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 《经典常谈》(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原卷版).docx
    • 讲义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解析版).docx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原卷版)第1页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原卷版)第2页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原卷版)第3页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解析版)第1页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解析版)第2页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经典常谈》(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 《经典常谈》(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9讲 《经典常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9讲《经典常谈》原卷版docx、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9讲《经典常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朱自清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后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及叶圣陶合著的《精读实指导举隅》等。
    二、创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在写作《经典常谈》的1938—1942年间,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与其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彼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但态度调整并非简单的立场反复,“新文化人”依旧是在当初“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完成的对于传统的接纳。
    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这成为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而朱自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遵循的标准也是完成一部“一般的读物”而非“考据的著作”。可见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学术与文学层面上的价值,此书的主要功能乃是实现对于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也可以说,《经典常谈》虽是一本小书,但昭示的却是“新文化人”自我演进的大道。朱自清凭借其站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与教育史的多重背景的交汇处,为“新文化人”应当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成功地“发凡起例”。
    三、名著概说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80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经典常谈》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四书五经,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四、章节概述
    1. 第一章:《说文解字》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 第二章:《周易》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 第三章:《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
    4.第四章:《诗经》
    诗的源头是歌谣。
    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5. 第五章:《三礼》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礼古经》已亡失,《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
    《周礼》则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
    《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
    6. 第六章:《〈春秋〉三传》(附《国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
    7. 第七章:《四书》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其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 第八章:《战国策》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9. 第九章:《史记》《汉书》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候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奉诏续写。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约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10. 第十章:《诸子》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这些人也都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学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11. 第十一章:《辞赋》
    辞:《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时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从《诗经》到《离骚》,能看出句子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刘向将这些作品编著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荀赋和屈辞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他模拟屈原的体例,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
    12. 第十二章:《诗》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
    13. 第十三章:《文》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最重说辞,墨子则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辞赋后世称为“楚辞汉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唐朝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及至宋代文体大变,又称为“散文”。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
    五、作品主题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梳理与讲解,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是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佳作。
    六、艺术特点
    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从古代社会的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②注意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
    ③精彩的学术散文。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弓人入胜之处,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
    七、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
    定义: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要求在阅读时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实现自己的兴趣,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可。
    浏览目录 不管是根据兴趣还是带着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都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比如从《经典常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选择性阅读。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
    循着兴趣 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先读《诗》《文》。对历史感兴趣,可先读《战国策》《史记》。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读《文》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的《战国策》。
    带着目的 带着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
    八、读经典的意义
    1.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2.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4.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考点一:整本书阅读
    例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其中《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根据《说文解字》中造字的六个条例说明,“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形声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C.《史记》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故选C。
    考点二:阅读方法
    例2: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请结合教材中《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第十二》介绍从汉乐府诗至宋代诗歌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因为这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应适合选择性阅读。《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介绍了乐府诗到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诗歌受到的楚辞的影响。这三篇都与诗歌有关。《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起源,《诗》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将这三篇联系起来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考点三:阅读收获
    例3:下面是名著《经典常谈》阅读课的课堂现场片段。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参考目录,围绕你所选的兴趣点,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老师:《经典常谈》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请结合选读内容,各抒己见。
    同学甲: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史记》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
    同学乙:我对古诗感兴趣。从《诗第十二》我知道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用诗来抒写时代,表现更广大的人生。比如这学期学的《石壕吏》就是记录了安史之乱时老百姓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
    ……
    老师:《经典常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选读相应的书籍。
    【答案】
    示例:我对汉字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经典常谈》把它放在第一篇就是告诉我们阅读经史子集首先要有文字学基础。我也借助书中的知识,对一些汉字有了更深入地把握。
    【解析】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炼,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任选一部名著进行阐述即可。
    考点四:名著推荐
    例4:请选择一位同学,依据其要求,向他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篇目,并结合篇目内容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A同学:读完苏秦的故事,我对诸子百家的那一段历史很感兴趣,有哪些史书适合我看呢?
