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熟读成诵。
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王羲之轶事
知人论世
1、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其书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如《送东阳马生序》。
聆听课文,感悟情感
字词正音,朗读课文
癸丑( ) 会稽(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嗟悼( ) 彭殇( )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理清作者情感线索的变化。(提示: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明确:乐——痛——悲
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把握情感
(一)提问:为何而乐?
研读第1、2自然段。
思考:为何而乐?
人贤 时美 景胜 事雅
3、思考: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1)总结聚会的情景
(2)突出情感——“乐”
(二)提问:为何而痛?
1、研读第3自然段。
2、思考:为何而痛?
人生苦短 世事无常 往事不再 生死难测
(三)提问:为何而悲?
1、研读第4自然段。
2、思考:为何而悲?
悲古人 悲今人 悲后人
思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珍惜人生,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文本特点
以小见大,蕴藉深长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宣扬积极的生死观,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拓展延伸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五、作业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时数,教学过程,出示思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