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与练(浙江专用)
第15讲 运动和力(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15讲 运动和力(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5讲运动和力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第15讲运动和力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 力
考点二 重力
考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四 二力平衡
考点五 摩擦力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力的基本内容
题型二 重力 重心
题型三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题型四 摩擦力
题型五 简单的受力分析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一 力
一、力的概念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符号 表示。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 ,用 表示。
2.对力的理解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总要有 (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 ,离开物体更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 (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产生力的作用,如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块,它们之间如无相互挤压,则两个物块间无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 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屑),因此是否接触不是判断物体间是否有力作用的依据。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 和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特点是:大小 、方向 且在 上,作用在 上。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 ;二是改变物体的 。
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表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如用力推静止的汽车,汽车仍然静止,此时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3.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 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 是否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 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随之 ;
(2)因为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要描述一个力时,就必须指明该力的三个要素。
2.力的示意图
(1)概念: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 的 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运用了模型法)。
(2)画力的示意图
①先确定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图,小车是受力物体。
②在受力物体上找出力的 :若已知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作用点一般在它们接触的地方;若施力物体未知,作用点一般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如图。
③最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 的线段,标出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线段的起点,也可以在线段的终点;同一图中,力 ,表示该力的线段 ;线段要用实线;线段末端标出力的符号,有时还需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2024•瓯海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梧田老街的凤凰飞天秀,假设凤凰正沿直线朝斜右下方匀速运动。用G表示凤凰所受的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凤凰”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考点二 重力
一、重力
1.重力的概念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 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 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
(3)重力的特点
1)地面附近的 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
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 ;
3)重力的施力者是 ,受力者是 。
(4)日常生活中说的“物体有多重”中的“重”指的是物体的 。物理学中说的“物重”指的是物体的重力。这是生活语言和物理语言的区别。
2.重力的大小
(1)现象探究:质量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 。
(3)物体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为 ,其中重力G的单位是N,质量m的单位是kg,g的单位是 。g取 N/kg,粗略计算时取10N/kg。
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3)使用公式G=mg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使用国际单位;
②要会将公式进行变形,能灵活运用。如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可将公式G=mg变形为。
3.重力的方向
(1)现象探究:重力的方向
(2)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总是 ,而不是垂直向下。
2)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位置无关。
(3)重力方向的应用
人们在一根线下吊一重物,就做成了一根铅垂线。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铅垂线静止时总竖直向下,故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等。
铅垂线与台面垂直,说明台面水平 画的竖边没与铅垂线平行,说明画没挂正
二、重心
(1)概念: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实际上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的位置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处,如图所示。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 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 有关。如图所示是空杯、少半杯水、大半杯水时杯子和水重心大致位置。
3)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的重心在环的中心处,不在环上。
4)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运动状态 。
5)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 上。
(3)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 支持面,二是 重心。
【新素材】(2024•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上静止时,人与吊椅作为整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用图中的粗线箭头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考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历史上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 时,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表明定律对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相当于 。这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保持”表面物体不受力时只有两种状态,要改变这两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 存在。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力”的本质,说明了“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变;而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惯性
1.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任何物体不受力时,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的 ,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惯性与力的区别
三、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生活中会见到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有的对我们有害,我们应想办法防止;有的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1)惯性的应用:调高、助跑跳远、拍打灰尘、甩落伞上的雨滴等都利用了惯性。
(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员由于惯性而被撞伤,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车辆行驶中要保持车距、限制车速、禁止超载等。
(2024•宁波模拟)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将两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长方体铁块P、Q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1=F3B.F3=F4C.F1+F2>F3D.F4>F3
