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四遗传学与进化论专题九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四遗传学与进化论专题九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特殊遗传现象,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鹌鹑的羽色属Z连锁伴性遗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①假说 ②演绎推理 ③测交 ④等位基因分离 ⑤减数分裂Ⅰ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⑦减数分裂Ⅰ ⑧有性生殖 ⑨核基因遗传 ⑩萨顿 ⑪摩尔根 ⑫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⑬伴Y染色体遗传 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⑮产前诊断
考点1 遗传规律及应用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2.与两对及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
(1)自由组合
①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
②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
③AaXBXb×AaXBY(A、a控制白化病,B、b控制红绿色盲)
(2)完全连锁
3.特殊遗传现象
(1)一对等位基因(Aa)相关的异常性状分离比
(2)剖析9∶3∶3∶1的变形(以AaBb×AaBb为例)
答案: eq \(□,\s\up1(1)) 1∶1 eq \(□,\s\up1(2)) 自由组合 eq \(□,\s\up1(3)) 9∶3∶3∶1 eq \(□,\s\up1(4)) 1∶1∶1∶1 eq \(□,\s\up1(5)) 9∶3∶3∶1 eq \(□,\s\up1(6)) 1∶1∶1∶1 eq \(□,\s\up1(7)) 27 eq \(□,\s\up1(8)) 8
eq \(□,\s\up1(9)) 9∶3∶3∶1 eq \(□,\s\up1(10)) 12 eq \(□,\s\up1(11)) 3∶1 eq \(□,\s\up1(12)) 1∶1 eq \(□,\s\up1(13)) 1∶2∶1
eq \(□,\s\up1(14)) 1∶1 eq \(□,\s\up1(15)) 2∶1 eq \(□,\s\up1(16)) 显性 eq \(□,\s\up1(17)) 1∶1 eq \(□,\s\up1(18)) 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eq \(□,\s\up1(19)) 6∶3∶2∶1 eq \(□,\s\up1(20)) 5∶3∶3∶1
eq \(□,\s\up1(21)) 1∶2∶2∶2
【真题研读】
1.(2024·湖北选择考)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对决定该性状的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3∶3
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
D.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
解析:根据甲、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可知,敏感型相对非敏感型为显性性状,若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甲、乙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F1基因型为Aa,F1与甲(aa)回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敏感型∶非敏感型=1∶1,与题意不符,A错误。若该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等位基因都隐性纯合才表现为非敏感型,设甲、乙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F1与甲(aabb)回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敏感型(AaBb、Aabb、aaBb)∶非敏感型(aabb)=3∶1,符合题意;F1(AaBb)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5∶1,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且甲的表型变为非敏感型,说明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且酶具有专一性,所以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D正确。
2.(2024·高考新课标卷)某种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黑刺/白刺)各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雌性株开雌花,经人工诱雄处理可开雄花,能自交;普通株既开雌花又开雄花。回答下列问题。
(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杂交得F1,根据F1的性状不能判断瓜刺性状的显隐性,则F1瓜刺的表型及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从亲本或F1中选择材料进行的实验及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同学将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F1均为黑刺雌性株,F1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F2,能够验证“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的产量高。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的杂交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表型及基因型与亲代相同,因此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可从亲本或F1中选取黑刺普通株进行自交。若子代全是黑刺,则黑刺为隐性;若子代黑刺∶白刺=3∶1,则黑刺为显性。(2)由“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F1均为黑刺雌性株”可知,黑刺和雌性株为显性性状。假设黑刺由A基因控制,白刺由a基因控制;雌性株由B基因控制,普通株由b基因控制,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杂交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P ♀黑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
AABB ↓ aabb
F1 黑刺雌性株(AaBb)
↓诱雄处理后自交
F2 ?
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3)王同学杂交实验的F2中白刺雌性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要从中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aaBB),可将F2中的白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aabb)杂交,子代均为雌性株的母本是白刺雌性株纯合体。
答案:(1)黑刺∶白刺=1∶1 从亲本或F1中选取黑刺普通株进行自交,若子代全是黑刺,则黑刺为隐性;若子代黑刺∶白刺=3∶1,则黑刺为显性 (2)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将F2中的白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子代均为雌性株的母本是白刺雌性株纯合体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
(1)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雄虫只有黄色,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继续让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不可能是 eq \f(1,2) 。( )
(2)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
(3)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可让其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
(4)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的主要原因是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 )
(5)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
(6)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
(7)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 eq \(――→,\s\up7(酶1)) 红色 eq \(――→,\s\up7(酶2)) 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子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研究甜瓜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丙×丁→F1:缺刻叶齿皮→(F1自交得)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 (2)√ (3)× (4)× (5)× (6)×
(7)紫色∶红色∶白色=3∶3∶2 AAbb、Aabb 1/2 (8)果皮 F2中齿皮∶网皮=48∶16=3∶1,说明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点突破】
题点1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1.(2024·汕头高三一模)扁豆表皮图案具有大理石纹、斑纹和光洁等相对性状。将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D )
A.大理石纹对斑纹为完全显性
B.杂合子表型为大理石纹或斑纹
C.表皮图案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D.F2的斑纹或光洁扁豆稳定遗传
