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章(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7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间,A错误;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C错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正确;故选D。
    2.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故选B。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凼(见下图),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500米,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
    4.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适宜的温度 ③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一致 ④有四季交替 ⑤有液态水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
    【答案】3.A 4.D
    【解析】3.据材料可知,“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观测宇宙,属于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A正确;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都不是最高级别天体系统,BCD错误。故选A。
    4.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①②⑤正确;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与是否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一致、四季交替现象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B.椭圆形C.扁球体D.不规则球体
    6.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答案】5.D 6.C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天圆地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所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7.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B.6371平方千米C.5.1亿平方千米D.960多万平方千米
    8.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B.经线与赤道平行
    C.所有的纬线相交于两极点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7.C 8.D
    【解析】7.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纬线是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所有的纬线平行于赤道,长度不相等,且纬线不相交于两极点。经线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半圆,所有的经线相交于两极点。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②中,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多少度的角( )
    A.45°B.60°C.66.5°D.90°
    10.图③中,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倾斜的铁丝两头,即a处和b处,再用胶布裹几圈固定。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代表南极B.b处代表北极
    C.地球上并不存在ab表示的地轴D.铁丝ab是按照真实地球上的地轴缩小而成的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地球仪上,东经和西经各分180个经度,所以地球仪上共有360条经线
    ②在地球仪上,纬度数是40°的地点有两处
    ③在地球以上,130°E和50°W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④地理坐标为165°E,20°S的地方在东半球,南半球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9.C 10.C 11.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②中,倾斜的铁丝表示的是地轴,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是23°26′(即黄赤交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34′,约66.5°。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代表北极,A错误;b处代表南极,B错误;地球上并不存在ab表示的地轴,C正确;铁丝ab是代表的地轴是人类假想的,D错误。故选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有无数条,①错误;在地球仪上,纬度数是40°的地点有无数处,②错误;在地球以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就都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平分地球,130°E和50°W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③正确;地理坐标为(165°E,20°S)的地方在西半球,南半球,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点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丙点的地理坐标为( )
    A.(50°S,60°E)B.(50°N,60°E)
    C.(50°S,60°W)D.(50°N,60°W)
    1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方位比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正北方B.乙在丙的正东方
    C.丙在甲的西南方D.乙在丁的西北方
    【答案】12.B13.D
    【解析】12.读图可知,丙地纬度自南向北数值递增,所以为50°N;经度自西向东递增,所以为60°E,故选B。
    13.A、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甲的坐标是(60°W,50°S),乙的坐标是(60°W,50°N),因此甲在乙的正南方向,故不符合题意;B、丙的坐标是(60°E,50°N),乙的坐标是(60°W,50°N),因此乙在丙的正西方向,故不符合题意;C、丙的地理坐标是(60°E,50°N),甲的坐标是(60°W,50°S),因此丙在甲的东北方向,故不符合题意;D、乙的坐标是(60°W,50°N),丁的地理坐标是(60°E,50°S),因此乙在丁的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图为演示活动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演示地球自转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B.自上向下转动地球仪
    C.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 D.让光源绕地球仪转动
    15.该活动适宜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 )
    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五带形成D.昼夜半球
    【答案】14.A 15.B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面对地球仪,拨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A正确。故选A。
    15.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能够产生昼夜的交替现象,周期为一天,B正确;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错误;没有五带形成,C错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表面,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就是白昼,没有照亮的一半就是黑夜.即使地球不自转也会产生昼夜现象。故选B。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5天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下图示意嫦娥六号的环月轨道方向、地球公转图和海南文昌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北京的小明在8时31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0时31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形状D.地球大小
    17.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18.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当天( )
    A.地球运行在公转图的①阶段B.我国首都北京昼短夜长
    C.地球运行在公转图的③阶段D.中纬度的文昌昼长夜短
