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研学祖国大好河山中拍摄了四幅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照片中,属于风成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对四幅照片拍摄地所在省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浙江 B.②位于西藏 C.③位于江苏 D.④位于广东
【答案】1.D 2.B
【解析】1.由题中图片可知,①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积地貌,①正确;②为U型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②错误;③为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③错误;④为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①属于风积地貌,位于气候较为干旱,风沙活动强烈区域,浙江为湿润地区,A选项错误;②为U型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西藏地区海拔较高,由大量冰川,可以出现U型谷,B选项正确;③为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域为云贵高原,C选项错误;④为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西北地区,D选项错误;故选B。
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
A.前寒武纪 B.二叠纪末 C.三叠纪末 D.白垩纪末
4.图中( )
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古生代生物比中生代生物更复杂 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
【答案】3.B 4.D
【解析】3.在图示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位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在几次大灭绝中也是最少,这反映了二叠纪末物种灭绝的规模最大,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4.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侏罗纪是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不是属于哺乳类动物时代,B错误;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据图中的生物多样性显示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多样性高,C错误;图中的实线是全球海平面变化,黑点表示的物种大灭绝多出现在全球海平面的阶段低值区附近,所以推断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D。
青西郊野公园是上海唯一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建设之初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对河道展开了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
A.灌溉农田 B.净化水质 C.修复植被 D.收集雨水
6.生态水岸最重要的功能是( )
A.打造湿地景观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地下径流 D.缓解洪涝灾害
【答案】5.B 6.D
【解析】5.据材料可知,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说明生态沟渠中的植被可以有效吸收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B正确;生态沟渠的作用没有灌溉农田,A错误;植被修复和收集雨水都不是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CD错误。故选B。
6.据材料可知,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上海位于季风气候区,水量季节变化大,生态水岸可以增加行洪空间,缓解丰水期的洪涝灾害,D正确;而打造湿地景观、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均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某校开展地理夏令营活动,某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1、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11:00—12:00 B.14:00—15:00
C.22:00—23:00 D.8:30—9:30
8.在图示区域大气环流作用下,甲、乙、丙、丁四地中,降雨最多的是( )
A.乙 B.丙 C.丁 D.甲
【答案】7.C 8.D
【解析】7.由题干可知,图中绘制的信息1、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必然发生弯曲,因此信息2是错误信息;假设等压面4是正确的,则甲处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垂直方向应为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流应由山谷吹向山坡,故信息3错误、信息1正确,不符合题意;则可判断,信息4错误,即甲处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垂直方向应为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应由山坡吹向山谷,则只有信息3正确,符合题意;夜间,谷地中地势较低,受周围山地的阻挡,不易散热,近地面气温较高,因此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22:00—23: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与乙、丙、丁相比,夜间,甲地存在上升气流,且夜间气温比白天气温低,水汽的饱和度低,因此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年3月19日,地处我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尔希选村,雪山下村民们一起在河道边破冰引水、犁地播种、分享美食,在帕米尔高原上与各地游客一起载歌载舞,庆祝传统农事节日——“引水节和播种节”,共同祝愿风调雨顺、民和年丰(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光照不足 B.降水量大 C.气候温暖 D.昼夜温差大
10.村民们在“引水节和播种节”之前往往在河流、沟渠的冰面上撒一层薄薄的黑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河流水量 B.加速冰层融化
C.增加土壤肥力 D.增加河流有机质含量
【答案】9.D 10.B
【解析】9.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较寒冷;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 黑土颜色深,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速冰层融化,B正确;黑土不能增加河流水量,也不是为了增加河流有机质含量,AD错误;黑土也来自其本地土壤,并不是肥力更高的土壤,C错误。故选B。
