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上海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每题应选一个或多个选项。
    3.测试范围:必修一第1~4单元,主题1~主题12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太阳系一颗独特的行星——地球(23分)
    地球之所以能够孕育生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处于太阳系中的一个特殊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适居带”或“生命带”。 地球不仅处于适居带内,而且处于适居带的中心位置。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和_______;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_______适中,所以_______适宜。(4分)
    2016平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水凼中落成启用。“天眼”探测范围可达到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义。
    2.“天眼”望远境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单选 2分)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张紫外线模式下拍摄的“微笑的太阳”照片。科学家解释道,“微笑的太阳”很可能是“笑里藏刀”,太阳的“眼睛”“嘴巴”这些暗斑区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
    3.“微笑的太阳”有一个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阳活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据此推测明亮的“鼻子”区域属于( )(单选 2分)
    A.光球层的黑子 B.色球层的耀斑 C.色球层的日珥 D.日冕层的太阳风
    4.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单选: A.磁极翻转 B.磁暴 C.磁场消失)现象。从“眼睛”“嘴巴”暗斑区域产生的太阳风,可能在两极地区产生____(单选: A.酷热 B.暴雨 C.极光)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现象在2014年比较剧烈,估计未来再剧烈地发生这些类似现象,最近的时间将出现在____(单选:A.2016 B.2020 C.2025 D.2028)年前后。(6分)
    5.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不定项选择 3分)
    A.超强的紫外辐射 B.巨大的温度差 C.极光的干扰 D.耀斑的突然爆发
    6.加拿大北部是全球欣赏极光最佳地区之一,极光现象的形成与以下太阳圈层活动最为相关的是( )(单选 2分)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7.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下列关于对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编号)(2分)
    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③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④爬行动物大发展 ⑤被子植物大发展
    8.在恐龙繁盛时期,地球上主要以__ __植物为主,这对目前的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是_ ___。(2分)
    【答案】1.地球 火星 距离 温度 (4分)
    2.A (2分)
    3.B(2分)
    4. B C C (6分)
    5.ABD (3分)
    6.C (2分)
    7.①③⑤(2分)
    8.裸子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煤炭资源(2分)
    【1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温度(温度和光照)适宜。
    【2题详解】“天眼”探测范围可达到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所以是可观测宇宙。
    【3题详解】鼻子区域比较明亮,是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应为耀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B正确,结合所学鼻子不是日珥、黑子、太阳风,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地球磁场紊乱,发生磁暴现象。从“眼睛”“嘴巴”暗斑区域产生的太阳风,可能轰击两极地区的大气层,产生极光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现象在2014年比较剧烈,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估计未来再剧烈地发生这些类似现象,最近的时间将出现在2025年前后。
    【5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空间站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由于大气稀薄,有超强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的耀斑爆发带来的大量带电粒子流;缺少厚厚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会有巨大的温度差,ABD④正确;极光主要影响在地球两极地区,对空间站影响较小
    【6题详解】
    极光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美丽的光,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C正确;光球层的太阳活动为黑子;色球层太阳活动为耀斑、日珥;对流层属于地球大气层。
    【7题详解】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结合材料可知,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此时期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大陆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期,①③⑤正确。
    【8题详解】在恐龙繁盛时期,地球上主要以裸子植物为主;积极影响: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
    二、探空气球探测大气层(32分)
    探空气球是人们探测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工具之一,一般上升高度可达30KM。
    2023年12月某个晴朗午后,科研团队在北京城郊释放了探空气球,并绘制了四条气温垂直变化曲线(图1),图2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
    9.根据回传数据绘制的气温垂直变化图(图1),与事实相符的是( )(单选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2所示大气成分是______(单选:A.臭氧 B.二氧化碳),它可以吸收______(单选:A.太阳短波 B.地面长波)辐射,集中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单选: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主要起到了______(单选: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8分)
