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种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且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C.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容易凝固
D. 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答案】D
【分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后者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详解】A、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P,有的还有N,纤维素、几丁质等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错误;
C、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C错误;
D、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D正确。
故选D。
2. 蛋白质分选的共翻译转运途径是指蛋白质在合成的同时进行转运,其转运途径是: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粗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粗面内质网腔中,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3H标记的亮氨酸可用于研究蛋白质分选途径
B. 蛋白质分选机制保证了加工成熟后的蛋白质正确定位
C. 在蛋白质分选的过程中,内质网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D. 粗面内质网膜上应该有与信号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答案】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因为亮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用3H标记亮氨酸,可以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途径,可用于研究蛋白质分选途径,A正确;
B、蛋白质分选机制能够将不同的蛋白质运输到正确的位置,保证了加工成熟后的蛋白质正确定位,B正确;
C、在蛋白质分选过程中,高尔基体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而不是内质网,C错误;
D、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粗面内质网,推测粗面内质网膜上应该有与信号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正确。
故选C。
3. 线粒体内有核糖体,其被破坏会影响线粒体功能,受损的核糖体会以下图甲、乙两种方式形成囊泡离开线粒体;乙途径是线粒体内膜向外凸起,借助外膜上的离子通道延伸形成囊泡;包裹有损坏核糖体的MDV和VDIM最终均在溶酶体内被降解。线粒体内膜损伤也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损伤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
B. MDV和VDIM的形成和清除过程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外膜上的离子通道能参与形成VDIM,也能参与相应离子的主动运输
D. 线粒体DNA上的基因也能转录,且在线粒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特定蛋白质
【答案】D
【分析】溶酶体内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菌。
【详解】A、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所以线粒体内膜受损时不会直接影响CO2的产生,A错误;
B、MDV和VDIM的形成和清除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错误;
C、外膜上的离子通道能参与形成VDIM,也能参与相应离子的协助扩散,C错误;
D、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也能转录、翻译合成特定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4. 协同运输是一类依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该运输方式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如图表示不同物质出入液泡的生理过程,其中CAX为协同运输的载体,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液泡内酸碱度的变化不会影响液泡吸收Ca2+
B. H+载体也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 与H+载体结合的是从ATP分子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
D. 液泡内含有的Ca2+、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与液泡的充盈度有关
【答案】A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H+进入液泡需要载体且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H+运出液泡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Ca2+进入液泡与H+运出液泡相伴随。
【详解】A、液泡内酸碱度的变化会影响H+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进而影响液泡吸收Ca2+的能量供应,A错误;
B、H+载体能催化ATP水解,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正确;
C、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会与H+载体结合,C正确;
D、液泡内含有的Ca2+、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使液泡具有一定的渗透压,与液泡的充盈度有关,D正确。
故选A。
5. “宣州板栗”是安徽著名特产,以其甜、香、糯3大特点驰名中外。板栗加工的难点之一是加工过程中,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栗仁的褐变。为防止栗仁褐变,某科研单位以探究温度对板栗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每隔5℃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由于栗仁中存在多酚氧化酶的同功酶(能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实验检测结果呈现双峰曲线特点。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示曲线说明,结构不同的板栗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
B. 实验结果说明,板栗在45℃条件下处理较长时间就可以避免栗仁褐变
C. 若进行pH对板栗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也可能呈双峰曲线
D. 进行实验时,应先将板栗多酚氧化酶和底物用相应温度处理适宜时间后再混合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详解】A、从图示可直接看出,结构不同的板栗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其最适温度分别约为25℃和45℃,A正确;
B、结构不同的板栗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分别约为25℃和45℃,即在此温度下最易褐变,B错误;
C、根据题干同功酶的定义,说明多酚氧化酶存在不同的分子结构,而pH是通过影响酶的分子结构而影响酶活性的,据此判断,若进行pH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也可能呈双峰曲线,C正确;
