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3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共49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抗原—抗体反应、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和肝糖原分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
    D. 内环境维持稳态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 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3. 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含量稳定不变
    ④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4. 人体的内环境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液体①②④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B. 液体①的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液体③高
    C. 液体④的渗透压大于液体③,有利于物质交换
    D. 过敏反应可导致液体③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5.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 四项B. 三项C. 两项D. 一项
    6. 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 若组织细胞是肺泡细胞,则①处O2含量比④处高
    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处CO2浓度比④处高
    C. 若组织细胞肝细胞,则①处葡萄糖浓度比④处高
    D. 过敏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③处的液体将减少
    7.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 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0.1ml/L 的 HCl 和 0.1ml/L 的 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 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沉淀物
    C. 图 2 实验中HCl , NaOH 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图 2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8.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 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
    C. 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9. 夏季儿童溺水会暂时停止呼吸抢救的主要措施是进行人工呼吸,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吹气的频率应与人体正常的呼吸频率一致
    B. 给患者吹入的气体含有部分氧气,氧气可随着体液运到全身各处
    C. 给患者吹入的气体中含有部分CO2,可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
    D. 人工呼吸导致肺重新收缩和舒张,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10.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11.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 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C. 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会存活
    D. 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12. 人的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脑神经和脊髓属于神经系统的外周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
    B.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
    C. 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并完全受意识支配
    D.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3.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管收缩
    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14.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15. 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B.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可以产生渴觉
    C. 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 下丘脑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促使腺体分泌激素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17. 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
    B. 据图示可知,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手部
    C. 手指不经意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该过程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 被蔷薇针刺后,再看到蔷薇时会格外小心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18. 我们经常会被身边突然出现的声音、触碰等刺激“吓一跳”,这被称为惊跳反射,是哺乳动物所拥有的高度保守的一种本能防御行为,为后续进一步的防御反应做好准备。下图是关于控制惊跳反射的基本神经环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惊跳反射的形成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 兴奋在控制该反射的神经环路中只能单向传递
    D. 兴奋从神经元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19. 下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 刺激M处,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20. 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测量的是静息电位
    B. 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
    C. 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 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
    21. 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表和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代表神经元的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关于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b点刺激时,指针偏转两次,指针偏转一次
    ②在b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两次
    ③在b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一次
    ④在f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两次
    ⑤在f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一次
    ⑥在f点刺激时,、指针各偏转两次
    A. ②⑤B. ②④C. ①④D. ③④
    22. 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上。图乙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 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 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K+外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 刺激神经元④,逼尿肌没有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小于S5
    23.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9500万,18岁以下超2800万。患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大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减少。5-HT发挥作用后,被重吸收回突触小体或被氧化酶分解,其含量下降会令我们感觉焦虑、沮丧,甚至患上抑郁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5-HT的扩散需要消耗ATP
    B.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但仍需要及时就医
    C. 可用药物来抑制5-HT再摄取或5-HT氧化酶的活性来治疗抑郁症
    D. 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
    24.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脑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
    B. 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C. 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 谷氨酸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使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
    25.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的感觉。在口腔黏膜的神经末梢中,存在有一种特殊蛋白质TRPV1,它们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或热刺激(43°C以上)激活,导致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于大脑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RPVI既是一种受体蛋白也是一种通道蛋白
    B. 热痛感觉神经元的①是它的树突末梢
    C. 兴奋传至②处时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 吃辣产生“热辣辣”的感觉是一种反射活动
    26. 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后再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般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C. 毒品分子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D. 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27.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B. 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C. 躯干相应部位面积越大,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就越大
    D.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
    28. 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
    C. 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 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29. 下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
    B. 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化学调节
    C.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
    D.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均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30. 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 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C.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31.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D.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2. 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
    B. 小鼠心率P>Q
    C. 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降低
    33. 当你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
    B. 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
    C. 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D. 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
    34.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经过图1中结构传递时,经过的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B.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的值将会变小
    C. 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 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5. 研究人员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家兔外生殖器的表现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性激素无关
    B. 若发育成雄性器官的激素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
    C. 若发育成雌性器官的激素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D. 若给第2组手术摘除同时注射雄性激素,胚胎将发育出雄性器官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6.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7.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
    (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_________(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但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______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
    (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___,但均未______________。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________mg/mL。
    38.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盹冬眠。为什么人总是会犯困呢?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让人变困的相关神经元,即分泌腺苷的神经元。腺苷被认为是调节睡眠稳态因子之一,其能促进睡眠,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睡眠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人睡觉。回答下列问题:
    (1)腺苷由________组成,腺苷作为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每天清晨,人体中的腺苷发生分解,使睡眠压力减小而使人逐渐恢复清醒状态;题述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科研人员寻找分泌腺苷的神经元的主要探究过程:
    ①科研人员发现小鼠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清醒和睡眠期间都是高度活跃的,并且其神经活动总是提前于腺苷释放,据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光遗传学手段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导细胞外腺苷略微增加;而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进一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进一步证明②的推测,实验思路是选择性让小鼠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凋亡,该组作为实验组,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胞外腺苷浓度________(填“显著高于”或“显著低于”或“基本相同”)对照组。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抗原—抗体反应、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和肝糖原分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
    D. 内环境维持稳态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从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将代谢废物释放到内环境,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详解】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激素释放到组织液,通过体液运输,抗体可存在于血浆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是组织液,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
    C、肝糖原分解只可发生于肝细胞中,C错误;
    D、内环境维持稳态时,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C。
    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 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
    【详解】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②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A错误;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正确;
    C、①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错误;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③淋巴液和①血浆,D错误。
    故选B。
    3. 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含量稳定不变
    ④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内环境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质交换的特点和组织水肿的原因.
