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开发的时间进程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当黄河流域早已成为秦汉帝国经济重心的时候,南方还处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发初期。
    开发长江流域,解决劳动力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黄河流域的每一次战乱都为长江流域提供了一次发展契机。从西汉末年王莽之乱以及随之而至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到三国分裂、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难”、十六国更迭,黄河流域累经兵蹙,人口大量南迁。仅公元4世纪初永嘉之难至刘宋时期即公元420年前后,南渡人口共约90万。当时刘宋全境人口共500多万,南下的北方移民占1/6,这使江南开发所需劳动力得到补充。
    南北两大经济区地位的互换与北方政治中心对南方经济的依赖是逐渐形成的。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人口总的变化来看,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在全国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而长江流域却呈明显上升状况。“安史之乱”引发的北方人口南迁,再度推动原已颇具规模的江南经济走上新的发展阶段,不但使之成为北方政治中心赖以撑持的支点,而且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对此当时朝野给予了充分肯定,如韩愈指出:“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杜牧进一步肯定了这一事实:“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北宋末年由“靖康之难”而造成的第三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江南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这里有发达的经济、丰富的物产以及众多的人口,仅在有限的平原地区之内就养活了全国近22%的人口,同时还负担了国家大量粮赋。据《宋史·食货志》所载,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运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以后随着东南经济不断发展,至道元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朝廷又将江淮漕粮增至700万石,这一数字是输往京师总漕粮的82%。包拯说:“东南上游,财富攸出,乃国家仰足之源,而调度之所也。”在运往京师的巨额漕粮中,“江南所出过半”,而来自太湖平原一带的漕粮,又“素甲于江浙”,可谓名副其实的“苏湖熟,天下足”。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并不代表移至整个长江流域,而仅限于下游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各段的农业开发进程并不一致,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早在战国时期已进入与中原地区同步开发进程,唯位于中游的江汉平原至宋元时期才进入农业开发。宋元时期江汉平原一直处于湖沼状态,先秦文献中称其为“云梦泽”,湖沼水体成为开发利用的障碍。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接受这里粮食的包括南北十余省,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宋代盛产粮食的太湖平原,至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以工商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棉花和蚕桑,粮食作物反而退居到次要地位。随着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代之而起的江汉平原承担了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中心的职能。长江上中下游的全面开发为整个流域带来了繁盛。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江南在唐宋之时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国家对江南经济的倚赖,也反过来促进了国家对江南农业的重视和投入。这个阶段是水利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农业技术大发展的时期,麦稻二熟制、双季稻以及耐旱高产的占城稻,都得以在江南推广普及。