D、进行实验时,应先将板栗多酚氧化酶和底物用相应温度处理适宜时间后再混合,这样才能准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6. 含有DNA的叶绿体作为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其中约有3000种蛋白质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内合成后,以前体蛋白的形式,借助叶绿体内、外膜转运蛋白(TOC-TIC)踏入叶绿体的“大门”。最新研究发现,定位于叶绿体内膜的一种马达蛋白能够水解ATP,犹如强劲的引擎,驱动着前体蛋白顺利通过TOC-TIC。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含有的蛋白质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
B. 叶绿体内ATP的水解必然伴随着暗反应的进行
C. 马达蛋白与TOC-TIC合作转运前体蛋白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 进入叶绿体的前体蛋白只能参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过程
【答案】C
【分析】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
【详解】A、叶绿体中也有DNA,其上的基因也能编码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并不都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定位于叶绿体内膜的一种马达蛋白能够水解ATP”,说明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过程中也发生了ATP水解,B错误;
C、定位于叶绿体内膜的一种马达蛋白能够水解ATP,驱动着前提蛋白顺利通过TOC-TIC,该过程具备了发生主动运输的条件,说明马达蛋白与TOC-TIC合作转运前体蛋白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进入叶绿体的前体蛋白有的能参与光反应过程,有的能参与暗反应过程,D错误。
故选C。
7.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如大棚种植,可通过调控环境因素调控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或品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光照适宜时,农田灌溉用水越多,参与光合作用的水越多,作物产量越高
B. 在大棚作物生长旺盛期,需通过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消耗,促进作物生长
C. 当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作物根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 储存粮食时,充入适量氮气并适当降低温度,可较长时间的保持粮食的品质
【答案】D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虽然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农田灌溉用水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通气不良,影响作物根系的氧气供应,从而抑制有氧呼吸,甚至导致根系腐烂,反而造成作物减产,A错误;
B、在大棚作物生长旺盛期,细胞分裂快,生长迅速,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此时期,降低温度虽然可以减少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但也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同时温度降低,细胞分裂减慢,最终会抑制作物生长,B错误;
C、当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作物根系会吸水困难甚至失水,严重影响根细胞的代谢,且植物根系细胞无氧呼吸大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D、储存粮食时,充入适量氮气可以降低氧气浓度,从而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同时,降低温度可以抑制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这些措施可以保持粮食品质和营养价值,D正确。
故选D。
8. 卵巢内的卵泡中由卵丘细胞群(体细胞)包裹着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在卵泡中生长和发育。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如马、犬等;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如猪、羊、鼠等,但均不是成熟的卵细胞。在老龄动物体内,卵母细胞往往因衰老而不能继续发育。最近在小鼠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将一个衰老的卵母细胞植入到一个来自年轻小鼠的卵泡(该卵泡原有的卵母细胞已被移除)内培养,卵母细胞可继续发育形成卵细胞,且此发育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也更好。若该实验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排出的卵子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B. 小鼠排出的卵子可能已经进行了细胞质的均等分裂
C. 年轻小鼠的卵泡具有恢复衰老的卵母细胞继续分裂和发育的能力
D. 卵母细胞发育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分离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
【分析】受精前的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小鼠排出的卵子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对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来说,其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其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A错误;
B、小鼠排出的卵子大都是次级卵母细胞,经过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若排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则还没进行细胞质分裂,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年轻小鼠的卵泡具有恢复衰老的卵母细胞继续分裂和发育的能力,C正确;
D、卵母细胞发育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Ⅱ不再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9. 我国科学家利用重编程技术成功建立了大熊猫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iPSCs),这些大熊猫iPSCs不仅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稳定增殖传代,还能在体内和体外分化条件下,分化为特定的功能性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PSCs体外增殖传代的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B. iPSCs体外分化的过程与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C. 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核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
D. 利用iPSCs分化成的特定组织可治疗大熊猫的各种疾病
【答案】D
【分析】根据分化潜能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如胚胎干细胞。(2)多能干细胞:具有产生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如造血干细胞。(3)单能干细胞(也称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为成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
【详解】A、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A正确;
B、iPSCs体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基因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B正确;
