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1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2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3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4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5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6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7页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四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拥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独特民族风格的货币文化。
    (2)包罗万象:中国货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并与众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光芒四射:经过漫长的对外交往,中国货币文化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货币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变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信用货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浮动汇率制指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加以限制,使其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汇率制度,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区别
    (1)形成方式不同:战前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的方式确立;战后是通过会议协商的方式确立。
    (2)金融中心不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在英国;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
    (3)组织形式不同:战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体系;战后则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1.[选择性必修1 P88历史纵横变式] 下图所示为北宋仁宗时期始铸的天圣元宝钱,被称为对钱(又称“对子钱”),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笔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的平、折两类版式。目前南方出土的天圣元宝钱的数量远远多于北方,而天圣元宝钱也是北宋各种年号钱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天圣元宝钱( )
    A.具有研究宋代经济生活的史料价值B.可实证北宋冶铁工艺水平十分高超C.是两宋时期书法艺术集大成的体现D.因收藏价值高而鲜少进入流通领域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圣元宝钱出土数量多,而且是北宋各种年号钱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为我们研究宋代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样板、出土数量和保存情况等信息,未涉及北宋冶铁工艺水平,排除B项;天圣元宝钱具有研究宋代经济生活的史料价值,但并不是两宋时期书法艺术集大成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它因收藏价值高而鲜少进入流通领域,排除D项。归纳总结中国货币演变的特点
    2.[链接选择性必修1 P88]下表是明朝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中使用通货情况表(节选)。据此可知,该地区
    (注:洪武年间不包含洪武元年)( )
    A.土地兼并日趋严重B.白银的货币地位逐渐提升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变革
    【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在明朝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的通货使用情况中,银的使用次数不断增多,这说明白银的货币地位逐渐提升,故选B项;土地买卖契约数增加不一定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也可能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流动性增强的结果,因此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的结论,排除A项;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表格中并没有对外贸易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D项结论。
    3.[链接选择性必修1 P90]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此后各工业国也都先后采用。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的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1&
    资本输出是增强而非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A项错误;仅仅依靠金融手段不可能实现对世界市场的完全控制,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单是英镑,马克、法郎等都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等同”夸大了英镑的作用,C项错误。
    4.[链接选择性必修1 P91]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世界宣布终止美元和黄金兑换。此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挽救固定汇率制度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鼓励从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这一变化( )
    A.扭转了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B.强化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C.体现了世界货币体系的调整D.降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宣布终止美元和黄金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作为世界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体系进行了重要调整,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继续加强,排除A项;在这一变化中,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削弱,排除B项;浮动汇率的实行,使金融风险随之增大,排除D项。概念阐释浮动汇率制指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加以限制,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浮动,各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田赋 算赋 丁税
    (1)赋役: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是各种田赋和捐税的总称;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2)田赋:封建时代政府征收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
    (3)算赋:秦汉时政府向一定年龄的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
    (4)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募役法的作用 募役法的推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区别 一条鞭法是指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摊丁入亩是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统一征收,不再另外征收人头税,国家对人身的控制进一步松弛。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收回的原因
    (1)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意识不断提高。
    (2)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不断高涨。
    (3)历届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不懈努力。
    (4)一战后国际格局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5)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6)美英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3)作用:对调节[14]__________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3)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调节功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1.[选择性必修1 P94史料阅读变式]北魏实行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演变( )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C.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解析】由材料可知,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逐渐松弛,这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实施的前提,均田制遭到破坏又是两税法实施的前提,B项排除;两税法按田亩缴纳地税,这实际上默认了地主兼并土地的行为,排除C项;这一演变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但不会提升农民社会地位,排除D项。
    2.[链接选择性必修1 P95]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解析】材料反映了1894年清廷的关税收入远超1861年,这说明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量增加,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在加深,B项符合题意。关税收入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扭转了入超(国家贸易在一定期限内,对外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局面,A项排除;材料并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C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清廷逐步丧失关税主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关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由关税自主到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具有半殖民地性质。(2)实行低关税政策,免征商品范围逐步扩大。(3)关税制度变迁过程先快后慢,是被动变迁的。(4)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中国海关管理权的斗争贯彻始终,中国的海关大权始终控制在列强手里。(5)由传统的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重制度向近代国境关税制度转变。
    3.[选择性必修1 P97史料阅读变式] 下表为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项目表(部分),表中信息表明了( )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
    4.[链接选择性必修1 P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对秦代赋税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田租、算赋、更赋、訾税、算车船、算马牛羊牲畜等十几个赋税项目,由中央负责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和派去地方郡国主政的官员进行征收管理。山林园池税、市税、口赋、地方资源经营收入、矿税、渔税、公田收入等,由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征收。地方封王封侯在其封地内,可以各自配置专责官员管理赋税,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各自经营,自成体系。汉高祖时期制定的田租率为“十五税一”,到文景时,“三十税一”成为定制。——摘编自徐世钜《汉代赋税征收管理的 几个特征》 根据材料概括汉初赋税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赋税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 特点:种类繁多;国家与皇室分开征收;诸侯在封地内享有独立征收权;田赋大为降低。原因:封建国家需要开辟财源,维持政府运作和贵族奢侈生活;郡国并行制的推行;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现实推动。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下图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从国家开辟财源、郡国并行制、休养生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编户齐 民