解析:大理石纹扁豆和斑纹扁豆杂交,F1全为大理石纹,说明大理石纹对斑纹为完全显性,且F1为杂合子;斑纹扁豆和光洁扁豆杂交,F1全为斑纹,说明斑纹对光洁为完全显性,且F1为杂合子,故杂合子表型为大理石纹或斑纹,A、B合理。大理石纹扁豆和光洁扁豆杂交,F1全为大理石纹,F1自交,F2中大理石纹∶光洁=3∶1;斑纹扁豆和光洁扁豆杂交,F1全为斑纹,F1自交,F2中斑纹∶光洁=3∶1;大理石纹扁豆和斑纹扁豆杂交,F1全为大理石纹,F1自交,F2中大理石纹∶斑纹=3∶1,说明表皮图案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合理;斑纹扁豆和光洁扁豆杂交,F1全为斑纹,F1自交,F2中斑纹∶光洁=3∶1,斑纹中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D不合理。
2.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让橙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F1自交,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F1的基因型应为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F1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
B.F1黄花植株和浅橙花植株杂交,后代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1∶1∶1∶1
C.F2的结果可能是含a基因的花粉萌发率为1/4导致的
D.F2的结果可能是1/3aa植株幼苗期死亡导致的
解析:F1均为黄花,黄花自交后产生四种类型的个体,说明F1基因型为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让橙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F1自交,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则黄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_B_,橙花和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可分别是A_bb和aaB_,子代出现27∶9∶3∶1=9∶3∶1∶(1/3),说明含有a基因的花粉不易萌发或某些幼苗生存能力差,故F1黄花植株(AaBb)和浅橙花(aabb)植株杂交,子代比例一定不是1∶1∶1∶1,B错误;若含a基因的花粉萌发率为1/4,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逐对考虑,则雄配子A∶a=4∶1,雌配子A∶a=1∶1,子代中A_∶aa=9∶1,B和b不受影响,则子代中B_∶bb=3∶1,综合考虑,则子代中A_B_∶A_bb∶aaB_∶aabb=27∶9∶3∶1,C正确;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F2的结果可能是2/3aa植株幼苗期死亡导致的,D错误。
3.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a)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b)表型,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一的结果,推测P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出现这种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杂交实验二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可知P1(♀)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1)(2)结论计算:P1自群繁殖(即P1(♂)与P1(♀)交配),其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杂交实验一中母本P2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P1杂交,产生了比例均等的两种类型: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说明P1(♂)亲本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即AB∶ab=1∶1,因此P1的基因型是AaBb;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且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时不发生互换。(2)杂交实验二中父本P2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P1杂交后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4∶4∶1∶1,说明P1(♀)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 Ab∶ aB=4∶4∶1∶1;出现这种比例的最可能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雌配子时,A和B所在的染色体与其同源的含有a和b基因的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表现为不完全连锁。(3)P1群体的基因型为AaBb,该群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AB∶ab∶ Ab∶ aB=4∶4∶1∶1,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1∶1,P1群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灰身长翅(A_B_)所占的份数为4+4+1+1+4=14、灰身残翅(Aabb)所占的份数为1、黑身长翅(aaBb)所占的份数为1、黑身残翅(aabb)所占的份数为4,因此,子代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4∶1∶1∶4。
答案:(1)AaBb AB∶ab=1∶1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时不发生互换 (2)AB∶ab∶ Ab∶ aB=4∶4∶1∶1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减数分裂形成(雌)配子时发生互换[或雌性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雌)配子时发生互换、雌性个体中(体色基因与翅型基因)2对基因不完全连锁] (3)14∶1∶1∶4
题点2 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4.苹果果皮颜色受独立遗传的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每对等位基因至少含一个显性基因时(A_B_C_……)为红色,当每对等位基因都为隐性基因时(aabbcc……)为青色,否则为无色。现用 3 株苹果树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甲:红色×青色→红色∶无色∶青色=1∶6∶1
实验乙:无色×红色→红色∶无色∶青色=3∶12∶1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实验乙的无色亲本植株可能有 3 种基因型
B.实验乙中亲子代红色植株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
C.实验甲子代的无色植株的基因型有 6 种
D.实验乙说明果皮颜色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
解析:分析实验甲可知,苹果果皮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亲本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实验乙中,无色×红色→红色∶无色∶青色=3∶12∶1,后代出现青色植株(aabbcc)的比例为1/16=(1/4)×(1/2)×(1/2),亲本中红色植株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无色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A正确;实验乙中亲代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子代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Cc或AaB_Cc或AaBbC_,与亲本红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正确;实验甲中亲代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子代中共有2×2×2=8(种)基因型,其中红色植株子代基因型为AaBbCc,青色植株子代基因型为aabbcc,无色植株子代基因型有8-1-1=6(种),C正确;如果果皮颜色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亲本中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无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无法产生子代红色∶无色∶青色=3∶12∶1的结果,D错误。
5.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现有两个白花的纯合品系Ⅰ、Ⅱ,让Ⅰ、Ⅱ分别与一纯合的红花植物杂交,在每个杂交组合中,F1都开红花,再自花受粉产生F2,每个组合的F2分离比如下:
Ⅰ:F2中81红∶175白
Ⅱ:F2中27红∶37白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品系________(填“Ⅰ”“Ⅱ”或“Ⅰ和Ⅱ”)的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断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上述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证明推断的正确性。(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品系Ⅰ的实验结果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81红∶175白,即红花个体的比例=81/(81+175)=(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n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推断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通常采用测交的方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里的实验方案为取与Ⅰ杂交形成的F1,与Ⅰ测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若后代中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5,说明F1能产生16种配子,由于16=24,因而可证明花色的遗传至少涉及4对等位基因。
