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2025年中职高考语文学科二轮专项专题复习练习题(原题卷+解析卷)(福建专用)
专项05:修辞手法-【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05:修辞手法-【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05修辞手法-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05修辞手法-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句与修辞方法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排比
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夸张
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庄的寒冷。——拟人
D.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句子中“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 “没有”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托尔斯泰死后的简单朴素。对应正确。
B.“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是缩小夸张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栓的害怕。对应正确。
C.把火车当作人,赋予火车“叹息”“抱怨”等人的行为和情感。对应正确。
D.“比喻”错误。本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这里是将视觉(光和影)与听觉(旋律、名曲)相沟通。
故选D。
2.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
A.柳枝染上了嫩绿,任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唐诗宋词难道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吗?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拟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把柳枝人格化了,形象写出柳枝的婀娜多姿。
B.拟人。“同白云戏耍”把风筝人格化了,形象写出风筝的自由之姿。
C.反问、比喻。通过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含义: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把唐诗宋词比喻成明珠,本体喻体都具有熠熠闪光的特点。
D.拟人。“吹奏着生命之歌”把连翘花人格化了,形象写出连翘花的生机与活力。
故选C。
3.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匹受惊的野马。
B.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把“月光”比作“银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把花朵儿拟人化,赋予花朵儿人的动作“推挤”和神态“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把“荞麦花”比作“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4.下列哪一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
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你的风筝轴。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把“家”比作“风筝轴”,喻词是“是”,是比喻里的暗喻。
B.拟人。“害了羞”“露出点粉色”赋予了“薄雪”人的神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比喻。把“父亲”比作“弓”,喻词是“像”,是比喻中的明喻。
D.比喻。把“月光”比作“流水”,喻词是“如”,是比喻中的明喻。
故选B。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A.①借代 ②夸张 ③排比B.①比喻 ②夸张 ③排比
C.①借代 ②比喻 ③反复D.①比喻 ②借代 ③反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把“汗水”比喻为“露珠”。
②借代,“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东西。
③反复,“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四个“工作”形成反复。
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为:比喻、借代和反复。
故选D。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花儿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拟人。将“花儿”当作人来写,赋予了花儿“沉默”“敞开喉咙大声喧哗”等人的行为和状态,使花儿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B.比喻。把“夜”比作“水”,把“他们的心”比作“一滴水”,使抽象的情感和感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C.拟人。赋予水“稍作徘徊”和“被推着前行”等人的动作和行为,使水的流动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D.拟人。把“我”拟人化,让“我”具有了“怕被迅速蒸发”的心理和“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跳回浇花壶中”的行为,使整个场景充满了戏剧性和童趣。
故选B。
7.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对偶)
C.难道拯救心灵不比拯救肉体重要吗?(反问)
D.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排比)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正确。把嗅觉“清香”用听觉“渺茫的歌声”来形容,将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挪移,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更细腻地体会到那种清幽淡雅、似有似无的香气,这种修辞手法是通感。
B.“对偶”错误。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而“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不符合对偶的结构要求,它是一种陈述关系,不是对偶的修辞。
C.正确。通过“难道…… 吗?”这种反问句式,表达的意思是“拯救心灵比拯救肉体重要”,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观点,以加强语气,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D.正确。三个 “这是……的春天”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排列在一起,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春天”的不同属性,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呢?(反问)
B.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比喻、排比)
C.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拟人)
D.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比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正确。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和“又向谁诉呢”两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只能在家信中发泄,孩子只能向父母诉苦的意思。
B.正确。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友谊”比作“纽带”“桥梁”“良药”和“火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友谊的多重作用;同时,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C.正确。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翩翩起舞”和“饱览”两个拟人化的动作,赋予蜜蜂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D.“比喻”错误。“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是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形容阳光强烈,天气热。
故选D。
9.下列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面上,河水跟着笑起来。(拟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正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通过反问来强调自己是很幸福的。
B.“比喻”错误。“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C.正确。这句话既使用了比喻,将皮肤比作村舍外墙;又使用了夸张,强调皮肤的粗糙程度,生动地描绘了皮肤既没有光泽,又非常粗糙的状况。
D.正确。把“河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笑”的动作和神态,让河水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
故选B。
10.下列四项中,与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
B.慢慢地,阴影面积越来越大,月亮变得像小船,像弯刀……
C.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
D.音乐是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它是一种宽容的艺术。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种子静静地沉睡”将种子赋予了人类的行为特征——睡眠,这样的描述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种子在储存状态下的静止和等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B.通过将月亮与小船和弯刀相比较,来形象地描绘月亮的形状变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C.拟南芥被比作“小白鼠”,是因为它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地位类似于小白鼠在医学研究中的角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将音乐比喻为“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通过这个比喻,强调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像万花筒一样,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色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A。
