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托物寓情”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感物兴情”由于其自由自然的特征,是古今文学艺术创作都无法绕开的一种创作方式、一种审美体验范式,自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
    “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引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从而自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的。这里的“睹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艺术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
    “感物兴情”告诉作家、艺术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感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有效。当今的作家、艺术家,第一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无功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与审美的自然、自由。
    “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正像刘勰所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感物兴情”可以引发作家、艺术家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是神思。“联类不穷”说的就是无穷的神思与丰富的想象。在这种情形下,流连万象,沉吟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过程中,情感会随着所感之物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所感之物起起伏伏。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声音和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这正是审美自律。它是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别,主动就是“感物兴情”,而被动则是“托物寓情”。
    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自律依然是第一义。它是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保障。文学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纯正的审美心态实现的。这种纯正的审美心态作为审美自律的表现,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艺术家除了保持虚静的无功利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悉心观察,深入体悟,努力寻求与物心有灵犀的一刹那。
    “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这是“感物兴情”背后隐含的最可贵的品质。由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自由激发出来的,不是人为推动的,这就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在根本上阻断了虚假情感生成的可能性路径,回应了中国传统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无论自然、自由还是审美的自律,都有真诚作为依托,它们本身就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便在当下,其理论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
    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定,不管依据的是自然、自由标准还是审美自律标准,其隐含的最本质的东西都是真诚。只有做到真诚,文学艺术创作才是自然的、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离开真诚,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会丧失,创作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摘编自李健《“感物兴情”:创作的自然、自律、真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勰认为感情因事物而引发,因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明快高雅;带着感情色彩去审视事物,文章用词必然奇巧优美。
    B.创作者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
    C.审美自律指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障。
    D.“真诚”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可贵的品质,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中也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勰所说“原夫登高之旨……”虽然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但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文体的创作。
    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感物兴情”的具体创作过程,结构清晰明了。
    C.审美自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义,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
    D.创作者在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
    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诗品》)
    B.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C.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
    D.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郑燮《画竹题记二则》)
    4.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是如何体现“感物兴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大前程①(节选)
    狄更斯
    我的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比我要年长二十多岁。她一直说我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因此她在左邻右舍享有很大的名气,倍受夸奖。从小我就想了解这里的“一手”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所知道的她的手,是结实笨重而又冷酷严厉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把她的巴掌打在她丈夫的身上,当然也喜欢打在我的身上。我想乔·葛奇里和我就是这样由她一手带大的吧!
    “你姐姐出去找你有十二次了,皮普,现在她又出去找你,一共十三次了。”
    “她已经去了很久了吗,乔?”我从来不把他当作大人看待。他只不过是个大孩子,和我身份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对他说话也直来直往。
    “嗯,”乔瞅着那座荷兰式自鸣钟说道,“她疯狂地奔出去,这最后一次去了有五分钟了,皮普。不好,她回来了!快躲到门背后去,老伙计,用那条长毛巾遮上你。”
    我照乔的话做了。我的姐姐,乔夫人,猛地把屋门推开,一下子就看到门背后有个东西遮挡着,而且算出了是什么,于是伸出了呵痒棍去试探。她试探的结果便是把我拎起来扔向乔——我常常这样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飞箭——而乔则高高兴兴地接住了我,把我放在火炉旁边,伸出一条巨大的腿,悄悄地保护着我。
    “你究竟到哪去了,你这个小皮猴子?”乔夫人跺着脚说道。
    ……
    “皮普,我怎能不想着你呢。”他继续说道,言语中含着纯朴和温情,“在我正式向你姐姐提出要成为终身伴侣时,我就邀她一起到教堂去举行仪式,她也就同意嫁到了我这个铁匠铺。我当时对她说:‘带上这个可怜的孩子吧,上帝会赐福给这个可怜的孩子的!’我又对你姐姐说:‘铁匠铺子并不多他一个人!’”