C、多能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其细胞核都具有全能性,C正确;
D、利用iPSCs分化成的特定组织,只能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并不能治疗各种疾病,D错误。
故选D。
10.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衰老调节因子SNORA13。当这种非编码RNA被抑制时,细胞衰老过程显著减缓,表明它可能是治疗与衰老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发现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干预手段,也有望为治疗核糖体病、癌症等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SNORA13属于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
B. SNORA13是基因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的
C. 设法提高SNORA13的活性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
D. 细胞衰老和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
【答案】D
【分析】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
【详解】A、SNORA13属于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A正确;
B、SNORA13是RNA,RNA是通过基因转录形成的,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SNORA13被抑制时,细胞衰老过程显著减缓,所以,可通过提高SNORA13的活性等手段,以促进癌细胞的衰老,进而治疗癌症,C正确;
D、有些细胞死亡是因为细胞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与基因调控无关,D错误。
故选D。
11. 目前人们认为,基因组含有两类遗传信息,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组DNA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另一类则是表观遗传学信息,即基因组DNA的修饰,它提供了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应用DNA遗传信息的指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组DNA序列发生改变,相应的mRNA、蛋白质也会发生改变
B. 一个含有12000对碱基的基因,能够储存多种不同的遗传信息
C. 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是指基因中某些碱基被连接了甲基基团
D.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不影响基因表达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详解】A、基因组DNA序列发生改变,但相应蛋白质不一定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A错误;
B、一个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是特定的,B错误;
C、基因中某些碱基被连接了甲基基团的现象称为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基因经甲基化修饰后, 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C正确;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表达,D错误。
故选C。
12. 细胞中染色体上黏连蛋白的作用是将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在一起,确保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准确分离。黏连蛋白有多种,其中以Rad21为组分的黏连蛋白主要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最终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均等分离;而以Rec8为组分的黏连蛋白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的,当Rec8结构异常或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出现问题时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Rad21为组分的黏连蛋白主要在有丝分裂后期发挥作用
B. 亲本细胞中Rec8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现
C. 在不进行分裂的细胞中,没有控制黏连蛋白合成的基因
D. Rec8结构出现异常不会影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正常分离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黏连蛋白的作用是将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在一起,而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黏连蛋白已经降解,A错误;
B、亲本细胞中Rec8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提前或滞后分离,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出现,如果是第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可能会导致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现,B正确;
C、在不进行分裂的细胞中有控制黏连蛋白合成的基因,只是不表达,C错误;
D、Rec8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姐妹染色提前在减数分裂I分离,进而影响同源染色体的正常分离,D错误。
故选B。
13. 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SHFM)是指出生前肢体有手指或脚趾的缺失,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等方式。下图为某家系关于SHFM遗传的系谱图,图示黑色个体为患者。整个家系的该致病基因最初都来源于I2个体的单个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Ⅲ5和Ⅲ6再生一个孩子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B. SHFM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C. 该家系SHFM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 需要对Ⅲ2进行基因检测,以避免其生出患病的孩子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该家系图中既有男患者又有女患者,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Ⅱ1男患者的女儿Ⅲ3正常,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Ⅲ5基因型为Aa,Ⅲ6基因型为aa,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1/4,A正确;
B、SHFM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整个家系的致病基因最初都来源于I2个体的单个基因突变”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由于Ⅱ1患病,但Ⅲ3正常,排除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可以确定该家系SHFM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错误;
D、IⅢ2肯定存在致病基因,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才可有效避免患病孩子的出生,D错误。
故选A。
14. 下面对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可说明,转化形成的S型菌的致病性可遗传
