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1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2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3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4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5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6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7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教学课件(第1课时),共22页。
    阅读专题4赋体与散体 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学习目标本专题精读《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过秦论》,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政论文赋体重感染力、散体强化逻辑性的艺术特点,并思考政论文不同语体与作者命意寄托之间的关系。对照注释落实字词含义,以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两篇文章,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预习任务1.列出两文的论点与论据。2.分析这两篇政论文赋体与散体部分的语言特点。3.体会政论文不同语体与命意寄托间的关系。4.课外阅读其他文言政论文,探讨文言政论文语体特点及现实借鉴意义。第一课时目录任务一 分清论点与论据——散体的逻辑性01任务二 涵泳表情与达意——散体的情感性02任务三 探究命意与寄托——散体的思想性03导入我国古代素有文人论政的习惯,文言政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说服”当政者,所以,不论是《五代史伶官传序》采用逻辑性强的散体,还是《过秦论》运用感染力强的赋体,都是出于更好地表达思想,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接受自己观点的需要。任务一 分清论点与论据 ——散体的逻辑性1.活动探究:画出文中集中体现欧阳修观点的句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活动探究:思考欧阳修得出这些观点的依据。 引用《尚书》言论,用古训佐证,从具体而微的史实判断上升到一般性规律判断,据史推理,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结论 明确“人事”、“忧劳”和“逸豫”的内涵,以反问观照现实,完成劝诫当朝的写作目的。3.问题探讨:思考这些观点之间有何联系。本文前半部分重在叙事,后半部分转入论理,随着论证步步深入,立意层层递进。这是采用散体为主要语体特征的政论文加强思辨的逻辑性与思维深度的优势所在。任务二 涵泳表情与达意 ——散体的情感性《五代史伶官传序》主体部分采用奇句单行、不过于讲求对偶声律的散体语体,强化思辨逻辑性,情感表达节制内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改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活动探究:第二段叙述庄宗得天下,落笔波澜不惊,个中暗藏乾坤。朗读,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1)朗读再现形象。首先,语速慢而有力,话语哀婉低切,读出晋王的咬牙切齿、死不瞑目。其次,朗读时重点强化十个动词的连贯与一气呵成,读出庄宗为父报仇的使命感。①精选动词:受、藏、用、遣、告、请、盛、负、驱、纳,体现了庄宗的恭敬、谨慎与坚定。课文更明确了特殊地点、特殊方式与特定人员,体现了庄宗为父报仇的审慎态度与坚定决心。②连用短句:39字组成7个句子,表现了庄宗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2)这一段写庄宗为父报仇部分,共用39字,其中10个是动词。改写语段,使其更为简洁,如“庄宗受而藏,其后用兵,负而前,及凯旋而纳之”。比较分析,概括其表达情感的方式。2.活动探究:课文第三段庄宗失天下与得天下的盛衰对比,令人产生强烈的碰撞感与落差感。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庄宗形象,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现叹息之情的。(1)阅读第三段,分析庄宗形象。盛: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庄宗。长句加对偶句,表现了庄宗势不可挡的力量。衰:众叛亲离、溃不成军的庄宗。长句包裹四字短句,又多以仄声结尾,如凄风苦雨,似呼啦啦大厦倾。(2)通过变化朗读节奏、删去副词或将长句改为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惋惜之情的。①短句再现了豪壮与衰微的场景。对比鲜明,抑扬顿挫,荡气回肠。②程度副词“何其”,加上感叹句,寄予了饱满的好恶褒贬之情。③写盛时末字开口大,豪壮;写衰时多用仄声、合口呼结尾,凄凉。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构成的长句,有急有缓,意味深长。3.整合概括:三、四两段叙述史事,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通过一盛一衰的对比,反差强烈,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一褒一贬,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色,是以散体为主,注重文字的平易晓畅,简洁生动:同时又吸取了骈文的长处,利用局部的对偶词句使文章具有浓郁的诗的韵味。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令人进入美的意境,感受到充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丰沛的感情。任务三 探究命意与寄托 ——散体的思想性1.活动探究:探讨本文的写作目的与作者的思想之美。《新五代史》由欧阳修用18年时间单独完成,并非奉旨写史,带有强烈的道德教化倾向。全文一叹再叹,以叹始终,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思想之美。(1)治国之理:《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分析后唐的盛衰,说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以“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图自强。(2)济世之方:欧阳修修史的目的还在于“正乱君”,欲用此文以匡扶昏昧的君王。(3)君子之德:写一百多年前的事,欧阳修起笔“呜呼”,反复感叹,体现的正是古代文人强烈的家国意识,即便欧阳修修史期间多次被贬地方为官也概莫能外。2.梳理整合:政论文采用散体这一语体特征的作用。文言政论文往往从政治角度,对社会重大事件和与国家兴亡有关的民生问题进行深度讨论。作者通过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分析,提出独到的见解与主张,从而有补于当世。散体政论文更强调实用价值,接近一般的议论文,有观点,有论证,有清晰的逻辑思辨过程,能用确切的事实与可验证的道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散体政论文讲究语言清芬得体,简朴合度,特别注意不以辞害义,但是也并不完全排斥借用对偶词句等节奏匀称的骈文式的表述,适度使用,可使文章在论述深刻的同时,叙事更生动晓畅,感情更深沉浓烈。同时,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散体政论文也可以在叙事、议论中夹杂感慨,借以表达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见解和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使文章在追求逻辑性与思想性的同时,不乏艺术性与感染力。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