    4. 人体的内环境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液体①②④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B. 液体①的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液体③高
    C. 液体④的渗透压大于液体③,有利于物质交换
    D. 过敏反应可导致液体③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①②③构成内环境。
    【详解】A、液体①血浆、②淋巴和③组织液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①是血浆,③是组织液,血浆的总量较组织液少而蛋白质含量较组织液高,B错误;
    C、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二者的渗透压相当,C错误;
    D、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③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 四项B. 三项C. 两项D. 一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①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①正确;
    ②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也称内环境,②错误;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不是恒定不变,③错误;
    ④淋巴、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血浆蛋白)含量多,④错误;
    ⑤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发生改变,若内环境温度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降低,⑤错误;
    ⑥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⑥正确,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 若组织细胞是肺泡细胞,则①处O2含量比④处高
    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处CO2浓度比④处高
    C. 若组织细胞肝细胞,则①处葡萄糖浓度比④处高
    D. 过敏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③处的液体将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或分泌物B进入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A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
    【详解】A、若组织细胞是肺泡细胞,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O2由肺泡细胞进入血浆,二氧化碳由血浆进入肺泡,所以①处O2含量比④处高,A正确;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且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到血浆中,所以①处CO2浓度比④处高,B正确;
    C、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则在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在肝细胞会发生肝糖原的合成,则①处葡萄糖浓度比④处低,而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较低,经过肝细胞时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则会导致①处葡萄糖浓度比④处高,C错误;
    D、过敏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上升,则会引起组织水肿,因此表现为③中的液体有所减少,D正确。
    故选C。
    7.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 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0.1ml/L 的 HCl 和 0.1ml/L 的 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 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沉淀物
    C. 图 2 实验中HCl , NaOH 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图 2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血液进行离心上清液是血清,沉淀物中是血细胞。
    【详解】A、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中,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
    C、图乙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
    D、图乙显示:分别滴加0.1 ml/L的HCl和0.1 m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故选D。
    8.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 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
    C. 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①是血浆,血浆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细胞膜一层膜+线粒体两层膜) ,B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9. 夏季儿童溺水会暂时停止呼吸抢救的主要措施是进行人工呼吸,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吹气的频率应与人体正常的呼吸频率一致
    B. 给患者吹入的气体含有部分氧气,氧气可随着体液运到全身各处
    C. 给患者吹入的气体中含有部分CO2,可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
    D. 人工呼吸导致肺重新收缩和舒张,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详解】A、吹气的频率应与人体正常的呼吸频率一致,有利于肺启动,A正确;
    B、给患者吹入的气体中含有部分氧气,氧气可以被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正确;
    C、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
    D、CO2通过体液运输至脑部刺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发出的兴奋传至肺部,肺重新收缩和舒张,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睛】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10.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液;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为组织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
    B、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液,B正确;
    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错误;
    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中,从而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11.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 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C. 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会存活
    D. 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羊羔在其中生活需要能从里面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并通过该系统排出去。
    【详解】A、如果一段时间内氧气供应不足,羔羊可以通过无氧呼吸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羔羊缺氧后也不会立即死亡,A正确;
    B、虽然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但也需要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B错误;
    C、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会引起细胞裂解,所以在蒸馏水中羔羊不会存活,C正确;
    D、羊羔通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要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才能排出,D正确。故选B。
    【点睛】
    12. 人的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脑神经和脊髓属于神经系统的外周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
    B.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
    C. 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并完全受意识支配
    D. 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神经系统的外周神经系统,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下丘脑、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B错误;
    C、身体运动并不完全受意识支配,如寒冷刺激下不自主的颤栗,C错误;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可以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管收缩
    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根据题意已知,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可以增进胃肠的活动,所以胃肠蠕动加快;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代谢降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发生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A正确;
    B、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特化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B错误;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错误;
    D、低级的反射中枢有的位于脊髓中,有的位于脑干中,而高级反射的活动都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B.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可以产生渴觉
    C. 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 下丘脑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促使腺体分泌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xx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促xx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A正确;
    B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可以产生渴觉,B错误;
    C、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C错误;