这一切,促使江南农业飞跃发展,原先“火耕水耨”的粗犷农业很快进入了高水平的精耕细作状态,土地的开垦和熟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南一地不仅“四郊无旷土”,而且对肥料的重视,使这里的农田成了全国最肥沃的土地之一,从而造就了粮食单产和总产的高产奇迹,因此范仲淹称这里是“膏腴千里,国之仓庾”。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民谚,最初被范成大引录于他在南宋绍熙三年(1192)修撰的《吴郡志》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稍后,朱熹的女婿黄勉斋在庆元年间任石门(今桐乡)库官时,也在《监石门酒务》一文中引录了相似的民谚,“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世言苏湖熟,治溉及四方”,说明当时这一民谚确实已广为流传。吴泳和高斯得在引用这一民谚时,尤其强调这是江南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果,“苏湖熟,天下足,勤所致也”,“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明清以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效益较高的蚕桑和棉织在江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蚕桑、棉织为特色的区域经济。桑、棉对粮田的挤占以及工商贸易带来的激增的非农业人口,使江南这个“全国粮仓”的粮食储备日益不足,甚至逐渐沦为缺粮区,民食不能自给。好在此时,湖广地区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稻米种植区,湖广之粮顺长江而下即达江南,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江南口粮不足的后顾之忧。至此,原本的“苏湖熟,天下足”演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节选自俞为洁《苏湖熟,天下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的黄河流域,不仅是全国的政治军事重心,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B.战乱导致劳动力南迁,对黄河流域是重大损失,对长江流域是发展机遇。
    C.从西汉末年到北宋末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D.长江流域各段农业开发进程并不一致,大体按上中下游的顺序逐段开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三段引述了诸多史料,旨在论述江南在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尤其是在全国粮食生产与供给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B.材料一重点谈及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在农耕时代,劳动力多少是生产力高低的标志,人口增长能极大促进农业发展。
    C.材料二第一段引述范仲淹“膏腴千里,国之仓庾”的论述,恰好能够印证材料一第三段关于江南粮赋重要地位的相关内容。
    D.明清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江南蚕桑和棉织不断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挤占粮田,导致江南粮食生产不能自给。
    3.如果对材料一第一段进行展开论述,下列选项最适宜充当论据的一项是( )
    A.引景帝之子刘发因其母位卑无宠,无法跻身中原诸王之列而封长沙王的史实直接证明。
    B.引述《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加以证明。
    C.引述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臣闻楚有七泽,其一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来证明。
    D.引东汉时期修建的余杭(今属浙江)南湖工程既有灌溉之利,又有防洪作用的史料证明。
    4.两则材料都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相关内容,简析这一内容在两则材料中的不同作用。
    5.江南一带在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金三儿
    范子平
