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A第1页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A第2页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A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A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殴打要钱属于,关于留守儿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实施义务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殴打要钱属于( )。
    A.诽谤罪B.侮辱罪C.抢劫罪D.敲诈勒索罪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这一规定说明( )。
    A.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保持宽容态度
    B.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一切权利
    C.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别优待
    D.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关于留守儿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留守儿童不满16周岁B.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C.留守儿童都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
    4.小张在放学途中,看到一名男子在一辆电动车周围鬼鬼祟祟,仔细查看,发现该男子在试图解开车锁,此时小张应该( )
    A.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假装没看见B.勇敢上前与其搏斗
    .
    C.冷静分析,然后拨打报警电话D.权衡利弊后,默默离开
    5.小真受到本班几位女同学的欺负,她应该( )。
    A.不告诉大人,否则同学们冷落自己
    B.给她们买贵重礼物,表示自己想和她们做朋友
    C.先和她们讲道理,否则就告诉老师和家长
    6.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广大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揭发、举报涉案人员。积极为警方提供办案线索。广大群众的这些做法( )。
    A.是积极行使监督权的表现B.是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的唯一因素
    C.表明法律只对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D.能够彻底消除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7.实施义务教育,( )。
    A.要收学费、杂费B.不收学费、杂费
    C.收取少量费用D.贫困家庭不收学杂费
    8.马路边,交通管理部门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交通指示牌,体现了对青少年的( )。
    A.社会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
    9.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
    10.( )是联合国所有人权条约中缔约国最多的一个。
    A.《儿童权利公约》B.《残疾人权利公约》C.《就业政策公约》
    11.( )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A.1998年B.1899年C.1989年D.1987年
    12.王晓萌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中风卧病在床,母亲让她辍学打工,她的( )权利受到了侵犯。
    A.受教育权B.人身权C.财产权
    13.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你建议张彤爸爸应用( )维权。
    A.《治安管理处罚法》B.《侵权责任法》
    C.《行政诉讼法》D.《劳动法》
    14.( )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5.( )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A.知晓法律B.学好法律
    C.用好法律D.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
    16.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多地设置留守儿童活动室,这体现了对留守儿童的( )。
    A.学校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
    17.我国于(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A.1999B.2015C.2006D.1997
    18.公民具有监督权,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打电话举报违法执法行为
    B.监督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有无违规违法行为
    C.听说某人受贿了,写举报信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的最低年龄为( )周岁。
    A.12B.16C.14
    20.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 )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
    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5日
    21.在我国,未满(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年满( )岁才可以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
    22.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 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 、 与 。
    23.写出校园欺凌类型对应的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 。
    25.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的年龄节点,比如,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是( )周岁,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是( )周岁。宪法、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 )的保护。
    26.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 )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 )。
    27.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法律是《 》。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 、 、 、 。
    28.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 ),尽量避免危险,设法( ),及时( ),以保证自身安全。
    29.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 )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30.(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
    31.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如果是小事情可以自己解决。( )
    32.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也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 )
    33.父母生我养我,他们对我家暴是天经地义的。( )
    34.学校应该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
    35.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
    36.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
    37.捏造贬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在网上传播,情节严重的行为,对应罪名是诽谤罪。( )
    38.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是16周岁。( )
    39.何杰上街购物时,被人偷走钱包,她应该向公安局报案。( )
    40.12周岁的小学生还未成年,所以没有必要帮助妈妈做家务。( )
    41.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42.牵线搭桥。
    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8岁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 16岁
    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 6~7岁
    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18岁
    43.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4.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45.写出14周岁和16周岁在法律上的意义有哪些?
    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说出理由。
    46.某电视台记者将犯故意杀人罪的两名未成年人的照片、姓名、年龄公之于世,还将其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
    47.学生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48.学生小王考试不及格,父亲一怒之下,把他打了一顿。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校园欺凌类型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评卷人
    得分
    三、判断题
    评卷人
    得分
    四、连线题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
    评卷人
    得分
    六、辨析题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对刑法相关罪名的考查。选项A、B表述内容涉及到的是名誉和荣誉方面,主要体现为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选项C、D表述内容涉及到财产类方面犯罪,二者的区分点在于一个是明显的,一个是虚假的;殴打要钱的行为是一种明显的抢的行为,故本题选择C项。
    2.D
    【解析】略
    3.C
    【详解】选项A留守儿童不满16周岁,正确;
    选项B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正确;
    选项C留守儿童都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不对,留守儿童也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