    B同学:我对诗歌感兴趣,很想知道它完整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我应该看哪几篇呢?
    附:《经典常谈》部分目录
    我向 同学推荐 (篇目),
    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向A同学推荐《诸子第十》
    理由:本篇主要介绍了诸子之学的社会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儒、墨、道、法、阴阳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想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还可以读一读本篇中提及的相关书籍:《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等。
    示例二:我向B同学推荐《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理由:《诗经第四》是专门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分析。
    由A同学“我对诸子百家的那一段历史很感兴趣”可向A同学推荐《诸子第十》,由B同学“我对诗歌感兴趣”“完整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可向B同学推荐《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这些有关诗歌内容的篇章。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分别介绍推荐书目的主要内容、特色影响即可。
    基础过关
    1.选出对《经典常谈》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史记》作者左丘明,字子长。他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后世名。
    D.墨家的创始者是墨翟。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而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表述有误。《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而非左丘明。故选C。
    2.下面各句出自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
    B.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C.《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前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
    D.《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故选D。
    3.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是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分十三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B.《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列国策士游说辩论之辞。
    D.宋代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D.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故选D。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经典常谈》中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13个专题,不包含《资治通鉴》这一著作;故选A。
    5.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对人格和个性的勉励。
    B.朱自清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这让作者对中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有了更深的了解,为《经典常谈》一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相仿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书籍。
    D.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关古典书籍的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构成,《诗第十二》《文第十三》比前面的文章都要长许多;故选C。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孔子提倡采用断章取义的简单办法来理解《诗经》内容,并且用“思无邪”三个字来评价这三百多篇歌谣。儒家用《诗经》教化门人,使其明白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教化的具体方法就是 、雅、颂、 、 、 统称为“六义”。(《经典常谈》)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该书一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对文字进行解说,字头用小篆书写,该部分具体阐述了“六书”的内容和起源。这里的“六书”包括 、 、 、 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经典常谈》)
    【答案】 风 赋 比 兴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诗经六义指的是《诗经》中的六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照不同的音乐分的,而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这六种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被后世所继承。据此填空即可。
    (2)六书首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据此填空即可。
    7.《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其中,东汉许慎的文字学经典 放在了首篇,西汉司马迁的 首创了“纪传体”。
    【答案】《说文解字》 《史记》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
    第一空:根据“东汉许慎”“放在了首篇”可知,第一空为《说文解字》。第二空:根据“西汉司马迁”“纪传体”可知,第二空为《史记》。
    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说说其中的“小学”和《第一》中说的“小学”含义有什么不同。
    他说,古来有小学大学。小学里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实学。《大学》这部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
    (节选自《四书第七》)
    【答案】节选文字中的“小学”是学童学习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学习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最基本的常识和本领。而《第一》中说的“小学”是指研究文字的形音义。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结合节选文字中“小学里教洒扫进退的规矩,和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的”可知,节选文字中的“小学”是学童学习的初始阶段。《第一》中说的“小学”是指研究文字的形音义。
    9.八年级一班开展了集体阅读《经典常谈》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活动,活动后又举办了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阅读分享会,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将情表达清楚就可以,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的形式。
    【答案】(1)诗经 (2)重章叠句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文学常识的识记。
    根据“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和选文中“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复沓”可知,选文记叙了歌谣的发展,由此判断这一经典是《诗经》。
    (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这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10.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根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
    语段选自《经典常谈》之《< >第八》,作者是 (姓名),语段中“他”是指 (人物名),画线句就是他勤奋学习的典故“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属于 派。
    【答案】战国策 朱自清 苏秦 锥刺股 合纵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第一空和第二空:语段出自《经典常谈》之《第八》,作者是朱自清。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
    第三空:根据原文中关于“他”的事迹的叙述,可知“他”应为苏秦。
    第四空:根据“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可填:锥刺股。
    第五空:根据原著中的“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可填:合纵。
    提升专练
    1.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一人。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D.有误。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称为近体,不谐调的诗称为古体,杜甫抒写时代。李白用诗抒写自己生活。故选D。
    2.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
    C.有误,根据《“三礼”第五》中的“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可知,选项中“‘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述有误;故选C。
