理势者,岂有定理,而形迹相若,其势均哉?度之己,度之彼,智者不能违,勇者不能竞,唯其时而已。知时以审势,因势而求合于理,岂可以概论哉?以此思之,琳或有深心焉,未可知也。
(选自王夫之《宋论》,有删改)
[注]①士匄(gài),晋国军事家,率军击齐途中听说齐侯去世,便弃攻而返。②曹玮,北宋将领。李继迁死,曹玮向宋真宗提议活捉其子李德明,真宗未允,希望以恩德招降。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其可A削平B以休息C吾民D巩固E吾守F恶容G小不忍H以乱大谋哉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查办,与成语“按图索骥”“按兵不动”中“按”的意思均不同。
B.“不如因而抚之”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意思不同。
C.“诚哉其不可与谋也”与《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的句式一致。
D.矜,怜悯,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矜”意思相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昊造反后仍派使者来朝中觐见,众人要求将使者诛杀,程琳起先拒绝,后因使者过于骄横,便建议公布其恶行并诛杀他。
B.众人建议贿赂确厮啰,利用他讨伐叛贼,所得土地均归他所有;程琳并不认同,认为这会让他成为下一个“李元昊”。
C.王夫之认为,《春秋》中对“伐丧”行为的贬低是有条件的,若两国关系友好,那么违背约定、趁人之危确为不仁。
D.王夫之认为,李元昊已沦为夷狄叛贼,不值得体恤,程琳反对“伐丧”的错误在于盲目遵循《春秋》道义而未加辨析。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2)今元昊死,为破分其国之说,亦师玮之智,而奚谓其未可邪?
10.材料一中,议者认为程琳反对“伐丧”失去了削弱西夏的时机。王夫之是否认同议者的看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表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读cháng。②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
1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上书,和《促织》中“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的“上”词义不同。
B.业,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
C.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
D.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15.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
能力提升练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寿、范蔚宗者,方其著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后人之诋斥。至唐独称刘知几,能于修史之外,自为一书,贯穿古今,讥评前载。观其以史自命之意,殆以为古今绝伦;及取其尝所论著,而考其谬戾,则亦无异于前人。由是言之,史才之难,岂不信哉!必也编次事实,详略取舍,褒贬文采,稽诸前人而不谬,传之后世而无疑,使后学观之而莫敢轻议,然后可以号信史。我宋之兴尊儒敬道日以崇广学校名臣缀缉不绝于时,前朝旧史,如《唐书》已修为新书,颁于天下。自颁行迨今,几三十载,学者传习,与迁、固诸史均焉。缜以愚昧,窃尝寻阅新书,间有未通,则必反复参究;或舛驳脱谬,则笔而记之。岁时稍久,事目益众,深怪此书抵牾穿穴,亦已太甚。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推本厥咎,盖其多采小说,而不精择。盖唐人小说,类多虚诞,但期博取,故其所载或全篇乖牾。
(节选自吴缜《新唐书纠谬序》)
材料二:
吴缜《纠缪》谓《新书》多采唐人小说,但期博取,故所载或全篇乖牾。然李泌子繁尝为泌著家传十篇,《新书·李泌传》虽采用之,而传赞云:繁言多不可信,按其近实者著于传。是《新书》未尝不严于别择。如《王播传》不载其“阇黎饭后钟”之事,《杜牧传》不载其扬州狎游,牛奇章遣人潜护,及湖州水嬉、绿树成阴之事。此皆载诗话及《北梦琐言》等书,脍炙人口,而《新书》一概不收,则其谨严可知。钱起客湖湘间,遇鬼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句,后入试,用以押官韵,遂登第。史思明攻太原,李光弼使人为地道,突出擒贼,贼惊呼为“地藏菩萨”。此皆《旧书》所载,《新书》以其稍涉于纤且俚,遂削而不书。则其立言有体,较之《晋书》、南北史专以新奇悦人耳目者,其卓识固不同矣。《旧书·良吏传》无韦丹、何易于,则采杜牧《樊川集》以补丹,采《孙樵集》以补易于。此岂得谓徒摭小说也?亦有琐言碎事,《旧书》所无,而《新书》反增之者。如《李贺传》,韩愈、皇甫湜至其家,贺即赋《高轩过》,及出游得句,即投古锦囊事。贺本文人,无他事迹可纪。此正见其才,非好奇也。
(节选自赵翼《陔馀丛考》)
1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宋之兴A尊儒B敬道C日以崇广D学校E名臣缀缉F不绝G于时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蔚宗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B.揆,衡量,与《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的“揆”意思相近。
C.厥,其,它的,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的“厥”用法不相同。
D.摭,拾取,摘取,与成语“摭华损实”的“摭”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史家著述历史都力求尽善尽美,然而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读者诋斥,司马迁、班固、陈寿、范尉宗、刘知几都是如此。
B.宋朝建立后,重视文教,名臣们在前朝旧史基础上新编修了《唐书》,但吴缜反复研读、质疑考证,指出了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
C.《新唐书》尽量载入可靠史料,选用了李繁所著十篇家传的部分内容,不收录王播、杜牧、钱起、李光弼等人为人所知的奇闻轶事。
D.与《旧唐书》相比,史家在编修《新唐书》时,增补了韦丹、何易于、李贺等人的传记,主要是为了悦人耳目、追求新奇。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诸前人而不谬,传之后世而无疑,使后学观之而莫敢轻议。
(2)贺本文人,无他事迹可纪。此正见其才,非好奇也。
20.对《新唐书》选用唐人小说,吴缜和赵翼各持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五、(2024·新课标全国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2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2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2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25.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六、(2024·新课标全国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2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2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2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2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30.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年
新高考I卷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
文言断句
2024年
新高考II卷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
文言断句
2023年
新高考I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文言断句
2023年
新高考Ⅱ卷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
文言断句
2022年新高考I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文言断句
2022年新高考II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文言断句
2025年考向预测:
断句题为必考题型,由过去的客观题变成现在的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断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难点16 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6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6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论证思路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5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4 文本内容的概述与分析 (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4文本内容的概述与分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4文本内容的概述与分析文言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