    听到这里,我不禁放声大哭,再三请他原谅我,用双手抱着他的脖子。乔这时也把火钳丢在一旁,紧紧地抱住我,说:“永远是最好的朋友,皮普,你说是不是?不要哭了,我的老弟。”
    乔的话被打断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始接下去说道:
    “事情就是这样,你看,皮普,我们俩就在一起了!这总算是幸运的,我们俩就在一起了。现在,你就要手把手地教我学习,皮普,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很笨,而且是非常非常的笨,再说,教我认字这种事可不能让乔夫人发现。所以,我说我们要秘密地干。为什么我们要秘密地学呢?皮普,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原因。”
    他又把火钳拿起来。我真怀疑,要是他不拿起火钳,恐怕也不能说明他的理由了。
    “你姐姐喜欢官。”
    “什么,乔,喜欢官?”我吃惊不小。这句话使我模模糊糊地有一种想法,其实,我也希望这种想法实现,那就是乔要和她离婚了,因为她喜欢上了海军大臣或者财政大臣。
    “她喜欢官,”乔说道,“我的意思是说她喜欢官你和我两个人。”
    “噢!是这么回事!”我这才弄清他说的是“管人”。
    “你姐姐最不喜欢的是家里有一个有学问的人,”乔接下去说,“特别不喜欢我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她怕我比她有本领,有本领就要造反。你懂这意思吗?”
    我正打算提出一个问题对他进行反驳,但刚说出了一个“为什么”,话头就被他打断了。
    “不要急,我知道你正准备说什么,皮普,你待会儿再说。我不否认,你姐姐总是像一个蒙古暴君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我也不否认,她不仅要把我们打个背朝地,而且还要再狠狠地踩我们几脚。要是在你姐姐暴跳如雷的时候,皮普,”乔这时压低了声音低语起来,并且偷视了一下门,“讲句公平话,我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怪物。”
    乔在说到“怪物”时,从他的神情来看,仿佛这怪物长了十二个头。
    “皮普,刚才我打断了你说的话。你想问为什么我不起来造反,是吗?”
    “是的,乔。”
    “要知道,”乔说着,把火钳换到左手上,这样他便可以用右手摸他的胡子了。我知道,一旦他做出这种平静的姿态,就不必对他再抱什么希望了。“你姐姐可是个大智之人啊。大智之人。”
    “什么是大智之人?”我问道,希望这个问题能将他一军。但出乎意料,我根本没有想到他早已胸有成竹。他用凝神的目光注视着我,说道:“大智之人就是她呗。”他兜了一个圈子,把我说得无以答对。
    “我不是大智之人。”乔又说道。这时,他已收回目光,又去摸胡子了。“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皮普,而且我得很严肃认真地对你说,我的老弟。从我不幸的妈妈那里,我悟出些道理。她是个受苦受难、做牛做马、肠断心碎的诚实人,可是在有生之年没有过过一天平静安稳的日子。所以,我就最怕把好心当坏意而亏待了女人,要亏待就亏待我,而不亏待她,宁愿自己吃亏麻烦。皮普,我希望一切错儿由我来承担,老弟,我希望那粗粗的呵痒棍不落在你的身上,希望棍子都打在我身上。事情就是这样曲曲直直的,皮普,有时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及的,不免有缺点,你得原谅我。”
    虽然当时我尚年幼,却相信自那夜开始,我对乔又添加了一分敬慕之情。我们自此以后,仍与从前一样,情如手足,平等共处。但是,每逢平静的时刻,当我坐在那儿,看着乔,想着乔时,会陡生一种新的情怀,内心中对他敬仰不已。
    (有删改)
    【注】①与节选相关的故事概要:普通的乡村孩子皮普跟他的姐姐和铁匠姐夫乔生活在一起,皮普和乔一起受到粗暴姐姐的管教,乔疼爱和保护皮普。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姐姐对皮普的教育方式十分粗暴,但也不能据此完全否定其对皮普的关心,如她多次外出寻找皮普,也有出于对皮普安危的担心。
    B.乔嘱咐皮普不要把他学习认字的事告诉妻子,是因为他知道妻子怕他有本领后会反抗自己,这体现了乔对妻子的理解和宽容。
    C.文中多次出现“火钳”,展现了乔的铁匠身份,其中第一次提及火钳表现了乔对皮普的爱抚,后两次展现了乔对待工作的认真。
    D.皮普从乔的口中得知姐姐是一个受尽磨难的人,她没有过过一天平静安稳的日子,因此乔宁愿亏待自己,也不愿意亏待了姐姐。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乔的温和宽厚、心地善良但又不乏几分傻气的特点。
    B.“我常常这样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飞箭”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姐姐的粗暴及其对生活的不满,极具画面感。
    C.“乔这时压低了声音低语”“偷视了一下门”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也写出了乔对妻子的畏惧。
    D.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从皮普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文中多处描写了皮普的心理活动,使小说内容显得细腻、真实。
    7.乔对于皮普来说扮演了多重角色,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节选自苏轼《屈原庙赋》)
    材料二:
    扬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材料三: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德立而行成,荣显而名称。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8.材料二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蜀来A至游B京师C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D奇其文雅E召以为F门下史G荐雄待诏。
