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期中 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期中 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时,下列哪个著作记录了有关物质及其变化
A. 《天工开物》 B. 《资治通鉴》 C. 《山海经》 D. 《警世通言》
【答案】A
【解析】A.《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包含物质及其变化,A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等方面的诸多内容,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与物质及其变化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B.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都是酸
D. NH4Cl不含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答案】A
【解析】A. 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属于酸性氧化物,A正确;
B.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B错误;
C.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酸式盐,C错误;
D. NH4Cl不含金属阳离子,但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组成,属于盐,D错误;答案选A。
3.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为不同的分散系,其实质原因为
A. 两种体系颜色不同
B. 两种体系稳定性不同
C. 硫酸铜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答案】D
【解析】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硫酸锕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为不同的分散系,其实质原因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故选D。
4. 对于酸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盐酸属于电解质
B. 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故属于酸
C. 稀硫酸与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碱性氧化物
D.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A
【解析】A.盐酸中含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H2SO4属于酸,故B正确;
C.碱性氧化物是能与水作用只生成碱或与酸作用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FeO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5. 在相同条件下能进行如下三个反应:
由此可判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的反应不能进行
D. 的反应不能进行
【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中,氧化剂为B2,氧化产物为A2,还原剂为A-,还原产物为B-;
反应②中,氧化剂为A2,氧化产物为C2,还原剂为C-,还原产物为A-;
反应③中,氧化剂为D2,氧化产物为B2,还原剂为B-,还原产物为D-。A.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性:D2>B2>A2>C2,故A错误;
B.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性:,故B正确;
C.反应,还原性:A->D-,符合事实可以进行,故C错误;
D.反应,还原性:C->B-,符合事实可以进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A. 氯化铁溶液 B. 液氯 C. 新制氯水 D. 84消毒液
【答案】C
【解析】A.氯化铁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只存在氯离子,不存在氯分子,A不符合题意;
B.液氯为液态的氯分子,只存在氯分子不存在氯离子,B不符合题意;
C.新制氯水中,只有一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同时存在氯分子和氯离子,C符合题意;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只存在氯离子不存在氯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叙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A.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其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A错误;
B.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加热条件下饱和FeCl3溶液与水反应,与FeCl3能与碱反应无关,故B错误;
C.Na投入到MgCl2溶液中时,Na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能,所以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咸味,可做调味品,故A正确;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故B错误;
C.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能够和盐酸反应,可以做抗酸药,故C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消毒剂,故D正确;
故选B
9. 具有强氧化性,与木炭等还原性物质可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与反应时,是还原剂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粉末,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C. 与木炭反应时,表现出强氧化性
D. 与反应可生成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O2,方程式为,过氧化钠发生歧化反应,因此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A错误;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充分振荡,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氧气,Na2O2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无色,故B正确;
C.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碳具有还原性,因此过氧化钠与碳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故C正确;
D.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Na2O2+SO2=Na2SO4,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0. 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到室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加
B. 放入稀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固体析出
C. 放入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析出
D. 放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有氢气放出,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少量水,恢复到室温后,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不会观察到有紫红色固体(Cu)析出,故B错误;
C.Na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
D.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故D错误;
答案选C。
11.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固体Cu(OH)2和稀盐酸反应B. 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
C. 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D. 稀氨水和H2SO4、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A.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和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B正确;
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C错误;
D.和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B。
1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A项错误;
B.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B项错误;
C.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生成,加入生成和水,C项正确;
D.氯化铜溶液与硝酸钠不反应,D项错误;
故选C。
13. 下列条件下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溶液中:、、、
B. 在溶液中:、、、
C. 含有的溶液中:、、、
D. 澄清透明溶液中:、、、
【答案】D
【解析】A.含有的溶液为紫红色,不符合无色透明的溶液,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氢氧根与镁离子会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钙离子与碳酸根反应产生碳酸根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澄清透明溶液中,、、、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4. 已知: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
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D. 将少量溶液加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先被氧化
【答案】B
【解析】A.反应①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是高锰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故A正确;
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反应①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氯气为氧化产物,氧化性:;反应②中,溴水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亚铁离子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铁离子为氧化产物,氧化性:Br2>FeCl3;反应③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氯气为氧化剂,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溴单质为氧化产物,氧化性:;综合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故B错误;
C.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所以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则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故C正确;