    桃花顺子姊弟俩背了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桃花娘锁了门,钥匙塞砖头下,急匆匆扛起锄头要上工,忽觉脊背发热,一愣怔,马上明白,是金三儿!她回过头来,果然见金三儿隔着矮矮的院墙,贼溜溜地看着她。她说,三儿,又看上了俺家啥东西?金三儿说,说那话!东西在你屋,我看得见吗?
    桃花娘没心跟他打卦聊嘴,想起是钥匙放得不对了。那时候的锁是老式狭长的黄铜锁,钥匙是一根细长铁板儿,头儿弯一点弯儿。一把锁就一把钥匙,为了自家人开锁方便,上地干活都不带钥匙,都是随意放屋门的近处,或门槛里边——那时屋门不开锁也能往里推一大排深的地方,或鸡窝里,或窗户下的旧鞋里等。但这些地方,金三儿都能寻摸得到。他们家在村东沿儿白马河边住,金三儿正跟他们隔壁。
    俺村左不过三四百口人,人人都知道金三儿是偷儿。金三儿到地里干活偷地里,到村里游荡偷村里,各家各户偷了个遍。地头地脑顺点东西的人,不止金三儿一个,比方裤腰里别穗玉米,抓钩齿带半拉红薯,裤兜里塞一把花生,不少社员都干一点,可金三儿就是家常便饭,次数特多,太经常。最恶劣的是去下蛋的老母鸡肚下摸鸡蛋,金三儿都懒得煮,随即磕开倒嘴里就生喝了。不过,小偷小摸不算贼,那个时代讲究家庭成分,金三儿往上推三代都贫农,两岁死了爹,娘又跟人跑了没踪影,他一个人过,冷锅冷灶的也可怜,大家伙儿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金三儿偷屋里东西最烦人。不过那时都穷,屋里也都没啥值钱东西,再说金三儿偷屋里也算有节制,都是趁没人,寻摸到屋门钥匙,开了门进去拿块饼,或弄个烤红薯等,别的他也不拿。为此金三儿挨过骂,挨过打,但坏习惯改不了。今年中秋节前,在贵州煤矿当工人的桃花姑父过来,带来两包月饼。一包四块。桃花娘要给桃花的姥姥送一包。剩下一包,家里四口人,夫妻俩加桃花和顺子,正好每人一块。桃花娘先是去了桃花姥姥家。剩余的一包桃花娘放馍篮里,高高地挂起来。
    可还是遭了贼手,那贼百分之百是金三儿。其实那天下午上晌,桃花娘也是见到金三儿隔了墙斜眼看她。她当时就一惊,但想这次钥匙放屋门上隔板里,金三儿个子低够不着,就放心地扛着锄头往地里走了。到晚上回家看看,家里啥也不少,想可能是自家患上疑心病了。全队三四十户人家,金三儿挨家挨户摸,也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吧?到晚上全家吃月饼时,桃花娘傻眼了。包裹纸还有上边红盖头都好好的,可拆开里边,四块月饼每一块都被刀子切过,每块月饼去掉五分之一,篮子里还有些许月饼屑末。看来是就着篮子当场就进肚里了。这个金三儿!不知咋想的。他还挺细心挺艺术的,不偏不倚,得跟他们家每口人吃得一样多!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今天又被金三儿盯上,桃花娘心里烦躁。想钥匙放到哪里都能被金三儿寻到,这次不能着了他的道儿,桃花爹被队里派到外地挖渠做工,桃花和顺子放学晚,那干脆就把钥匙带身上吧,但从没在身边带过,搁大口袋里也沉沉的,不时得摸它一下,恐怕丢失。
    男的女的一众社员在西北麦田里点豆饼,大家嘻嘻哈哈的。桃花娘由于身上带了个一尺长的铁钥匙,一弯腰就硌得慌,心里就不高兴,平日里的开朗活泼不见了,她只是不住气地暗暗骂金三儿。喜梅平时爱开玩笑,就说,咋了二嫂子,俺二哥才出去几天,你就魂不守舍了?桃花娘就骂她。后半晌,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疾驰而来,是邮局送信的,经常从村里村外过,大家都认得他。喜梅想给他来一句笑话。送信的却严肃地吆喝起来,咱这儿谁是桃花娘?人们都一愣。桃花娘赶紧说,就是俺,咋的啦?送信的说,我走出您村时,听到有人吆喝桃花家失火了,回头看村东头有冒烟,还有人追着我车子喊,让过来给你捎个信呢!
    桃花娘啥也顾不上了,起来就往家跑,跑得丧魂失魄像逃兵一样。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自己家从不富足,那五间房是十几年口挪肚攒才盖起来的,一柱栋檩一根椽木一块砖瓦都是自家的血汗,再说,房子烧毁了,去哪里弄钱再搭窝呢?还有屋里的方桌柳椅,床第铺盖,要说都不值钱,可再去购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拿出这笔钱的!她又想,好好的咋就失火了呢?想起来了,昨晚洗的单子没有晾干,早晨把它折叠了放在竹通笼上去通,通笼放在煤火口,留的煤眼儿大了,大约火焰蹿上来了,把单子燃着了……
    家里的方向还冒着黑烟,桃花娘一气儿跑进院子,腿都软了,一头栽倒在地上。有人把她拉起来,一院子人呢,都在看她。她抬起头看家里,屋门被端掉了,锁扣褡裢着一扇门斜挂一边。喂牲口的大伯王增说,桃花娘呀,你要感谢人家金三儿呀,他跟我正在牲口棚里铡草,看到你家院子冒黑烟,连说不好了,去大街上喊“救火了——”又抢先挑起水桶往你家跑。来了好多人,可都进不去门呀,金三儿窝下腰把你家门硬端掉一扇,大家都去泼水,还算及时,没过太大会儿就扑灭了火。桃花娘强撑着精神进屋看,遍地浊水横流,煤火上通笼连单子早烧成灰了,灶火前木头窗户烧没了,墙壁也黑一大片,房顶也有烟熏的痕迹,要不是及时救下火,后果不堪设想,想着想着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寻金三儿。
    金三儿其实就在她身后,头发都烧没了;满脸黑乎乎的,额头带着伤;棉袄烧掉半拉,裸露的胳膊也带着伤。金三儿看桃花娘目光往他身上扫描,嘶哑着喉咙喊,桃花娘,天地良心,你家的锁我可没打开,事儿太急,真没找到钥匙呀!