考点四 二力平衡
一、力的合成
1.一个力如果它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的 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 。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力的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 。记作:F=F1+F2。
(2)同一直线上相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 的绝对值,方向和 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记作F=|F1-F2|。
二、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 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二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 ,我们称之为二力平衡。
3.平衡力
(1)若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保持 ,我们就把这几个力为 ,这几个力的合力 。牛顿第一定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物体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2)悬挂着的电灯能保持静止,是因为电灯受到重力和灯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图甲);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地面、空气对它向后的阻力,这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图乙)。桌面上的书保持静止,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图丙)。
甲 乙 丙
4.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不受力的区别
(1)从运动状态上看,受平衡力与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言是 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从物体是否发生形变看,物体不受外力时,不发生 ;物体受平衡力时虽然运动状态不变,但会发生形变。
三、二力平衡的判断
1.概念辨析法:看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所有条件,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否大小相等,是否方向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满足以上条件的两个力彼此平衡。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值、反向、共线”,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2.状态分析法:根据物体运动状态来判断。若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2024•海曙区模拟)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再现了中国古代画作《千里江山图》的盛景。图甲中左侧表演者呈现出一个优美且难度极大的后仰动作,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人后仰平衡且静止时,双脚的着地点可看作A点和B点,两个点都受到地面支持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受到重力的作用线一定经过B点
B.表演者受到重力的作用线可能经过B点
C.表演者受到重力的作用线可能经过B点右侧
D.表演者受到重力的作用线一定经过A点和B点之间
考点五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认识: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的两个面,有时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像如图所示的那样是凹凸不平的。在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凹凸不平的部位会相互啮合,当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啮合部分就会彼此阻碍,产生阻碍作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 ;
(2)两物体之间发生 或具有相对运动的 ;
(3)两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发生 ,接触面上有压力产生。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1)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2)当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静摩擦力,如用力推箱子但未推动时,虽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但箱子在推理作用下已有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5.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摩擦力的作用总是 物体 (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6.摩擦力的作用点
实际上,摩擦力是作用在这个物体 上的,但为了研究方便可以把摩擦力的作用等效到一个点上,可以把这个点等效在接触面上,也可以取在物体的 上。
二、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1)摩擦有时是有益的。如用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间的摩擦;人行走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刹车时,刹车装置的摩擦以及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等。
(2)摩擦有时是有害的。如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会使机器磨损,进而使机器丧失原有的精度和功能等。
2.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相对运动方向的理解
“相对运动方向”不是“运动方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前进时,物体相对地面向前运动(相对运动方向向前),物体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向后);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有利于人向前运动。
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无论哪种情况,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24•慈溪市一模)如图所示为一木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在粗糙水平桌面上运动时的频闪照片,所用闪光灯每隔相等时间闪亮一次,相机拍下此时木块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桌面为参照物木块一定向右运动
C.如木块向左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D.如木块向右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推力大于摩擦力
题型一 力的基本内容
(2023•海曙区校级一模)小华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形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多种不同“锯齿”状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C.先后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分别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2023•鹿城区三模)如图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小车自斜坡甲处静止滑下,运动到丙处静止。当小车滑到乙处时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B.C.D.
(2023•杭州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用100牛顿的水平拉力拉绳,第一次,两人都站地上,“拔河”处于相持状态,第二次甲站在一平板小车上,乙站在地面上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次的弹簧秤读数都等于100牛顿
B.两次的弹簧秤读数都等于200牛顿
C.第二次乙会赢得“拔河”比赛,因为地面给乙的摩擦力大于100牛顿
D.第二次乙会赢得“拔河”比赛,因为地面给乙的摩擦力小于100牛顿
题型二 重力 重心
【新素材】(2023•南浔区一模)如图是今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不赞同的是( )
A.微信上网络传言很多,我不相信
B.上网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分析甄别信息真伪后思考判断
C.对竖立的扫把受力分析,根据扫把竖立需要的条件来推断
D.改天再用扫把来做该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这个说法的对错
(2023•舟山一模)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的情境,此时他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沿图中 向下的方向。(选填“OA”、“OB”或“OC”。其中,OA垂直于滑雪板,OB沿竖直方向,OC平行于滑雪板。)
(2023•江干区校级模拟)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课堂上甲、乙两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他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根据 知识可知,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可以得出结论:
(2)乙同学则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乙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答: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同学更简便
题型三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024•余姚市模拟)一辆静止在公路上的吊车如图所示,可以启动车辆,在向左匀速行驶过程中吊钩的状态应该是( )
A.B.C.D.