答案:(1)Ⅰ 4 F2中红花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175+81)=(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n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 (2)实验方案:取与Ⅰ杂交形成的F1,与Ⅰ测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 预测实验结果:后代中将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比例为1∶15
考点2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1.X、Y染色体“三种”不同区段
(1)“两类”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特点
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技巧
答案: eq \(□,\s\up1(1)) 雌 eq \(□,\s\up1(2)) 连续 eq \(□,\s\up1(3)) 患病 eq \(□,\s\up1(4)) 隔代 eq \(□,\s\up1(5)) 患病
eq \(□,\s\up1(6)) XAXA、XAXa、XaXa eq \(□,\s\up1(7)) XAYA、XAYa、XaYA、XaYa eq \(□,\s\up1(8)) 隐性 eq \(□,\s\up1(9)) 显性 eq \(□,\s\up1(10)) 显性 eq \(□,\s\up1(11)) 隐性 eq \(□,\s\up1(12)) 伴X染色体隐性 eq \(□,\s\up1(13)) 常染色体隐性 eq \(□,\s\up1(14)) 伴X染色体显性 eq \(□,\s\up1(15)) 常染色体显性
【真题研读】
1.(2023·广东选择考)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
B.分别从F1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
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
D.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正交亲本的基因型为FFZDW(♀卷羽正常)和ffZdZd(♂片羽矮小),反交亲本的基因型为ffZdW(♀片羽矮小)和FFZDZD(♂卷羽正常),F1中群体Ⅰ雌性个体(FfZdW)表现为半卷羽矮小,雄性个体(FfZDZd)表现为半卷羽正常,群体Ⅱ中雌雄个体(FfZDW、FfZDZd)均表现为半卷羽正常,正交和反交获得的F1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A正确。近交衰退产生的原因是近交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的概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F1群体Ⅰ和群体Ⅱ来自不同的亲本杂交,分别从F1群体Ⅰ和群体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B正确。根据题意,需要获取体型矮小的卷羽鸡(FFZdZd和FFZdW),故需要F1中基因型为ZdW(雌性)与ZDZd(雄性)的个体杂交,故需要从F1群体Ⅰ中选择母本进行杂交,C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杂交后的F2中可获得目的性状(基因型为FFZdZd和FFZdW)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D正确。
2.(2024·广东选择考)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是一种罕见的口腔遗传病,严重影响咀嚼、语音、美观及心理健康。2022年,我国科学家对某一典型的HGF家系(如图)进行了研究,发现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发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HGF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p,根据最可能的遗传方式,IV2生育一个患病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即可)。
(2)为探究ZNF862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从个体水平验证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可制备携带该突变的转基因小鼠,然后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3)针对HGF这类遗传病,通过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否也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来防治遗传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病男女患者数量相当,且代代遗传,因此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该病由基因A/a控制,则致病基因A的频率为p,正常基因a的频率为1-p,Ⅳ2的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1/2A和1/2a,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p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p(1-p),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p)2,Ⅳ2与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为p2,与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为2p(1-p)×(3/4),与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为(1-p)2×(1/2),故Ⅳ2生育一个患病子代的概率为p2+2p(1-p)×(3/4)+(1-p)2×(1/2)=(1+p)/2。(2)以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ENF862基因的功能,设计思路:将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ZNF862基因,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比甲、乙两组细胞蛋白质种类及含量。从个体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在咀嚼、叫声等方面的差异可验证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3)一般不通过对人类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来防治遗传病,该方式违反法律和伦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p)/2 (2)将正常人牙龈或纤维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ZNF862基因,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比甲、乙两组细胞蛋白质种类及含量 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在咀嚼、叫声等方面 (3)不可以,违反法律和伦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
(1)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2)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3)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雄蜂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一半。( )
(4)果蝇(2n=8)杂交实验中,F2某一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来自F1雄果蝇,这4条染色体全部来自亲本(P)雄果蝇的概率是1/16。( )
(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
(6)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翅型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
①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 (2)√ (3)× (4)× (5)√ (6)Ⅰ.长翅 杂交①亲代长翅果蝇与截翅果蝇杂交,子代全部为长翅
Ⅱ.翅型(长翅和截翅) 关于翅型的正反交结果不一样,且杂交②子代的翅型与性别相关联 Ⅲ.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雌蝇∶长翅紫眼雌蝇∶截翅紫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红眼雄蝇∶长翅紫眼雄蝇∶截翅紫眼雄蝇=3∶3∶1∶1∶3∶3∶1∶1 (7)①伴性遗传 ②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观察并统计F1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实验结果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则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F1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对点突破】
题点1 伴性遗传特点及规律分析
1.(2024·广州高三模拟)野生型黑腹果蝇表现为短翅、红眼,突变类型为正常翅、白眼。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雄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雌性均为红眼正常翅,雄性均为白眼正常翅。F1雌雄个体相互杂交得到F2,F2中正常翅和短翅在雌雄中的比例相同。已知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均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正常翅、白眼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控制正常翅的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在F1群体中,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3
D.在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8
