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并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从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强国建设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材料二: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不均衡的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加大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
    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1.下列关于“文化数字化”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化数字化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载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的有效路径。
    B.文化数字化与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一起,主要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支撑。
    C.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
    D.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一体化,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
    B.文化数字化战略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以整体性的文化力量,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
    C.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D.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网络作家村”既提供创作环境,也致力于打通从网络文学创作到数字出版再到IP衍生服务的路径,为网络作家创作创造条件。
    B.丝绸服饰制造企业通过设计生产、运营、营销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了丝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C.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以“行走的故宫文化”为主题,将传统绘画与数字技术融合,对经典画作进行了创意诠释。
    D.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因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而激活城市经济,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童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眩晕。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材料二: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建功立业
    B.夫子何为不豫:忧伤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约略
    D.易服色,法制度:法律
    8.下列各句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之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王其庶几召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贾生志大而量小 会盟而谋弱秦
    D.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以勇气闻于诸侯
    9.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B.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C.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D.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10.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贾谊“不能自用其才”的一组是( )
    ①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③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
    ④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⑤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⑥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②⑤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贾谊论》中,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还不能得到重用,那才可以说是没有遗憾。
    B.《贾谊论》中,作者在文中批评贾谊不善于静待时变,自我摧残,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贾谊年少气盛,得罪了朝中权贵,后来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就疏远了他。
    D.苏轼对贾谊的遭遇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从贾谊的角度来看,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4.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四、默写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屈原列传》
    (3)__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4)《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6)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9)《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10)《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
    (1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12)__________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司马迁)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_________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_________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_________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六、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息对“美”的追求,汉字“美”字,从羊,从大,从字形溯源来看,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古今中外,不乏对美的阐释。子曰:“里仁为美。”郑玄注曰:“里者,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为善也。”西方新柏拉图主义对美的阐述为“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善,只要那件事物易于凭它的完善来引起我们的快感”,那就是美的。俄国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费孝通也曾提出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
    美既涉及自身的审美体验,也在协调主体间、主客体间的关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与美相遇,是美让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富有意义。
    请结合自身体验,围绕“与美相遇”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七、基础知识
    20.下列加粗字实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自夸,夸耀
    抑本其成败之迹 原本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衡量
    屈平属草稿未定 撰写
    C.致万乘之势 导致
    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护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怕
    21.下列加粗字虚词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B.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蒙故业,因遗策
    22.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令张仪详去秦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B.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余威震于殊俗
    C.赢粮而景从 厚币委质事楚
    D.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23.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才能不及中人
    C.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逸豫可以亡身
    24.下列加粗字活用方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包举宇内
    ②追亡逐北
    ③以弱天下之民
    ④举贤以自佐
    ⑤厚币委质事楚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⑧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⑨同生死,轻去就
    ⑩外连衡而斗诸侯
    A.①②⑤/④⑧/③⑥⑩/⑦/⑨
    B.①⑤/②/③⑥⑩/④⑦⑧/⑨
    C.①②⑤/④⑧/③⑥⑩/⑦⑨
    D.①⑤/②/③⑥⑩/④⑦/⑧/⑨
    25.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聚之咸阳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6.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句中“称物芳”是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或用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
    B.《服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此赋借与服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C.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28.根据材料描述,下列横线处对应《红楼梦》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在小说《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位姑娘感慨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是①__________。有一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抄检不得”,她是②__________。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双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③__________。
    A.贾迎春 林黛玉 晴雯
    B.贾探春 薛宝钗 晴雯
    C.贾惜春 薛宝钗 袭人
    D.林黛玉 贾探春 袭人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主要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支撑”表述不全面。结合原文“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可知,不只是提供思想支撑,更要提供经济基础。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文化消费”扩大了范围,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可知,这里是指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
    故选D。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主要侧重网络作家村为作家提供创作条件;
    B.侧重丝绸服饰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
    C.侧重绘画数字化对传统画作的影响;
    D.侧重数字化产业推动下的文化创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
    一观点。
    故选D。
    4.答案: C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
    B项,不委婉。
    E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5.答案: 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
    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
    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
    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
    解析: 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其中有“我”的感受,“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也有对她的描述,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答案: ①线索集中,便于贯穿全文。
    ②想象自由,便于结构安排。
    ③抓住语言,便于刻画人物。
    ④首尾呼应,形成情节落差。
    ⑤控诉战争,揭示小说主题。
    解析: 考查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本身的特色角度思考作答。既为枢纽,就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是“电话”连接了两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就更多一些,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因为是电话流,故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居多,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透露出人物的心声;两人因电话而结缘,更有戏剧性。
    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
    A.正确。句意: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
    B.错误。豫:高兴。句意: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呢?
