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5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6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六人口城乡发展理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蒸汽机,内河运输,东部沿海,交通拥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2023·高考全国卷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题。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运输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2023·浙江6月选考)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1)~(2)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2)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
    [思维过程]第(1)题: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方法(1)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下表:
    3.人口迁移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胡焕庸线不仅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也是自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分界线。有学者为深入研究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将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细化为3个梯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胡焕庸亚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经济带四区域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Ⅳ、Ⅱ、Ⅲ、ⅠB.Ⅱ、Ⅳ、Ⅲ、ⅠC.Ⅳ、Ⅲ、Ⅱ、ⅠD.Ⅱ、Ⅲ、Ⅳ、Ⅰ解析:图中长江经济带分为四个区域,Ⅰ为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最小;Ⅱ区域包括成渝城市群及昆明等城市,人口密度较大;Ⅲ所在区域主要为神农架、巫山和云贵高原东部等地形区,山地众多,交通不便,人口密度相对较小;Ⅳ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经济发达,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最大。故长江经济带四区域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Ⅳ、Ⅱ、Ⅲ、Ⅰ。故选A。
    2.影响Ⅱ、Ⅲ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土壤D.河流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Ⅱ区域主要为成都平原等,自然条件优越,地形较为平坦,尤其是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而Ⅲ区域包括湖北西北部的神农架、西部的巫山以及贵州山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所以人口密度小。所以影响Ⅱ、Ⅲ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B正确。
      (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人户分离是指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和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两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数增加76 986 324人,增长192.66%;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数增加154 390 107人,增长69.73%;总人户分离人数增加231 376 431人,增长88.52%。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占比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B.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活跃度下降C.人口增速最快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D.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的比重不一定小于总人户分离的比重
    解析:人户分离主要是由人口流动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A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大幅度增加,增长69.73%,活跃度上升,B错误;总人户分离人数增长 88.52%,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人数增长192.66%,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人数增长69.73%,增速最快的是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C错误;总人户分离包括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及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所以,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的比重一定小于总人户分离的比重,D错误。故选A。
    4.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变化趋势,尤以大城市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有(  )①大城市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就业机会多②大城市某些社会经济政策与户口相挂钩③大城市城郊接合部新建住宅区市政配套和公共设施建设不足④大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分布均衡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多是人口搬迁,但是户籍不愿迁入现居地,可能原因有户籍地有社会经济政策与户口挂钩而不愿意户籍迁出,也有可能是城郊接合部新建住宅区市政配套和公共设施建设不足而不愿意迁入户籍,②③正确;大城市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就业机会多,与人户分离关系不大,①错误;大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分布不均衡,④错误。故选B。
    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人口资源布局的规划B.有利于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C.有利于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D.给城市内部的各项管理带来难度解析:大部分城市规划是按照户籍人口的规模来进行的,如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势必会造成城市区域内人口资源规划的失衡,给城市内部的各项管理带来难度。故选D。
    考点2 乡村与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2024·高考新课标卷)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如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  )A.Ⅲ和ⅠB.Ⅳ和ⅠC.Ⅱ和ⅢD.Ⅳ和Ⅱ(2)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  )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 ②提升建筑物质量 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 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3.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1)“风”——注意风向条件。有严重污染或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并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有水污染的企业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根据河流的粗细判断流向——上游细、下游粗;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流向——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宝”——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是否需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点或接近科研中心等。