B. 据艾弗里的实验结果推测,S型菌的DNA可控制多糖荚膜的形成
C. 1个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可能产生2个被35S标记的子代
D. 根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不能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结论
【答案】C
【分析】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提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 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的有致病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转化形成的S型菌的致病性是可遗传的,A正确;
B、艾弗里的实验中,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可推测S型菌的DNA可控制多糖荚膜的形成,B正确;
C、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该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不进入细菌细胞内,不能参与子代T2噬菌体的形成,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结论,D正确。
故选C。
15.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2n=24、无性别分化)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其花色由基因B/b决定。现将多株基因型为BB和bb植株杂交,F₁中出现了甲、乙两种变异植株,二者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两种变异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具有正常受精能力,且子代都能正常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二倍体植物能够产生的三体植株种类最多有12种
B. 将乙自交,子代个体中约有1/4为基因型BBBB的四倍体
C. 甲、乙植株发生的变异分别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甲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比例约为1/4
【答案】B
【分析】染色体变异通常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还有染色体数量变异。一般在出现智力下降、骨骼发育异常、性器官发育不良等情况下,需要检查染色体,并考虑是否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
【详解】A、因该二倍体植物是自花传粉植物,有12对同源染色体,且没有性染色体,所以其最多可形成12种三体植株,A正确;
B、四倍体应是染色体组数加倍的个体,乙植株自交,子代中会出现基因型为BBBB的植株,但该种植株仍为二倍体,B错误;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多一条,所以甲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乙所示的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重复,所以乙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甲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1:2:2,其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比例约为1/2×1/2=1/4,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其中跨膜蛋白203(TMEM203)位于内质网上,参与调节内质网内钙离子水平,当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EM203会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以降低内质网内钙离子水平,当内质网中钙离子下降至正常水平后,钙离子载体失活,因此,TMEM203被认为是一种钙稳态调节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质中具有_____,使得内质网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从转运蛋白的功能特点角度分析,内质网上的TMEM203的转运特点是_____。
(2)TMEM203的活性受内质网内的_____调节。综合题干信息,内质网中钙离子稳态的维持依赖于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细胞膜上存在的水通道蛋白也属于跨膜蛋白,但水通道蛋白和TMEM203分子结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研究发现,水分子可由水通道蛋白以_____方式快速通过细胞膜,但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时往往会受到一定阻碍,从细胞膜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细胞骨架 ②. 只容许钙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钙离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2)①. 钙离子浓度 ②. 负反馈 ③. 当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EM203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以降低内质网钙离子水平,当内质网中钙离子下降至正常水平后,钙离子载体失活,阻止钙离子的排出
(3)①. 控制两种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②. 协助扩散 ③.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疏水性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1)内质网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是因为细胞质中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从转运蛋白的功能特点角度分析,内质网上的TMEM203的转运特点是只容许钙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钙离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2)TMEM203的活性受内质网内的钙离子浓度调节,因为当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EM203会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当钙离子下降至正常水平后,钙离子载体失活。内质网中钙离子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当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EM203被激活,将钙离子运出内质网,以降低内质网钙离子浓度下降,当钙离子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后,钙离子载体失活,阻止钙离子的排出,这种调节机制是通过抑制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钙离子浓度过高)的变化来维持稳态的,符合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3)水通道蛋白和TMEM203分子结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控制两种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从而导致它们分子结构不同。水分子可由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快速通过细胞膜,从细胞膜结构角度分析,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时往往会受到一定阻碍的原因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内部具有疏水性,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分子不易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自由扩散会受到一定阻碍。