    故选:C
    4.C
    【详解】本题是对避免伤害相关知识的考查。面对陌生人,我们未成年人要提高警惕,做到机智勇敢,在保护自我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合法,结合选项表述内容可知,本题符合题意的是C项。
    5.C
    【详解】选项A不告诉大人,否则同学们都会冷落自己,不正确,应该及时告诉老师和父母请求帮忙解决。
    选项B再受到欺负就和她们对打,不正确,以暴制暴不可取。
    选项C先和她们讲道理,否则就告诉老师和家长,正确。
    故选:C
    6.A
    【详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与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广大群众可以积极行使监督权。
    故选:A
    7.B
    【详解】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社会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任何人都不收学费、杂费。故选项A、C、D表述错误;本题选择B项。
    8.A
    【详解】选项A社会保护,正确,是指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选项B学校保护,不正确,是指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的保护。
    选项C家庭保护,不正确,是指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的保护。
    故选:A
    9.B
    【解析】略
    10.A
    【详解】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旨在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截至2017年,该公约共有196个缔约国,是联合国所有人权条约中缔约国最多的一个。
    故选:A。
    11.C
    【详解】本题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结合相关所学可知本题选择C项。
    12.A
    【详解】六年级的孩子属于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辍学打工是对其受教育权的侵犯,故本题选择A项。
    13.D
    【详解】拖欠工资的行为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故本题选择D项。
    14.C
    【详解】结合题干中表述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关键词可知本题应选择B项。
    15.D
    【详解】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详解】选项A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选项B社会保护,是指社会所有组织及公民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应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发,不允许任何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存在。
    选项C家庭保护,是指家庭对未满18岁的青少年应依法履行对其监护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其身心受到侵害。
    故选:B
    17.B
    【解析】略
    18.C
    【详解】选项A打电话举报违法执法行为,做法正确;
    选项B监督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有无违规违法行为,做法正确;
    选项C听说某人受贿了,写举报信,做法错误;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不能只是听说就写举报信。
    故选:C
    19.B
    【详解】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本题选择B项。
    20.A
    【详解】为了促进家庭和睦与幸福,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国际家庭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
    故选:A
    21. 18 12
    【详解】在我国对于儿童的保护是全方位的,比如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成为未成年人,他们被《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合法权益;年满12周岁的儿童可以去骑自行车。
    22. 国际 和睦 幸福 进步
    【解析】略
    23. 打架、斗殴 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详解】校园欺凌中的打主要指的是打架、斗殴等事件;
    校园欺凌中的骂主要指的是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等事件;
    校园欺凌中的传主要指的是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等事件;
    校园欺凌中的吓主要指的是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校园欺凌中的毁主要指的是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等事件。
    24. 学校保护 司法保护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25. 12 18 全方位
    【详解】我国法律众多,为的就是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比如驾驶自行车的最低年龄规定在12周岁,公务员最低年龄为18周岁,法定结婚年龄男性在22周岁,女性在20周岁等等。
    26. 合法 惩处
    【解析】略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解析】略
    28. 冷静应对 逃离现场 报警救助
    【详解】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安全知识和技能,就能预防或避免侵害的发生。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救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29.事实
    【详解】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要依法维权。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30. 留守儿童 16
    【详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1.×
    【解析】略
    32.√
    【详解】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也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题干表述正确。
    33.×
    【解析】略
    34.×
    【解析】略
    35.√
    【解析】略
    36.√
    【解析】略
    37.√
    【详解】宪法保障我们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所以捏造贬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在网上传播,情节严重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以诽谤罪的惩罚。故题干正确。
    38.×
    【解析】略
    39.√
    【解析】略
    40.×
    【解析】略
    41.
    【详解】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张叔叔和吴阿姨在谈恋爱,他们准备结婚,为他们提供保障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在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规定。
    42.
    【详解】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是6至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是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是1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年龄是16岁。
    43.答: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由父母、学校管教: (2) 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 (3) 由政府收容教养:(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解析】略
    44.答: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解析】略
    45.14周岁: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的最低年龄。
    16周岁: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学生写出14周岁可以受到刑法和行政法的制裁、16岁可以申请居民身份证这方面作答即可。
    46.是。记者公开报道此事,尤其将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公开,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7.否。符合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班主任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保护其健康成长的职责。 48.是。违反了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小王的父亲应该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解析】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C
    A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C
    D
    B
    B
    C
    B
    A

    相关试卷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与测试A:

    这是一份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与测试A,共15页。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与测试B:

    这是一份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与测试B,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是专门为未成年制定的法律,树立宪法权威,我们在行动,以下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在我国,国务院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B:

    这是一份统编版道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B,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才能依法维护权利,随意殴打、恐吓同学对应的罪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