做题时要结合原料、能源、交通线等图例符号进行分析。(4)“地”——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沿海、临近消费市场等)、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我国某乡村聚落建成历史较短,内部结构松散,户均宅基地面积多为数亩。每个院落由居住空间和养殖空间构成,养殖空间数倍于居住空间,院落离自家耕地通常在3~5千米。据此完成1~2题。1.该乡村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规划,保障农民收入B.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C.经济落后,人口大量外迁D.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村村民的养殖空间、居住空间、耕地三者间的面积比例、位置分布具有相似性,并且乡村建成历史短,说明该乡村景观是政府规划建设,主要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A正确。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是形成该乡村聚落景观(内部结构松散,养殖空间数倍于居住空间,院落离自家耕地通常在3~5千米)的基本条件,并非主要原因,B错误。该乡村聚落建成历史短,应为人口迁入建的新村,人口不会大量外迁,C错误。当地畜牧业和种植业均有发展,且畜牧业规模庞大,因此当地环境承载力较大,D错误。
    2.为适应气候和农事活动,当地居住建筑形成了特有风格。下列图示中最符合该聚落居住建筑营造特征的是(  )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可推知,该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冬季(西北风)风力强劲,较为寒冷,因此门的开口应该避开西或北方,排除D。北方建筑注重采光,坐北朝南采光条件最优,A图的结构中起居空间南部有用于生产的建筑遮挡,采光不好。C图中北部的起居空间受到南部的起居空间遮挡,不是最优布局。从防风保温和采光角度考虑,B图最理想。
      (2023·山东等级考)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B.地形 C.资源D.河流解析:根据材料“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及图中早期城区围绕煤矿矿区分布推断,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故选C。
    4.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解析:抚顺市盛行东北风,浑河南岸位于东北风下风向,生态环境较北岸差,A错误;据图可知,城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已关停煤矿占比较少,多数煤矿仍在开采煤炭,B错误;自浑河向南、北两岸,地势越来越高,南、北两岸现有城区受地形约束较为明显,C错误;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转型难度较大,经济对重化工业依赖较大,促使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D正确。
    5.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解析:据图可知,城区以东为大伙房水库,应为抚顺市居民的水源地,需要加强环境保护,A错误;浑河南、北两岸受地形限制,城区拓展空间有限,且大规模人类活动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B、D错误;抚顺市西邻省会沈阳市,受沈阳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宜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加强区域分工协作,C正确。
    考点3 城镇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湖北选择考)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如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1)~(3)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思维过程]第(1)题:重庆为山城,地势起伏____,道路落差____,高空人行天桥多,可以完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第(2)题: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目的是应对____________问题。关键数据应以客流信息为主,①是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②是人们的出行分布动态数据;③是实时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枢纽点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
    第(3)题:交通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做到。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思路要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方面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2.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2023·广东汕头校联考二模)近日,某地图软件正式上线“红绿灯倒计时”功能,该功能依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和大量数据算法,实时呈现红灯倒计时读秒和需要等待的红绿灯轮次,对城市交通起到积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中,“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昆明B.拉萨C.哈尔滨D.上海
    解析:“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实时呈现红灯倒计时读秒和需要等待的红绿灯轮次,当某路口的等待红灯车辆较多,一轮红绿灯切换不足以让用户通过该路口时,地图软件上将显示需要等待的红灯具体轮数。一般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车流量大,容易出现长时间等待现象。故选项城市中“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上海。故选D。
    2.该功能对城市交通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①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④缩短道路通行距离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解析:该功能可以缓解而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①错误。该功能可以减少等待时间,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道路通行效率,②③正确。道路通行距离不变,④错误。故选C。
      (2024·广东茂名二模)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近年来增长缓慢,2022年人口净流出69.4万人。下图为2010—2023年广州市常住人口和GDP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  )A.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加速B.受国际环境影响导致经济发展下滑C.通过调控人口规模以减少城市问题D.长时间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加速,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下降,A正确。
    4.目前,针对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推迟职工退休年龄B.增加传统的制造业C.降低人才落户门槛D.解除生育政策限制解析:由材料可知,目前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故需要增加高素质人口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推迟职工退休年龄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但不能增加人口数量,A错误;增加传统的制造业不符合广州市经济发展方向,B错误;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可以吸引高素质人口迁入,C正确;解除生育政策限制,不一定会增加常住人口数量,D错误。
    考点4 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间协调发展 (2024·广东选择考)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1)~(2)题。