    桃花娘感慨万千,嘴里喃喃着“金三儿呀,金三儿呀——”她喊道,老少爷们儿,我谢谢咱了,再帮点忙,赶紧把咱金三儿送医院救治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娘“忽觉脊背发热,一愣怔,马上明白,是金三儿”,说明她惯于捕风捉影,敏感多疑。
    B.“说那话!东西在你屋,我看得见吗?”体现金三儿因桃花娘的怀疑而满腹委屈。
    C.“到晚上全家吃月饼时,桃花娘傻眼了”,只因为她费尽心机小心防范,却还是遭了贼偷。
    D.“金三儿呀,金三儿呀——”,蕴含了桃花娘对金三儿的歉疚、担忧、疼惜、感激等感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还挺细心挺艺术的,不偏不倚,得跟他们家每口人吃得一样多!”幽默俏皮的语言,增加小说的喜剧效果。
    B.男的女的一众社员劳动时嘻嘻哈哈,桃花娘却神不守舍,这为后文写桃花娘家“失火”做了必要的铺垫。
    C.“一柱栋檩一根椽木一块砖瓦都是自家的血汗”一气而下,无任何停顿,突出房屋的来之不易,衬托了人物的焦急心情。
    D.“我谢谢咱了”“金三儿送医院救治”中两个“咱”的含义虽然不同,但都蕴含了浓烈的邻里情谊。
    8.这篇小说在主要情节之外有大量补充交代的内容。小说二、三段补充交代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有“个性化”和“类型化”的差别。我们熟知的“林冲”性格复杂,属于个性化人物;“别里科夫”性格单一,属于类型化人物。你认为本文中的“金三儿”属于哪种类型?请说明理由,并解说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意图。
    二、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东海王苻坚,素有时誉。尚书吕婆楼曰:仆里舍有王猛者,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资之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坚即位,以李威为左仆射,吕婆楼为司隶校尉,王猛为中书侍郎。威,苟太后之姑子也,得幸于苟太后,坚事之如父。威知王猛之贤,常劝坚以国事任之,坚谓猛曰:“李公知君,犹鲍叔牙之知管仲也。”猛以兄事之。
    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特进、姑臧侯樊世,本氐豪,佐秦主健定关中,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以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察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责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以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侍中、中书令。猛上疏辞让,坚不许。猛时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人有毁之者,坚辄罪之,于是群臣莫敢复言。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课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材料二:
    《春秋左氏》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乱?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者,盖言任用者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者也。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节选自柳宗元《六逆论》)
    10.材料一画框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其人谋略A不世国出口殿下宜请回而咨之回坚因婆楼以招国猛G一见国如旧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鲍叔牙之知管仲也”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的“之”用法不同。
    B.徒,只、仅仅,与《孔雀东南飞》“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不相同。
    C.贵,地位高贵的人,与《四章》“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D.间,离间,与《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认为自己遇到王猛就如同刘备遇见诸葛亮,即位后对王猛加以重用,屡次升迁,让王猛权倾朝野。
    B.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嫉恶如仇,共同惩处了强德等二十余名权贵,让苻坚体会到了依法治国的好处。
    C.柳宗元与《左传》都认为“年轻的欺凌年长的,势小的超越势大的,奸邪伤害有道义的人”会造成动乱。
    D.柳宗元认为,君王在选择继承人时,要考虑被选择者是否贤能,而不能子凭母贵,只依据出身来确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
    (2)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14.材料二认为君王在用人时“远间亲,新间旧”是有道理的,材料一哪些内容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例证?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红梅三首(其一)①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释:①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而作。②“诗老”指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红梅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的特点,把红梅比作内心感情丰富细腻而多愁“贪睡”的美人,颇具情趣。
    B.首联以“恐”呼应“愁”,以“冰容”写红梅外表,写出梅花担心自己不合世俗,害怕招致猜忌的矛盾与纠结。
    C.中间两联写梅花呈现桃杏之色,不过是喝过酒后“酒晕”浮上“玉肌”之故,但外人不理解,梅花因此而感到“寒心”。
    D.尾联对“诗老”只知道借形色来分辨桃杏与梅花的肤浅做法予以批评,体现出宋代诗人喜欢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16.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请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颔联简要分析“所托之物”的特点和“所言之志”的具体内涵。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在年老后,经常会回忆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回忆了“__________”的淡定画面。
    (2)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小张准备写一篇为祖国献礼的散文,他想用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革命前辈创业的艰辛。
    (3)古诗词经常提到“浊酒”。浊酒因其质量一般,有时反映了诗人生活上的艰辛或心情的低落,如“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电影《重庆森林》里闪烁着的A__________的广告灯牌,一个个从墙身延伸至马路,组成明艳的城市景观,仿佛一下击中了我们共同的生活记忆,画面感都一下溢出字里行间。不禁想给思维来场穿越:古代有广告吗?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呢?
