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实验中学 2022-2023 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初中,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正确的自我新期待体现在( )
①有活力,能坚持,有韧性
②坚强,会合作,能包容
③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④勤奋、好学、上进、守纪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学时代。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 象,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性;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勤奋、好学、上进、守纪等。①②④正确;
③:我们要有自信,遇事有主见,但不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寄语本科毕业生要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做永远向上的青年,不仅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还要保持不断探索新知的学习力。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具备远大志向的人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只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成为一名永远向上的青年
学习只是为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A:“就能”说法太绝对了,故排除 A; B:不仅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还要保持不断探索新知的学习力。这表明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故 B 正确;
C:“只要,就”说法太绝对了,故排除 C;
D:学习可以提升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B。
有些学生以“手机上网课”为由长时间使用手机、沉迷网络,让家长们十分担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加强自我管理,接受家长监督B. 放弃网络学习方式,减少父母担心
C 通过立法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手机D. 坚持用手机上网,让家长适应这种情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 A:长时间使用手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加强自我管理,接受家长监督,故 A 正确;
B:放弃网络学习是错误的,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排除 B; C:禁止手机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手机,故排除 C; D: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手机为我们的学习服务,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A。
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每个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选择一种战胜自己的姿态,是每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必须完成的功课。这告诉我们( )
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②自强的人不需要他人帮助
③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走向自强
④人贵有自知之明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表述了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要具有自强的精神,勇于战胜自我,同时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自己,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所以选项中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任何人都需要帮助, 排除,故选 B。
多少真诚的友谊因诗词而长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真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这启示我们( )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②友谊是一成不变的
③友谊能带来温暖和力量④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友谊的认识,题文中的诗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启示我们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带来温暖和力量,友谊需要精心呵护等,①③④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正确答案选 A。
漫画“互相嘲笑”启示我们要( )
①经常指出他人缺点②学会欣赏他人优点
③完全忽略他人看法④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②④:漫画《互相嘲笑》启示我们要全面客观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他人优点,②④说法正确;
①:与漫画主旨不符,应排除,①说法错误;
③: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的看法,既不能盲从,也不完全忽略,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关于网络交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可相互补充
互联网无所不能,能结交很多网友
互联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网络交往过程中,要结交所有网友
A。
2019 年 11 月 22 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教师惩戒权定规立矩。依法实施教育惩戒( )
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教师的形象
会影响师生间正常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
C 能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D. 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工作理念和教学风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依法实施教育惩戒制度,这有利于我们改进不足,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C 说法正确;教育惩戒有保障,这并不会损害教师形象,也不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A 说法错误;这不会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B 说法错误;这与教师的工作理念和教学风格无关,D 说法错误;故选 C。
影片《老师·好》讲述了一位高三老师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上世纪 80 年代的校园百态及师生纯真感情。该影片深切体会到原来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爱你最深。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你,那个愿意批评你的老师,是在你跌落进悬崖时依然拼了命抓住你双手的人。这说明( )
只有最严厉的老师才是好教师B. 好教师应该包容学生的所有错误
C. 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D. 做新时代的学生,与老师平起平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老师的批评。 A: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A 说法错误;
庭活动,逗老人开心。她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全国观众,这启示我们( )
孝敬父母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现在只需要努力学习
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孝敬父母就是一切事情都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意见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不需要回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孝敬父母。 B: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孝敬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故 B 正确; A:错误,现在也可以孝顺父母,故排除 A;
C:错误,“一切事情”太绝对,故排除 B; D:错误,需要回报,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B。
“孝”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写法。《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言行与此相一致的是( )
爸,你上了一天班很累了,还是我来拖地吧!
妈,到底有完没完?就这点小事你要一直唠叨到天亮吗?
爸妈,我没时间陪你们,你们去敬老院,以后自己照顾自己!
