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第1页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第2页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统编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上自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和链接材料,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人恒过( )
    5.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讲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
    B.艰苦环境造就人才,一个人经受一点艰苦磨炼不是坏事。
    C.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大事,必须先把自己置于艰苦境地。
    D.“安乐”有危险,“忧患”不可怕。
    7.选文和链接材料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吴既救越,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困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寒暑易节 易:交换D.固不可彻 彻:彻底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
    B.达于汉阴 相与步于中庭
    C.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D.以残年余力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C.文章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_________
    (3)天子且至_________ (4)居无何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介胄之士不拜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文帝,汉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14.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富贵不能淫
    《孟子》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B.子未/学礼乎
    C.立/天下之正位D.与/民由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命之(命令)B.必敬必戒(告诫)
    C.以顺为正者(介词,因)D.此之谓大丈夫(助词,的)
    1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作者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
    B.“丈夫之冠也”中的“冠”,指古时男子年满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选文先写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摆出理由,然后孟子先确立观点,后批驳。
    D.选文运用排比句式说理,对照鲜明,气势磅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9.在孟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父命之_________ ②丈夫之冠也_________
    ③往之女家_________ ④与民由之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孟子把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类比,流露出对公孙衍和张仪的不屑、鄙视。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住进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义,走着最正确的道路——礼。
    D.选文探讨了“何为大丈夫”的问题,先是景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孟子加以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3.按照选文中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请你判断【连接材料】中瞿式耜是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连接材料】
    永祚①迎降,城中无一兵。式耜②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将戚良勋③请式耜上马速走,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俄总督张同敞④至,誓偕死,乃相对饮酒,一老兵侍。召中军徐高⑤付以敕印,属驰送王。是夕,两人秉烛危坐。黎明,数骑至。式耜曰:“吾两人待死久矣。”
    【注】①永祚:即王永祚,晚明时任桂林的官员。②式耜:即瞿式耜(sì),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③戚良勋:瞿式耜的部将。④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⑤徐高:任中军将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4.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太丘舍去”和“相委而去”的“去”字都是“离开”的意思,据此推断,本文中“委而去之”的“去”字也有同样的意思。
    B.在字典中“威”解释为:①尊严;②权势;③震慑;④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结合语境,可得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威”是第③种意思。
    C.根据资料显示,“至”的本义是“到来,到达”,后引申为“极”“最”。本文中“寡助之至”和《陈太丘与友期》中“待君久不至”的“至”都用了引申义。
    D.《说文解字》中的“畔”释为:“田界也。从田,半聲。”该字文中未用“田界”之意,而用读音相同的“畔”来指代“叛”,故应以“叛”的意思来理解。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6.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观点,论证中运用了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结构缜密。
    B.原文画线句子连续使用了四个双重否定句,使表达上气势强烈,突出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C.孟子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攻城不胜和守城而逃来具体证明,接着类推到国家治理也需要“人和”。
    D.文末将“多助”与“寡助”对比,强调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推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7.选文与链接材料关于治国的理念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链接材料】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①荣华者,必取之于身②。故据万乘之国,持百姓之命,苞③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乃统理④之非⑤也。
    ——陆贾《新语·至德第八》
    [注]①流:流传。②身:自身,这里指个人品格、修养。③苞:通“包”,包裹;怀抱。④统理:统辖治理。⑤非:错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B.丈夫之冠也 此之谓大丈夫
    C.妾妇之道 行天下之大道
    D.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0.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气势磅礴,感染力强。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两例具体分析。
    31.结合上面文章和下面两个链接材料,分条概括公孙衍和张仪不符合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哪些标准?