(2024•拱墅区二模)如图所示为汽车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其中质量较大的摆锤和T形硬杆组成了一个可以绕固定转轴转动的杠杆。据汽车内设置安全带的目的和其结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静止不动时不能顺利拉动安全带
B.汽车水平匀速运动时不能顺利拉动安全带
C.当汽车突然紧急刹车时安全带会被锁上而不能拉动
D.当汽车突然向前加速时安全带会被锁上而不能拉动
(2024•鄞州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
A.沿BD方向运动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D.在B点保持静止
题型四 摩擦力
(2024•嘉兴二模)使用真空吸盘挂钩时,只要挤出吸盘内空气,吸盘就能牢牢“吸”在磁砖表面。小科分别将漏勺与刷子挂在a和b两吸盘的挂钩上(如图),漏勺的质量比刷子的质量大,若不计吸盘质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a受到的摩擦力与漏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吸盘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
C.吸盘b只受到墙面的摩擦力与刷子的拉力
D.将吸盘内的空气多挤出点,其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2024•绍兴模拟)科学课上,教师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将一根长筷子插入苹果中(如图甲),然后将筷子提起,竖直悬在空中,用锤子不断轻敲筷子上端,发现苹果不断的往上爬升(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往上爬升,说明它具有惯性
B.提着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C.敲击时,锤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锤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静止时,苹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苹果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024•杭州模拟)如图,物体甲在压力F1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物体乙在拉力F2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力F1和F2同时增大,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会( )
A.甲不变,乙不变B.甲不变,乙增大
C.甲增大,乙不变D.甲增大,乙增大
题型五 简单的受力分析
(2024•浙江模拟)宁波栋社国际机场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如图所示,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关于甲和乙传送带上的行李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受到的摩擦力为0,乙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B.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受到的摩擦力为0,乙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C.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面向左,乙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D.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面向左,乙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2024•西湖区模拟)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10N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20N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B.小木块将保持静止
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木板为参照物,小木块将向左运动
(2024•瓯海区校级模拟)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A,在A的两边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吊着B,C两个物体,已知GB=15N,VB=1.0×10﹣3m3,GC=10N,g=10牛/kg。开始时把B物体浸没水中,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现拔出容器底部的小木塞,缓缓放水直至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整个装置还是保持静止不动,在不计定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有关物体A在放水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N≤f≤5N
B.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水平向右
C.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开始水平向左后变为水平向右
D.A物体始终受到5个力的作用
基础巩固
(2023•临海市模拟)如图,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最容易的是( )
A.B.C.D.
(2023•衢州三模)如图,小科用脚踢足球,使静止在场地上的足球滚动起来,下列关于“脚踢球的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比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球撞击脚的力
D.与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2024•海曙区模拟)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作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作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2024•瓯海区模拟)飞机沿水平方向在有风的空中匀速飞行,风速稳定。在飞机上每隔相同的时间投掷一枚炸弹,炸弹离开飞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飞机逆风飞行,则相邻炸弹的落地点间距逐渐减小
B.若飞机顺风飞行,则相邻炸弹的落地点间距逐渐增大
C.无论飞机逆风还是顺风飞行,相邻炸弹的落地点间距都将逐渐增大
D.无论飞机逆风还是顺风飞行,相邻炸弹的落地点间距都保持不变
(2024•西湖区模拟)如图中,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如图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到A点后下落(如图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直做减速运动
B.小球在A点速度为零,合力为零
C.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
D.小球离开弹簧前,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2024•浙江模拟)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霹雳舞”首次成为竞赛项目。如图是霹雳舞表演中的一个静止动作,此时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C.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D.运动员受到的静摩擦力
(2024•瑞安市模拟)无人机运输物资是疫情期间非常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图为挂有重物的无人机,无人机定点悬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相互作用力
C.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2024•杭州三模)如图所示,建筑工人使用夹砖器(取砖工具)夹住砖块竖直提起后静止在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砖块的重力与手对夹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砖块的重力与夹子对砖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砖块对夹子的摩擦力与夹子对砖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夹子对砖块的压力越大,砖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024•椒江区一模)小科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图甲所示,他先将N水平放置,用弹簧测力计拉着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示数并记为Fm;如图乙所示,将N的一端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为F。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N一端支起后,改变了M对N的压力大小
B.甲实验中,M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乙实验中,M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相等
D.两个实验中,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能力提升
(2024•黄岩区二模)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黄先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磁铁在玻璃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在玻璃下方放置铁片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者拉力大小。这个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 )
A.质量大小B.压力大小
C.接触面粗糙程度D.接触面积大小
(2024•嘉善县一模)小明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如图甲所示,长、宽、高均不相同的长方体木块,a表面和b表面粗糙程度相同,c表面和d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a表面比c表面更为粗糙。