解析:野生型果蝇表型全为短翅、红眼,突变类型产生了新的表型正常翅、白眼,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表达了新性状,A正确;根据题干描述,亲本纯合短翅与正常翅杂交得F1,F1无论雌雄均为正常翅,可知正常翅为显性性状,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正常翅和短翅在雌雄个体中没有差异,性状与性别没有关联,则控制正常翅的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正确;亲本为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则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F1基因型为1XAXa、1XaY,F1红眼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3,C正确;正常翅为显性性状,且F1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全为杂合的,设B/b基因控制该性状,结合C选项分析,F1基因型为BbXAXa、BbXaY,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BB、bb)×3/4(XaXa、XAY、XaY)=3/8,D错误。
2.(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的长翅和残翅果蝇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残翅
B.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C.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甲组合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长翅雄占1/4
D.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乙组合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长翅雄性占1/3
解析:甲、乙组合为正反交实验,F1全为长翅,则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显性性状是长翅,A、B错误。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甲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F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XAXa、XAYa,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长翅雌∶长翅雄∶残翅雄=2∶1∶1,则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长翅雄占1/4;乙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F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XAXa、XaYA,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长翅雌∶残翅雌∶长翅雄=1∶1∶2,则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长翅雄占1/2,C正确,D错误。
3.(2024·汕头高三一模)家鸡羽毛性状是个体间识别、交流的关键因素,是品种繁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重要的遗传标记。家鸡羽色的遗传受到多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基因分布的染色体以及羽毛性状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所列的羽毛性状中,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鸡羽毛的色素主要包括类真黑素和褐黑素,两者为酪氨酸衍生物。C基因编码酪氨酸合成酶催化酪氨酸生成,C基因的编码区因缺失碱基后产生等位基因c,导致酪氨酸合成酶的Cu2+结合位点处缺失天冬氨酸和色氨酸两个氨基酸,Cu2+结合位点异常进而降低该酶活力。基因型为cc的个体的表型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莱航鸡全身白羽受到显性基因I控制,当细胞中不含I基因时才能出现其他羽色。研究人员将纯合的非芦花羽雌鸡与纯合的白羽雄鸡进行杂交,F1全为白羽,F1相互交配后,F2的芦花羽雏鸡中,雌性∶雄性=1∶2,非芦花羽全为雌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仅考虑B/b和I/i基因)。F2的白羽鸡中,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4)所有家鸡均携带银色羽或金黄色羽基因,该类羽色可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用于鉴定性别。将纯合的金黄色羽雄鸡与纯合的银色羽雌鸡进行杂交,子代产生了两种羽色,选择其中羽色为________的雏鸡进行喂养,用于产蛋。
解析:(1)由表格可知,芦花羽和非芦花羽、银色羽和金黄色羽都位于Z染色体上,Z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因此芦花羽和非芦花羽、银色羽和金黄色羽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2)C基因的编码区因缺失碱基后产生等位基因c,导致酪氨酸合成酶的Cu2+结合位点处缺失天冬氨酸和色氨酸两个氨基酸,Cu2+结合位点异常进而降低该酶活力,因此基因型为cc的个体中酪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正常的酪氨酸合成酶),不能合成酪氨酸从而不能合成类真黑素和褐黑素,因此表型是白羽。(3)据题意可知,I/i基因位于33号染色体,即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与性状芦花羽、非芦花羽有关,仅考虑B/b和I/i基因,全身白羽受到显性基因I控制,当细胞中不含I基因时才能出现其他羽色,纯合的非芦花羽雌鸡(iiZ-W)与纯合的白羽雄鸡(IIZ-Z-)进行杂交,F1全为白羽(I___),F1基因型为Ii__;F1相互交配后,F2的芦花羽雏鸡中,雌性∶雄性=1∶2,非芦花羽全为雌性,即芦花羽∶非芦花羽=3∶1,说明非芦花羽为隐性,F1的基因型为ZBZb、ZBW,因此亲代基因型为ZBZB、ZbW,两对基因一起考虑,亲代的基因型为iiZbW、IIZBZB,F1的基因型为IiZBZb、IiZBW,因此F2的白羽鸡(I___)中,基因型共有2×4=8(种)。(4)银色羽基因和金黄色羽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纯合的金黄色羽雄鸡与纯合的银色羽雌鸡进行杂交,子代产生了两种羽色,说明亲代基因型为ZsZs、ZSW,那么金黄色是隐性性状,由s基因控制,银色是显性性状,由S基因控制,子代基因型为ZSZs、ZsW,其中雌性个体(ZsW)表现为金黄色,因此选择其中羽色为金黄色的雏鸡进行喂养,用于产蛋。
答案:(1)芦花羽和非芦花羽、银色羽和金黄色羽 (2)白羽 酪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正常的酪氨酸合成酶),不能合成酪氨酸从而不能合成类真黑素和褐黑素
(3)iiZbW、IIZBZB 8 (4)金黄色
题点2 人类遗传病
4.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丈夫不含乙病致病基因)生了一个只患甲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乙病的儿子,已知甲、乙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若人群男性中甲病发病率为p2,人群男性中乙病发病率为q。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此对夫妇若计划生第三个孩子,则第三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8
B.若调查人群女性中乙病发病率,则调查结果最可能大于q
C.若此家庭的女儿与一位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则婚后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若此家庭的儿子与表型正常的女子婚配,则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p/(3+3p)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甲病和乙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二者所生第三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4)=1/16,A错误;只考虑乙病,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乙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由于人群男性中乙病发病率为q,故若调查人群女性中乙病发病率,则调查结果最可能小于q,B错误;只考虑乙病,若此家庭女儿(1/2XBXb、1/2XBXB)与一表型正常男子(XBY)婚配,则婚后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只考虑甲病,若人群男性中甲病(aa)发病率为p2,则a基因频率=p,A基因频率=1-p,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1-p)2,Aa的基因型频率=2p(1-p),则表型正常女子基因型为Aa的概率=[2p(1-p)]/[(1-p)2+2p(1-p)]=2p/(1+p),又因此家庭的儿子只患乙病,故该儿子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若此家庭的儿子与表型正常女子婚配,则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aa)的概率=[2p/(1+p)]×(2/3)×(1/4)=p/(3+3p),D正确。
5.某地人群中发现了一例同时含两种性腺的异常个体,其体内含有性染色体组成为XO(只含一条X)和XYY的两类细胞,出现此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发生了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个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体细胞中最多含有94条染色体
B.该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可形成22个四分体
C.该个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
D.通过基因检测等产前诊断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该类异常个体的出生
