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19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0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0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1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13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17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21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934/0-173613205224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评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具体赏析,思考并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巩固:1、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 , ,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金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能诗能词也能散文,才华横溢。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是书写心中的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1、首联两句中“世事艰”该如何理解? 2、首联颔联两联侧重于描写什么?作者在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3、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洁。★“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悲愤?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报国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而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干练、典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借用典故明志。 南朝时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比,可见其年轻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白发已斑斑!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真是“我有心,天不予”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借用典故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请结合自己所学,试分析作者如此推崇诸葛亮的原因?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实。“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示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有豪壮的感情。
朗读《书愤》时,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书愤》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2、课后找几首陆游诗作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颈联和尾联借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塞上长城”——用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诗人借诸葛亮“出师”的伟业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融合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样的警句。
答:分别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背景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写作背景,鉴赏要点,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作背景,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情基调把握,自主鉴赏,看诗题看注释看诗眼,一起探讨,深入探究,拓展练习,临安春雨初霁,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鉴赏要点,讽喻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