    C.错误。略:占据。句意: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
    D.错误。法:制定。句意: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
    故选A。
    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动词,到,去;/主谓之间取独。句意:将要到荆地去。世人说晋王将临终时。
    B.语气词,表揣测;/代词,他们的。句意:齐宣王也许还会召我回去。/秦国有余力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目的。句意:贾生志向远大但气量小。/会聚结盟来谋求削弱秦国。
    D.均为“介词,凭借”。句意:十八岁时,凭借能够背诵诗歌撰写文章而在郡城中闻名。/凭借勇气在诸侯国闻名。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作为贾谊来说,应该上面取得君主的信任下面取得像周勃、灌婴一班大臣的支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怀疑,大臣们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天子不疑”与“大臣不忌”句式结构相同,都是主谓短语,都做动词“使”的宾语,这两个并列结构之间应该断开,排除BD。
    “吾”是主语,“所欲为”是包含“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之”,是结构助词,解释为“的”,“之”前后不能断开,可排除C。
    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不能自用其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①是苏轼的观点,不是贾谊的做法。
    ②是苏轼的评价,不是贾谊的做法。
    ③贾急于表达主张,行事急切,体现“不能自用其才”。
    ④贾因主张不用就自伤至死,不会应对困境,体现“不能自用其才”
    ⑤是苏轼的评价,不是贾谊的做法。
    ⑥贾被贬后消极,不能积极应对,体现“不能自用其才”。
    排除带①②⑤的选项。
    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贾谊年少气盛”“后来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错误。根据文中“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可知,“年少气盛”是这些人在天子面前对贾谊的诋毁,并不是客观事实;文中也并未提及“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文帝是因为听信谗言,才疏远了贾谊。
    故选C。
    12.答案: (1)这也是不善于在困境中生活啊!谋划一次没被采用,怎么知道以后再也不会被采用呢?
    (2)(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者也”,判断句,这是……;“穷”,困境;“见用”,被动句,被任用。
    (2)“北”,到北方;“藩篱”边疆;“却”,使……退却。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前者指‘居所破日’”错,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
    故选A。
    14.答案: 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叮咚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
    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
    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为: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竹子”则暗示书房环境之高雅。
    ②这样的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似乎与外界的战火纷乱形成鲜明对比。“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仍能静心、好学、尚礼。
    ③诗歌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安宁的心境,暗示无论外在环境多么动荡,弟侄们都心怀宁静,心无旁骛地潜心于学问和修身养性。诗人借用这种景与情的结合,不仅是对客观环境的表现,更是对人物精神境界的升华,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15.答案: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3)奋六世之余烈
    (4)《小雅》怨诽而不乱
    (5)而崛起阡陌之中
    (6)履至尊而制六合
    (7)谗谄之蔽明也
    (8)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9)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2)信而见疑
    解析:
    1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强调“聪明”,内容具体。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宏观概括,强调上天赐予性能。第一个横线处,此处想表达除了少部分的人天生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故应填入“天赋异禀”最为恰当。
    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
    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
    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
    故选C。
    17.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
    故选D。
    18.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前语境“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内容)往往让人焦虑”与“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有交集,“一个点”“一个东西”,话题一致衔接最紧,排除B、D两项,而且后边是原因,应该用“因为”而非“因此”。根据逻辑认知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另外根据后语境“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的内容应该紧承“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照应上文,属于正确的做法。
    故选A。
    19.答案: 例文:
    与美相遇,感悟生活
    自古以来,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歇。美,是一种令人心动的力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认知。回想起我的成长历程,与美相遇的瞬间繁多,它们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初春,阳光明媚,我与美相遇在乡间的花海。那是一个周末,我跟随父母回到久违的家乡。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片片五彩斑斓的花海映入眼帘。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绽放,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置身于花海之中,我仿佛看到了美神的微笑。那一刻,我明白了美的含义:美是生机勃勃,美是和谐共处,美是自然万物生长的力量。
    夏日,骄阳似火,我与美相遇在清凉的溪水边那是一个午后,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村旁的小溪边嬉戏。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我们纷纷脱下鞋子,踏入水中,感受那份清凉。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美的宁静与惬意,美是自然的馈赠,美是生活的清凉剂。
    金秋,硕果累累,我与美相遇在丰收的田野。那是一个黄昏,我跟随爷爷来到田里收割庄稼。金黄的稻谷、硕大的果实,无不展示着大自然的慷慨。夕阳西下,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片金黄。此时,我感受到了美的丰盈与喜悦,美是勤劳的结晶,美是大地母亲的恩赐。
    冬日,白雪皑皑,我与美相遇在温暖的炉火旁。那是一个夜晚,我和家人围坐在炉火旁,聆听爷爷讲述往事。窗外,雪花纷飞,世界一片寂静。炉火映红了我们的脸庞,温暖了我们的心房。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美的温馨与和谐,美是家的港湾,美是亲情的陪伴。
    与美相遇,让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美的存在。美让我们懂得感恩,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美好。