D.根据反应③氯气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溴离子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溴水为氧化产物,所以还原性溴离子大于氯离子,溴离子优先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5. 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氮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和NaOH,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卤水中含有、、等,利用氯气可提取卤水中的溴、碘等元素,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表示正确的是
A. 电解饱和食盐水:
B. 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
C. 向卤水中通入制取:
D. 向卤水加入石灰乳制:
【答案】C
【解析】A.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A错误;
B.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错误;
C.向卤水中通Cl2制取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C正确;
D.向卤水加入石灰乳制Mg(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Ca(OH)2=Mg(OH)2↓+Ca2+,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表示为:,故A错误;
B.水中H元素部分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生成H2得到2电子,Na中Na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1价,最小公倍数为2,转移电子为2e-,表示为:,故B错误;
C.硫元素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硫化钾,2个硫化合价由0变为-2,1个硫化合价由0变为+4,图示正确,故C正确;
D.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硫酸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单线桥法中线桥应从Cu出发、指向硫酸中的S元素,表示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7. 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Fe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加入还原剂,A错误;
B.,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B错误;
C.,I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加入氧化剂,C正确;
D.,Mn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D错误;
答案选C。
18. 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S2- ⑤Cu ⑥H2O2 ⑦Fe2+ ⑧。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 ①④⑤⑦ B. ③⑥⑦⑧ C. 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①Al3+中元素化合价是+3价,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有氧化性;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②Cl-、④S2-、⑤Cu均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③N2、⑥H2O2、⑦Fe2+处于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⑧中锰元素处于最高价,氧元素处于最低价,因此③⑥⑦⑧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答案选B。
19. 不能用来鉴别和两种固体的操作是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
C.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同浓度的稀盐酸
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Na2CO3与CaCl2溶液作用产生CaCO3沉淀,而NaHCO3则不与C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产生,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向Na2CO3中逐滴加少量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NaHCO3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可以通过产生气体的快慢加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20. 如图是制备漂白粉的实验装置,三颈烧瓶中盛有澄清石灰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和浓盐酸置于锥形瓶中反应制备
B. 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冰水浴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温度,防止发生副反应
D. 锥形瓶和三颈烧瓶之间应加装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锥形瓶为产生氯气的装置,此装置为不需要加热即产生氯气,产生氯气通入到三颈烧瓶中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制备漂白粉,最后用氢氧化钠对过量的氯气进行吸收。A.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不需要加热即可产生氯气,故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三颈烧瓶中为澄清石灰水,可以拆为离子,因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该反应放热,为避免温度升高生成氯酸钙,需用冰水浴降低温度,故C正确;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会吸收Cl2,且有二氧化碳产生,应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Cl2中的HCl,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_____。
(3)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依据题目要求填空:
①A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反应;
②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⑤E中最终收集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①. ②.
(2)
(3)①.
②. 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4)①. 分解 ②. 吸水,干燥CO2气体 ③. 2CO2+2Na2O2=2Na2CO3+O2 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 氧气
【解析】(4)A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中可能混有没反应的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小问1详解】
、均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均能完全电离,因此,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化合价由0变为+1失去电子、氢化合价由+1变为0得到电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Cl2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为,氯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有降低,故Cl2的作用是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小问4详解】
①A中碳酸氢钠加热生成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发生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水,干燥CO2气体;
③C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④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中可能混有没反应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E中最终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22. 如图所示,将仪器中浓盐酸滴加到盛有的烧瓶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和,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内置有铁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____,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气体通过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气体通过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烧杯E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资料表明D中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剧烈反应。为收集D中产物,在与之间,除增加收集装置外,还需要增加_____装置。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除去氯气中的HCl ③. 浓硫酸 ④.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2Fe+3Cl22FeCl3
(4) ①. 氢氧化钠溶液 ②. Cl2+2OH-=Cl-+ClO-+H2O
(5)干燥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方法制取氯气,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要得到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可以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除杂,氯气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能够污染空气,应进行尾气处理,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HCl,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3Cl22FeCl3;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烧杯E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小问5详解】
根据已知资料,生成的氯化铁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H2O(g)剧烈反应,需要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为收集D中产物,在D与E之间,除增加收集装置外,还需要增加干燥装置,防止装置E中水蒸气进入。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氯水具有漂白性
具有氧化性
B
能与碱反应
饱和溶液能用于制备胶体
C
的金属性比强
可用与溶液反应制取
D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分胶体和溶液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复方氢氧化铝片
漂白粉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广东省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化学pdf、5226A化学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的作答,72L氯气,2 ml/L的溶液中数目小于,8L,36L氯气,B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