17. 青牛胆是多年生常绿缠绕藤本植物,其干燥块茎作为中药被称为“金果榄”。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青牛胆光合特性对遮阴处理的响应特征,以期为青牛胆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某科研单位选取生长状况良好、长势一致的2年生青牛胆幼苗为材料,在林下进行70%~90%(对照,CK)、50%~70%(轻度遮阴,T1)、30%~50%(中度遮阴,T2)、10%~30%(重度遮阴,T3)四种不同透光处理,对青牛胆一天8:00~18:00时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期间,青牛胆光合作用吸收的光主要是_____,吸收这些光的色素位于_____上。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在光能的驱动下,光反应产生的_____中的能量经暗反应转移到(CH2O)中。
(2)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这一自变量是通过_____两方面来实现的。“光合午休”是指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前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的现象,“光合午休”会导致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你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_____。图示说明_____透光处理下“光合午休”现象最明显。
(3)光饱和点是指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下表为青牛胆幼苗叶片相关光合指标的检测结果,据表分析,青牛胆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的处理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答案】(1)①. 红光和蓝紫光 ②.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③. ATP和NADPH
(2)①. 光照强度 ②. 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变化和控制遮阴程度 ③. 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前后,温度较高,导致叶片上的气孔大量关闭,CO2进入叶片组织大量减少,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光反应 ④. 重度遮阴(T3)
(3)①. 轻度遮阴胁迫(T1)组 ②. 在轻度遮阴胁迫(T1)下,青牛胆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青牛胆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
【分析】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是因为光照强烈,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从而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1)青牛胆光合作用吸收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因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两种色素可以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吸收这些光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捕获光能进行光反应;在光能的驱动下,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经暗反应转移到(CH2O)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暗反应利用这些物质将CO2固定和还原,最终合成(CH2O),实现了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到有机物中的过程;
(2)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这一自变量是通过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变化和控制遮阴程度两方面来实现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散失,部分气孔关闭,导致CO2进入叶片的量减少。气孔关闭使得CO2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度遮阴(T3)透光处理下“光合午休”现象最明显。因为在中午时分,重度遮阴组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相对其他组更大;
(3)青牛胆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的处理组是轻度遮阴胁迫(T1)组,因为从表格信息可知,在轻度遮阴胁迫(T1)下,青牛胆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青牛胆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广。
18. 菠菜(2n=12),是极常见的一种蔬菜,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根的白色与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分枝和不分枝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一可判断基因A/a位于_____染色体上;茎分枝和茎不分枝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基因A/a和基因B/b在遗传上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理由是:_____。
(2)实验一的子代中,根红色、茎分枝(♀)的基因型为_____;若实验二的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
(3)若研究菠菜基因组的遗传信息,则应检测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1)①. 常 ②. 茎分枝 ③. 遵循 ④. B/b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和基因B/b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①. AaXBXb ②. 3/4 (3)7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根据实验一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根白色(♀)×根红色(♂)后代不论雌雄均为红色,红色为显性性状,且基因型为AA,若位于性染色体上,雄为白色;
茎分枝(♀)×茎不分枝(♂)的后代:茎分枝(♂)和茎分枝(♀)=1:1;茎不分枝(♀)×茎分枝(♂)的后代:茎分枝(♀):茎不分枝(♂)=1:1,正反交结果不一致,所以B/b位于X染色体上,且茎分枝为显性性状,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A/a和基因B/b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2)由小问1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实验一的子代中,根红色、茎分枝(♀)的基因型为AaXBXb;实验二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代雌AaXBXb、雄AaXbY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所以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4=3/4。
(3)菠菜(2n=12)若研究菠菜基因组的遗传信息,则应检测5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7条染色体。