    D、下丘脑可以直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于肾上腺,促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也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是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A。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详解】A、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
    B、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
    D、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故选A。
    17. 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
    B. 据图示可知,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手部
    C. 手指不经意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该过程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 被蔷薇针刺后,再看到蔷薇时会格外小心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分析图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③为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
    【详解】A、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缩手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A正确;
    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手的皮肤,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臂部肌肉(肱二头肌),B错误;
    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脊髓)→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经意的缩回,没有大脑皮层参与,C正确;
    D、当手受到蔷薇针刺后,以后见到蔷薇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被蔷薇针刺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B。
    18. 我们经常会被身边突然出现的声音、触碰等刺激“吓一跳”,这被称为惊跳反射,是哺乳动物所拥有的高度保守的一种本能防御行为,为后续进一步的防御反应做好准备。下图是关于控制惊跳反射的基本神经环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 惊跳反射的形成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 兴奋在控制该反射的神经环路中只能单向传递
    D. 兴奋从神经元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由图可知,惊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其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结合图示可知,惊跳反射的形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
    C、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故兴奋在控制该反射的神经环路中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
    D、兴奋从神经元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发生Na+内流,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错误。
    故选C。
    19. 下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 刺激M处,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由兴奋部位传递到未兴奋部位;电流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据此答题。
    【详解】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但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单向的,A错误;
    B、刺激M处,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腓肠肌,引起腓肠肌收缩,此过程需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B正确;
    C、刺激腓肠肌,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后,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再传到腓肠肌,在此过程中,兴奋先后从M点传到N点,所以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进而导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
    20. 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测量的是静息电位
    B. 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
    C. 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 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表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需要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接在膜内一个接在膜外,而甲、乙电流表电极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
    B、刺激图A中的C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甲、乙电流表,两表的两个电极均依次兴奋,发生两次偏转,B正确;
    C、图B中bc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K+外流引起,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ATP,C错误;
    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则会使突触后膜更加处于静息状态,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D错误。
    故选B。
    21. 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表和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代表神经元的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关于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b点刺激时,指针偏转两次,指针偏转一次
    ②在b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两次
    ③在b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一次
    ④在f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两次
    ⑤在f点刺激时,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一次
    ⑥在f点刺激时,、指针各偏转两次
    A. ②⑤B. ②④C. ①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同时到达a和c处;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
    【详解】刺激b点时,兴奋同时到达a、c处,因此指针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导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指针偏转两次,①③错误、②正确;
    刺激f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处,因此指针不偏转,指针偏转一次,④⑥错误、⑤正确。
    因此②⑤正确。
    故选A。
    22. 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上。图乙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 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 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K+外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 刺激神经元④,逼尿肌没有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小于S5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排尿反射的过程为: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①→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婴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有限。
    图乙可知引起兴奋的阈刺激是S5。
    【详解】A、③是传出神经,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A正确;
    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只能是但向传导,B正确;
    C、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Na+内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C错误;
    D、兴奋的产生必须要有适宜的刺激,刺激强度较弱,不会产生兴奋,据图乙分析,刺激神经元④时,逼尿肌并没有收缩,原因可能是刺激强度低于S5,不足以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23.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9500万,18岁以下超2800万。患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大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减少。5-HT发挥作用后,被重吸收回突触小体或被氧化酶分解,其含量下降会令我们感觉焦虑、沮丧,甚至患上抑郁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5-HT的扩散需要消耗ATP
    B.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但仍需要及时就医
    C. 可用药物来抑制5-HT再摄取或5-HT氧化酶的活性来治疗抑郁症
    D. 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羟色胺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发生电位改变。
    【详解】A、5-HT的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B、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但仍需要及时就医,B正确;
    C、5-HT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被重吸收,抑制5-HT被重吸收或灭活,可使其持续作用神经元,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C正确;
    D、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A。
    24.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脑中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谷氨酸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