    11.此次实验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从下到上通过的大气层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2分)试在上图1中画出两层大约分界线。(2分)
    12.地面吸收______辐射温度升高,对流层中的大气,主要靠吸收_____辐射而增热,_____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______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4分)
    13.夜晚在沙滩点燃篝火,烟雾飘向______(陆地/海洋),(1分)画图解释原因。(2分)
    14.若科研团队在海南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那么会更______(单选:A.快 B.慢)(2分)离开对流层,试说明原因。(1分)
    15.逆温层位于大气层的___________。(1分)图示逆温现象从发展到消退的排序,正确的是____。(2分)
    A.dbac B.acdb C.dabc D.cabd
    16.下列有利于逆温现象形成的环境是( )。(不定项选择 3分)
    A.白天 B.夜晚 C.有风 D.无风
    17.说明逆温现象往往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___________。(2分)
    【答案】9.B (2分)
    10.A A B A (8分)
    11.对流层、平流层 (2分) 画图(2分)
    12.太阳 地面 地面 大气逆(4分)
    13.海洋 (1分)画图(2分)
    14.A (2分) 对流层纬度越低厚度越大(1分)
    15.对流层(1分) A (2分)
    16.BD(3分)
    17.逆温现象出现时,气温下冷上热,抑制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2分)
    【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排除③④;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2023年12月某个晴朗午后,科研团队在北京城郊释放了探空气球”,12月份北京的气温应为零下,排除①,图中②曲线符合这一变化规律。故选B。
    【10题详解】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所示大气成分主要位于平流层,是臭氧,它可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主要起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1题详解】此次实验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是33公里,对流层最高17—18公里,平流层最高为50公里,因此,通过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两者分界为气温从降低到升高的拐点。画在虚线上。此时为冬季,北京纬度较高,因此对流层高度10公里左右。
    【12题详解】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升温,产生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3题详解】夜晚,沙滩降温比海水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海洋暖,空气上升,因此近地面刮从陆地向海洋的风。
    【14题详解】若科研团队在海南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那么会更慢离开对流层。因为海南纬度低,对流层更厚。
    【15题详解】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了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的现象。逆温通常由近地面开始出现,图中d图逆温开始显现,b图逆温层厚度增大,a图中近地面最先升温,逆温开始消退,c图逆温完全消失,故图示逆温现象从发展到消退的排序是dbac ,A正确。
    【16题详解】夜晚地面降温快、大气降温慢,近地面大气降温快于高层大气,因此出现逆温天气;无风不利于热量交换,利于逆温存在,BD正确。
    【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发生时由于大气层呈现出下冷上热的特点,空气对流作用弱,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悬浮颗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无法得到及时消散而发生聚积在逆温层下方大气中的现象,往往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三、台风与城市内涝(26分)
    材料一:2024年9月16号凌晨,76年来超强台风贝碧嘉在上海登陆,给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9月15日晚,上海市浦东、金山、奉贤、崇明区发布台风红色预警。按照《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定,以上四区,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可采取临时停课、停工、停运、停航、停园、停业等措施
    材料二: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图一
    图二
    18.图一,台风贝碧嘉生成 ______。(1分)
    19.生成图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不定项选择 3分)
    A.遥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0 .台风侵袭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主要为( )(2分)
    A.冬春季 B.夏秋季 C.春夏季 D.秋冬季
    21.台风贝碧嘉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台风从海洋移动到陆地的过程属于该循环中的____环节。(2分)
    22.台风贝碧嘉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海洋灾害是______,针对海洋灾害可采取的防御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贝碧嘉登陆前夕,上海发布了“六停”,试说明政府采取的防御台风贝碧嘉的措施。(4分)
    24.读图二,写出水循环环节abcd名称,并说明城市对这些环节的影响,a______ (增加/减少)、b______(增加/减少)、c______(增加/减少)、d______(增加/减少),试说明台风易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试写出两点减少内涝常采用的措施。(8分)
    25.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 )(不定项选择 3分)
    A.土地利用 B.人口密度 C.土壤类型 D.地下管网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④ ①③④
    【答案】18.西北太平洋(1分)
    19.ABC (3分)
    20.B (2分)
    21.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2分)
    22.风暴潮 修建、加固海堤;建设潮位监测体系,实时发布和灾前预警;加强保护珊瑚礁、红树林、防护林带等。(3分)
    23.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两点4分)
    24.a地表径流量增多,b下渗减少,c地下径流减少,d蒸发减少( 4分) 短时间内降水量大,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易引发内涝。(2分)建设海绵城市、花园城市;铺设透水路面、地砖;增加湖泊、湿地等水域面积。(2分)