(1)将下表面d放在由电动机驱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如图乙所示,电动机顺时针匀速转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若增大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仍将下表面d放在传送带上,且在木块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绘制出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所示。将b表面放在传送带上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实验图像可能为 (选填“①”或“②”)。
(3)小明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关系”,可选择a表面与 表面放在传送带上进行实验。
(2024•金华三模)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 运动;
(2)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2024•上城区一模)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弧形弯道。小钢球从A端滚入,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从B端离开,它在AB段运动时,受力是否平衡? (选填“是”或“否”)。若它离开B的瞬间,所有外力都消失,小钢球会沿着 (选填“a”、“b”“c”或“d”)方向运动。
如图,三个物块重均为100N,小球P重20N,与3连接的绳子水平,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N,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 个力作用,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 N。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 N。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 N。
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金华也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浮尘天气,空气质量为“重污染”。所谓沙尘暴可简化为如下情景:快速向上刮起的大风将大量沙尘颗粒扬起后悬浮在空中(不动),这时风对沙尘的作用力与沙尘的重力平衡,其作用力大小可近似表达为F=12ρSv2,其中ρ为空气密度,S为沙尘颗粒的横截面积,v为风速。如果沙粒的密度ρ沙为3×103千克/米3,沙粒半径r为2.5×10﹣4米,地面的空气密度ρ0为1.25千克/米3,那么要形成沙尘暴现象,地面的风速至少为 米/秒。(沙粒可近似看成球体,且体积V=43πr3)。
(2023•杭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斜面底部固定一个可伸缩的轻质弹簧,现将质量为m的物块左侧由高度为ha的A点沿斜面向下压缩弹簧至高度为hb的B点并由静止释放,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最终静止在斜面上高度为hd的D点:
若换成表面光滑、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斜面,仍将质量为m的木块左侧从A点沿斜面向下压缩弹簧至B点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所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至高度为hc的最高处C后。在斜面上的BC两点间来回滑动。
已知斜面上AB的长度为S1,AD的长度为S2,AC的长度为S3,则:
(1)甲图中,物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滑动最终静止在D点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向上”,“向下”或“先向下后向上”)
(2)甲图中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用字母表示)
(3)乙图中,若把物块换成材料相同,质量为2m的大物块,仍将弹簧压缩到B点后重复上述过程,则大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到的最高位置与C点相比将 。(“变高”“变低”或“不变”)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运动和力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并能说明其意义。
2、会测量力的大小,并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3、描述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4、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4年考查2分
1.力的基础概念主要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偶尔在简答题中考查;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力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一般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或新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
2.重力方向的应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常结合生产、生活和科技事件进行命题.单考较少,主要结合力学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3.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惯性的理解、惯性现象判断、惯性的应用、利用惯性解释现象、验证惯性存在的实验.常结合体育运动、交通和航天科技进行命题.或结合力学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4.二力平衡主要的考查内容有: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有关物体受力分析的作图,利用二力平衡计算摩擦力及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命题常结合生产、生活中的情景进行考查或与其他的力学知识综合考查.主要在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中考查、偶尔在计算题中涉及.
5.摩擦力主要的考查内容有:摩擦力的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计算摩擦力或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命题常结合生产、生活和科技材料单独考查或与其他力学知识综合考查.摩擦力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查,偶尔在计算题中涉及;
图示
现象
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将装置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发现悬线竖直向下
将同样的装置与水平面成一角度α,静止时发现悬线竖直向下
归纳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惯性
力
产生机制
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具有的
物体间相互作用
物理意义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产生条件
始终具有,与外界条件无关
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才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
构成要素
没有方向、没有作用点,只有大小。大小与质量有关,但大小没有具体数值,也没有单位
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由具体的数值和单位
效果
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结
惯性和力本质不同,惯性不是力,因此,把惯性说成“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由于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为“物体由于惯性”或“物体因为具有惯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示意图
相同点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区别
作用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以存在
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
类别
方法
应用举例
增大有益摩擦
增大接触面间的压力
自行车车闸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汽车、拖拉机、自行车车轮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运动员往手上涂防滑粉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火车、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制动系统使车轮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
减小接触面的压力
推动熄火的汽车使其再次启动时,让车内乘客都下车以减小车重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冰壶比赛中用冰壶刷擦冰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轮滑鞋
使接触面分离
给机械部件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钩码个数
1
2
3
4
5
质量m/g
50
100
150
200
25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20讲 家庭电路(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20讲家庭电路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第20讲家庭电路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电和磁(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9讲电和磁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第19讲电和磁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8讲 电路基础与欧姆定律(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8讲电路基础与欧姆定律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第18讲电路基础与欧姆定律讲义-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