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B.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生物都能快速运动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如植物并不能快速运动,但是植物属于生物。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A
【详解】“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3. 随着科技的进步,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如:手机指纹解锁,指纹锁等,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性状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人是同一个物种,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故选C。
4. 下列有关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改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可以使视野变暗
B.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的物像变大
C.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D. 欲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分析】(1)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因此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详解】A.改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进入镜筒的光线多,可以使视野变亮,A错误。
B.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物像将会变大,视野变暗,B正确。
C.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里的物像若不够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B。
5.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制定计划D. 获得事实与证据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详解】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D符合题意。
故选D。
6. 我们在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分别体现甘蔗茎有哪些组织?( )
A.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D.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答案】A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故甘蔗茎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
B. 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C. 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D. 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A.过程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A正确。
B. 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
C.②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错误。
D.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D正确。
故选C。
8.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东各市积极行动。下列活动中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交;②出境旅游,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③电池直接扔进垃圾桶;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⑥退耕还林
A. ①②⑥B. ①③⑤C. ①④⑥D. ③④⑥
【答案】C
【分析】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详解】②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废电池中含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乱扔,有毒物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白色垃圾很难分解,破坏生态环境;①④⑥均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故选C。
9. 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B. 曲线乙表示的是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C.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答案】D
【分析】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但一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大豆幼苗长出叶后,光合作用开始进行,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
【详解】A.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A正确。
B.种子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细胞干重不断减少,幼苗形成叶后,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所以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B正确。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故选D。
10. 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 ④为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在本实验中,遮光区域和未遮光区域构成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光。因此,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暗处理,②叶片遮光处理,④叶片酒精脱色,①碘液染色,⑤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C正确。
D.⑤叶片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而叶片遮光部分缺少光照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⑤的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正确。
故选B。
11. 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请结合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是两种细胞结构模式图,______表示植物细胞。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受______(填序号)中遗传 物质的控制。
(3)将玫瑰花瓣浸泡在凉水里,水不变色;泡玫瑰花茶时,水就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______(填序号)的结构,使______(填结构名称)中的色素分子“溢”出来了。
(4)图丙和图丁是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 图丙观察效果欠佳,其形成原因是制片时,______操作不当造成的。
【答案】(1)甲 (2)④
(3)①. ② ②. 液泡
(4)盖盖玻片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图1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图甲是植物细胞。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受图B细胞中的④细胞核的控制。
(3)泡花茶时,将玫瑰花瓣放在沸水里,由于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结构,⑤液泡里的色素分子溢出来了,故水会变成红色。
(4)图丁的效果更好,另一个效果欠佳的原因是临时装片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方法不正确。为避免发生此现象,在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12. 大豆是我国常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时,绘制的大豆的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豆的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
(2)b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
(3)大豆种子结构中的[ ]_________将来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4)春天,大豆种子早播要覆盖地膜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_________。
(5)大豆与豆娘(一种昆虫)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的是 _________。
【答案】(1)②③④⑦
(2)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
(3)⑥胚 (4)适宜的温度
(5)系统
【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细胞膜。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图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的分裂,c表示细胞的分化;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胚;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分生组织、D是薄壁组织(营养组织)。
【详解】(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分细胞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大豆的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大豆的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⑦线粒体;不同点:大豆的叶肉细胞有①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⑤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