    【答案】16.A 17.B 28.A
    【解析】16.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不同经度间产生了时间差异。北京(东八区)的小明在8时31分收看电视直播,他远在伦敦(零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时间却是当地的0时31分,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A正确。跟地球的公转、地球形状和地球大小无关,BCD错误。故选A。
    17.从图中看,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B正确。故选B。
    28.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公转图中,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当天是5月3日,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①,A正确、C错误;北京和文昌属于北半球,此时应是昼长夜短,文昌属于低纬度,BD错误。故选A。
    成都的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下图),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完成下面小题。
    19.在不同季节早上上学的同一时间,小海发现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同一时间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B.地球不透明C.地球的自转D.地球的公转
    20.小海将地球仪从③移到④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或解释以下哪种现象( )
    A.太阳直射点北移B.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C.四川的白昼逐渐变长D.校园内旗杆的正午影子日渐变短
    【答案】19.D 20.B
    【解析】19.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冬夏季昼夜长短不同, 菏泽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D正确;与地球是球体、地球不透明、地球的自转无关,ABC错误;故选D。
    20.从③移到④的过程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南移,A错误;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增大,B正确;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四川的白昼逐渐变短,C错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物体正午影子日渐变长,D错误;故选B。
    法国巴黎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开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法国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东西半球B.位于北温带C.位于高纬度D.属于南半球国家
    22.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 )
    A.马赛市昼短夜长B.巴黎的树影逐渐变短
    C.地球运动到图中①-②段D.成都市昼长夜短
    【答案】21.B 22.D
    【解析】21.读图可知,法国主要位于42°N-51°N,4°W-8°E之间,位于东半球,北温带,B正确,A错误;位于中纬度,C错误;属于北半球国家,D错误。故选B。
    22.由材料可知,巴黎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南移,位于北半球的成都和马赛昼长夜短,D正确、A错误;法国巴黎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树影逐渐变长,B错误;地球绕日公转图,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①为春分日,故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图中②-③段,C错误。故选D。
    二十四节气凝聚中国古人智慧,描写节气的诗词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唐代诗人刘长卿写道:“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文意:某日昼夜均分一半,桃花初开的稍寒天气,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小题。
    23.该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B.夏至C.白露D.立冬
    24.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成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向北移动,昼渐短B.向南移动,昼渐短
    C.向北移动,昼渐长D.向南移动,昼渐长
    2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陆变迁
    【答案】23.A 24.C 25.A
    【解析】23.由诗句“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燕子)不辞桃花寒。”中可以看出此时昼夜等长,且桃花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说明是春分日,A正确,排除BCD,选A。
    24.根据所学知识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向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由所学知识可知,节气变化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产生有规律的农事活动。而季节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造成的,故节气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本题满分10分)根据“太阳系中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小行星带是处在D 与E 两行星轨道之间;G 与H 两行星因距日较远,属远日行星。(4分)
    (2)地球因其生命产生发展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完成地球生命产生发展条件的思维导图① ;② ;③ ;④生命进化连续;⑤ 。(4分)
    (3)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 。(2分)
    【答案】(1)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4分)
    (2)地表温度适宜 液态水的存在 吸引保存大气 宇宙环境安全 (4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3)月球 地月系 (2分)
    【详解】(1)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公转轨道之间,G天王星和H海王星因距日遥远,属于远日行星。
    (2)图中①是由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形成的地表温度适宜;②是由地表温度适宜形成的液态水的存在;③是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引力,导致吸引保存大气;④是地球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带来的生命进化连续;⑤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带来了宇宙环境安全。
    (3)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月球;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27.(本题满分11分)读图经纬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点在C点的 方向。从E点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呈 (顺时针/逆时针)(2分)。
    (2)图中B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图中完全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填序号)。(4分)
    (3)BD所在的0°经线又称 ;0°纬线又称 ;能与AC所在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的对应经线是 。(3分)
    (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区域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 。(2分)
    【答案】(1) 正东(1分) 逆时针(1分)
    (2)0°,45°N (1分) 东(1分) 北(1分) ①(1分)
    (3) 本初子午线(1分) 赤道(1分) 135°E(1分)
    (4)①>②>③(2分)
    【详解】(1)读图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点位于C点的正东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E点即北极点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是为逆时针方向。