11.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1953-1964年人口性别在横轴以上,人口在净迁入,A错误;1964-1982年人口净迁入,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增加,B错;2000-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表明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C错误;2010-2020年为人口净迁出性别比约为100,即迁出人口中,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也约为100,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正确,故选D。
马面裙起于宋辽,鼎盛于明清。在近些年汉服复兴的热潮中,马面裙因其独有的风雅气质,重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随着传统文化兴起的潮流,“中国演出服之乡”山东省曹县不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形成了完整的马面裙设计——生产——电商销售体系,成为我国最大马面裙生产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12.曹县能够快速转型生产马面裙的有利条件为( )
A.设计人才多 B.制造基础好 C.国际市场广 D.面料质量高
13.曹县从演出服加工向汉服生产转型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 B.转变城市职能 C.传承传统文化 D.加工能力提升
【答案】12.B 13.A
【解析】12.由材料可知,曹县能够快速转型生产马面裙是因为曹县是中国演出服之乡,具有完备的制造基础,完备的服装制造经验,B选项正确;设计人才多并不是曹县转型的有利条件,马面裙的样式相对较为固定,不太需要额外的设计,A选项错误;马面裙是汉服,受众市场主要是中国市场,C选项错误;面料质量高属于原材料层面,而转型主要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政策等等,D选项错误。故选B。
13.由材料可知,马面裙因为近些年的汉服复兴的热潮,重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马面裙的市场扩大,曹县从演出服向汉服生产转型,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A选项正确;向汉服转型并没有转变城市职能,B 选项错误;汉服复兴后,曹县转型后形成了完整的电商销售体系,且形成了契合市场的最大的马面裙生产基地,可见曹县的服装生产转型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C选项错误;加工能力的提升只是为转型提供了保障,并不是转型的主要目的,D 选项错误。故选A。
14.2024年9月23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开发的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正式上线,其目的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社会监督。下图为某次查询后平台反馈的信息界面。完成问题。
本次查询显示的“永久基本农田位置”信息和平台获取的“白云”信息,分别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BDS、GIS B.GIS、GIS C.BDS、RS D.GIS、RS
【答案】D
【解析】查询永久基本农田位置信息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白云”的信息,需要使用遥感技术(RS),D正确;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查询地物信息的功能,GIS没有获取地物信息的能力,ABC错误。故选D。
15.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2023年11月26日建成通车。丽香铁路全长仅139千米,却从海拔2000多米爬升到3400多米,线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深山峡谷地貌特征明显,新建桥梁34座,隧道20座,桥隧占比达到73.4%。该地修建铁路的主要难度有( )
①地处板块边缘,岩层破碎
②地势起伏大,坡面稳定性差
③年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
④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众多
⑤采用“之”字形路线,路程较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滇藏铁路线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破碎,①正确;此处位于阶地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坡面稳定性差,增加修建难度,②正确;年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对修建桥梁隧道影响角度,③正确;该地为青藏高原,为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在云贵高原,④错误;采用“之”字形路线,路程较长,是山区修路原则,不是难度大的原因,⑤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4大题,共55分。
16.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对校园内不同地面温度进行了观测。下表1为学生观测方案,下图为学生观测照片。下表2为学生记录的温度数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表1
表2
(1)绘制沥青路面和草地温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据图描述图示时间段内两种地面的温度差异。(4分)
学生查找资料得知,沥青路面反射率为5%-10%,草地反射率为15%-25%;沥青路面的比热容小于草地的比热容。
(2)结合以上资料,说明观测时段内沥青路面与草地温度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
(3)为得到更准确的测量数据,说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至少两条)(4分)
【答案】(1)
(2分)
沥青路面比草地的温度高,温差比草地的大。(2分)
(2)沥青路面的反射率比草地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于草地,其温度高于草地;沥青路面的比热容比草地小,升温和降温幅度大,所以沥青路面的昼夜温差大。(4分,每点2分)
(3)选择更专业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温度计贴近地面,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读数稳定;等等。(写出两点,合理即可)(4分,每点2分)
【解析】(1)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时,应该将沥青路面和草地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读数,以点的形式标在曲线图对应时间和温度的位置上,从6时至22时,沥青路面和草地都需要标7个点,其中草地用实线表示,沥青路面用虚线表示,之后将各点用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温度数值可知,沥青路面温度整体上都高于草地;沥青路面最低温37.4℃,最高温69℃,温差31.6℃;而草地最低温24.2℃,最高温48.5℃,温差24.3℃,故沥青路面温差更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沥青路面颜色较深,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低于草地,使其吸收太阳辐射量比草地多,造成其温度高于草地;由于沥青路面的比热容比草地小,使沥青路面的升温和降温幅度大于草地,故沥青路面的昼夜温差大于草地。