    9.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浮扁舟以适楚兮”与《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中“适”的意思不同。
    B.“清静亡为”与《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两句中的“亡”意思相同。
    C.“自投江而死”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D.“故有危言以存国”与《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两句中的“危”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乘小船经过屈原的故居时,想到了屈原被放逐后生无归宿死无墓地的悲哀以及他死前作《怀沙》来自伤怀抱。
    B.扬雄少时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喜欢沉思,虽然家中十分贫困,但他对此安之若素,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C.扬雄曾经爱好辞赋,并把作赋壮丽典雅的司马相如作为模仿的榜样,又因屈原的文才超过司马相如而不接纳屈原。
    D.王逸认为不为国家作贡献、不能直言进谏、国家危难时不能使之稳定的有才能的人,即使长寿,也得不到有志之士的认可。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12.苏轼、扬雄和王逸对屈原投江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题中的“悲”字直接体现了诗人无限的哀愁,奠定全诗悲苦、哀怨的基调。
    B.诗人在漫天纷飞桃李花中引出落花的观赏者,由景及事,由花及人,触发情思。
    C.“今年”两句将抽象的时间变化落实到花开花落这一常见的景物变化上,更易引发共鸣。
    D.全诗叙事上纵横交织,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横向对比,松柏化霜、桑田成海纵向联系。
    14.请比较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达情思的异同。
    四、默写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做法。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蜿蜒的栈道,曲折前行。长长地呼一口气,又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山水的灵气已然纳入五脏六腑,使人①感到清爽,心情舒畅,勇气倍增。
    山势一转,登山栈道兀地陡起来,地势也“高路入云端”。谷底溪水的哗哗声渐行渐细,最后全然没了声息。本以为山势陡处,溪水断了流,再向上攀几步,哗哗声又不知何时在耳边响起。原来,这一段溪水全隐在了石下。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人们,早已没了谈兴,不时擦一擦额头的汗水,仿佛只剩下吁吁喘气的力气了。以为孩子们要中途而返,不料他们却②谁也不肯服输,一个不服一个地比着往上爬。倒是我,左手拽着缆绳,右手拄着拐杖,人却早已汗流浃背,要是没有孩子们的带动,恐怕早就打道回府了。
    喘息之余,抬头上望,黑龙瀑豁然眼前:飞石兀立中央,水流喷薄奔泻,龙瀑吐珠,③景象十分壮丽。回头望去,一片峰峦在眼底连绵起伏,先前高入云端的树木已经在脚下。远处的山峦,叠嶂起伏,秋阳照射下,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似绸缎,似佳人,风姿绰约,无尽婀娜。
    1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内容替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不得改变原意。
    17.文中是如何表现山峰难于攀登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六、材料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10月1日,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而在需要追逐中国梦的当下,却有诸多的年轻人选择“躺”下来。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B项,“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思想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由的,不是所有的思想情感表达都是自然、自由的。故选B。
    2.答案: A
    解析: B项,“文章第二段采用总一分一总式论证结构”错。此段是先说“‘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然后分析“物”与“情”的关系,“物”的类型,再引用刘勰的话具体分析“物”如何引发“情”。可见并非“总一分一总式结构”。
    C项,“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错,推论不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单是审美自律一个方面的问题。
    D项,“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错,必要条件改为充要条件。原文是说“只要做到了真诚,文学创作才是自然、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不是“只要……就”的关系,实现审美自律还有别的因素。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 材料第四段主要围绕“审美自律”阐述,指出“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C项,说的是“意境”的创造。意思是诗歌创作中,写景状物要鲜明、生动、逼真,表情达意则要含蓄、丰富、深远,意在言外,这样才达到创作的至高境界,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故选C。