解析:该个体体内含有性染色体组成为XO(只含一条X)和XYY的两类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成为XYY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94条,A正确;该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共45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减数分裂Ⅰ前期最多可形成22个四分体,B正确;该个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XY合子发育早期,有丝分裂中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同时进入一个细胞,导致XO和XYY细胞的形成,C正确;该个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羊水检查等检查染色体的数目判断,不能通过基因检测诊断,D错误。
原因分析类
1.花农培育了一种两性花观赏植物,该植物有多种花色。将开粉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出现开红花的植株84株、开白花的植株82株、开粉红花的植株170株,此现象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遵循 根据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可知,粉红花为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让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色长翅∶灰色残翅∶白色长翅∶白色残翅=6∶2∶3∶1。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控制灰色、白色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灰色、白色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灰色基因纯合果蝇致死
3.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重瓣凤仙花自交,子代都是重瓣花,单瓣凤仙花自交,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凤仙花花瓣的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单瓣凤仙花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
4.果蝇眼睛的颜色野生型均为红眼,经基因突变产生的隐性性状中有白眼和朱红眼,控制白眼、朱红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让白眼雌果蝇与朱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该实验结果判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否互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 若互为等位基因,杂交后代雌果蝇为朱红眼或白眼,不可能出现野生型红眼
5.针对某植物叶形和叶绒毛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________的情况。
A.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杂交一和杂交二是正反交,两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均一致,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实验探究类
6.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等位基因A/a控制高秆、矮秆,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感病。将纯种高秆抗病与纯种矮秆感病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F2出现的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依次为1 003株、600株、601株、198株。假设该植物致死的情况仅分为①合子致死型,即具有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现象;②配子致死型,即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不能存活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为建立玉米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要对玉米细胞中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2)与高秆相比,矮秆是________性状。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F2结果的出现属于合子致死型,则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仅为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致死,则乙同学认为F2结果出现的原因是F1产生的AB雌配子或雄配子完全致死,而其他基因型的雌雄配子正常。利用各种已知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设计两个杂交方案验证乙同学的假说: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子代表型及其比例。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子代表型及其比例。
答案:(1)10 (2)隐性 遵循 根据杂交实验可知,F1基因型为AaBb,而F2表型及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5∶3∶3∶1,为9∶3∶3∶1的变式 (3)AaBB和AABb (4)F1与矮秆感病植株做正交和反交 F1与基因型为Aabb(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做正交和反交
7.鹌鹑的羽色属Z连锁伴性遗传。栗羽、黄羽和白羽是由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相互作用的结果。A和a与色素的合成有关,A为有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A与B共同作用产生栗羽、A与b共同作用产生黄羽。某校生物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白羽(ZabW)、栗羽和黄羽的鹌鹑(均为纯合子)进行研究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黄羽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栗羽雄性与黄羽雌性鹌鹑杂交,后代F1全为____________羽。让F1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F2中栗羽∶黄羽=3∶1,其中__________(填性别)鹌鹑一半为栗羽、一半为黄羽,另一种性别的鹌鹑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为验证这两对基因可发生重组,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ZAbZAb、ZAbW (2)栗 雌性 2 (3)实验思路:让纯合白羽个体(ZabW)与纯合栗羽个体(ZABZAB)进行杂交,得F1雄性栗羽(ZABZab),用雄性栗羽(ZABZab)与纯合白羽个体(ZabW)进行杂交,观察F2的表型。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出现白羽、栗羽两种表型,说明这两对基因没有发生重组;如果F2出现白羽、栗羽、黄羽三种表型,说明这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
一、选择题
1.豌豆的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种性状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现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1中绿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1/8,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B )
A.两个亲本均为杂合子
B.亲本黄色圆粒豌豆产生2种配子
C.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
D.子代有4种表型和6种基因型
解析:设黄色、绿色分别由Y、y基因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R、r控制。则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_R_,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_,F1中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所占比例为1/8,后代有yy个体出现,说明亲本在Y/y这一对基因上为Yy×yy,后代有rr出现,说明在R/r这一对基因上为Rr×Rr,综合上述分析,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两亲本均为杂合子,A合理。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且两种性状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因此可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分别是YR、Yr、yR、yr,B不合理。亲本为YyRr×yyRr,则后代纯合子为yyrr和yyRR,其中yyrr所占比例=(1/2)×(1/4)=1/8,yyRR所占比例=(1/2)×(1/4)=1/8,二者共占(1/8)+(1/8)=1/4,C合理。亲本为YyRr ×yyRr,考虑Y、y基因,后代有2种基因型,2种表型;考虑R、r基因,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型,考虑两对基因,后代表型有2×2=4(种),基因型有2×3=6(种),D合理。
2.(2024·梅州高三一模)科研人员将玉米螟抗性基因Bt导入普通玉米,培育出如图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抗虫玉米,携带基因Bt的花粉有一半败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丙品系的抗性遗传最稳定
B.丁品系的花粉可育率为5/8
C.将乙品系的花粉人工授予普通玉米,子代中抗虫玉米占比1/4
D.甲品系自交子代中抗虫玉米的占比2/3
