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

    展开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甘肃卷,3)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
    A.深受儒家影响
    B.借鉴南朝经验
    C.沿袭鲜卑传统
    D.意在托古改制
    答案A
    解析“宽仁”“化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都是儒家思想,联系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具有民族交融的特征,南朝经验借鉴意义不大,B项错误;孝文帝改革采取了许多封建化措施,并不是沿袭鲜卑传统,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汉代已成为正统思想,孝文帝改革并不是托古改制,D项错误。
    2.(2024广东卷,2)
    表 《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
    上表反映了( )
    A.北方游牧经济的衰落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
    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答案C
    解析从皇帝赏赐给臣下主要为牛马和人口可知,这一时期还处于北魏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做法明显延续了鲜卑游牧民族习俗,C项正确;从皇帝给臣下的赏赐物可以看出,北方游牧经济仍在延续,而不是“衰落”,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等级秩序相关内容,而且此时北魏并未建立封建制度,排除B项;北魏从公元484年才开始俸禄制改革,排除D项。
    3.(2024江苏南通二模)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选官注重孝廉
    B.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C.门阀士族形成
    D.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汉代到魏晋南朝时期忠孝观念发生变化,由“先忠后孝”到“孝先于忠”,这主要是因为魏晋时期皇权衰微,门阀士族形成,士人更加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利益,国家观念淡薄,因此更加注重孝道,故选C项;魏晋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门第,排除A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对儒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不能解释士人忠孝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律令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忠孝观念是儒家思想的组成部分,因此,律令儒家化并不能使士人忠孝观发生转变,排除D项。
    4.(2024安徽卷,2)《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
    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立夷市于郡东”等信息可以推知,当时的互市交易促进了民族交往,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的相关情况,并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市镇的兴起,且市镇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能起到维护时局稳定的作用,排除B项;榷场是辽宋夏金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D项。
    5.(2024广东湛江二模)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很有文才学问。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
    A.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答案D
    解析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故选D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北魏王公贵族欣赏、学习南士的创作,不能得出“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北方王公贵族对南方文化的认可,没有提及关于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
    6.(2024山东邹城高三期中)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打击门阀士族
    B.保证充足兵源
    C.确保财政收入
    D.强化户籍管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世袭,这主要是为了打击门阀士族,故选A项;“君主直辖化”“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体现出其目的是打击门阀士族,而非保证充足兵源,排除B项;改革兵制的意图是打击门阀士族,不是确保财政收入,排除C项;隋文帝通过让军人属州县垦田籍账,即强化户籍管理来实现对军队的控制,强化户籍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
    7.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饮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 )
    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
    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的前提是物质保障充足,所以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是基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故选C项;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和影响,而不是其原因,排除A项;儒家思想不主张奢华和炫耀,题干所述不属于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排除B项;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发生在唐代天宝之后,780年唐德宗实行的两税法是其标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8.(2024江西宜春二模)据史料记载,隋文帝登基之初全国有户口400万户左右,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而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唐太宗直到驾崩时才有380万户。隋唐户口数的变化说明( )
    A.对隋代治理应该重新评价
    B.户口统计存在较大问题
    C.对唐初盛世应当全面理解
    D.史料记载存在失真现象
    答案C
    解析材料呈现的是唐较之于隋的户口数反而减少,这说明所谓唐初盛世并不是建立在以人口数为依据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等,故选C项;材料呈现的是唐较之于隋的户口数变化,虽然隋朝户口数多于唐朝,但人口的多少并不能作为评价政府治理效果的依据,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呈现户口统计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故无法得知户口数减少的原因是统计存在问题,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隋唐时期的户口数,但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该组数据是错误的,故不能说明存在“失真”现象,排除D项。
    9.(2024河北保定一模)唐代从县级的丞、尉及主簿中选任为监察御史的有几十人之多,如房琯于开元二十二年自虢州卢氏令拜监察御史。王丘“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有时县令、丞、主簿一类的官员因政绩优异而被越级提拔,直接担任殿中侍御史职务。据此可知,唐朝( )
    A.出现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B.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C.政府注重监察官的工作能力
    D.监察权受到行政干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地方行政官中选拔监察御史,有利于选拔具有地方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突出的人才,体现政府注重监察官的工作能力,故选C项;唐朝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主要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监察官员的选拔,而非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底层官员因政绩优异而被提拔,担任监察御史或侍御史等监察职务,未涉及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排除D项。
    10.(2024山东烟台一模)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
    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
    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
    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唐代,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民能够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段里进行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这显示出了农业生产的频繁和高效;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还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能够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故选B项;作物熟制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作物种植的周期、频率以及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农作物种类影响不大,排除A项;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不能影响作物熟制,排除C项;唐朝中后期南北方粮食产量基本持平,到南宋时期,南方粮食产量明显超过北方,排除D项。
    11.(2024山东济南一模)《唐律·贼盗》规定:“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代( )
    A.保留了严刑酷法的传统
    B.重视保护私人领域
    C.尚武之风影响治理手段
    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律规定夜晚无故进入别人家要鞭笞,主人当时杀人则并不惩处,这说明唐律重视保护私人领域,故选B项;材料强调政府通过法律保障个人私有财产和私人领域的利益,与“严刑酷法”“尚武之风”无关,排除A、C两项;法律的规定和颁布并不代表社会秩序动荡,排除D项。