    B. 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C. 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 谷氨酸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使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胶质细胞中谷氨酸可以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进入突触前神经元转化成谷氨酸,当细胞兴奋时谷氨酸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被胶质细胞和突触前神经元回收,若回收障碍导致谷氨酸浓度升高可发生癫痫。
    【详解】A、图中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小体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
    BC、据图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可以通过膜上EAAT回收谷氨酸,若EAAT功能过强,则会使谷氨酸回收量增加,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减少,而题干中指出癫痫是由于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所致,故EAAT功能过强并不会导致癫痫,B错误,C正确;
    D、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使突触后神经元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进而发生膜内外电位变化,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25.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的感觉。在口腔黏膜的神经末梢中,存在有一种特殊蛋白质TRPV1,它们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或热刺激(43°C以上)激活,导致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于大脑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RPVI既是一种受体蛋白也是一种通道蛋白
    B. 热痛感觉神经元的①是它的树突末梢
    C. 兴奋传至②处时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 吃辣产生“热辣辣”的感觉是一种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A、特殊蛋白质TRPV1,能被辣椒中的辣椒素或热刺激(43°C以上)激活,导致离子大量内流,既是一种受体蛋白也是一种通道蛋白,A正确;
    B、如图,热痛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节,神经节左边是树突,①是它的树突末梢,B正确;
    C、②处是突触,兴奋传至②处时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正确;
    D、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吃辣产生“热辣辣”的感觉是一种感觉,没有经过反射弧,不是一种反射活动,D错误。
    故选D。
    26. 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后再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般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C. 毒品分子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D. 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在突触间隙中的部分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多被灭活,A错误;
    B、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膜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差值变大,B正确;
    C、毒品分子影响神经系统主要影响神经递质作用,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C正确;
    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减少,需要更多的毒品达到相同的兴奋效果,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D正确。
    故选A。
    27.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B. 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C. 躯干相应部位面积越大,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就越大
    D.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是指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A正确;
    B、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B正确;
    C、大脑皮层运动大小区域和躯体中大小不成比例,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C错误;
    D、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D正确。
    故选C。
    28. 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
    C. 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 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详解】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A合理;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B不合理;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合理;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D合理。
    【点睛】
    29. 下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
    B. 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化学调节
    C.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
    D.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均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这个现象,当时传统的神经论主导思想认为,盐酸引起的胰腺分泌是一个反射。他们原先设想,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都可能是这个反射的传出神经。沃泰默把实验狗的一段游离小肠的神经全部切除,只保留动脉和静脉与身体其他部分相连。在把盐酸溶液输入这段小肠后,仍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仍然坚信这个反应是“局部分泌反射”,一个顽固的局部反射。贝利斯和斯塔林正当研究小肠的局部运动反射时,用狗重复了法国学者的上述实验,证实了他的结果,他们大胆地跳出“神经反射”这个传统概念的框框,设想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个化学物质,当它被吸收入血液后,随着血流被运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为了证实上述设想,斯塔林立即把同一条狗的另一段空肠剪下来,刮下黏膜,加砂子和稀盐酸研碎,再把浸液中和、过滤,做成粗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去结果引起了比前面切除神经的实验更明显的胰液分泌。一个刺激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被发现了,这个物质被命名为促胰液素。
    【详解】A、胰腺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到小肠肠腔,A正确;
    B、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受化学调节,没有证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B错误;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所以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C正确;
    D、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B。
    30. 切除老鼠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 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C.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将甲状腺激素溶于某溶剂中,就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因此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对照组,才能确定。
    【详解】A、该实验需要设计实验排除溶剂的作用,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也该切除体内的甲状腺,A错误;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不能排除溶剂的作用,B错误;
    C、将甲状腺激素溶于某溶剂中,就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因此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对照组,C正确;
    D、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而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激素,两组实验的溶剂应该相同,但是对照组没有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31.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D.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AD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
    C、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水肿,C正确;
    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非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D。
    32. 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
    B. 小鼠心率P>Q
    C. 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降低
    【答案】CD
    【解析】
    【分析】1、反射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反射弧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其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
    B、图示为小鼠恐惧反射过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正确;
    C、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警觉性升高,D错误。
    故选CD。
    33. 当你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收缩,从而提起重物。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
    B. 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
    C. 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D. 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正确;
    B、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从反射弧结构组成角度分析,肌梭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错误;
    C、A神经元属于传入(感觉)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C正确;