解析:丙品系中两个基因Bt插入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虽然位置不同,但其正常产生的配子一定携带基因Bt,因此遗传最稳定,A正确;设不含Bt的染色体对应基因用bt表示,则丁品系产生BtBt、Btbt、btBt、btbt 4种基因型的花粉,其中基因型BtBt、Btbt、btBt的花粉各有一半败育,因此丁品系的花粉可育率为[3×(1/2)×(1/4)+1/4]=5/8,B正确;乙品系作父本,携带基因Bt的花粉有一半败育,可育雄配子的比例变成Bt∶bt=1∶2,普通玉米作母本,雌配子均为bt,杂交子代中抗虫玉米占比为1/3,C错误;甲品系自交,雌配子育性正常Bt∶bt=1∶1,可育雄配子的比例Bt∶bt=1∶2,因此自交后代中抗虫玉米占比为1-(1/2)×(2/3)=2/3,D正确。
3.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
C.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D.F1自由交配得F2,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 3∶1
解析:观察F1(Ww)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即含2个红色荧光点WW的染色体与含2个蓝色荧光点ww的同源染色体在分离,因此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A正确;观察F1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W和1个蓝色荧光点w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可能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一条染色体上既有W又有w基因,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可发生1个红色荧光点W和1个蓝色荧光点w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B正确;F1成熟花粉中非糯性和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F1自由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有1/4WW、1/2Ww、1/4ww,F2所有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w∶W的比例是1∶1,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D错误。
4.(2024·梅州高三二模)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一般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孤雌生殖(没有雄性参与的生殖)。通过构建家蚕某品种的纯系,可发现并淘汰隐性致死基因和其他不良基因,育种途径如下图所示,b育种途径中的热处理能抑制同源染色体分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基因重组发生在d过程中
B.b育种途径可能是孤雌生殖
C.c育种途径获得的存活的f不存在隐性致死基因
D.WW致死原因可能是缺少Z染色体中胚胎发育必需的某些基因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能发生基因重组,而d过程为受精作用,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家蚕能够进行没有雄性参与的孤雌生殖,b育种途径可能是孤雌生殖,B正确;通过c育种途径得到f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使f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存活的f不存在隐性致死基因,C正确;WW不含有Z染色体,WW致死原因可能是缺少Z染色体中胚胎发育必需的某些基因,D正确。
5.(2024·肇庆高三二模)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
B.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
C.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
解析: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所以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A正确。黑体为隐性性状,若F2中黑体果蝇全为雄性,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F2中黑体果蝇有雌性也有雄性,且雌雄比例相当,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B正确,C错误。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红眼全为雌果蝇,白眼全为雄果蝇,根据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D正确。
6.(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油茶的宽叶与窄叶分别受等位基因G、g控制,高株与矮株分别受等位基因H、h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研究该品种油茶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宽叶矮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株∶窄叶矮株=2∶1;实验2:窄叶高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株∶窄叶矮株=2∶1,下列分析及推理错误的是( D )
A.从实验1、2可判断油茶植株G基因纯合或H基因纯合均会致死
B.实验2中亲本、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均为ggHh
C.该品种油茶中,某宽叶高株一定为双杂合子
D.将宽叶高株油茶进行自交,子代植株中获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16
解析:宽叶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窄叶植株,故宽叶对窄叶为显性;高株自交,子代出现矮株,故高株对矮株为显性。据实验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子代关于叶形的基因型应为GG∶Gg∶gg=1∶2∶1,但子代中宽叶矮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G基因纯合致死;据实验2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子代关于株高的基因型应为HH∶Hh∶hh=1∶2∶1,但子代中窄叶高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H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实验2中亲本基因型为ggHh,其自交后,由于HH致死,因此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也为ggHh,B正确。由于GG和HH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品种油茶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株,则其基因型是GgHh,为双杂合子,C正确。将宽叶高株油茶(GgHh)进行自交,由于GG和HH致死,子代中只有窄叶矮株(gghh)为纯合子,其概率为(1/3)×(1/3)=1/9,D错误。
7.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目前患儿母亲孕有第三胎,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部分家庭成员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经限制酶Hind Ⅲ切割,酶切位点见图a,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见图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
B.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1/2
C.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概率是1/4
D.若第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
解析:由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电泳图可知,父亲只有一种基因,由此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父亲的基因型是XAY,则女儿的基因型是XAXA 或 XAXa,则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1/2,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概率是1/2,B正确,C错误;遗传咨询的第四步即为医生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包括进行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等,故若第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D正确。
8.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过调控使不同的组织细胞只允许随机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其余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已知控制猫体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构成巴氏小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C.巴氏小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转录正常,而翻译过程受阻
D.橙色雄猫和黑色雌猫杂交,雌性子代全为橙色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巴氏小体由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形成,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错误;猫的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过调控使不同的组织细胞只允许随机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雄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没有巴氏小体,而雌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其中一条X染色体正常,另外一条失活成为巴氏小体,故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B正确;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转录,所以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橙色雄猫(XAY)和黑色雌猫(XaXa)杂交,雌性子代基因型为XAXa,由于随机一条染色体失活,故雌性子代表现为黑橙相间,D错误。