    (1)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2)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第(2)题: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不能直接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指数值变化与都市圈地域范围扩大没有直接关联。合肥都市圈离上海都市圈近,受上海都市圈影响____,导致其自身分工特点发生变化,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较大且降低。指数值变化不能直接说明城市数量增多。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的大小来表示。
    3.双核城市群(1)城市群的结构: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城市群的功能: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3)双核城市群:是由两个核心城市构成的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辽中南城市群(沈阳、大连)、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哈长城市群(哈尔滨、长春)。
      (2024·广东茂名统考二模)广佛同城指广州和佛山两市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旨在促进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下图示意广佛两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及跨界地区职住空间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与佛山市相比,广州市的职住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  )A.就业多中心B.就业郊区化C.大分散小聚集D.职住错位明显解析:由图可知,广州市的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居住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外围,职住错位明显。故选D。
    2.佛山市职住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乡镇经济蓬勃发展B.新型城镇化建设C.政府政策引导D.城镇化快速发展解析:由图可知,除中心城区分布有就业中心外,佛山市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分散有多个就业居住区,说明中心区外围的乡镇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A正确。
    3.图中的广佛跨界地区承接广佛城区的居住外溢,其最突出的优势是(  )A.基础完善B.工业发达C.地价较低D.环境优美解析:跨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差,工业水平较低,A、B错误;跨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较低,房价房租较低,有利于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C正确;影响工薪阶层和普通上班族居住的主要因素是房价房租,而不是环境,D错误。故选C。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A正确;沈阳市和大连市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市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双城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A。
    5.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大连市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④错误。所以选C。
    考点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4·高考新课标卷)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图1示意双凤村的建筑分布,图2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1)~(3)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
    (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第(2)题:永顺县地处山区,平地面积狭小,建筑空间有限,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______,传统民居多采用转角设计。第(3)题: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均为公共建筑,是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它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______性和______性。
    1.茶文化(1)茶树生长的区位因素①土壤:酸性土,土层深厚,土壤含水量低。②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光照弱;空气湿度大,云雾缭绕。③地形:有适当坡度,便于排水。
    (2)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叶种类,增强市场竞争力。②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销售范围。③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规模效应。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⑤延长产业链,对茶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⑥充分利用茶这种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绿色生产,保护茶的生态环境。⑦完善交通网,完善信息渠道。
    (1)气温影响服饰的厚度、颜色、宽窄例如: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人们在室外必须戴皮帽、穿皮衣或棉衣、戴皮手套、蹬皮靴,喜欢穿吸热的深色衣服。气候炎热地区,人们为了散热,多穿浅色的宽松轻薄夏装,出门戴各种凉帽。(2)地形影响服饰的宽窄例如:地形崎岖的地方,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人们一般多着紧身服装。(3)经济活动影响服饰材质、宽窄例如:我国东部农业地区盛产棉、麻、丝等,因此当地人们的衣料多以棉、麻、丝织物为主。
    (4)文化影响服饰颜色、宽窄等例如:满族人民有尚白的习俗,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男女老少都喜欢白色服饰。3.饮食文化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餐饮产品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4.民居文化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解部分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2024·广东珠海校考模拟)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下图为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完成1~2题。
    1.该聚落格局与自然和谐的表现为(  )A.村落巷道的布局可以避雨、防暴晒B.自然生态区可涵养水源,利于灌溉C.南临玉带河,利于夏季通风D.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聚落背靠菩山,菩山位于该村落的北部,可以在冬季阻挡南下的冷空气,有利于冬季防寒,D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村落的巷道主要为南北走向,正午太阳主要位于南方天空,所以村落巷道防暴晒的功能较弱,A错误;自然生态区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河流,B错误;南临河流与夏季通风关系较小,C错误。故选D。
    2.在大岭村可能会看到(  )①连片的水稻和棉花 ②传统民居均坐北朝南③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 ④建筑风格含西方元素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该地区棉花种植较少,因此不能看到连片的棉花,①错误;该地区位于南方且靠近北回归线,光热充足,传统民居不全是坐北朝南,北方的传统民居多为坐北朝南,②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可能会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③正确;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与西方联系较多,所以建筑风格会吸收西方元素,④正确。故选D。
      (2024·广东广州模拟)糯干寨是景迈山(横断山区)古茶林文化景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村寨的先民在海拔较高的天然林和地势低平的村寨之间片状开发茶林,茶林和茶林之间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天然林作为防护林;同时茶林内保留了部分高大乔木和具有特有香味的树种,形成了“乔木层—灌木层(茶树分布层)—草本植物层”相结合的“林下种植”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村寨布局,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坐北朝南,冬暖夏凉B.村寨紧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C.两侧设立寨门,易守难攻D.天然林的保留,起到防山洪作用
