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北海合浦县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5北海合浦县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北海合浦县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广西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广西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此处不可能发生( )
A. 血浆蛋白外渗
B. 肺水肿
C. 淋巴液增多
D. 血浆渗透压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人体各器官协同、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详解】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和血浆中吸收水分,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加,形成肺水肿,进一步导致血浆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淋巴液增多,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人体内环境中,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的铁含量降低会引起贫血
B. 乙中生活着大量的淋巴细胞
C. 丙中的物质都能够被重新吸收进入甲中
D. 健康人体内丙的生成与回收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详解】A、甲、乙、丙是内环境的三大成分,根据乙是单进单出可知,乙是淋巴,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血浆中的铁含量低会影响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影响对氧气的运输,进而出现贫血,A正确;
B、乙是淋巴,淋巴液中生活着大量的淋巴细胞,B正确;
C、丙是组织液,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二者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丙中的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甲液中,C错误;
D、健康人体中丙(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收保持动态平衡,所以组织液的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3.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结构,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如图所示,其中M表示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的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
B. ③中含有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前膜
C. ⑤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D. 一个神经元往往有多个突触小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M是轴突,轴突的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A正确;
B、③是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前膜,B正确;
C、⑤是突触后膜,通常是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也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细胞膜,C错误;
D、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因此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用于兴奋的传递,D正确。
故选C。
4. 运动员在进行100米短跑比赛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受意识控制
D. 跑步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瞳孔和支气管收缩,心跳加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又称为内脏运动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是不随意的,C错误;
D、跑步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瞳孔和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D错误。
故选A。
5.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B.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D.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
【详解】A 、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A正确;
B、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
CD、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D正确。
故选B。
6. 将某动物的神经纤维游离出来,刺激神经纤维某处,用电流表测得的其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B. b和d过程都主要由K+的外流引起
C. 降低细胞外Na+浓度,N点可能上升
D. e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产生的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
【详解】A、据图可知,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不为0,说明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A错误;
B、b过程时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主要由Na⁺的内流引起,d过程主要由K⁺的外流引起,B错误;
C、N点是动作电位的峰值,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升高细胞外Na+浓度,钠离子内流较多,N点可能上升,C错误;
D、e过程主要是钠-钾泵活动增强,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产生的ATP,D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早餐过后血糖浓度发生波动,如图所示,在9—11时,发挥调节作用的主要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D. 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详解】由图可知,早餐后由于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降低机体血糖,因此9——11时,早餐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某研究人员以雄性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性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幼年小鼠的垂体,会导致小鼠性腺发育减慢
B.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促性腺激素后,其性腺功能恢复
C. 切除成年小鼠的性腺后,其生殖功能减退
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性腺功能恢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产生性激素,当性激素过量时,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最终使性激素的含量减少。
【详解】AB、垂体能够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发育,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后,补偿其缺失的促性腺激素,其性腺功能将恢复,AB正确;
C、切除成年小鼠的性腺后,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功能减退,C正确;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切除垂体后,性腺功能不能恢复,D错误。
故选D。
9. 尿崩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尿崩症根据致病机理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和肾性尿崩症(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B. 尿崩症患者渴觉的产生来自下丘脑
C. P蛋白和靶蛋白相当于受体蛋白,缺乏会引起中枢性尿崩症
D. 可采用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来缓解中枢性尿崩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激活后的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
B、渴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不是来自下丘脑,B错误;
C、由题图可知,抗利尿激素和G蛋白相当于传递信息的分子,即信号分子,而P蛋白和靶蛋白分别是抗利尿激素和G蛋白的受体,缺乏会引起肾性尿崩症,C错误;
D、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采用抗利尿激素类似物可以缓解症状,D正确。
故选D 。
10. 下列人体免疫过程中不涉及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 )
A.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 HIV攻击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D. 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特异性识别是指免疫细胞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特定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免疫反应中,不同的免疫过程涉及的识别机制有所不同。
【详解】A、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的过程,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A不符合题意;
B、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抗原呈递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病原体,此过程一般不涉及特异性识别,B符合题意;
C、HIV侵染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HIV能够特异性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需要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上的受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外界的细菌或病毒侵入时,机体可通过三道防线防御病原体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体液中含有的溶菌酶,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死亡,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机体感染某种细菌后产生的抗体对病毒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D. 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以上两道防线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这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详解】A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例如溶菌酶)和巨噬细胞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AB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机体感染某种细菌后产生的抗体对病毒没有防御作用,C错误;