9.Juber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Y不含致病基因),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1/10 000,图a为某Jubert综合征家系图,Ⅲ-3 是该家系中Jubert综合征先证者,图b是利用电泳技术对该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检测图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2或Ⅰ-1
C.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2/101
D.若Ⅱ-3再次怀孕,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解析:综合分析图a和图b可知,Ⅲ-3患病,电泳条带只有一条,Ⅱ-3和Ⅱ-4表现正常,均含有两条电泳条带,Ⅱ-4为男性,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Ⅰ-1和Ⅰ-2均只含有正常基因,Ⅱ-3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Ⅱ-3的致病基因可能是Ⅱ-3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Ⅰ-2或Ⅰ-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形成致病基因并传递给Ⅱ-3造成的,B错误;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1/10 000,若相关基因为A、a,则人群中a基因频率=1/100,A基因频率=99/100,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99/100)×(1/100)×2=198/10 000,Ⅱ-1表现正常,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98/10 000)÷(1-1/10 000)=2/101,C正确;若Ⅱ-3再次怀孕,Ⅱ-3的致病基因可能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10.(2024·揭阳高三二模)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叶形由基因A/a控制,产量高低由基因B/b控制,茎色由基因D/d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控制茎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植株M与植株N杂交,分别统计F1中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植株N表现为显性性状绿茎高产,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XdXd或AabbXdY
B.若F1绿茎和紫茎中雌、雄株的数量相等,则植株N的性别为雌性
C.若F1中雌株全为绿茎,雄株全为紫茎,则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Y
D.若植株M为雄性,则F1圆叶高产紫茎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解析:植株M与植株N杂交,子代中紫茎∶绿茎=1∶1,低产∶高产≈1∶1,圆叶∶细叶=3∶1,且控制茎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植株N表现为显性性状绿茎高产(AaBbXDXd或AaBbXDY),则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XdY或AabbXdXd,A正确;若F1绿茎和紫茎中雌、雄株的数量相等,说明亲本关于紫茎和绿茎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则植株N的性别为雌性,相关基因型为XDXd,B正确;若F1中雌株全为绿茎,雄株全为紫茎,则亲本关于紫茎和绿茎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则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Y,C正确;若植株M为雄性,则其基因型为AabbXdY,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Xd,则F1圆叶高产紫茎雌株的基因型为A_BbXdXd,可见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D错误。
11.研究发现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科研小组将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乙所示,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并连X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B.并连X的雌蝇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1或2或4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Y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解析: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 XX, 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并连X的雌蝇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2,配子细胞内染色体组为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为4,所以其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1或2或4,B正确;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含 XX, 和含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含X和含Y的精子,二者杂交,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 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说明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C错误;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所以,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错误。
12.肌营养不良(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MD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1~13表示正常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Ⅰ~Ⅵ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X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
B.上述MD患者的X染色体异常,减数分裂时一定无法联会
C.通过对X染色体的对比可以推测出他们体征异常差别的大小
D.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Ⅰ号个体
解析:由题图可知,六位患病男孩的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区段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X染色体5、6区段的缺失,因此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A正确;题述MD患者的X染色体的片段虽然缺失,但减数分裂时仍可以进行联会,B错误;由题图只能对比出不同个体的X染色体缺失情况,但不同区段具有的基因数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推测不同个体之间的体征异常差别的大小,C错误;由题图可知,只有Ⅵ号个体的X染色体缺失11区段,其他个体的X染色体没有缺失11区段,所以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Ⅵ号个体,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鸡的羽毛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BB为黑羽,Bb为蓝羽,bb为白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短腿和正常),但显隐性未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的F1个体中只有两种表型,表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个体中蓝羽短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个体中短腿∶正常=2∶1,原因是控制鸡的小腿长度的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假设基因型为CLCL时胚胎致死,CLC为短腿,CC为正常,则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
(3)根据第(2)问的假设,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的表型,其中蓝羽正常鸡所占比例是________。
