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恰逢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故:老朋友
D. 求之靡途 途:门路
2.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家叔以余贫苦
A.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3.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农人告余以春及
B. 仰观宇宙之大
C. 乐夫天命复奚疑
D. 遂见用于小邑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B. 诸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也可用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C. 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抚孤松而盘桓
6.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诞(dàn)癸丑(kuí)管弦(xián)峻岭(jùn)
B. 国殇(shānɡ) 会稽(jī)形骸(hái)晤面(wù)
C. 嗟悼(dǎ) 修禊(xì)骋怀(chěnɡ) 符契(qì)
D.嗟叹(jiē) 流觞(shānɡ)激湍(tuān)曲水(qǔ)
二、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8.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
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玡,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
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十三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
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客向丞相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④王羲之在书法上造诣极高。《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角度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诗人咏月,常常用金蟾、玉兔称明月;并把月色比喻为寒霜、白雪;有时又用玉盘、宝镜给圆月作比喻;新月则常常被叫作琼钩或者玉簪。有的用明月来形容佳人的容貌,有的借明月来象征高洁的精神等等。这些咏月的常用手法,李白都运用自如,别具风采。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其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隶书”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之一,由篆书发展而来。
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本文节选自,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司马光的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②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16.在王氏子弟中,郗鉴为什么选择王羲之做自己的女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
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
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功绩作的概括性的评价。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先喝醉,就让客人回去。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会:聚会,集会。
2.【答案】C
【解析】 ①和③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②是介词“把”;④是介词“因为”。
3.【答案】C
【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4.【答案】D
【解析】 “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错,《兰亭集序》是书序。
5.【答案】D
【解析】A项,“悟”同“晤”,面对;B项,“趣”同“取”;C项,“倍”同“背”。
6.【答案】B
【解析】 A项,“癸”应读“ɡuǐ”;C项,“悼”应读“dà”;D项,“曲”应读“qū”。
7.【答案】 (示例)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
8.【答案】 (示例)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玡人。曾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为人耿直、率真。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
人物评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
9.【答案】 诗人们咏月,常常称明月为金蟾、玉兔;喻月色为寒霜、白雪;状圆月为玉盘、宝镜;比新月为琼钩、玉簪。
10.【答案】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5)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11.【答案】 (1)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3)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12.【答案】 B
【解析】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应当断开,排除A、C两项。“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3.【答案】 D
【解析】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14.【答案】 D
【解析】 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
15.【答案】①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②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16.【答案】 与其他子弟在信使面前的矜持不同,王羲之依然在床上坦腹而食,自然坦率,毫不矫揉造作,郗鉴之所以选中了王羲之,也正是看中了王羲之的这种品质。
【解析】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却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
17.【答案】 A
【解析】 根据文意,“渊明”“我”在句中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请”的主语是陶渊明的下属,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
18.【答案】 D
【解析】 “功绩”错,谥号是对一个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也有贬。
19.【答案】 B
【解析】 “亲人去世”错。文章第二段开头说的是“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亲老”应该是“双亲年迈”。
20.【答案】①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
②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
【解析】①“亲老”,双亲年迈;“起”,被任用;“堪”,忍受;“少日”,没几天、不久;“解归”,辞职回家。②“处世”,省略介词“于”,应为“处于世”;“无道”,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有道”,政治清明;“自苦”,宾语前置句,应为“苦自”,让自己受苦;“自苦如此”,状语后置句,应为“如此苦自”。
参考译文
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写《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说这篇文章是实录。
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没有接受。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身体衰弱,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拿走。陶渊明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一个县的县令来筹集过隐居生活的资产,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让人把官府的公田都种上高粱,并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末,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
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拜访陶渊明。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以便一来就能喝酒。他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了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元嘉四年,陶渊明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靖节先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