    ②古代商家最简单、最普遍的广告方式还属“吆喝”。屈原《天问》对此早有记载:“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宋代商人善于推销商品,叫卖声十分有特点,称为“吟叫”,不仅各有音调,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再后来,形形色色响器“摇、打、吹、弹”等持器作声。如剃头担所持响铁,曰唤头;卖熟食者所敲小木郴,曰击馋。上世纪B__________的歌曲《酒干倘卖无》源自闽南地区的叫卖俚语“酒干倘卖无”,现在依旧随着时间流转存留。清末的北京街头,叫卖则被称为“京叫”。
    ③古代也有广告画,(甲)?故宫博物院有幅《眼药酸图页》,是800年前南宋杂剧《眼药酸》的宣传册页之一,描绘的是该杂剧中的一个场景,可以算是当时的“广告画”。画里活灵活现的是两个穿着戏装的演员,一个手拿棍棒的江湖人士用手指着右眼,表示自己的眼睛有疾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子上布满眼睛,手上拿着一瓶眼药水,给对方推荐使用。
    ④不只是广告画,幌子也是营销的好创意。幌子(又名“望子”)是中国古代店铺门前悬挂的体现经营特点、彰显商业民俗的招牌。“水村山郭酒旗风”,(乙)。
    ⑤在古代,广告更多是视觉、听觉调动起想象力,不同的广告折射出的丰富形态,人类活动得到形象化表达。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古人对“叫卖”及叫卖时所持响器的命名颇为讲究,请分别指出第②段中“吟叫”“击馋”两个名称的命名特点。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第④段画框的句子是一个长句,适合书面表达。请将其改为四个短句,用于导游向游客口头介绍“幌子”,要求含有递进关系,可适当增删词语。
    2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11月,上万名郑州的大学生组团夜骑开封,他们晚上出发,骑上共享单车,花5个小时抵达开封。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青年人的激情,绽放了青春的活力;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性的盲目行为,给交通管理及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
    当代青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也会面临“激情”与“理性”的碰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长江流域各段的农业开发进程,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开发最早,其次是下游,中游最迟,江汉平原在宋元时期才进入农业开发。
    2.答案: D
    解析: “江南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还有工商贸易发展带来的非农业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增大。
    3.答案: B
    解析: A只能作为佐证材料而不能直接证明:C属于文学作品,运用想象、夸张,不是最合适的论据:D与材料的观点恰好相悖。
    4.答案: 材料一中,“苏湖熟,天下足”作为结论,强调太湖平原在国家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有力支撑了“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观点。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是全文的中心论题,文章主要论述这一民谚的产生背景、广泛流传及历史演变。
    解析:
    5.答案: ①社会(政治)环境方面:相比战乱频繁的北方,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家对江南农业依赖和重视,加大了投入。
    ②劳动力方面:“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引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加之江南民风吃苦耐劳,具有劳动力优势。
    ③农业条件方面:江南气候条件好,水利和农业技术大发展,土地肥沃。
    解析:
    6.答案: D
    解析: A后文“她回过头来,果然见金三儿隔着矮矮的院墙,贼溜溜地看着她”,说明桃花娘感觉敏锐。B这是金三儿狡辩和耍无赖的体现。C不只因为遭了贼偷,还因为四块月饼每一块都被刀子切过,每块月饼去掉五分之一。
    7.答案: B
    解析: “神不守舍”主要交代的是“桃花娘由于身上带了个一尺长的铁钥匙,一弯腰就硌得慌,心里就不高兴,平日里的开朗活泼不见了,她只是不住气地暗暗骂金三儿”的结果,与后文没有直接关系。
