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春望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春望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品读古诗,了解诗歌形式,读懂大意,读出情味,品读诗歌,资料袋,深入探究,结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涵和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品读诗歌,学习诗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东)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的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言律诗,朗读节奏一般划分为“二三”和“二二一”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意: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诗意:战事接连几个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都要插不住了。
读时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本诗的标题是“春望”,作者望到了什么?尝试用四个字概括,并指出作者所写之景的类别。
山河城郭——远景;荒草残木——中景;春花飞鸟——近景;稀疏白发——特写。
自读诗歌,找出诗人所见景物,体会诗人笔下的春的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妙用“破”和“深”二字,写出春天的长安城因为战乱而呈现一派衰败之景——城池残破、乱草遍地,这一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美好的象征。此时,诗人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或者说,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由此可见诗人“感”“恨”——对国事的忧虑、对家人的思念之深。) 基调:忧国、伤时、念家。
对照注释,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凄凉的景象。
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惨遭浩劫,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面对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写望中所感,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见花开、听鸟鸣反而“溅泪”“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字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的情状,“不胜簪”的细节写出了诗人头发变白而又稀疏的苍老之态,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阅读本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圣”形象?
读出了一个愁绪满怀、悲苦忧伤的“诗圣”形象;读出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诗圣”形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就是“诗圣”杜甫。
回到诗题《春望》,你认为“望”字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期望战乱停止,社会和平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①〔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代指作 者的妻子。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ɡ)〕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
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 “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杜甫在《春望》写出了因战乱与家人难通音信,对家人安危魂牵梦萦的诗句是: , 。2、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 ”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3、杜甫《春望》中运用通感手法表达伤时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 。4、《春望》一诗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说明“望”的内容的诗句是“ ,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读清诗意,分析文意1,分析文意2,表情达意,分析文意3,分析文意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望中所见,见中所感,情景交融,家书珍贵,夸张写愁,融家愁国恨于一炉,情景交融深沉含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25《望岳》《春望》公开课ppt、《春望》音频朗读2mp3、《春望》视频朗读1avi、《望岳》视频朗读avi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