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统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读拼音,写词语。
做一个pān dēng( )者,面对xuán yá( )毫不畏惧;做一个fú àn( )者,面对jì mò( )依然从容;做一个航海人,面对fēng bà( )选择前行。
【答案】 ①. 攀登 ②. 悬崖 ③. 伏案 ④. 寂寞 ⑤. 风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攀、登、悬、崖、案、寞、暴”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用“熟”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根据下列语境填空,不能重复。
(1)我和闰土不到半日便( )了。
(2)魔术师表演动作( ),一点破绽都看不出来。
(3)这道题我们做了很多次,再次做这种类型的题,那当然很( )了。
(4)听到这( )的声音,我们就知道是谁来了。
【答案】 ①. 熟识 ②. 纯熟 ③. 熟练 ④. 熟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组词及选词填空。
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纯熟:很熟练。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熟练: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
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
(1)这个句子中强调的是“不到半日便”形成的一种对人或事物的了解,结合“认识得比较久或了解得比较透彻”的定义,选择“熟识”。
(2)魔术师表演过程中强调对动作的精湛程度,结合“老练、熟练或灵活”的定义,选择“娴熟”“纯熟”等。
(3)这个句子中强调对题目熟练掌握,因常做而有经验,选择“熟练”。
(4)通过“声音”判断是谁,这种清楚了解的状态,与“清楚地知道”的意思相符,选择“熟悉”。
3.句子实践。
3. 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谁都不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转换。
原句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即“谁都不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改为陈述句时,去掉疑问助词“呢”,把“能”改为“都不能”,将问号改为句号,同时保持意思不变。即:谁都不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
4.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请用两三句话把锺子期听琴时想象的“巍巍乎若太山”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锺子期聆听琴声,他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泰山之巅。琴声如巍峨山峦般起伏跌宕,气势磅礴,让人感受到大山的崇高与庄严。那音符跳跃间,似山间云雾缭绕,又似松柏苍翠挺拔,展现出一幅雄伟而神秘的泰山画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和情景写话。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巍巍乎若太山”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意境,即琴声所展现出的雄伟、壮丽如同泰山一般。接着,根据成语的提示,想象锺子期在听琴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画面应该与泰山的雄伟壮观相呼应,比如可以想象琴声如泰山的峰峦般连绵不绝,或者如泰山的云海般浩渺无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的意思是:琴弹奏得真好啊,就如同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如:在锺子期的想象中,太山高耸入云,峰峦叠嶂,气势恢宏。琴声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奔腾不息,又似山巅呼啸的风声,雄浑有力。那旋律中蕴含着太山的坚韧与壮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力量。
5. 描写人物,可以不用出现“说”“看”“想”的字眼。请根据具体情境填入相关合适的词语。
只见奶奶手中拿着一件小小的花棉袄,嘴里_________:“这衣服原来在这里呢,花色还是这样好看……”她慢慢凑近,眯缝着双眼仔细_________着衣服,陷入了_________。
【答案】 ①. 自言自语 ②. 打量 ③. 沉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寻找“说”“看”“想”不同表达形式。根据情境和奶奶的动作、神态,选择能够准确表达奶奶内心活动和外部表现的替代词语。例如,对于奶奶嘴里的动作,可以使用“喃喃”“念叨”“自言自语”“嘀咕”等词语;对于奶奶观察衣服的动作,可以使用“打量”“端详”“审视”等词语;对于奶奶陷入的状态,可以使用“沉思”“回忆”等词语。
5.选择题。
6. 下面成语不是同类的一项是( )
A. 大步流星 跌跌撞撞 左右开弓B. 全神贯注 呆若木鸡 和颜悦色
C. 铁画银钩 字正腔圆 笔走龙蛇D. 万紫千红 世外桃源 美不胜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排列归类。
A.大步流星:形容步伐矫健有力,走得很快。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左右开弓:原指双手都能射箭,后多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这三个成语都描述了一种动作或行为状态,属于动作描写类成语。
B.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神态显得痴傻、发愣。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神色。
这三个成语都描述了一种神态或表情,属于神态描写类成语。
C.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健柔美。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这里虽然多用于形容歌唱或戏曲,但本质上也是指艺术表现形式的精准与优美。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铁画银钩”和“笔走龙蛇”都是形容书法的,而“字正腔圆”则是形容声音或演唱质量的,属于不同类别。
D.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景色美丽的美好地方。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这三个成语都是形容美好事物的丰富与美丽。
故选C。
7.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就算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B. 故宫博物馆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C. 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因此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D. 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光荣殉职牺牲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重复啰嗦。“殉职”和“牺牲”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D。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是环境描写。
B. 《开国大典》阅兵式部分,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描写这一场面。
C. 《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反衬出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D. 《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人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居住星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A.“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可知是盲姑娘在听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时的想象,并非环境描写。