    3.根据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 ”。孔子用“ ”的方法来解释《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 。
    【答案】上古的书 断章取义 《孟子》
    【解析】考查名著常识。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上”也,据说就是“上古的书”;孔子用“断章取义”的方法解释《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可据此作答。
    4.八年级(3)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名著,下面是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三是“①_______”,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②________”,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声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
    (1)根据原著,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造字法的名称。
    (2)上文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请简要概括《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
    【答案】
    (1)①会意 ②形声
    (2)《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解析】
    (1)本题考查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所以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结合“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可知,第①空应填“会意”。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结合“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声意符,声是音标”可知,第②空应填“形声”。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成书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艺术特色: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③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5.《经典常谈》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经典常谈》的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欧游杂记》等。
    B.儒家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C.根据《第一》,我们可以得知汉字字体在每个阶段的变化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
    D.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代。
    (2)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
    (1)B
    (2)“一只船”指的是通过阅读《经典常谈》带领我们走进经典的海洋,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经典。“以为鱼”是对我们的告诫,指的是不能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作者的这部书只是一个了解经典作品的工具,目的就是引导我们去阅读经典作品。如果阅读了这本书就不去阅读原著,就有违作者本意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
    A.《背影》是散文集,《踪迹》是诗文集;C.“汉字字体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有误。《〈说文解字〉第一》提到“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因此汉字的演变不只是为了使用便利,还有美观需要;D.“借代”应改为“假借”;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结合“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知,这里把《经典常谈》比作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指通过阅读《经典常谈》,读者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进而开始对经典感兴趣,主动去阅读。
    结合“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可知,这里把《经典常谈》看作是捕鱼的工具,是走进经典的工具,而要真正了解经典,走进经典,则要去阅读经典本身,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本身,理解经典名著的意义。如果读了本书就不读经典原著,则违背了编者朱自清的本意。
    6.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阅读选择。小组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将《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了组合阅读。你是否认同这一做法?请阐明理由。
    【答案】
    示例:我认同,将《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辞赋第十一》介绍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诗第十二》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了《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选择这些篇目进行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观点的表达。
    解答时,要先表明“认同”,再结合《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的内容及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7.《经典常谈》成为统编版教材推存阅读书目,中华书局决定面向中学生重新出版。编辑部草拟了以下三句话作为书籍腰封内容。你建议选择哪句,并简要阐述理由。
    A.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
    B.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
    C.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中国文化学术史。
    我选( ),理由是:
    【答案】
    示例:C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所写,通览国学精华的指南,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字开始到《周易》《诗经》《春秋》、四书五经、诗、辞、文、赋的经典内容。按照作者的意思,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推介。任选一项,结合选项分析作品内容即可。
    8.旅行是身体的阅读,读大千世界的无字书。阅读是精神的旅行,在经典中行走,在行走中感悟。读了《经典常谈》,你有哪些收获?请结合你所读过的经典作品,谈谈你在思想认识或写作技法上的收获。(1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思想认识)阅读这些经典篇章可以奠定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高度,影响一个人文化人格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经典文化。很多古代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还可以将书中的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当中,阅读经典作品对于中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种升华。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朱自清先生强调了经典教育的必要性,他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是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了解本国的经典。解答时,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在思想认识或写作技法上的收获即可。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相关试卷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10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10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10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卷版docx、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10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8讲 《马说》(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8讲 《马说》(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8讲《马说》原卷版docx、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8讲《马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6讲 《庄子》(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预习新知】人教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寒假预习(新学期) 专题知识讲义 第06讲 《庄子》(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6讲《庄子》二则原卷版docx、预习新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讲义第06讲《庄子》二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