(3)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数据,应该选择更专业的测量仪器来测量温度;为了减少测量失误对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应该多次进行测量,取平均值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在测量温度时,应将温度计贴近地面,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读数稳定,有助于获得准确和真实的温度。
17.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区域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该海域表层营养盐丰富。海水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地径流。
(1)说明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6分)
浙江海宁滩涂上有一种奇特的“潮汐树”地貌景观。潮汐不断冲刷、侵蚀沙泥质滩涂,形成潮沟。这些潮沟由海向陆分杈增多,被形象地称作“潮汐树”。下图为潮汐树景观及示意图。
(2)从位置、组成、形态等角度描述“潮汐树”地貌景观的特征。(6分)
(3)推测影响“潮汐树”形态的因素有 、 等。(2分)
古代彭湖列岛渔民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利用海水运动将鱼虾困在石墙内的捕鱼设施。下图为彭湖列岛的“心形项链”石沪。
(4)简述古代彭湖列岛渔民利用“石沪”捕鱼的过程。(4分)
【答案】(1)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营养盐汇入海洋。丰富的营养盐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6分,每点2分)
(2)位于沙泥质滩涂/潮间带;由宽窄、深浅不同的潮沟组成;主沟像树干伸入海洋,支沟、细沟像树枝向陆地伸展,形态如同大树。(6分,每点2分)
(3) 潮汐大小 海滩质地,坡度植被(任选两点)(2分)
(4)涨潮时海水漫过石墙,鱼虾随着潮水进入;退潮后,出水口狭窄,鱼虾被拦在石泸中。(4分,每点2分)
【解析】(1)渔场形成多要满足这几个条件:大陆架海域、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流经)、温带海区。由图可知,舟山渔场位于我国近岸海域,属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沿岸寒、暖流交汇,冷水鱼、暖水鱼在此滞留,鱼群集中,且海水扰动较明显,利于海水下层营养盐类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也有利于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充足。
(2)“潮汐树”是滩涂上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一般伴随潮汐作用,在质地松软易被侵蚀的潮滩上“生长”,故其位置应形成于沙泥质滩涂组成的潮间带;“潮汐不断冲刷、侵蚀沙泥质滩涂,形成潮沟,这些潮沟由海向陆分杈增多,被形象地称作‘潮汐树’”,故“潮汐树”的组成为大小、长短、宽窄、深浅不同的潮沟组成;由图可知,潮汐主水道形成主沟,像树干伸入海洋,支沟、细沟像树枝向陆地伸展,形态如同大树,潮沟的主干和树枝状分汊逐渐壮大形成“潮汐树”。
(3)一般形成“潮汐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内因,即“潮汐树”所在潮滩的质地松软易被侵蚀,一般泥沙含量较高;二是外因,要有外在的水力作用,即潮汐作用。所以影响“潮汐树”形态的因素有海滩质地和潮汐大小,滩涂坡度及植被也会影响“潮汐树”的形状、规模、速度。
(4)据材料“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利用海水运动将鱼虾困在石墙内的捕鱼设施”,由图可知,石沪沪墙向海一侧敞开,内部有出水口狭窄的人工加深的潮池。故利用“石沪”捕鱼的过程是涨潮时,鱼群跟随潮水进入沪堤(沪墙)内觅食;退潮时,水位下降,沪堤(沪墙)拦住鱼群回游路线,鱼虾被拦在石沪中,实现捕鱼目的。
18.种植在松嫩平原某地的即食鲜玉米深受消费者喜爱。图示意该玉米种植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将即食鲜玉米的生长条件补充完整。(5分)
该地大力推进科技兴农,运用土壤改良、精准播种、水肥高效利用等技术进行玉米种植。玉米成熟后,采用3小时锁鲜技术生产即食鲜玉米。
(2)说出技术对即食鲜玉米生产的主要作用。(4分)
在实体店销售的基础上,当地依托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即食鲜玉米销往全国各地。
(3)说明即食鲜玉米通过网络销售的好处。(4分)
【答案】(1)①松嫩平原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雨热同期 ④水源充足 ⑤黑钙土(5分)
(2)提高土壤肥力(2分);增加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2分)等。
(3)提高产品知名度(2分);扩大销售市场(2分)。
【解析】(1)当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可耕地面积广;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靠近嫩江,有便利的灌溉水源;松嫩平原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种植。
(2)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土壤改良、水肥高效利用能直接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精准播种能高效率的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
(3)相对于传统的玉米销售市场,网络销售农产品受众更广,市场更为广阔,且通过网络销售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食鲜玉米的优良品质,更有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构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下图)。表为1997-2022年重庆市与全国城镇化率数据。
(1)读表,比较重庆市与全国城镇化的差异。(4分)
表为重庆市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相关信息表。
(2)结合表中资料,从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中任选其一,说出该区域合理规划空间发展格局的依据。(4分)
为了能够在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重庆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实际服务人口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系统性保护城乡文化遗产等。
(3)以上举措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4分)
【答案】(1)1997年重庆城镇化率稍低于全国,重庆城镇化速度比全国快,2022年城镇化率高于全国。(4分)
(2)主城都市区人口密集,城镇化率高,人才充足,技术水平较高,工业和服务业基础好,有国家政策支持,适宜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