故选A
9. 根据“日积月累”或课文内容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织当问婢。
(4)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5)__________________,乌紫磅礴走泥丸。
(6)在这__________________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案】 ①. 天涯碧草话斜阳 ②. 两山排闼送青来 ③. 耕当问奴 ④. 胜日寻芳泗水滨 ⑤. 五岭逶迤腾细浪 ⑥. 境界 ⑦. 静立不动 ⑧. 回味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书写时注意“涯、碧”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闼、青”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耕、奴”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泗、滨”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逶、迤、腾”的正确写法;
(6)书写时注意“境、静”的正确写法。
10. 生活实践。
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有一项主题为“读书快乐”的演讲比赛。你的演讲稿会引用上的名言警句是“____________”,会选取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②. 我曾经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陷入沮丧和迷茫,但正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还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识记和综合实践。
解答本题,需挑选与“读书快乐”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结合个人经历,选取一个因读书而带来正面影响或成长的事例。
如:引用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选取的事例:我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迷茫和挫败。后来,我偶然读到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里面介绍了很多实用的学习技巧和心态调整方法。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做,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道理。
二、阅读感悟
11.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1)《桥》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心中的鲁迅”。
在少年闰土的心中,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_;在侄女周烨的心中,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_;在作家臧克家的心中,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在你的心中,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
【答案】 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②. 突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和无私奉献精神 ③. 痛击敌人 ④. 诱敌上山 ⑤. 顶峰歼敌 ⑥. 英勇跳崖 ⑦. 友善且值得尊敬的伙伴和朋友 ⑧. 慈祥、关爱晚辈的长辈 ⑨.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⑩. 多才多艺、思想深邃的文学巨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桥》结尾的特点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深化了主题,让读者在震撼中体会到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这种结尾方式通过出乎意料的转折,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使读者在惊讶之余,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深层含义。
(2)《狼牙山五壮士》的大概内容是“在得知日伪军3500余人在狼牙山地区实施 “清剿”后,五壮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接受任务),其后五名战士凭借险要地形,奋勇还击,从拂晓一直打到中午(痛击敌人),战斗中,他们边打边撤,为保证主力和群众安全,班长马宝玉毅然决定把敌人引向绝路(诱敌上山),五名战士临危不惧,在弹药用尽后,用石块继续还击敌人,一直坚持战斗到黄昏(顶峰歼敌),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英勇跳崖)”。
(3)在少年闰土的心中,鲁迅愿意倾听闰土的讲述,与他分享生活的点滴,让闰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温暖。所以他认为鲁迅是一位友善且值得尊敬的伙伴和朋友。
在侄女周烨的心中,鲁迅不仅关心侄女的成长,还常常用幽默的话语化解生活中的烦恼,让侄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所以她认为鲁迅是一位慈祥、关爱晚辈的长辈。
在作家臧克家的心中,鲁迅的文字犀利而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同时鼓舞着人们追求真理和光明。所以他认为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根据个人对鲁迅理解和自身的经验积累,写出鲁迅在你心中的形象即可,如:鲁迅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鲁迅的精神和作品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片段作答。
【片段一】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涵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从就訇(hōng)然倒下了。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这些高原上的“原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选自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片段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对我们来说都是神圣的。哪怕是一根发亮的松针,一块海滩的砂砾,一片林中的云雾,一颗清晨的露珠,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这一切,在我们人民的记忆和现实中都是神圣的。
我们熟悉树液流经树干,正如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山岩、草地、动物和人类全属于一个家庭。(选自演讲稿《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2. 两则材料都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13. 【片段一】
(1)这个片段讲的是_____________。
(2)读到片段中面线的句子时,你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的。
(3)高原上的“原民”是指_____________。结尾处作者说“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14. 【片段二】
(1)联系上下文,将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写下对“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保护大自然,珍惜资源。
13. ①. 人们为了获取燃料而砍伐红柳的情景 ②. 沉重、悲哀 ③. 红柳 ④. 是因为红柳被砍伐后,原本被其固定的黄沙失去了束缚,可能会随风飘散到世界各处,导致土地沙化、生态恶化。