    4.答案: ①(登高)描写杜甫登高所见的苍凉秋景,这种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
    ②杜甫由“风、天、猿、渚、沙、鸟”等物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于无功利的目的。
    ③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
    解析: ①“‘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登高》所写的“物”是杜甫看到的苍凉秋景,如高天、疾风、猿猴的啼叫等等,这些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既有个人的暮年之悲,又有忧国忧民之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
    ②“‘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夔州秋景,如“风、天、猿、沙、鸟”等,由这些物,杜甫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
    ③“‘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夔州的秋景自然推动了杜甫内心的情感,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
    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这体现了乔对姐姐的理解和宽容”错,无法体现。乔对姐姐这一做法表示认可并没有反抗,才是对姐姐的理解与宽容,这里可能是乔担心姐姐不让自己继续学习。
    C。“后两次展现了乔对待工作的认真”错,后两次火钳的出现主要是乔说话时的习惯动作,不是展现对待工作的认真。
    D。“皮普从乔的口中得知姐姐是一个受尽磨难的人,她没有过过一天平静安稳的日子”错,是得知乔的母亲受尽磨难,没有过过一天平静安稳的日子。
    故选A。
    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及其对生活的不满”错,主要是形象地展现姐姐的粗暴,把皮普拎起来扔向乔,没有体现姐姐对生活的不满。故选B。
    7.答案: ①保护者:乔向姐姐求婚时,主动提出让姐姐带上皮普,并保护皮普免受姐姐的责打。
    ②好朋友:把皮普当成“永远”的“最好的朋友”,称呼皮普为“老弟”,让皮普手把手地教他学习,与皮普情同手足,平等共处。
    ③道德上的导师:给皮普讲述姐姐的好,与不能亏待女人的道理。其善良与简单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文中提到乔在向姐姐提出要成为终身伴侣时,对姐姐说“带上这个可怜的孩子吧,上帝会赐福给这个可怜的孩子的!”并且“铁匠铺子并不多他一个人!”后来当姐姐用呵痒棍试探出门后的皮普,把皮普拎起来扔向乔时,乔会高高兴兴地接住皮普,还伸出一条巨大的腿悄悄地保护着皮普,这些情节都体现出乔在生活中尽力保护皮普免受姐姐的粗暴对待,所以乔扮演着皮普的保护者角色。
    ②从乔和皮普的对话“永远是最好的朋友,皮普,你说是不是?不要哭了,我的弟弟”能看出乔把皮普当作挚友,而且乔让皮普手把手教他学习,还强调两人要秘密地进行,不让姐姐发现,两人情同手足。平等共处,这种相处模式和交流话语充分展现出他们之间好朋友般的亲密关系,所以乔是皮普的好朋友。
    ③乔给皮普讲述姐姐虽然像“蒙古暴君”一样对他们管教粗暴,但他还是觉得姐姐是个“大智之人”,并且提到自己从受苦受难的母亲那里悟出不能亏待女人的道理,希望错儿都由自己承担,哪怕是姐姐的呵痒棍也希望都落在自己身上,这些话语和所传达的观念对年幼的皮普产生了影响,让皮背对乔增添了敬慕之情,所以乔在道德观念方面起到了引导皮普的作用,扮演着道德上的导师这一角色。
    8.答案: CEG
    解析:
    9.答案: D
    解析:
    10.答案: C
    解析:
    11.答案: (1)(你)在江边徘徊不定,想离开人间又还没有下定决心,俯看极深的急流。
    (2)(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响应,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解析:
    12.答案: ①苏轼对屈原因孤愤无奈、悲伤绝望而投江感到遗憾和同情。
    ②扬雄不赞同屈原投江,他认为君子应顺势而为,不必投江而死。
    ③王逸肯定了屈原投江,他认为这是臣子贤德的行为,值得称颂。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乘小船来到楚地,经过屈原的故居。看着江上重叠的山峦,说这便是你的故乡。你当年被放逐,渡过波涛汹涌的江水向南放逐。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没有归宿死没有墓地。悲哀啊!人本来都有一死,但面对死却很难。(你)在江边徘徊不定,想离开人间又还没有下定决心,俯看极深的急流。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
    材料二:
    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书是他不看的,(他)静默时喜欢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但他)安然自若。(扬雄)本来就胸怀开阔,不是圣贤的书就不喜欢,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地有个叫司马相如的,作的赋宏伟华丽、温润典雅,扬雄心中很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的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了《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扬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应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沉江身亡呢!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招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扬雄)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当成帝、哀帝、平帝年间,王莽、董贤都做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他们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坛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名利。
    材料三:
    人臣的本分,以忠诚正直为崇高品质。以殉节为贤德,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因此伍子胥不因尸体浮于江中而遗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这样以后忠诚之心确立,美好的品行成就,英耀彰显而名声显著。至于有才能却不能贡献于国家,假装痴呆而不直言。国家颠覆却不能扶持。国家有了危险而不能使之稳定,柔顺听从顺应主上,退却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的。愚昧的人所轻视的。如今像屈原这样,怀有忠贞的品质,拥有清廉洁净的本性,正直得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射出的箭一样直,语言像丹青一样赤诚,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
    1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横向对比,松柏化薪、桑田成海纵向联系”错,“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是纵向的时间对比,展现出不同时间阶段的变化;“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是横向的自然变化与人事变化的联系,通过自然景物的巨大变迁(松柏变成柴薪、桑田变成沧海)来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故选D。
    14.答案: 相同点:都表达了美景依旧、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的感慨。
    不同点: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的是美景依旧,但是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的感慨。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个别和一般的对举中,诗人探索着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感叹着人生易逝、宇宙永恒。
    解析:
    15.答案: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焚”“逸豫”“淫”“诽”。
    16.答案: ①神清气爽
    ②不甘示弱(毫不示弱)
    ③蔚为壮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感到清爽,心情舒畅”,可填“神清气爽”。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②“谁也不肯服输”,可填“不甘示弱”“毫不示弱”。
    不甘示弱: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比喻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态度强硬,在某些事情上不甘落后,不服输。
    ③“景象十分壮丽”,可填“蔚为壮观”。
    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17.答案: ①正面描写,如“登山栈道兀地陡起来,地势也‘高路入云端’”等描写,直接展现了山峰的高险,难于攀登。
    ②通过描写“我”“拽着缆绳”“拄着拐杖”“汗流浃背”的状态,侧面展现了山峰的高险难登。
    ③运用假设,假想“我”没有孩子们的带动,早就回去了,烘托了山峰难于攀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正面描写,如“登山栈道兀地陡起来,地势也‘高路入云端’”等描写,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高耸,直接展现了山峰的高险,使人感受到攀爬的艰难,难于攀登。
    ②通过描写孩子们“吁吁喘气的力气”,“我”“左手拽着缆绳,右手拄着拐杖,人却早已汗流浃背”的状态,表现人物体力的消耗,进一步反映了攀登的艰辛,侧面展现了山峰的高险难登。
    ③“要是没有孩子们的带动,恐怕早就打道回府了”,运用假设,假想“我”没有孩子们的带动,早就回去了,通过假设对比烘托了山峰难于攀登。
    18.答案: 略
    解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屈辱和压迫,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而,当下许多年轻人却选择“躺”下来,这里的“躺”可能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国家要发展,时代要进步,仍需要我们坚定地“站”着。
    【参考立意】①传承奋斗精神,实现民族复兴;②拒绝“躺平”,勇担时代责任。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