渝东北三峡库区土地资源较丰富,水资源充足,劳动力数量多,林地、耕地面积广,生态环境质量好,农业生产经验丰富,适宜选择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国土开发主导方向。
渝东南武陵山区人口密度较小,距离主城都市区近,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开发水平低,生态环境质量好,地域文化丰富,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大,适宜选择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调的国土开发主导方向。(4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3)减少重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等。(4分)
【解析】(1)从给出的1997-2022年重庆市与全国城镇化率数据表中可以得出1997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为31.0%,而全国的城镇化率为31.9%。这表明在城镇化发展的起点上,重庆市的城镇化率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7年到2022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从31.0%增长到71.0%,增长了40个百分点。 同时期,全国的城镇化率从31.9%增长到65.2%,增长了33.3个百分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这25年间,重庆市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2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达到了71.0%,而全国的城镇化率为65.2%,重庆市的城镇化率已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据表可知,主城区人口密集,城镇化率高达79.80%,这表明该区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城市基础和发展动力,人才充足,技术水平较高,这为主城都市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工业和服务业基础良好,该区域已经形成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产业结构,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该区域无疑会受益于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从而促进其持续、快速的发展。
渝东北三峡库区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拥有广阔的面积,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林地和耕地面积广大,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作为三峡库区,水资源充足,且由于林地面积大,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区域内劳动力数量多,且由于长期的农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渝东南武陵山区相较于主城都市区,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较小,这意味着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保留了较好的生态环境;距离主城都市区较近,便于接受主城区的经济辐射和资源共享。同时,地域文化丰富,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由于该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开发水平相对较低,但生态环境质量好且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3)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这一举措有助于保护农田资源,从而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进而保障粮食供应。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农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设定生态保护区域,可以有效维护生态环境质量,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这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水源保护和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服务人口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这种以人口需求为基础的设施规划,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生活质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得教育、医疗等关键服务;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城市发展的基石。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还能促进城市交通流畅,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通过系统性地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校园内不同地面温度日变化观测方案
观测器材
温度计(2个)
观测时间
2023年8月28日
观测地点
沥青路面、草地
观测步骤
1.准备温度计和记录表
2.选择两个测温地点,分别为沥青路面和草地。
3.每隔2或外时到选定地点测量地面温度并记录。
时间
地面
6:00
8:00
11:00
14:00
17:00
20:00
22:00
沥青路面
37.4℃
39.1℃
58.3℃
69.0℃
65.8℃
48.8℃
40.2℃
草地
24.2℃
25.0℃
35.2℃
48.5℃
39.6℃
30.1℃
23.5℃
年份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重庆市城镇化率(%)
31.0
39.9
48.3
56.6
65.0
71.0
全国城镇化率(%)
31.9
39.1
45.9
53.1
60.2
65.2
区域
2022年常住人口(万人)
2022年城镇化率(%)
面积(万平方公里)
主要用地类型
国土空间开发主导方向
重点发展产业
主城都市区
2122.72
79.80
2.87
耕地、林地、建设用地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渝东北三峡库区
804.14
54.51
3.39
林地、耕地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
渝东南武陵山区
286.48
51.68
1.98
林地、耕地
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调
文旅产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1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Ι,单选题Ⅱ,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北京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震旦角所处地质年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