    D、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D正确。
    故选ACD。
    34.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经过图1中结构传递时,经过的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B.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的值将会变小
    C. 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 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与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 C 会持续兴奋,即表现为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所以经过的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A正确;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大,则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即图2中 B 点值将会变大,B错误;
    C、在图3中,Y表示突触前膜,内含神经递质,当神经元上 Y 点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可推测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35. 研究人员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家兔外生殖器的表现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性激素无关
    B. 若发育成雄性器官的激素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
    C. 若发育成雌性器官的激素信号缺失,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D. 若给第2组手术摘除同时注射雄性激素,胚胎将发育出雄性器官
    【答案】BD
    【解析】
    【分析】性激素可根据雌雄不同,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详解】A、家兔的性别分化与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所以在缺乏雄性激素时胚胎可以发育出雌性器官,A错误;
    B、由图表内容可知,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所以在缺乏雄性激素时胚胎可以发育出雌性器官,B正确;
    C、由图表内容可知,将雌性个体的卵巢切除后,并不会发育为雄性器官,C错误;
    D、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若给雌性个体的卵巢切除后,同时注射雄性激素,胚胎将发育出雄性器官,D正确。
    故选B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6.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6.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③. 蛋白质
    37. 无机盐、蛋白质
    38. ①. 4 ②. 组织液 ③. HCO3-/H2CO3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问1详解】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血浆的组成成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小问2详解】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3详解】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血浆中的酒精需要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酒精需要穿过2层膜;进入组织液的酒精需要穿过一层肺泡细胞进行肺泡中,该过程又穿过2层膜。所以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是组织液。②血浆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 /H2CO3,其次还有HPO42- /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血浆中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7.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
    (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_________(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但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______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
    (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___,但均未______________。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________mg/mL。
    【答案】37. 低碘 38. ①. 增加(或“高于正常值”) ②. 体液(或“血液”)
    39. ①. 缩小 ②. 恢复至正常水平 ③. 0.26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和表格: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故首先要制备甲状腺肿的小鼠,然后在分为两组,补碘组和不补碘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治疗甲状腺肿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要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则实验对象均应处于低碘水平,所以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低碘饲料。
    【小问2详解】
    由于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所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小问3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补碘处理组与低碘组相比甲状腺质量/体重都有所减小,说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各补碘处理组的甲状腺质量/体重都没有减小到正常碘组的7.99,说明补碘处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KIO3浓度是0.26 mg/mL的补碘处理组其甲状腺质量/体重减小最明显,说明该浓度治疗效果最好。
    38.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盹冬眠。为什么人总是会犯困呢?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让人变困的相关神经元,即分泌腺苷的神经元。腺苷被认为是调节睡眠稳态因子之一,其能促进睡眠,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睡眠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人睡觉。回答下列问题:
    (1)腺苷由________组成,腺苷作为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每天清晨,人体中的腺苷发生分解,使睡眠压力减小而使人逐渐恢复清醒状态;题述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科研人员寻找分泌腺苷的神经元的主要探究过程:
    ①科研人员发现小鼠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清醒和睡眠期间都是高度活跃的,并且其神经活动总是提前于腺苷释放,据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光遗传学手段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导细胞外腺苷略微增加;而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进一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进一步证明②的推测,实验思路是选择性让小鼠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凋亡,该组作为实验组,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胞外腺苷浓度________(填“显著高于”或“显著低于”或“基本相同”)对照组。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8. ①. 腺嘌呤与核糖 ②.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39. 神经调节 40. ①. 腺苷的释放与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 ②. 腺苷的释放主要与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 ③. 显著低于 ④. 腺苷主要由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
    【解析】
    【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小问1详解】
    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作为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小问2详解】
    题意显示,腺苷浓度增大可促进睡眠,故每天清晨,人体内的腺苷发生清除(分解),使睡眠压力减小而使人逐渐恢复清醒状态;分泌腺苷的神经元与睡眠有关,可推测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应为神经调节。
    【小问3详解】
    ①由于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清醒和睡眠期间都是高度活跃的,并且神经活动总是提前于腺苷释放,故可推测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以调节腺苷的释放。
    ②用光遗传学手段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发细胞外腺苷略微增加,而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进一步推测: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可增加腺苷的大量释放,即腺苷的释放主要与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
    ③为进一步证明②的推测,可设计单一变量为有无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实验,实验设计如下:A组为实验组,选择性让小鼠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凋亡,并检测其胞外腺苷浓度,B组为对照组,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作相应的处理单谷氨酸能神经元未凋亡,其他条件相同,检测该组小鼠胞外腺苷浓度。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狗的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组别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第1组
    XY
    雄性
    雌性
    第2组
    XX
    雌性
    雌性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
    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狗的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组别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第1组
    XY
    雄性
    雌性
    第2组
    XX
    雌性
    雌性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
    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45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