14. ①. 一只在草地上蹦跳的蚱蜢 ②. 在【片段一】中,红柳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展现了自然界的共生关系,而人类对红柳林的破坏则警示我们,破坏自然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在【片段二】中,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醒我们要珍惜并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因此,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分别以散文和演讲稿的形式,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及对自然的敬畏。片段一通过对红柳被掘取的描写,揭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与后果,引发对环保的深思。片段二强调了土地与自然元素的神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两者都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呼唤人们珍视生态环境,与自然建立更深厚、更尊重的关系。在审美与思想性上,两则材料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寻找文章主旨。
在片段一中,作者通过描述红柳被掘出、烧光的过程,以及深夜想起这些高原上的“原民”时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和担忧。作者通过红柳的遭遇,暗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以及这种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片段二中,作者则通过列举大地上万物,包括松针、砂砾、云雾、露珠等,以及将人类与树液、血液、花朵、动物等自然元素相联系,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作者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因此,两则材料都在表达的主题是: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和珍惜自然资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从片段一“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中可以看出,人们为了获取燃料,不惜砍伐红柳,而红柳作为高原上的重要植被,其被砍伐后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该片段讲述的是人们砍伐红柳的行为。
(2)片段一“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从就訇然倒下了。”该句子描述了红柳林被彻底破坏的场景,这种破坏行为不仅导致了自然资源的丧失,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此,读者在读到这句话时,心情是感到沉重、忧虑或生气的。
(3)从片段一“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这些高原上的‘原民’。”中可以看出,“原民”是对红柳的拟人化称呼,强调了红柳在高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而作者结尾处的话语则是对红柳被砍伐后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的忧虑和反思。红柳作为固沙植被,其被砍伐后会导致原本被固定的黄沙失去束缚,进而可能引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文章内容理解。
(1)在补充句子时,我们需要考虑上下文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原文中可能是在强调自然界的每一个微小元素都与人类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具有某种神圣或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原文语境作答。
如: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一片在秋风中摇曳的落叶
(2)片段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结合两则材料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两则材料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置于重要地位,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理解这句话时,我们需要从人类与大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入手,分析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如:人类并非独立于大自然之外,而是与大地、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在片段一中,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展现了自然生物与环境的紧密联系;而人类对红柳林的破坏,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片段二中,作者将人类与树液、血液、花朵、动物等自然元素相联系,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阅读短文作答。
①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②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③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④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⑤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⑥我越来越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⑦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⑧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⑨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⑩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⑪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⑫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5. 我给文章起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16.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_____”画出来。
17. 作者的心情变化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种树人的奇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他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9. 树的“不确定”指_____________;人的“不确定”指_____________。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不确定”对人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示例:《不确定中的成长》 ②. 文章主要通过种树人不按规律浇水的方式,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学会生长,从而隐喻人生在不确定中成长。
16.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7. ①. 奇怪 ②. 疑惑 ③. 感动
18. ①. 浇水的时间和量没有规律 ②. 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 ③. 树木自己要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以锻炼扎根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生长的能力