    (2)读图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点的经纬度坐标是0°,45°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知,按东西半球划分,B点属于东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北半球。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判定,按高中低纬度,①属于低纬度。
    (3)读图和根据所学可知,0°纬线即赤道,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两条相对经线之和为180°。AC所在经线的经度为45°W,故与图中AC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5°E。
    (4)读图和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②③区域,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依据距离赤道越近,面积越大,可判定:面积最大的是①,因此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区域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①>②>③。
    28.(本题满分8分)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同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2分)
    (2)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 。(2分)
    (3)拨动地球仪,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1分)
    (4)小明所在的位置此时正值 ,小山所在位置此时正值 。(白昼/黑夜)(2分)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即将迎来白昼的是 地。(1分)
    【答案】(1)逆时针 顺时针 (2分)
    (2)一天(或约24小时) 一年 (2分)
    (3)昼夜更替 (1分)
    (4) 黑夜 白昼 (2分)
    (5)④ (1分)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公转周期是一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拨动地球仪,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读图可知,小明地处夜半球,正值黑夜;小山地处昼半球,正值白昼。
    (5)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①②③地正处于白昼,④位于晨线上,由黑夜到白昼,即将迎来白昼。
    29.(本题满分9分)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1)图甲的①④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点 ;②③两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 。(2分)
    (3)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 ,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乙中 (填字母)处。这段时间,北半球各地处于 (季节)。(3分)
    (4)神舟十八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到图乙中 至 之间(填字母),此时北京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情况是 。(3分)
    (5)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北京市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下图中的 (填序号)。(1分)
    【答案】(1)① ② (2分)
    (2)夏至 B 夏季 (3分)
    (3)A B 昼长夜短 (3分)
    (4)② (1分)
    【详解】(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位置靠东的点先看到日出,故图甲中①④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是点①,①位置更靠东边;②③两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②,因为②位于赤道上。
    (2)读图甲,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所以人们将图甲所示的这一天的节气称为夏至,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乙中B夏至处。这段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处于夏季。
    (3)神舟十八号发射当天是2024年4月25日,地球公转到图乙中A春分(3月21日前后)至B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的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到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4)当地球公转到B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高,正午光照面积最小,故北京市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下图中的②。
    30.(本题满分12分)【地理实验1】北京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做了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下图为演示实验的瞬间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方向、周期】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1分)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1分)
    【地理现象】
    (2)小明同学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1分)② ,(1分)③ ,(1分)④ ,(1分)⑤ (1分)
    【拓展应用】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小明同学拍摄了校园内一幅日晷图(图1)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
    (3)根据示意图,推测日晷计时用到的地理规律是 。(1分)图1中日晷晷针的影子朝 (方向),(1分)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 。(1分)
    (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____。(2分)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保持不变D.逐渐变短
    【答案】(1)自西向东(1分) 一天或24小时(1分)
    (2)黑夜(1分) 白天(1分) 时间(先后)差异(1分) 黑夜(1分) 昼夜交替(1分)
    (3)地球的自转(1分) 北(1分) 正午或12点(1分)
    (4)B(2分)
    【详解】(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周期是一天或约24小时。
    (2)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地球上各地出现了昼夜更替的现象。读图可知,当北京是黑夜时,新德里是白天,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先后差异。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即将进入黑夜,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一天之中,日出日落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影子从日出到正午到日落,先变短到最短后再变长;推测日晷计时用到的地理规律是地球的自转,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读图可知,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是中午(12点)。
    (4)根据材料可知,日暑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投影长度在变短,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减小,投影长度在变长;因此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现象1:
    根据照片显示,当北京是①____(白天/黑夜)时,新德里是②____(白天/黑夜)。

    地球自转产生③____。
    现象2:
    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即将进入④____(白天/黑夜)。

    地球自转产生⑤____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简阳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成都简阳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新都区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新都区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大邑县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成都大邑县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