(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是染色体的复制。
(3)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4)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早春播种时,用铺盖地膜,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从而达到提前播种、提前收获的目的。所以在春天,大豆种子早播要覆盖地膜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大豆(属于植物)与豆娘(一种昆虫,属于动物)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的是系统。
13. 李老师虽年已古稀,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分析其原因,这与他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密切相关,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夏天傍晚选择树林中的小路散步,他感觉此时此地空气清新、凉爽、湿润。你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_,这两种重要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效果。
(2)李老师晨练时有次随手指断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茎,发现茎的断面有白色的汁液渗出,你认为汁液来自茎的_________,它位于茎的_________。
(3)李老师晨练完后在自家院子里移栽花卉时,采取了带土移栽和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两项措施。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从而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4)李老师说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大山雀与这些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
(5)李老师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①. 筛管 ②. 韧皮部
(3)保护幼根和根毛、降低蒸腾作用
(4)捕食 (5)温度
【分析】(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
(2)筛管位于植物茎的韧皮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所以折断茎后,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白色汁液是有机物,来自植物茎的筛管。
(3)带土移栽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促进呼吸作用,利于植物成活;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植物蒸腾作用,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还可以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
(4)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大山雀以这些昆虫为食,因此,大山雀与这些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5)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谷、山腰和山顶的植被不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14.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该植物一昼夜(AI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其中图甲中序号A和B表示细胞结构, 序号①②⑨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所示结构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 _________。
(2)图乙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段是AI,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____(用序号表示);在CG时间段,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3)图乙中,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在光照过强时,分布在叶片表皮上 的部分_________会关闭。
【答案】(1)①. 呼吸作用 ②. 二氧化碳
(2)①. BH ②. 大于
(3)气孔
【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表示的结构是叶绿体,B表示的是线粒体,①表示的是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的是水。图乙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BH段,进行呼吸作用的时段是AI段。
【详解】(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图甲中,结构A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是叶绿体,①表示的是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的是水。B进行的生命活动吸收①氧气,释放②二氧化碳,因此,B表示线粒体,进行的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
(2)植物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有光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图乙中,植物在BH段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BH。在C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DE段正值正午,光照太强。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15. 综合运用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理解此诗的意境,需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如图甲示黄豆种子的结构图,图乙示黄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图丙示黄豆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丁示豆荚和黄豆的形成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或字母,(1)上填文字)
(1)图甲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_____中。图乙幼苗中的结构a是由图甲种子中的[ ]_____发育而来的。
(2)据甲图推断,黄豆属于_____植物。
(3)图丁中有多粒F,说明丙图中C结构中有多枚[ ]_____。
(4)同学们在吃毛豆时,经常发现豆荚中有缺粒现象,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⑤子叶 ②. ④胚芽
(2)双子叶 (3)D胚珠
(4)传粉不足
【分析】(1)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 a叶、b子叶、c胚轴;图丙中, A柱头、B花柱、C子房、D胚珠;图丁中,E果皮、F种子。
(2)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详解】(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两片)四部分组成。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⑤子叶,乙图中a叶是由甲图中的④胚芽发育而来的。
(2)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因此它属于双子叶植物。
(3)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故丁图中有多粒F种子,说明丙图中C子房中有多枚D胚珠。
(4)经常发现毛豆的豆荚中有缺粒现象,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避免。
16. 蟑螂俗称偷油婆,一般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地方。蟑螂会传播细菌,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所以被人类视为头号家庭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蟑螂的生活习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蟑螂分布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的上述三个实验装置中,装置1、2分别探究的是____对蟑螂分布的影响。
(2)装置3的设计被老师否认了,原因是该装置违背了对照实验设计中___的原则。
(3)实验前,该同学计划用2只蟑螂做实验材料,可是老师却认为这样统计的结果不科学,理由是_____。
(4)该同学将20只生活状态相同的蟑螂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只,分别放置在装置1和装置2两侧的中央。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观察并统计纸盒两侧的蟑螂数目,统计10次。依上述操作完成几次重复实验,若重复实验的结果均显示装置1的黑纸板一侧和装置2细湿土一侧的蟑螂多, 透明玻璃板一侧和细干土一侧的蟑螂少,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答案】(1)光照、水分
(2)单一变量
(3)蟑螂数量太少,会因为偶然性因素造成实验误差。或蟑螂数量太少,所得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光和水分(或湿度)对蟑螂的分布有影响,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分析上述三个实验装置中,装置1探究的是光照对蟑螂分布的影响、2探究的是水分对蟑螂分布的影响。
(2)装置3的设计被老师否认了,原因是该装置有两个变量,违背了对照实验设计中变量单一的原则。
(3)蟑螂数量太少,会因为偶然性因素造成实验误差,不科学。
(4)该同学将20只生活状态相同的蟑螂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只,分别放置在装置1和装置2两侧的中央。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观察并统计纸盒两侧的蟑螂数目,统计10次。依上述操作完成几次重复实验,若重复实验的结果均显示装置1的黑纸板一侧和装置2细湿土一侧的蟑螂多, 透明玻璃板一侧和细干土一侧的蟑螂少,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和水分对蟑螂的分布有影响,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