11.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条小溪无忧无虑地向前奔跑着,边跑边唱着欢快的歌。
B.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C.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D.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拟人。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无忧无虑”“奔跑”“唱歌”都是人的行为和情感,这是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小溪的活泼、可爱与欢快。
B.比喻。将长安街比作大海,形象地写出了长安街的热闹、喧腾的景象。
C.拟人。“眨着眼睛”“微笑”是人的动作和表情,将小星星拟人化了,生动地描绘了星星的可爱与灵动。
D.拟人。“年高”“抚摸”等词语把垂柳当作人来描写,属于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垂柳与庄稼之间的和谐与亲近。
故选B。
1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B.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夸张)
C.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山诗,这是交响乐。(比喻)
D.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拟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正确。连用三个“处处……”写出老城的特点,这是排比的修辞。
B.“夸张”错误,没有本体、比喻词,把隔阂比作“厚障壁”,这是比喻里的借喻。
C.正确。把万家灯火比作“自由诗”“交响乐”,这是比喻里的暗喻。
D.正确。由“惊疑不定”“等”可知,把柳树当人来写,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排比)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
C.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比喻)
D.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比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句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为它列举了爱的不同方面,每个方面都用分号隔开,形成了并列的结构。
B.句中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它将视觉(光与影)和听觉(和谐的旋律)联系起来,创造了一种跨感官的体验。
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它将“青春”比作“太仓促的书”,形象地表达了青春的短暂和匆忙。
D.“比喻”错误。这句话是在描述一个人的气派和身份,并没有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因此,它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相同的一句是( )
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为嗅觉,“歌声”为听觉,用听觉来写嗅觉,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A.拟人的修辞手法。“倩影”形容女子美丽的身影,这里形容杨柳的影子,把杨柳人格化了,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为视觉,“名曲”为听觉,用听觉来写视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C.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羞涩”赋予植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D.拟人的修辞手法。“没精打采”赋予路灯光人的情态,使灯光具备了人一样的疲倦感,增强了视觉效果和生动性,也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故选B。
1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B.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C.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D.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星星被赋予了“得意”、“挤弄眉眼”和“鬼鬼地笑”的人类情感和行为,使得星星显得活泼而富有情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B.将桃花赋予了“笑靥迎人”的人类表情,使得桃花显得亲切和生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C.“被掘走红柳的沙丘”被比作“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传达了沙丘失去了红柳后那种残缺和创伤的感觉,形象地表达了环境破坏后的凄凉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鸣蝉”被拟人化了,作者推测它们“大概有点疲倦了”,并且用“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来进一步描绘鸣蝉的声音,好像它们真的有情感一样。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述,读者能够更加感同身受地理解鸣蝉的声音,仿佛它们真的在表达疲倦和哀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故选C。
1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幽静的夜晚,窗外盛开着的玉兰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B.金黄的稻草一捆捆地垛起来,场院上顿时就出现了几座稻草山。
C.小酒窝指着麦田说:“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能吃上新麦馍馍了。”
D.洁白的雪地上燃起了篝火,一簇簇橘黄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幽静的夜晚”和“窗外盛开着的玉兰花”以及花香的描写,均是直接陈述,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B.夸张。“稻草山”夸张地形容了堆积的稻草数量之多,给人以形象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突出场院里稻草堆积成堆的程度之高,生动地传达了丰收的景象。
C.借代。“小酒窝”借代,是以特征代指本体,指人。
D.拟人。“跳跃”赋予火焰人的情态动作,使得火焰生动形象,如同有生命一般。
故选A。
1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②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③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A.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偶B.①设问 ②排比 ③夸张
C.①反问 ②排比 ③夸张D.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偶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句子用疑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是反问。
②连用四个“是……”,是排比。把“愚蠢”比作“恶果”“蛀虫”,是比喻。
③“愁肠已断”是极言愁苦之深,是夸张。
故选C。
18.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我让信念/扎入地下/我让理想/升上蓝天。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对偶。字数相同,“根”与“叶”,“地下”与“云里”词性相对,两句是对偶修辞。
B.对偶。字数相同,“无边”与“不尽”、“落木”与“长江”、“萧萧下”与“滚滚来”词性相对,两句是对偶修辞。
C.比喻。将“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描绘了金柳的美丽。
D.对偶。字数相同,“信念”与“理想”、“地下”与“蓝天”词性相对,两句是对偶修辞。
故选C。
19.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鸟儿在清泉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错误。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打乒乓球的动作”比作“顽皮的小猫”。然而,小猫的形象通常与顽皮、轻巧、灵活的跳动相关,虽然乒乓球运动员也需要灵活的动作,但“上蹿下跳”这个描述更接近猫咪捕捉时的特性,而非专业运动员的动作特征,因此类比不够贴切。修辞时,应选择与其特性高度契合的对象作比较。
B.正确。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朵”比作“棉花”,渲染其柔软轻盈。
C.正确。拟人的修辞手法,“倾听”“絮语”赋予鸟儿和泉水人的情态动作,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鸟儿在清泉边悠闲自得的意趣。
D.正确。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为嗅觉,“歌声”为听觉,用听觉来写嗅觉,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故选A。
20.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
④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A.比喻 引用 对偶 借喻B.比喻 反语 夸张 借代
C.拟人 反语 夸张 借代D.拟人 引用 夸张 借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
②反语。“文明”反语,实际上是野蛮、不人道的。
③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为夸大,一天就白了头。
④借代。用“硬硬的”代指钱,通过描述物品的触感来代指物品本身。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1微写作-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10文言文-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专项09口语交际-中职专用职教高考学业考试语文二轮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