19. ①. 浇水时间与水量的不定量和不定时 ②. 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和不确定性 ③. 示例:有一次,我遇到一道数学难题,但天太晚了,不好意思打扰老师或同学,于是我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答,最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所以,在不确定中,人会更有意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锻炼自身的独立性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解析】
【导语】《桃花心木》通过描绘种树人的不规律浇水行为,引发了写作者关于成长与独立的思考。作者由一次次疑惑到醍醐灌顶,逐渐明白在不确定环境中生存的重要性。种树人让树苗在不规律的环境中自我适应,体现了生命须在挑战中自强不息的哲理。这同样适用于人,独立自主的人生需要面对不确定,学会汲取有限资源,努力成长。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拟定。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拟定题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题目;二、根据文章中心提炼出题目;三、利用相关的物和景做题目;四、利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事件也可做题目。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文章借种树人的栽种桃花心木的方式,阐述了关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对人和树的影响及哲理。因此可以拟定为《桃花心木与生活哲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它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一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中心句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或蕴含哲理的句中,用于总结全文内容或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
通读全文,结合第⑩自然段中的“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可知,这句话是种树人寄托于树木生长的哲理,并映射到人类的生活,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所以是本文的中心句。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文章,从第④段句子“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可知,起初,“我”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感到“奇怪”;
从第⑦段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可知,此时的“我”同心里充满了“疑惑”;
从第⑩段句子“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可知,最后,明白了种树人的用心和背后的哲理时,作者感到非常“感动”。
由此可知,本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是:好奇→疑惑→感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全文可知,种树人的奇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从第④段句子“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可知,种树人的奇怪表现之一是:他来浇水的时间和水量都是不固定的;
从第⑥段句子“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可知,种树人的奇怪表现之二是:树苗会莫名枯萎;
从第⑧段中“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可知,种树人之所以会这样做,是为了训练树木的独立生长优势,让树苗学会自己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以便将来长成大树。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作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两个“不确定”的含义,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自身体验,总结“不确定”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合理即可。
结合文章第⑧段句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可知,树的“不确定”是指不规则的浇水时间和水量;
结合第⑩自然段中的“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可知,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的挑战。
示例:暑假的一天夜晚,家里突然停电了,因为父母加班还未回来,一向怕黑的我不得不想办法找停电的原因,最后在小区物业的帮助下,终于找出原因,把跳闸的开关推上。这也让我明白:不确定能磨练人的意志,迫使人在困境中主动探索、适应,从而逐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应对生活艰难险阻的韧性。
20. 习作表达
题目:我的童年
提示:童年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对于即将告别童年的你来说,有哪些经历是让你难忘的,带给你怎样的成长感受?请选择一两件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题,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文:
我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最纯净的部分。它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我即将告别这段美好时光之际,有两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它们不仅给了我无尽的欢乐,更让我学会了珍惜与勇敢。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起了“捉迷藏”。我们轮流当“鬼”,数着数,然后四处寻找藏身之处。有一次,我躲在了院子的一个角落里,用一堆杂草把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小伙伴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正当我得意洋洋时,一只小狗突然跑了过来,吓得我跳了起来,结果露出了马脚,被大家找到了。虽然那次游戏我输了,但那份紧张与刺激却让我久久难忘。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滑冰。那是我第一次穿上冰鞋,站在冰面上,感觉既兴奋又害怕。刚开始,我小心翼翼地滑着,生怕摔倒。但爸爸一直在旁边鼓励我,告诉我要勇敢。慢慢地,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这两件事虽然都很普通,但它们却让我懂得了珍惜友谊、勇敢面对挑战的道理。童年虽然即将结束,但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童年”。回忆童年中的经历,有哪些经历是让你难忘的,带给你怎样的成长感受?选择一两件最难忘、最能体现成长感受的事情来写。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场景和人物,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注重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开头:简要介绍童年时光,引出要讲述的故事。
中间:选取一两件典型事例,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具体内容。描述自己在事件中的感受、思考和成长,突出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
结尾:总结童年经历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5,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14,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1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