19.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micrRNA(微小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了一种长度不到1毫米的小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并将目标对准了两个秀丽隐杆线虫的突变株“lin-4”和“lin-14”。巧合的是,安布罗斯已经发现,lin-4基因是lin-14基因的负调控者,下图一为该调控简图。两位科学家研究的秀丽隐杆线虫也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多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雄性个体,下图二为两类秀丽隐杆线虫性染色体组成及繁殖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过程A表示_____过程,该过程中需要_____(写出该过程所需的原料和酶)等物质。图示说明lin-4基因经A过程后,最终形成了具有茎环的局部为双链的Pre-miRNA,该RNA双链区段的碱基配对关系是_____,请根据图一说出lin-4基因调控lin-14基因表达的机制:_____。
(2)秀丽隐杆线虫的一些性状常用于研究遗传规律,例如,秀丽隐杆线虫某性状的野生型(由基因N控制)对突变型(由基因n控制)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XnXn、XNO的两种秀丽隐杆线虫,若要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请结合图二信息,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思路:_____。
②预期结果:_____。
【答案】(1)①. (基因的)转录 ②. 4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③. A与U配对、U与A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答案合理即可)④. lin-4基因表达形成的lin-4RNA参与RISC-miRNA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与lin-14mRNA结合,从而抑制lin-14mRNA的翻译过程
(2)①. 将雌雄同体秀丽隐杆线虫(基因型为XnXn)与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NO)混合培养,获得F1,选择F1中野生型的个体单独培养,获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②. 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约为3:1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据图可知,过程A是基因指导mRNA的合成过程,故过程A为转录过程。
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4种核糖核苷酸,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据图可知,Pre-miRNA是两条RNA链构成,故其碱基配对关系有:A与U配对、U与A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
据图可知,lin-4基因表达形成的lin-4RNA参与RISC-miRNA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与lin-14mRNA结合,从而抑制lin-14mRNA的翻译过程,进而实现lin-4基因调控lin-14基因表达。
(2)①依题意,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基因型为XnXn、XNO的两种秀丽隐杆线虫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据上表可知,雌雄同体(XX)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雌雄同体(XX)间不能杂交,雄性个体(XO)产生的精子都能存活并能完成受精。故可将雌雄同体秀丽隐杆线虫(基因型为XnXn)与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NO)混合培养,获得F1(XNXn、XnO),选择F1中野生型(XNXn)的个体单独培养,获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野生型(XNXn)的个体单独培养,进行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XNXN:2XNXn:1XnXn,故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约为3:1。
20. 芋螺是在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生活的美丽的螺类。芋螺的毒液是通过进化形成的一种非常特别的捕食工具。食性不同的芋螺,毒性强弱也不同。其中毒性最强的当属吃鱼的地纹芋螺,其可通过毒素抑制猎物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阻断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导致猎物休克和麻痹;芋螺也可使用“武器化”的胰岛素来诱发猎物的低血糖休克。研究发现,这种胰岛素对芋螺自身没有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有芋螺都进化出了特别的捕食工具—毒液,同时,部分被捕食者也进化出了躲避芋螺的策略,这属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其进化的实质是_____。研究发现,不同种类芋螺捕食范围不同,有些可以蠕虫、鱼类或其他软体动物等多种动物为食,有些只以鱼类为食物。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_____。理由是:_____。
(2)芋螺的“武器化”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地纹芋螺毒液中的一些毒素能抑制猎物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阻断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和传递,这说明这些毒素影响了细胞膜_____的功能。
【答案】(1)①. 协同进化 ②.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③. 多样性 ④. 杂食性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2)①. 蛋白质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分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来实现。
(1)所有芋螺都进化出了特别的捕食工具—毒液,同时,部分被捕食者也进化出了躲避芋螺的策略,这属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协同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杂食性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地纹芋螺毒液中的一些毒素能抑制猎物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这体现了毒素影响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阻断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和传递还可以体现影响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光合参数
CK
T1
T2
T3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l·m-2·s-1)
5.73
5.30
4.78
5.49
光饱和点/(μml·m-2·s-1)
764.17
773.10
764.84
749.70
光补偿点/(μml·m-2·s-1)
8.14
7.51
8.60
6.82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
实验一
根白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分枝(♀)=1:1
实验二
根红色、茎不分枝(♀)×根白色、茎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1:1
雌雄同体(2n=12)
雄性个体(2n=11)
①两条X染色体:XX
①有一条X染色体:XO
②自体受精产生后代
②产生的精子都能存活并能完成受精
③雌雄同体间不能杂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恩格尔曼采用水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考试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