    在我国,美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下成长。与美相遇,让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阳光。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与美相遇的瞬间,让美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与美相遇,感悟生活,让我们在美的陪伴下,不断成长,勇往直前。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解析:
    2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每一次法令一出,屈平都自夸自己的功劳。
    推究,考察。句意:或者推究它成败的原因。
    B.正确。句意:假使拿崤山以东的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
    正确。句意:屈原撰写的法令草稿还没有定稿。
    C.达到。句意:达到万乘兵车的国势。
    正确。句意:用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
    D.吝惜。句意: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嫉妒。句意: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故选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介词,从,由/介词,比。句意:祸患常常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事积累而成。/农民的锄具并不比士兵的钩戟长铩锋利。
    B.不同。代词,这类/代词,它,这里指天下。句意:六国有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军队。/难道是得到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C.相同。都是介词,表被动。句意:经过几十年,最终被秦国灭亡。/秦王子婴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
    D.介词,趁机/动词,沿袭。句意:张仪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权臣靳尚。/然而秦国凭借小小的一块地方。
    故选C。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详”,同“佯”,假装。/没有通假字。句意:于是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追逐败逃的军队,杀死百万人。
    B.无通假字。句意:是地位低贱的百姓,而且是被征发去守边的成卒。/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的地方。
    C“景”,同“影”,像影子一样。“质”,同“贽”,见面礼。句意: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D.“从”,同“纵”,合纵。“乡”,同“向”,从前。句意: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故选B。
    2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句意: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B.中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中间人。句意:才华不如普通的人。
    C.从容:古义,委婉含蓄;今义,悠闲自在。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
    D.逸豫:古今义相同,安逸享乐。句意: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故选D。
    2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句意:征服九州。
    ②“北”,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句意:追逐败逃的士兵和军队。
    ③“弱”,使动用法,使…弱。句意:以便使天下的百姓变弱。
    ④“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臣。句意:推举贤臣来辅佐自己。
    ⑤“厚币”,名词作状语,用厚礼。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⑥“朝”,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⑦“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句意: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⑧“短”,形容词作动词,诽谤。句意: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
    ⑨“轻”,意动用法,以……为轻。句意: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
    ⑩“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句意: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相互争斗。
    ①⑤名词作状语;②动词作名词;③⑥⑩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意动用法。
    故选D。
    2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而聪敏勇敢的人多被他们所沉溺的事物或人所困扰。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父子。
    B.被动句,“见”,表被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而令自见放为”。句意: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般的高尚美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C.省略句,应为“聚之(于)咸阳”。句意:聚集天下兵器到咸阳。
    D.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世的基业。
    故选B。
    2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错。应为“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故选C。
    27.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前面说苏轼“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表露自己的想法,“有感便发”和“不平则鸣”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程度逐步加深,先“有感便发”再“不平则鸣”,故应选①句。
    第二空,写苏东坡的诗名,先“冠绝一时”,再“流芳百世”,程度加深。故应选④。
    第三空,写苏东坡五尺之躯不被当权派所容,“见”表被动,故应选⑥。
    故选:D。
    28.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抄检的起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可能是司棋与潘又安幽会时遗落在园里山石上的。这件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而园子里住的是未婚男女,所以才使王夫人感到震惊。她尤其担心宝玉乱性,做出风流情事,坏了名声。尤其是当她听信了王善保家的挑拨,于是下令抄检。
    探春反应强烈,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是外亲,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检抄不得”,并没被抄检,为避嫌疑,宝钗在事后搬出大观园。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王善保家本来不想翻的,就是象征性的翻了翻,但是凤姐翻了一下,最后翻出了她和乡下表哥潘氏的情信,又翻出了几十两银子,所以被赶出去了。
    晴雯长得漂亮,王夫人妄断:“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晴雯判词中所言“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因此,她成为抄检的首要目标。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身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没趣”。一个凛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
    可见①是贾探春,②是薛宝钗,③是晴雯。
    故选B。

    相关试卷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小题,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