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五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D. 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 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
C. 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D. 真空不能传声
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A. B. C. D.
4.新冠病毒的直径约100nm,口罩主要材料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熔喷无纺布,细密的结构能阻拦微米左右的飞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直径约B. 病毒直径约
C. 病毒直径约D. 病毒直径约
5.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导致的
C. 读数时估读数字越多,误差越小D. 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6.图中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同学们唱歌发出的声音
瀑布冲击水面发出的声音
切割物体发出的刺耳声音
青蛙鸣叫发出的声音。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 都是噪音
7.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 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小车的车厢B. 对面驶来的小车C. 路旁的小树D. 沿途的建筑物
9.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夸父一号”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夸父一号”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 “夸父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 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 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10.现在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B. 缓解“热岛效应”C. 降低噪声污染D. 减少大气污染
11.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做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比运动的路程长D. 比运动的速度大
12.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13.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s。
14.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1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
17.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______车的速度大,5 s内乙车通过的路是______ m,甲车的速度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9.如图,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此过程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
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_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______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20.在学习了音调知识后,小明发现小提琴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影响,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她找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所示: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小芮不能选择A、C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所以她选择 B、C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芮选择A、B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cm。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为______。
21.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秒表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每格表示。
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本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__的误差。
该次实验中,测得长为______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关系图象,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运动情况的图象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22.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你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你听到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有高有低,这是靠______振动发声选填“空气”或“水”。
2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的速度行驶100m。求: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4.小曾一家十一国庆假计划从涟源出发去往娄底高铁南站,再搭乘高铁到贵州黄果树瀑布去旅游,并且提前在网上订好了G2117次列车的车票,计划在贵阳北站下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曾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求:
“120”的含义是______;
“60km”的含义是______;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的位置到娄底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
小曾在网上查到G2117次列车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距离为711km,试计算该车次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指甲的宽度在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D
【解析】解:A、敲锣是由于锣面的振动而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声音响亮是指响度大,与音调无关,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D。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答案】B
【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故选:B。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4.【答案】A
【解析】解:因为,所以。
故选:A。
。
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换算,熟悉不同单位间进率是正确解答的基础。
5.【答案】D
【解析】解: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错误是由于操作不正确导致的,故B错误;
C、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位数越多误差越小,故C错误;
D、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D正确。
故选:D。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6.【答案】C
【解析】解:同学们唱歌是声带在振动;瀑布冲击水面发声是水在振动;切割时的声音是切割机在振动;青蛙鸣叫声是气囊在振动。
归纳得出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选:C。
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四幅图发现共同特征,归纳得出结论。
要求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几件事的特征来反映一类事的特征。
7.【答案】C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点全面掌握。
8.【答案】A
【解析】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9.【答案】B
【解析】解:
A、火箭上升过程中,“夸父一号”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箭上升过程中,“夸父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火箭上升过程中,运载火箭与地球有位置变化,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火箭上升过程中,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在向下发生位置变化,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是向下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0.【答案】C
【解析】解: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
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C。
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
11.【答案】D
【解析】解:
A、时间段内的图像为直线,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时间内,汽车的路程没有改变,故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纵坐标可知,比运动的路程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比图像的倾斜程度大,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故比运动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像中的横纵坐标判定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图像的性质判定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的图像,理解图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甲、乙的波形特点是: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从波形上显示为排列密集;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从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远;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3.【答案】
【解析】解:甲图中刻度尺左端读数为,右端读数为,所以结果需要减去初始值,得到;图乙分钟盘已经过了,所以小盘可读,大盘读,所以测量的时间为。
故答案为:;。
刻度尺是否从零刻线开始测量,若不是,则结果需要减去初始值,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秒表读数是小盘的分钟加上大盘的秒而得到最终结果。
本题考的是刻度尺读数和秒表读数,属于基础题。
14.【答案】云 月亮 地球 太阳
【解析】解:
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躲进云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云为参照物
乌云遮住了月亮,被研究的物体是乌云,乌云遮住了月亮,说明乌云是运动的,乌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月亮为参照物。
同步卫星运转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所以相对地球位置没有改变,始终在地球的上方,所以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位置发生改变,相对太阳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云;月亮;地球;太阳。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5.【答案】甲 乙
【解析】解: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
答:甲;乙
此题是根据两幅图片填空。频闪照相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两个小球间的间隔相同。速度越来越快的小球,两个球之间间隔越来越大。
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以及观察运动图象的能力。
16.【答案】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解析】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7.【答案】
【解析】
18.【答案】甲 60 20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在相等时间,如3s内,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因此甲车的速度大;
由图象可知,在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
甲车的速度:。
故答案为:甲;60;20。
在相等时间内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确定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
根据图象提供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车的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图象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能够从图象中找到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知识,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中考经常考到的知识点。
19.【答案】振动 转换法 空气 不能 小 真空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乒乓球是放大音叉的振动,是利用转换法,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响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使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
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乒乓球不能弹起。
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可以推理,真空无空气,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空气;不能;小;真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表示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月球是真空状态;
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题。
20.【答案】C、D A、C两根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 20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为了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应选C、D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不能选择A、C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原因是A、C两根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故应选择B、C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选择琴弦的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则表中缺少的数据是20;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D;、C两根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控制变量法。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21.【答案】 刻度尺 秒表 小 时间 偏大 ③
【解析】解: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C间的距离,小车在AB的运动时间;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可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只有③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③做加速运动,故图线③能正确的描述其规律。
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小;时间;;;偏大;③。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如果斜坡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会过快,运动时间过短,给计时带来不便。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可以计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判断速度变化。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结合图象分析解答。
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目,考查了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计算、对运动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中等题。
22.【答案】音调 空气
【解析】解: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要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23.【答案】解:
由可知,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
由可知,在模拟公路上的时间:
;
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总路程,
总时间,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
答: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已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的速度行驶500s,根据计算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根据公式变形计算出在模拟公路上的时间;求出总时间和总路程,根据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利用公式时,要注意适用条件,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24.【答案】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此处到娄底市的距离是60km
【解析】解:标志牌上的“120”表示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即限速;
标志牌上的“60km”表示此处到娄底市的距离距离是60km。
车的最大速度,此处到娄底的距离,
由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到达娄底,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
根据表格数据求出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时间:
::,
该车次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平均速度:
。
答: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
此处到娄底市的距离是60km;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的位置到娄底最快需要用;
该车次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平均速度为。
椭圆形的指示牌限定的最大速度,单位为;
长方形的指示牌表示从该地到娄底的距离;
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根据表格数据求出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该车次从娄底南到贵阳北的平均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的应用,关键是理解标志牌的含义。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
A
钢
20
B
钢
C
钢
40
D
尼龙丝
40
G2117次立即预定
长沙南——昆明南
08:35 6小时21分14:56
站次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留时间
1
长沙南
发站
08:35
----
2
娄底南
09:10
09:13
3
3
邵阳北
09:29
09:32
3
4
怀化南
10:13
10:17
4
5
芷江
10:29
10:31
2
6
新晃西
12:13
12:17
2
7
三穗
11:09
11:11
2
8
凯里南
11:36
11:38
2
9
贵定北
12:01
12:03
2
10
贵阳北
12:13
12:17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东辛店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