(4)若Z染色体上的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B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基因d的表达产物没有该功能,则与鸡羽毛颜色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雄性白羽鸡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解析:(1)黑羽短腿鸡与白羽短腿鸡交配,F1表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F1个体中蓝羽短腿应为双杂合个体,但CL和C基因的显隐性未知,所以F1个体中蓝羽短腿基因型为BbCLC或BbCCL。(2)根据题意,CLCL时胚胎死亡,CLC为短腿,CC为正常,所以根据F1的基因型比例BbCLC∶BbCC=2∶1(CLC为存活短腿)可判断,在决定小腿长度上,CL对C为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CL纯合致死,因此CL是隐性。(3)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F2中关于B、b这对基因共有3种表型,关于CL、C这对基因共有2种表型(CLCL死亡),因此综合这两对基因,F2中出现的表型种类为3×2=6(种),其中蓝羽正常鸡(BbCC)所占比例是(1/2)×(1/3)=1/6。(4)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关于D、d这对基因,雄鸡有ZDZD、ZDZd、ZdZd 3种基因型,雌鸡有ZDW和ZdW 2种基因型,共有5种基因型;关于B、b这对基因,有BB、Bb、bb 3种基因型,综合这两对等位基因,可知与鸡毛色相关的基因型有5×3=15(种),又因为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B基因的表达,因此除了含基因bb的雄性个体(bbZDZD、bbZDZd、bbZdZd)为白羽之外,基因型为BBZDZD、BBZDZd、BbZDZD、BbZDZd的雄性个体也为白羽,所以雄性白羽鸡基因型有7种。
答案:(1)BbCLC或BbCCL (2)显性 隐性 (3)6 1/6
(4)15 7
1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研究人员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的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判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雌雄果蝇的眼色存在
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表型为________眼,F2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3)若设计果蝇眼色遗传的测交实验以验证(1)的推测,在各种基因型的果蝇均具有的前提下,应选择的最佳杂交组合为奶油眼________(填性别)与F1中另一性别的红眼果蝇,测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F2表型比例为8∶4∶3∶1,为9∶3∶3∶1的变式,所以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中雌雄果蝇的眼色存在差异,即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伴性遗传。(2)由F2可推知,除基因型aaXbY(aaXbXb)为奶油眼、A_XbY(A_XbXb)为伊红眼外,其他基因型的均为红眼,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表型均为红眼;F2中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所以有2种基因型。(3)若设计果蝇眼色遗传的测交实验,验证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且为伴性遗传,在各种基因型果蝇均具有的前提下,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隐性纯合的雌性和杂合显性雄性个体,故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表现为奶油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AaXbY∶aaXBXb∶AaXBXb=1∶1∶1∶1,所以表型及比例为奶油眼雄蝇∶伊红眼雄蝇∶红眼雌蝇=1∶1∶2。
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 F2表型比例为8∶4∶3∶1,为9∶3∶3∶1的变式 伴性遗传 (2)红 2 (3)雌蝇(或雌性) 奶油眼雄蝇∶伊红眼雄蝇∶红眼雌蝇=1∶1∶2
15.某XY性别决定型昆虫的长翅和短翅、七彩体色和单体色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将长翅七彩体色雌性昆虫与短翅单体色雄性昆虫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长翅单体色。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控制七彩体色和单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F1雄性昆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长翅单体色雄性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F2中长翅单体色雌雄昆虫随机交配,F3中短翅七彩体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此昆虫的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了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M(h1h1)和朱砂眼N(h2h2),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朱砂眼M和N是否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________,则说明两者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解析:(1)由题图可知,长翅单体色∶短翅单体色∶长翅七彩体色∶短翅七彩体色=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2中七彩体色只有雌性中有,说明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F1雄性昆虫的基因型是AaXbYB。(2)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F2长翅单体色雄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3)×(1/2)=1/6,则杂合子占5/6。F2中长翅的基因型为1/3AA、2/3Aa,随机交配后代中有(2/3)×(2/3)×(1/4)=1/9短翅;F2中雌性单体色基因型为XBXb,雄性单体色基因型为1/2XBYB、1/2XbYB,随机交配后代中有(1/2)×(1/4)=1/8七彩体色雌性,则F3中短翅七彩体色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9)×(1/8)=1/72。(3)若朱砂眼M和N不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等位基因是野生型的基因,故可用朱砂眼M与朱砂眼N杂交,观察F1的眼色性状。若F1全为朱砂眼,则说明两者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1中全为野生型,则说明两者不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 X、Y AaXbYB (2)5/6 1/72
(3)朱砂眼M和朱砂眼N杂交 全为朱砂眼
16.果蝇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为实现基于体色持续分离雌雄,培育果蝇的性别自动鉴别体系,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的诱变育种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性别鉴定最有效的方法是SRY—PCR,该方法需从被测囊胚中取出几个____________(填部位)细胞并提取DNA,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2)果蝇的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研究人员用射线照射果蝇M(如图),已知射线照射后Y染色体携带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Y染色体不含SRY基因的剩余染色体片段丢失。该过程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射线照射后的果蝇M与正常的黑色雌果蝇杂交,统计后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果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①Ⅰ组结果说明果蝇携带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________(填“X”“B所在的”或“b所在的”)染色体,其子代黑色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第________组的杂交模式的后代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优势是可通过果蝇的体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Ⅱ组子代连续随机交配多代后,子代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会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 或“不变”)。
答案:(1)滋养层 SRY基因(前后两端)的核苷酸序列 (2)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3)①X bbXSRYX ②Ⅱ 该组子代果蝇自由交配后,种群的基因型没有改变 ③上升亲本
F1
F2
大理石纹×光洁
大理石纹
大理石纹∶光洁=3∶1
斑纹×光洁
斑纹
斑纹∶光洁=3∶1
大理石纹×斑纹
大理石纹
大理石纹∶斑纹=3∶1
组合
亲本
F1
甲
长翅雌×残翅雄
全为长翅
乙
残翅雌×长翅雄
全为长翅
基因
染色体
羽毛性状
C/c
1号
白羽、有色羽(黄、红、黑等)
B/b
Z
芦花羽、非芦花羽
I/i
33号
白羽、灰褐羽
S/s
Z
银色羽、金黄色羽
亲本组合
F1
F2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短毛
裂叶长毛
裂叶短毛
杂交一: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162
72
10
31
11
杂交二: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158
70
11
29
10
组别
Ⅰ组
Ⅱ组
Ⅲ组
子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灰色∶黑色=1∶1
灰色∶黑色=1∶0
灰色∶黑色=0∶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四遗传学与进化论专题十变异和进化,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四遗传学与进化论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遗传物质”探索的4种方法,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茎腐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四遗传学与进化论命题最前沿十雄性不育及三系法杂交水稻,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