D、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C。
12. 正常人的免疫能力来源于健康的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骨髓、胸腺、脾等都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B. 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APC
C. 抗体、溶菌酶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分泌
D.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中可能会形成肿瘤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A正确;
B、B 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B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C错误;
D、免疫监视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中可能会形成肿瘤,D 正确。
故选C。
13. 瘦素主要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可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的合成。瘦素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瘦素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B. 图中的胰岛细胞可受到瘦素与下丘脑的直接调控
C. 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均含有识别瘦素的受体
D. 抑制瘦素的合成可抑制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
【答案】C
【解析】
【分析】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抑制食欲,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相应生理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促进糖原分解,所以a激素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错误;
B、胰岛细胞不受瘦素的直接调控,B错误;
C、瘦素可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所以可以判断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上有识别瘦素的受体,C正确;
D、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瘦素的合成会增强食欲,减少能量消耗,D错误。
故选C。
14. 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
C. 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CRH和ACTH的分泌减少
D. 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调节方面起着协同作用,A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CRH,使得垂体分泌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B正确;
C、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CRH和ACTH的分泌增加,C错误;
D、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系统参与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体液调节共同调控,即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15.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馈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所示。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运动员若因脊髓损伤而瘫痪,则可以采用脑机接口的方式进行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机制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B. 可以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C. 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则b结构的收缩程度会加强
D. 脑机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的原因是其可获取⑥发出的信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5部分: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图中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分级调节,A正确;
B、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推断可能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B正确;
C、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的兴奋不能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首先通过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D正确。
故选C。
16. 当乙型肝炎病毒(HBV)入侵人体肝脏后,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细胞1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
B. 细胞2分泌的物质为抗体,可与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HBV特异性结合
C. 图中B细胞只要接受了HBV的直接刺激,就会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 细胞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C、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1)的分裂、分化,A正确,C错误;
B、据图可知,细胞2为浆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HBV属于抗原,故可与之特异性结合,B正确;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分泌的物质,与免疫应答、调节,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细胞因子、溶菌酶、抗体等,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长期营养不良、肾炎、过敏反应等都有可能引起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渗透压主要包括由无机盐组成的晶体渗透压和由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__________(填“更高”或“更低”)。肾炎会导致血浆的__________(填“晶体”“胶体”或“晶体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__________,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2)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增多,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__,吸水__________,从而出现组织水肿。
(3)病毒感染可导致毛细淋巴管阻塞,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4)25%山梨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中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后可由尿液排出,常用于治疗脑组织水肿,其治疗机理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更高 ②. 晶体和胶体 ③. 增多
(2) ①. 升高 ②. 增强
(3)毛细淋巴管阻塞,由组织液通过淋巴进入血浆的液体减少,组织液含量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4)静脉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再由尿液排出,从而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
【解析】
【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组织水肿的原因:一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二是血浆渗透压降低。
【小问1详解】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更高,胶体渗透压更高。肾炎会导致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减少,晶体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小问2详解】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蛋白质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
【小问3详解】
组织液中的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也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再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毛细淋巴管阻塞,由组织液通过淋巴进入血浆的液体减少,组织液含量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25%山梨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中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再由尿液排出,从而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
18.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该病的特点是疼痛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发骤停,剧烈且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原因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乙为图甲中①(神经元A和B的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机体产生痛觉的场所是______。
(2)据图甲分析,当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填“A→B”或“B→A”),理由是_____。
(3)据图乙分析,5-羟色胺为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原因是_____。
(4)已知Ca2+可以促进含有5-羟色胺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当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过多时,最终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渗透压增大而吸水涨破,引发三叉神经痛。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信息分析,提出1条缓解或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能思路:_______。