    解析:读图可知,该村建筑朝向没有统一为坐北朝南,A错误;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建设面积小,民居围绕寨心集中紧凑布局,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两侧设立寨门主要是为了控制村寨规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是为了防御,C错误;天然林作为防护林,可有效防御大风、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延长了茶树生存时间,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因此天然林的保留,主要作用不是防洪,D错误。故选B。
    4.“林下种植”模式的优势是(  )A.茶林的乔木起到防风作用B.特有香味的树种能增加茶香C.草本层能维持生物多样性D.该模式能大量降低劳动强度解析:茶林的乔木主要起到遮阴作用,A错误;特有香味的树种主要作用是减少病虫害,B错误;草本层能够增加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C正确;该模式并不能大量降低劳动强度,D错误。故选C。
    微专题 人口问题 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3.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不同。(1)出生人口性别比:若无人为干预,理论上男女性别比平衡。
    (2)成年人性别比①受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当男性劳动力大量流出时,性别比就会下降;当女性劳动力大量流出时,性别比就会上升;当男性劳动力大量流入时,性别比就会上升;当女性劳动力大量流入时,性别比就会下降。②受产业活动的影响:重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男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比高;轻纺工业区、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女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比低。③受战争影响:战争发生地区,性别比一般较低。(3)老年人口性别比:自然状况下,女性人均寿命较男性长,因此老年人口的性别比较低。
      (2024·广东汕尾统考二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水平与全国差异较大,大湾区内部老龄化水平差异也较明显。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及全国的老龄化水平对比,下表示意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水平。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A.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全国B.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广东省C.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全国D.广东省、全国、粤港澳大湾区解析:广东省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迁入,因此广东省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而粤港澳大湾区又是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迁入广东省的年轻人口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广东省低。综上分析可知,c的老龄化水平最高,代表全国,a的老龄化水平最低,代表粤港澳大湾区,b代表广东省。故选C。
    2.与东莞市相比,广州市老龄化水平更高,主要是因为广州市(  )A.迁入人口数量更少B.迁出人口数量更多C.出生人口比例更小D.户籍人口比例更大解析:与东莞市相比,广州市老龄化水平更高,主要是因为广州市户籍人口比例更大,人口更多,D正确;广州市经济较东莞发达,迁入人口数量更多,迁出人口数量更少,A、B错误;两地出生人口比例不是影响老龄化水平高低的因素,C错误。故选D。
      我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人口结构也在迅速老龄化。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阶段人口数量(含预测)。读图,完成第3题。
    3.我国“人口负债”之忧正在隐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劳动年龄(25~64岁)人口已于2015年前后触及峰值B.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下降C.短期内青年人口可能明显增长D.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减缓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读图可知,主要劳动年龄(25~64岁)人口已于2015年前后触及峰值,A正确;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上升,B错误;短期内青年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C错误;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减少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加快,D错误。
    热点聚焦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措施及意义
      (2023·广东选择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1~2题。1.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三角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地区,目的是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而加剧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2.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解析:随着珠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进行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故选C。
    3.(2024·河北邢台校联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色小镇是以某一产业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综合体,与传统小城镇发展相比,其产业要素聚集要求更高、灵活度更强,包括产业、文化、金融、生态等多种要素,是一种复合型、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2017年2月,江苏省发布《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力求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2018年11月,江苏省政府发文要求特色小镇建设严控房地产化倾向。
    下图示意目前江苏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特征。
    (1)分析江苏省建设特色小镇的有利条件。答案:改革开放早,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比较完整,具有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加之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现代科技文化;处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强劲,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相关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十一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十一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荒漠化,水土保持,修堤筑坝,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过程,炎热干燥,南深北浅,盛行风,离岸风,热带雨林,顺时针,逆时针,赤道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七农业区位理论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七农业区位理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种植收益,2社会经济因素,国家政策,第2题,抗风险,种植技能,产业链,4特色农业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