    8.答案: ①中断主要情节的叙述节奏,补充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及特征,使叙述节奏显得舒缓而富于变化:②交待金三儿的身世和行为习惯,与后文金三儿救火形成对比,凸显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③写村人身处物质匮乏的时代,但仍能持守宽厚善良的底线,为后文金三儿拼命救火做铺垫。
    解析:
    9.答案: (1)金三儿是个性化人物。①金三儿个性的形成受到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身世的影响:②金三儿的个性具有复杂性,一方面,他有小偷小摸、懒惰、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气,另一方面,他朴实善良、做事有底线,面对与己无关的火灾挺身而出:他救火受伤之后竟然还担心桃花娘责怪,体现出他的朴实憨厚。③金三儿的个性具有复杂性,有别于其他农村底层人物形象。作者塑造这一个性鲜明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农村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美好精神的赞美。
    (2)金三儿是类型化人物。①小偷小摸是金三儿的个人行为,也是物质匮乏时代不少村人的恶劣习气,只不过金三儿表现得最为突出,金三儿是一类人的典型:②金三儿为救火奋不顾身是村子中人持守做人底线、善良朴实秉性的具体体现,金三儿是中国农村底层百姓的代表。③作者塑造这一类型化的人物,意在引起读者对农村生活整体状态的关注与反思。
    解析:
    10.答案: CEG
    解析: “其人”是“谋略不世出”的主语,“殿下”是“宜请而咨之”的主语,“坚”是“因婆楼以招猛”的主语,主语之前一般要断开,故而C、E断句,“猛”指王猛,是“招”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故G处断句。
    11.答案: C
    解析: 文中的“贵”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贵难得之货”的“贵”是意动用法,二者用法不同,故选C。
    12.答案: B
    解析: “共同惩处了强德等二十余名权贵”错误,依据原文“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可知,惩处强德是王猛自己的行为,与邓羌无关。故选B。
    13.答案: (1)王猛日益受到宠幸执掌政权,王室亲属以及有功的旧臣都十分憎恶他。
    (2)这三种情况,是选择储君、任用臣子的原则/方法,是关系到天下安定还是混乱的根本。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东海王苻坚,向来受时人赞誉,尚书吕婆楼说:“我的同乡里有个叫王猛的人,他的谋略世上少有,殿下应当请他出来,征询他的意见。”苻坚依照吕婆楼的意思召来了王猛,两人一见如故。谈论到当前的国家大事。苻坚非常高兴。自称如同刘备遇上了诸葛亮。苻坚即位后,让李威担任左仆射,吕婆楼担任司隶校尉,王猛担任中书侍郎。李威是苟太后姑姑的儿子,被苟太后亲近信任,苻坚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对待他。李威知道王猛的才能,常常劝苻坚把国事交付给王猛,苻坚对王猛说:“李公了解你,就像鲍叔牙了解管仲一样”王猛像侍奉兄长一样对待李威。
    王猛日益受到宠幸执掌政权,王室亲属以及有功的旧臣都十分憎恶他。特进、姑臧侯樊世,本是氏族的豪强,辅佐前秦国主苻健平定关中,他对王猛说:“我们耕种土地,你坐享其成吗?”王猛说:“不仅让你耕种土地,还要让你做成熟食!”樊世勃然大怒,说:“一定要把你的脑袋悬挂在长安城门上,不这样,我就不活在人世!”王猛把这些告诉了苻坚,苻坚说:“一定得杀掉这个氏族老夫,然后群臣百官才能恭敬从命。”恰好这时樊世进宫商讨事情,和王猛在苻坚面前争论起来,樊世想起身击打王猛,苻坚大怒,把樊世杀了。从此,群臣百官见到王猛都连大气也不敢出。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强德,奏章上报(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赦免强德,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痛恨邪恶,纠正冤案,没有所顾忌的事情,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动,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让王猛担任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侍中、中书令。王猛上疏推辞,苻坚不允许。王猛当时三十六岁,一年中五次升迁,权倾朝野;有诋毁他的臣子,苻坚就治臣子的罪,于是群臣不敢再说王猛的坏话。王猛刚正贤明,清廉严肃,褒贬鲜明,劝勉督促农耕桑蚕,训练军队。因此国富兵强,战无不胜,秦国很太平。
    材料二:
    《春秋左氏传》记载的“六逆”的说法是:地位低贱的人妨碍地位高贵的人,年少的人欺凌年长的人,(与帝王)关系疏远的人离间(与帝王)关系亲近的人,新提拔人的代替资历老的人,势力小的人超越势力大的人,奸邪之人伤害有道义的人。这六者,是天下动乱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年少的人欺凌年长的人,势力小的人超越势力大的人,奸邪之人伤害有道义的人”这三者,的确是导致天下动乱的原因。然而它所认为的“地位低贱的人妨碍地位高贵的人,(与帝王)关系疏远的人离间(与帝王)关系亲近的人,新提拔人的离间资历老的人”,即使作为天下太平的原因也是可以的,怎么能说是天下动乱的根源呢?它所说的出身低贱的妨害出身高贵的,大概指的是选择继承国君的原则。儿子因母亲地位的高贵而高贵,如果出身高贵却愚蠢,地位低贱却圣明且贤能,因此而后者妨害前者,正是治理国家的重大原则,可以舍弃圣明且贤能的贱者而去盲从“贱妨贵”这种说法吗?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说的(与帝王)关系疏远的离间(与帝王)关系亲近的,新提拔的代替资历老的。大概说的是任用官员的原则。如果关系亲近的、资历老的官员愚笨无能,关系疏远的、新提拔的官员圣明且贤能,因此而让后者取代前者,这也是治理国家的重大原则,可以舍弃圣明贤能的远者、新者而去盲从“远间亲,新间旧”的说法吗?这当然是不可以的。一定要盲从“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这种话而使天下混乱,(却)说是取法古代的遗训,这也是不可以的。这三种情况,是选择储君、任用臣下的原则,是关系到天下安定还是混乱的根本。
    14.答案: ①苻坚因樊世对王猛不敬,斩杀樊世。可论证“新间旧”可行。
    ②王猛斩杀太后的弟弟强德,苻坚赦免不及,可论证“远间亲”可行。
    ③王猛三十六岁就权倾朝野,敢诋毁他的人都被苻坚治罪,可论证“新间旧”可行。
    解析:
    15.答案: C
    解析: “寒心”指梅花内心喜寒,不肯随春开放,而非外人不理解而感到“寒心”。
    16.答案: 所托之物的特点:红梅虽然故意装扮作浅红,如同桃杏一般娇艳,但枝条在经受霜雪后仍保持了细瘦劲挺的姿态,刻画出红梅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个性。所言之志的内涵:传达了诗人身处困境,表面上迎合世俗,实则具有洁身自守、不随波逐流的傲骨。
    解析:
    17.答案: (1)中原北望气如山,少时棋柝曾联句
    (2)暴霜露,斩荆棘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解析:
    18.答案: A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B耳熟能详
    解析:
    19.答案: ①吟叫:有音调、有节奏、有内涵的大声叫卖,命名具有文化特点和音量要求。
    ②击馋:通过敲击的方式来吸引那些嘴馋的顾客,激发人的食欲和购买欲,命名具有行业特点和买食效果。
    解析:
    20.答案: (甲)古代广告画长什么样。
    (乙)就是“幌子”的形象展现(“酒旗”就是酒家的幌子)。
    解析:
    21.答案: 幌子又名“望子”,是悬挂于门前的各类招牌,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店铺的经营特点,而且彰显着商业民俗。
    解析:
    22.答案: 广告更多是(用、靠、借、以等介词)视觉、听觉调动起想象力,不同的广告折射出的丰富形态,(使、让、令等使令动词)人类活动得到形象化表达。
    解析:
    23.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引语式作文,材料阐述了围绕大学生骑行开封的热点事件所展开的争议,从而引出“激情”与“理性”两个关键词语,让学生思考在“激情”与“理性”间如何选择,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
    一方面,大学生的激情值得肯定,这种激情表达洋溢着青春力量,给崇尚理性的人们一种启发:理性的生活需要激情来赋予温度。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表达激情的方式可以在理性思考后进行优化:可以在白天用更合理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也可以在开封骑行游览,不在夜间扎堆骑行,不给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增添麻烦,也不给自身埋下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得出“释放激情更需理性思考”等观点。
    话题延伸开来,学生还可以思考如何权衡“激情”与“理性”,如“激情点染动力,理性规划路径”等。
    【立意参考】
    1.理性的生活需要激情来赋予温度:(侧重“释放激情”)
    2.释放激情更需要理性思考的加持:(侧重“理性思考”)
    3.注重激情与理性的平衡,有助于我们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释放激情”和“理性思考”并重)

    相关试卷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共13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5年元月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卷pdf、语文参考答案pdf、湖北省元调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