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法知识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名著阅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文章题目中的“美”有什么含义?,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与运用(25分)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稀疏(shū) 徜徉(yánɡ) 镌(juān)刻 心旷神怡(yí)
绚(xùn)丽 隐晦(huì) 婵(cán)娟 笔耕不辍(chuò)
慰勉(miǎn) 翱(á)翔 栖(qī)息 无所顾忌(jì)
缄(jiān)默 雾霭(ǎi) 寻觅(mì) 躇步跐(cí)蹈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在完成了最后一道题后,他喜出望外,蹦蹦跳跳地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到底是什么样丧尽天良的人,才会犯下这桩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
看着小宝宝淘气的样子,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4.下列语法知识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击犯罪”“升旗仪式”“惩恶扬善”“花儿盛开”的短语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B.“如果我没有帮助你,那么你将会从这个行业中消失”,这句话中的“帮助”“消失”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C.“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美丽的地方”,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依次是“我”“来过”“地方”。
D.“如果明天没有下雨,那么我将会去爬山。”这句话是假设关系复句。
5.名著阅读。(5分)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请围绕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杨志等五位好汉回答问题。
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说出他上梁山的原因。(2分)
⑵书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请在五位好汉中选择一位(不要和⑴小题的人物重复),说出他的绰号及由来。(3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怎样的道理?(2分)
课内古诗词填空(9分)
停杯投箸不能食, 。
但愿人长久, 。
,燕然未勒归无计。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化用典故,委婉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了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 , 。
古文对比阅读(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选自《孙权劝学》
乙:子击①出,遭田子方②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③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④。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子击:魏国太子。②田子方:太子的老师。③骄人:值得骄傲。④家:封地。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辞: (2)涉猎: (3)于: (4)谢: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夫士贫贱,言不用,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10.孙权和田子方在教育吕蒙和子击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结合文章来回答。(4分)
现代文阅读(23分)
那时候有多美
十年前的那个五月,我们班换了班主任。
外面下着雨,那个老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上还戴着斗笠。我们那里不是很偏远的南方,并不流行这身行头,所以,当他立在教室门前,严肃地看着我们时,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大家都诧异地盯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请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也就是我。”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他就如同一股晚春的风,呼呼地刮进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写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这是第二节作文课的内容。孩子自然是喜爱玩耍的,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不但上作文课出了校门,而且平时语文课他也不愿意在教室里上。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背苏轼的词,在潺潺的小溪边念余光中的《乡愁》……。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全年级最高,其他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孩子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忽略窗外的诗意?
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神色还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既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下午,全班同学的家长几乎都到场了,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当最后一个家长拿到分数条之后,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孩子的分数条,以讲桌为中心,把老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很难说老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有节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
这一天,阳光十分灿烂,风把一湖水都吹皱了,波浪反射着光线,映在我们双双略有些尴尬的眼睛里。在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平时就不怎么配合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没必要来这里的,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颜色是一不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我想回学校了!”这个同学的语气明显急了,“我不关心湖水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我只关心期末考试后还会不会再挨打!”说完,他走了,大部分同学陆陆续续也跟着走了。
老师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甚至有些哀伤。剩下的同学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我们,风呼啸着从我们之间吹过,我们都有些摇晃。老师看看我们,又望了望背影逐渐模糊的离去的同学,说:“我们也回去吧。”他低头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在外面上过作文课,老师也开始在教室里给我们读作文、弹吉他。不知由谁发起了“签名上书”的倡议,主要内容是反映语文老师讲课不达标。这引起了教导主任的注意,他派过来几个人向学生询问老师平日里的表现。大部分想要提高成绩的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可能他是一名好的作文老师吧,但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学生如是说。一小部分学生,包括我在内,在大家的“举报”面前沉默了。我们时不时会有目光交流,却没人站起来替老师说一句话。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只不过没穿蓑衣,而是穿着西装,打了一条草绿色的领带。这抹清亮的颜色使我想起他到来的那个雨天。他是微笑着向我们告别的,大家心里都有鬼,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后来,听到讲台上毫无动静了,大家抬起头才发现,他走了。
后来,我偶尔也会到母校附近的湖边转一转,看一看阳光下湖水的颜色,这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看来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不同:春季的水是嫩绿色的,夏季的水是碧蓝色的,秋季的水是深蓝色的,冬季的水是冰蓝色的。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白色雾气,细密的水蒸气里有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是又一个外乡人说出了它的美。
“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这是老师当年的歌声,那时候真的很美。
(王璐琪/文,选自《中国校园文学》)
11.文章题目中的“美”有什么含义?(2分)
12.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3.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他就如同一股晚春的风,呼呼地刮进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14.文中的老师到底“称职”还是“不称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一谈。(2分)
1℃要值多少钱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大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
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是32℃时高出30%。
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的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 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
15.气温变化1℃,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请加以概括。(4分)
16.文中出现的“据估计”“据测试”“统计分析”等字样,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17.第四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是什么?(3分)
18.联系全文及相关知识,你认为气温变化是升好还是降好?为什么?(2分)
写作(40分)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履行的终点,也是新旅行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站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确定立意,符合文体。(2)不要套写、抄袭。(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参考答案
B 2.D 3.D 4.A
(1)例:林冲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在沧州看管材料厂时被陆虞侯等人陷害,最后风雪山神庙杀了陆虞侯等人在风雪交加的雪夜被逼上梁山。(2)宋江为人行侠仗义,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慷慨相助扶危济困,人称“及时雨”。
(1)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对朋友的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2)蕴含着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拔剑四顾心茫然(2)千里共婵娟(3)浊酒一杯家万里(4)会挽雕弓如满月(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推辞 粗略的阅读 在 道歉
(1)有才能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另一种眼光看待。(2)贫贱的人,意见不被采纳,那么拿着谢离开就是了,到哪里不都是一样贫贱吗?
10.孙权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劝谏吕蒙学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读书的好处,收到良好的效果;田子方则故意设置困境,在类比的过程中教导子击为君治国的道理,也受到子击的尊敬。
11.表面指那时的回忆美好,深层指老师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美好的感受,是对老师人格魅力的赞美。
12.以歌声收束全文,升华主题,表现对老师深刻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
13.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老师比作晚春的风,带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表现了初次见面时老师留给大家深刻的印象,也暗示老师入春风化雨一般影响了孩子们的内心。
14.略,言之成理即可。
15.温度变化影响经济效益;温度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温度变化影响消费观念;温度变化影响犯罪率。
16.不能删去,这些词语表明了文中所引用的数据等资料有权威性,如果去掉则影响文章的可信度。
17.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的说明了温度变化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18.略,言之成理即可。
19.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