    25.ABD(3分)
    【18题详解】从图一海陆轮廓可看出,台风贝碧嘉生成于西北太平洋。
    【19题详解】台风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预测狂风暴雨可能影响的地区等,所以3S都利用了。
    【20题详解】台风侵袭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主要为夏秋季。
    【21题详解】水循环的类型有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台风的移动是从海面移动向陆地,将海上的水汽带至陆地,故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将水汽携带至陆地的环节为水汽输送。
    【22题详解】根据材料,台风“贝碧嘉”带来的强劲风力会引发风暴潮,可能沿海地区带来风暴潮灾害。为了防御风暴潮,可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可能遭受风暴潮灾害的沿海地区,通过修建、加固海堤等提高抵御风暴潮的能力;通过建设潮位监测体系,实现对潮位长期、连续、实时的监测。通过建设预报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发布和灾前预警,以提前做好人员疏散、物资转移等针对性预案。另外,还应科学规划沿海资源利用,加强保护珊瑚礁、红树林、防护林带等,减轻风暴潮影响。
    【23题详解】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危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所获得的各种监测资料,可分析台风的动向、预测登陆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此外,当台风来临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台风灾害。
    【24题详解】城市不透水地面比重增加,城市地表蒸发d和蒸腾量减少,台风带来的暴雨,a地表径流量显著增多,而下渗b减少,补充地下径流c减少;
    【25题详解】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需要了解城市中易出现排水不畅且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需要调用的图层有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地下管网,ABD正确。
    四、地貌、植被与土壤的综合考察(19分)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环境为研究对象,有很强的实践性。
    材料一:2024年暑假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沿着东南沿海某省某河流干流从河口到源头进行地貌、植被、土壤等综合考察。图1是兴趣小组绘制的该河流沿途地貌示意图及在考察点拍摄的景观照片。
    任务一 观察地貌
    26.观察图中①、②、③、④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表。(3分)
    任务二 观察植被同学们在②地观察植被,这里植被茂密,森林为主,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四季常绿。
    27.植被类型属于______,反映出本地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3分)
    任务三 观察土壤
    同学们在林区①地挖了自然土壤剖面,在③地挖了耕作土壤-水稻土剖面,绘制了剖面图进行对比(图2)。
    28.通过观察①、③两地土壤剖面,发现两种土壤颜色不一样,结构也不同。两种土壤比较,水稻土( )(不定项选择 3分)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有机质 C.肥力水平更高 D.结构更复杂
    任务四 融会贯通
    老师又出具了历届研学小组拍摄的典型的地貌图片(下图)。
    29.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四幅景观图按成因分成两类,并说明划分依据。(6分)
    30.读图丁,描述丁地区的地貌主要特征。(4分)
    【答案】26 冲积扇 三角洲 地势平坦(3分)
    2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3分)
    28.CD(3分)
    29.侵蚀地貌:甲、丙、丁;堆积地貌:乙。依据:甲地貌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丙是V形河谷,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丁是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形成的。乙是河口三角洲,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6分)
    30.山峰林立;地表崎岖。(4分)
    【26题详解】读河流地貌景观图可知,图中①地貌为分布在河流上游的V形峡谷,其河谷特点主要表现为河谷呈V形,崖壁陡峻,深度大于宽度,山高谷深,谷底狭窄;图中②地貌呈扇形,从山顶向扇缘倾斜,有错综河网,为冲积扇;图中③地貌地表平坦,河床较浅,河流侧向侵蚀充分,曲流发育,是冲积平原。图中④地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三角洲。
    【2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茂密,森林为主,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四季常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28题详解】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正确,B错误;由于水稻土是经过人类精心耕作、培育形成的,所以自然形成的枯枝落叶层不会更厚,甚至极少存在,A错误;另外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正确。故选CD。
    【29题详解】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四种地貌分别为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流水堆积地貌(三角洲)、流水侵蚀地貌(V形河谷)、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30题详解】读图可知,丁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的形态特征是山峰林立、地表崎岖。
    观察地点




    地貌名称
    V形河谷/峡谷

    冲积平原

    地表特征
    山高坡陡谷深,落差大,水流急
    扇形,从山顶向扇缘倾斜,有错综河网
    ,河流多曲流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江苏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江苏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图示风速最大的城市是,图示时刻,北京的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1(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01(新高考通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图中各海区的盐度,右图中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北京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北京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