【答案】(1)大脑皮层
(2) ①. A→B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①. 兴奋性 ②. 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促进钠离子内流
(4)减少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使用促进5-羟色胺分解或回收的药物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1详解】
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故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机体产生痛觉的场所是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结合题图可知,当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乙分析可知,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钠离子内流,故5-羟色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已知Ca2+可以促进含有5-羟色胺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当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过多时,最终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渗透压增大而吸水涨破,引发三叉神经痛,结合题图可知,钙离子内流是突触前膜发生的过程,故缓解或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能思路为:减少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使用促进5-羟色胺分解或回收的药物。
19. 在机体内,往往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睾酮(Ts.一种雄性激素)能够影响雄性动物的生长,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某实验室选择生长状况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家兔若干,将其随机均分为甲(对照组)、乙(实验组)两组,其中乙组进行切除性腺处理,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分别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实验前后血液中Ts和GH的浓度,从而探究家兔体内Ts浓度对GH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s是由睾丸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_分泌的。上述实验切除性腺,采用的是实验变量控制中的______(填“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2)由实验数据推断,甲组家兔的处理是______。实验后向乙组家兔注射等量Ts溶液、其血液中的GH浓度可能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由题表可知,欲促进幼年雄兔的生长,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出1点)。
【答案】(1) ①. 垂体 ②. 减法原理
(2) ①. 进行了未切除性腺的假手术 ②. 降低
(3)Ts浓度降低能促使GH浓度增加
(4)切除幼年雄性动物的性腺
【解析】
【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
3、在研究激素的方法中,常用到“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①“加法原理”: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②“减法原理”:如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
【小问1详解】
Ts是由睾丸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上述实验切除性腺,采用的是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兔体内Ts含量对GH含量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Ts的有无,因变量是GH含量的变化,乙组进行了切除性腺处理,因此,对照组甲进行了未切除性腺的假手术,这样可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结果说明Ts浓度的降低可能会导致垂体分泌的GH含量增加,据此分析,若在实验后向乙组家兔注射等量Ts溶液,则血液中的GH浓度会降低。
【小问3详解】
实验目的是探究家兔体内Ts浓度对GH浓度的影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Ts浓度降低能促使GH浓度增加。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Ts含量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而GH能促进生长,因此,欲促进幼年雄兔的生长,可采取的措施有对雄性动物适时阉割。
20. 寒冷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1所示。某同学从室外到室内,再到室外,其皮肤的单位时间血流量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室内到寒冷的室外,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支配血管的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______,以______散热,皮肤和四肢的血流量______。
(2)据图2分析,该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皮肤的单位时间血流量明显增加,该变化的目的是______。当该同学再次进入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______,从而增加产热。
(3)若该同学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则其体温不能维持正常,这说明______。
【答案】(1) ①. 交感神经 ②. 收缩 ③. 减少 ④. 减少
(2) ①. 增加机体的散热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③. 增加
(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小问1详解】
从室内到寒冷的室外,一方面机体通过调节减少散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
【小问2详解】
皮肤血流量增加,是由于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当该同学再次进入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加强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小问3详解】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若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则其体温不能维持正常。
21. 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脂多糖(LPS)是该类细菌的主要致病毒素。研发伤寒沙门氏菌LPS疫苗(是用LPS做成的生物制品,LPS相当于抗原,接种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抵抗力)的过程中,为初步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利用抗LPS抗体进行检测,部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试列举B细胞的功能:_____(答出2点)。
(2)通常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后,人体产生的反应会更快,抗体水平会更高。但是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的情况却很例外,原因是_____。
(3)图1步骤c中_____(填“多肽”或“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会被洗掉。据图2可知,用_____(填“多肽A”或“多肽B”)模拟LPS的抗原特性的效果更好。
【答案】(1) ①. 骨髓 ②. 产生抗体,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等
(2)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不能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而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3) ①. 多肽 ②. 多肽A
【解析】
【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小问1详解】
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B细胞具有产生抗体,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等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
【小问2详解】
通常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后,人体产生的反应会更快,抗体水平会更高,但是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的情况却很例外,原因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结合就能激活B细胞,但不产生记忆细胞,不能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而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小问3详解】
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未被洗脱的抗体因与LPS结合而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的多肽效果越好,故图1步骤c中多肽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会被洗掉;图2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LPS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项目
甲组
乙组
Ts浓度
GH浓度
Ts浓度
GH浓度
实验前
X1
Y1
X1
Y1
实验后
X2
Y2
Y2
分泌
器官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
部位
生理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质
垂体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质
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蛋白质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垂体
生长激素
多肽
全身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促甲状腺激素
蛋白质
甲状腺
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蛋白质
性腺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
衍生物
全身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加速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肾上腺
髓质
肾上腺素
氨基酸
衍生物
全身
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皮质
醛固酮、
皮质醇
固醇类
——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固醇
全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徐州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临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生物pdf、157B高二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