    12.(2024山东青岛一模)唐代散官番上制度是指获得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这一制度(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缘于科举制度的僵化
    D.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散官番上制度是在科考中举及任用官员之间的程序,在服役和考试的过程中,起到了培训候补官员的作用,故选D项;根据材料“获得文武散官者”可知,不仅有武散官,还有文散官,故仅强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应为“任用人才”的要求,而非“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B项;根据材料“获得文武散官者……正式迈入仕途”可知,散官番上制度应为科考中举之后增加的一道程序,材料当中并未说明这道程序的增加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故无法得出科举制度的僵化,排除C项。
    13.(2024河南模拟预测)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之权,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门下省地位和职权的加强,展现了它在中央分权制约的官僚体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调整服务于当时唐朝加强皇权的统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机构的调整,但无法反映中央与地方矛盾缓和,排除B项;在当时,强化门下省的监察职能并不等于保障吏治的清明与高效,排除C项;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垄断入仕局面,排除D项。
    14.(2024湖南怀化二模)建安士人将文学作为寄托情志的手段,大胆地表达个人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自然山水中体认自我的价值,同时也渗透着生与死的理性认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历史责任的重新思考。建安文学( )
    A.反映出儒学的新发展
    B.具有民族交融的特征
    C.体现了个性解放成果
    D.折射玄学地位的上升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儒学在融合中的新发展,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交融,民族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相互交流、交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建安文学的出现是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发展的结果,不是个性解放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与玄学无关,排除D项。
    15.(2024山东菏泽一模)唐朝前期颁行《五经正义》,儒家经义统一。唐朝中叶,出现各种儒学“专门之学”,摆脱章句训诂传统,走向义理解经之路。这一变化说明儒学( )
    A.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
    B.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
    C.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D.关注个体内在精神的修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前期儒家经义统一,而唐朝中叶的儒学“摆脱章句训诂传统,走向义理解经之路”,这意味着儒学不再过分注重对经典的逐字解释,而是更注重对其意义和道理的理解,这种变化表明儒学开始重视思辨,即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经典中的道理和原则,故选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排除B项;各种“专门之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走的义理解经之路,不能体现多元化,排除C项;儒学一直比较强调个体内在精神修养,不能反映材料中的变化,排除D项。
    16.(2024甘肃卷,4)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 )
    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
    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
    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李素家族是波斯人,其祖出使中国后获赐李姓,李素及其父李志、子李景亮都在唐朝担任过官职,说明唐朝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促进了文化认同,A项正确;李素家族的经历并没有体现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排除B项;李素的祖先是使节身份,但李志、李素等已经在唐朝任职,并不是外交使节,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文明互鉴,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李素入仕的途径是否为科举考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山东泰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唐代官吏休假种类及规定
    续表
    ——摘编自王利利《唐代官吏休假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官吏休假制度的特点。(8分)
    (2)分析唐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特点:唐代官吏假期种类多,累计时间长;重视节令农时,节气性假日多;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民俗节日是假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儒家礼法制度的影响,尊崇皇权、尊师重孝色彩明显;假期规定制度化、较为人性化。
    (2)影响:强化了农业立国的思想,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尊祖重孝、提倡礼治等儒家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规范调整了作息时间,保证了政务运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强化了皇权和专制色彩,维护了统治秩序;促进了传统节假日活动的兴盛,推动了整个社会休闲娱乐的时尚和风气,丰富了社会生活,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8.(2024广东梅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方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南北经济:此消彼长。
    ③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交融。
    ④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⑤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⑥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请从上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②南北经济和③民族关系中任选一点,结合该时期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示例一
    特征②南北经济:此消彼长。
    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强的动乱大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北朝时,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发展,在江南开发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经济也得到发展。
    总之,北方发展相对缓慢,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此消彼长的经济发展形势,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点。
    示例二
    特征③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激烈,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并趋向融合。在游牧民族力图征服中原的时候,民族矛盾冲突一般很激烈,但当他们在中原建立起政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都推行封建化政策。
    主要表现:大部分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将民族交融推向了高峰,他迁都洛阳,改籍贯为洛阳籍,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推行汉族的服饰、语言、姓氏等风俗文化。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政策,在这一方面是最为彻底的。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把华夏文明推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道武帝登国三年(388年)
    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班赏将士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
    赐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
    赐留台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例行
    假日
    节气假日
    立春、立冬、春秋分、三伏(初中末)各1天;夏至3天、冬至7天
    民俗
    节日
    元日7天、清明4天、正月初七1天、上元节中元节各1天、晦日1天、春秋二社1天、上巳节1天、端午节1天、七夕1天、重阳节1天、十月一日1天
    旬假
    10天一休
    田假、
    授衣假
    各15天,有田苗者可以收割之后再返回官衙。官员可以回家办理私事、休息省亲、料理农事、筹置冬衣
    诞日假
    每至皇帝降诞日,天下亦皆休假1天或3天不等
    事故
    假日
    祭祀假
    私家拊庙和四时祭祀各给假5天和4天;国忌日5天;私忌日给假1天
    省亲假
    官员离家远任,朝廷会在一定年限内给予假期回乡探亲以尽孝心
    冠礼假
    官员本人有官爵,行冠礼时给假3天,若官员五服之内亲属行冠,则给假1天
    婚嫁假
    官员自己婚假9天,根据亲疏远近参加其他家族成员的婚礼还有不同的假限
    病假
    唐代病假期限规定为百日,官吏因病请假超过百天须停职
    装束假
    被任命到偏远地区的官吏在赴任前准备穿戴用品,时间期限要视路程远近而定
    丧假
    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本家族五服以内亲属及授业老师去世,视关系远近给假
    朝假
    皇帝取消朝会免去朝参,大臣获得变相休假

    相关试卷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6: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6,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9: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9,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