爸妈,我现在没钱,孝敬不了你们。等我以后有钱了,再说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的表现。A 观点中的做法是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观点正确;B 观点中讨厌父母劳动的做法是没有和父母合理沟通交流的体现,观点错误;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C、D 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A 答案。
上海市“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人群的常见不良生活方式中,“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占 82%;“常吃油炸、烧烤和烟熏食品”,占 79%;“三餐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占 78%。这( )
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多元化
表明人类可以随意驾驭自己的生活
警示人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说明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守护生命的认识,根据所学,守护生命需要我们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题文中影响市民的不良生活方式警示人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AD 与题文主旨不符;B 随意驾驭的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 C。
“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所有的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以下说法中,你觉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
①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活出精彩人生
②为别人而活,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③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奉献爱心、帮助别人
④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命的价值。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内容,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①③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下图警示我们要( )
①胆大心细,向下抛物时要看清是否有行人 ②珍视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
③高空抛物必入刑,网上曝光抛物人信息 ④学法知法,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珍爱生命、树立法治意识
①: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有无行人都不能向下抛物,①说法错误;
②④:我们要珍爱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学法知法,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②④说法正确;
③:网上曝光抛物人的信息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以下户外活动,符合“安全”要求的有( )
①小李与小伙伴骑车郊游,在公路上斗快车、双手离把“耍车技”
②暑假,小王和妈妈参团,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游览了“龙王洞”
③暑假,小徐经常在父亲的陪伴下到正规的游泳场游泳锻炼
④每次在户外遇到雷电天气,小赵都会立即跑到大树下避雷
A. ②③B. ①④C. ③④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
①:做法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是不可取的,①说法错误;
②③: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游览了“龙王洞”、在父亲的陪伴下到正规的游泳场游泳锻炼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守护生命的表现,②③说法正确;
④:做法容易遭到雷击,威胁生命健康,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下列关于建立友谊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需要开放自己②需要投其所好
③需要学会尊重对方④需要持续的行动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立友谊的方法。
①③④: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建立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而不需要投其所好,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生命是宝贵的。守护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的幸福。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参加适量运动 ②注意保护视力
③沉迷网络游戏 ④挑食不吃蔬菜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涉及守护生命,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多运动、保护视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爱护身体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沉迷网络、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③④错误;故本题选 A。
你若不想做,就找借口;你若想要做,会找方法。面对失利与困境,人们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表明
①人生难免会经历挫折
②挫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
③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④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选择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失利和困境属于挫折,表
明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挫折具有两面性,其中①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
D。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 1964 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②奉献的人很辛苦,得不偿失
③只有从事科学研究,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④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乐于创造, 造福于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生命的价值,①④说法正确。②错误,奉献是幸福的,是值得的。③ 中“只有,才”观点过于绝对。故选 B。
2020 年清明节,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以国家之名和最高仪式深切悼念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向所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致敬。以国家之名悼念逝者是( )
①因为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②百姓对逝去生命的无奈
③中国人民集体情感的表达④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命的态度;悼念逝去的烈士和同胞,是因为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中国人民表达情感的方式,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不是为了传递无奈;故本题选 C。
二、非选择题
2020 年春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作出了延长开学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停课不停学】
虽然寒假拉长,但我们的学习没有停止,许多同学在家利用教师提出的课程资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看经典名著、经典电影、探究文学艺术;在学习编组、提高计算级应用技术,在学画画、弹琴、唱歌、陶冶情操;在跟着爸爸妈妈学做家务……在跨时空中享受学习,充盈人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你的经验,谈谈你对“学习”的理解。
【停课不停教】
疫情当前,老师们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如期“开学”。小屏幕变成黑板,老师化身“主播”,在网上利用各种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困惑,还不断向学生及家长普及“新型冠病毒”的关知识。
有同学认为:“网络资源那么丰富,自主学习就行,有没有老师都没问题。”据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 所看、所听、所尝、所接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学会学习,还意味着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老师在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影响着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是通过网络资源学不到的,教育离不开老师。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两则材料考点考查:对学习的理解、老师的作用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尊敬老师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对学习的理解,先分析材料,后运用教材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我们的学习没有停止→可联系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有效信息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联系学会学习,还意味着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有效信息③:看经典电影、学习计算机、唱歌、画画→可联系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终生学习+所听所看都是学习+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
(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观点:网络资源那么丰富,自主学习就行,有没有老师都没问题。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判断正误:错误。
论据①: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论据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老师在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影响着学
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是通过网络资源学不到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错误+教师的重要作用。
【点睛】 政治简答题答题技巧: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在后疫情时期,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回顾疫情,探问生命”的主题活动,分组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一起参与研究性学习。
第一小组:湖北省是首先发现疑似病例的省份,这与某些人喜欢吃野生动物是分不开的。同时,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人们对传染病的防御意识淡薄,使得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各种传接途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第二小组: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国上下面临严峻的考验。17 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 年后的这个冬季,84 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死亡赛跑,从死神手中抢救了一条条生命。还有,解放军指战员、建筑工人、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成为新时代“最美进行者”。
第三小组:疫情无情!四千余名同胞在这场疫情失去了生命,他们中有医护人员、公安交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退役军人、志愿者等抗疫烈士,从疫情发生到严峻、再到胜利在望的不同阶段,他们永远倒在了“战场”上;有不幸被感染而与世长辞的市民们,他们的身份是父母、是子女、是兄弟姐妹,在我们同舟共济度过劫难后,一些人却再也无法与家人团聚。
第四组: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线上教学蓬勃开展。众多学生坚持居家阅读、体育锻炼等,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第五组:近段时间,很多同学家庭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生病,同学们都能乐观面对疾病、相互鼓励、战胜疾病,家庭成员相互照料、邻里之间药品互助,“病毒无情人有情”。
对生命的思考,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生命感言。要求不得泄露个人和所在区域、学校等信息。
【答案】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 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守护生命也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守护生命、敬畏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守护生命、敬畏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等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各种传接途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关键词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展开斗争→敬畏生命、善待他人;
关键词③: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④:坚持居家阅读、体育锻炼等→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增城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