    编户制度 把民户按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编户农民要担负田租、算赋或口赋、徭役、兵役等。它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诸色户计” “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的职业将其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
    (1)特点: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2)任务:[6]__________和维护稳定。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编排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
    (1)教化民众,劝民行善。
    (2)规范乡民日常行为,主要是婚丧、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礼俗。
    (3)患难相恤,互帮互助。
    (4)解决日常纠纷,维持社会治安。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10]________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3)特点①地位: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处于主体地位;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②重点: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4)作用: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1)原因: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2)方式①皇帝赏赐: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13]______,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②设置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
    对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认识 中国古代社会对社会救济给予了一定关注,但并没有把它放在民生高度进行思考,更没有充分重视它的社会价值,也就忽视了社会救济的体制建设。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救济体制,中国传统的社会救济事业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无序、尴尬滞后的状态。
    1.[链接选择性必修1 P99,2023浙江1月]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
    【解析】根据材料“694年”可知,本题考查唐代的户籍管理办法,结合“听随事貌定”等可知,这种户籍管理方法是貌阅之法,故C项正确。黄籍是两晋南朝时的正式户籍,故A项排除;白籍土断是东晋后期和南朝时出现的户籍管理方式,故B项排除;诸色户计是元代的户籍制度,故D项排除。概念阐释“诸色户计”“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的职业将其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
    2.[选择性必修1 P100图片变式]明朝宣德年间,祁门县十西都故民李舒妻李阿谢,因为继子李景祥“不行奉养”,“以弟承兄不应”为由,“经投里老及首告本县”,要求改正。徽州府根据永乐十年、二十年黄册记载作出判断,最终将户名改为“李阿谢”,同时户籍上开除李景祥的名字,并将田地准还其亲弟。这表明,黄册( )
    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强化了民间基层的自治C.提供了人口变动的书证D.减轻了民众的税收负担
    【解析】据材料可知,徽州府根据黄册记载作出判断,将户名改为“李阿谢”,户籍上开除李景祥的名字,表明黄册提供了人口变动的书证,C项正确;改户名没有加速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过政府变更人口,不属于民间基层自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税收,排除D项。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1)地域性: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同时人身束缚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等级性:反映在户籍上是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限分明。(3)世袭性:同人口的地域流动一样,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注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4)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在中国历史上,政府通过户口管理对人口活动进行控制;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被进一步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3.[链接选择性必修1 P101,2023广东卷]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
    【解析】材料出自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著作《宋论》,王夫之认为该基层制度虽能聚乡村之民成兵,但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这与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带有军事管理功能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制度相符,故选B项。邻保制度是唐代实行的基层制度,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的基层制度,排除C项。里甲制度是于清朝初期实行的基层制度,排除D项。
    4.[链接选择性必修1 P103]宋徽宗崇宁初年,宰相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此举( )
    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解析】“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体现了北宋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济,该举措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D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宋代属于封建社会,“社会转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长治久安”的表述过于夸大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5.[链接选择性必修1 P103]宋真宗年间有官员建言,“奉诏京东安抚,民有储蓄粮斛者,欲诱劝举放,以济民贫,俟秋成依乡例偿之,如有欠负,官为受理”,此建议得到皇帝采纳。这反映出宋代( )
    A.台谏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营借贷业乘机打压民间借贷C.民间救济者权益得到保护D.国家社会保障的主导地位确立
    &2&
    材料体现的是官员建言,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台谏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保护民间提供救济的借贷者的权益,B项误读材料,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引导民间在救济中发挥作用,排除D项。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2.特点及作用:强调自治,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降低了成本;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影响①积极: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影响: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功能
    (1)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而退出劳动领域或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降低劳动风险,为劳动者及其家庭编织了一张社会安全网。
    (2)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入的分配差距。
    (3)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在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时,它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对前途失望的群体,从而减少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
    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1)西方:其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中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保障民生, 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选择性必修1 P107历史纵横变式]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而二战后,他们逐渐认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单靠政府。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变革( )
    A.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B.旨在改善民众的福利待遇C.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2.[链接选择性必修1 P107]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而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帮助穷人。这一变化( )
    A.反映出美国社会矛盾基本消除B.导致自由主义思想退出历史舞台C.说明美国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D.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更多的是由社会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帮助穷人”分析可知,西方国家在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个人负责到政府负责。这一变化对政府干预经济和强化国家治理职能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二战后虽然凯恩斯主义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自由主义思潮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B项错误。这一变化并不能说明美国贫富差距逐渐缩小,C项错误。
    3.[选择性必修1 P109问题探究变式]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独立前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改造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平衡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
    A.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B.基层治理产生多重功效C.政治独立保障了经济发展D.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了社会化的整合,这为此后新加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谐的种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新加坡基层治理产生了多重功效,B项正确,排除D项(【技巧】当选项中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时,其中更为全面的一项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可以优先分析,如本题中的D项为B项“多重功效”中的一方面,说法片面);材料并未强调新加坡多元文化景观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政治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
    4.[链接选择性必修1 P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B.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2004年……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可知,我国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公民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而非降低,排除C项。D项说法不全面,排除。

    相关课件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课时练第51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课时练第51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29页。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单元培优主题课16基层治理的经济考量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单元培优主题课16基层治理的经济考量课件,共10页。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第51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6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第51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村社大会,特许状,社会保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社会生产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