    【链接材料一】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链接材料二】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③子游。人知之;亦累嚣嚣;人不知,亦翼。”
    曰:“何如斯⑤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⑥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⑦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宋勾践,人名。②游:游说各国君主。③语:告诉。①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⑤斯:副词,相当于“则”。⑥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⑦泽:思泽,思惠。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33.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3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3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
    (3)曾益其所不能(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铺排写法,表明历史上由小人物转化成大人物绝非单例孤证,增强了说服力。
    B.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观点与本文的观点一致。
    C.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目的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40.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涉及到人才造就和国家存亡的问题,它们在表意上有何联系?试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2023上·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项是( )
    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 通俗易解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功成名遂 遂心如意
    C.怀民亦未寝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少辄醉 少不更事
    4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3.《记承天寺夜游》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
    44.本文和链接材料分别是如何表现月光皎洁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冷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有改动)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冷:西湖的一座小桥。③摩荡:荡漆。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5.解释下面加粗的字词。
    (1)沿溯阻绝(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略无阙处( )
    (4)属引凄异( )
    46.翻译下列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7.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49.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2.(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作者从造就人才(个人)和治理国家(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连举六个例子从个人角度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然后从国家角度强调没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灭亡。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兴起,这里指被任用/流露;
    B.违背,不顺/通“弼”,辅佐;
    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慰问;
    D.均为代词,这,这些;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
    (2)句重点词语: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一句话,表现了个人“生”的价值。这是从造就人才(个人)的角度进行的论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克己慎终。在外又没有敌国的抗衡、外寇的侵扰。如此安适的环境,首先带来的必然是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这是精神上的死亡。紧接着必然是物质上的死亡——“国恒亡”。这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进行的论述。
    【参考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市场,集市这了解,明白错误
    5.(1)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
    (2)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6.C
    7.都认为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练人,成就人,人生在世,吃点苦不是坏事。不同的是,选文中的“苦”可能是客观的不期而遇的,而“链接材料”中的勾践却是为了雪耻而自找“苦”吃,故意“苦身焦思”“仰胆”“尝胆”“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以此磨砺意志,发奋图强。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词义。学生需根据积累,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1)句意: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市:市场,集市。
    (2)句意: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人的身上。是:这。
    (3)句意: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语中。喻:了解,明白。
    (4)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过:犯错。
    5.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
    (2)然后:这样以后。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必须先把自己置于艰苦境地”有误,文章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强调了忧患是难以避免的,应理智看待、坚强不屈,从战胜忧患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说“必须先把自己置于艰苦境地”。故选C。
    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文本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和材料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可知,两文都强调了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练人,增长人的才干,助力人成就事业。
    根据文本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文本中的“苦”大多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根据“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可在,材料中的“苦”是勾践有意而为,属于自找“苦”吃。他意“苦身焦思”“仰胆”“尝胆”“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都是为了提醒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发奋图强。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链接材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终于灭掉了吴国。
    8.D 9.A 10.C
    【解析】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句意: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故选D。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B.介词,到/介词,在;
    C.助词,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
    D.介词,凭借/介词,把;
    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该项中“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表述错误,由文中第二段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的内容可知,其妻只是对移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没有阻止和嘲笑的意思;
    故选C。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1.驻军同“披”,穿着将要经过
    12.(1)在军中我们只听从将军的吩咐,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2)穿戴者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13.B
    14.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威严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字义。
    (1)句意: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军:驻军。
    (2)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
    (3)句意: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
    (4)句意:过了不久。居:经过。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
    (1)闻:听从;诏:诏令。
    (2)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拜:行跪拜礼。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有误,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文章中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侧面烘托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惊”在文中的意思为惊诧,吃惊。“群臣皆惊”的原因,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周亚夫治军角度:霸上、棘门的军营管理松懈,而周亚夫的军营治军严明,群臣为周亚夫的管理军队之严格而“惊”;
    周亚夫对天子的态度的角度:在军营中,皇上不能骑马;周亚夫见到皇上也没有行跪拜礼,群臣对周亚夫过分严守军纪,对皇上也不留余地的态度而“惊”;
    天子角度:皇上在周亚夫的军营中没有得到优待,但是皇上不仅没有恼怒,反而赞许周亚夫,群臣对皇帝的深明大义、遵守军纪而“惊”。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5.C 16.B 17.D
    18.(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9.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解析】
    15.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A. “一怒而诸/侯惧”中“诸侯”为一个词,不能停顿;
    B. “子未/学礼乎”中“未学礼”为一个动宾结构,中间不能停顿;
    D. “与/民由之”中“与民”“由之”之间停顿;
    故选C。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虚词的能力。
    A.句意: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
    C.句意:把顺从作为做人原则的。以:把;
    D.句意: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之:结构助词,不译;
    故选B。
    1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分析手法,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春秋时期思想家”错,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B. “指古时男子年满十八岁行冠礼”错,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C. “然后孟子先确立观点”错,应是孟子先批驳,然后确立观点;
    故选D。
    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是:这。焉:怎么。子:你。
    (2)得:实现。由:遵循。独:独自。行:行走。道:正道。
    1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结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知,大丈夫应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结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原则;
    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20.训导行加冠礼同“汝”,你的丈夫遵循
    21.①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②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22.B
    23.“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式耜誓死不逃不降,体现了甲文中“行天下之大道”,做事合乎道义;“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黎明,数骑至。式耜曰:‘吾两人待死久矣。’”,面对敌兵,坦然赴死,体现了甲文中的“威武不能屈”。
    【解析】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父亲给予训导。命:训导。
    (2)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加冠礼。
    (3)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指你的丈夫。
    (4)句意:就同人民一起遵循正道。由:遵循。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得志:能实现理想时;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淫:使……惑乱、迷惑;移:使……改变、动摇;屈:使……屈服。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孟子把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类比,论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故选B。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大丈夫”的标准,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根据链接材料“式耜坚不听,叱退之”,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式耜誓死不逃不降,体现了式耜做事合乎道义;文中“威武不能屈”,是指不能轻易屈服,根据链接材料“俄总督张同敞至,誓偕死”“黎明,数骑至。式耜曰:‘吾两人待死久矣’”可知,他在面对敌兵,坦然赴死,不屈服于敌人,体现了“威武不能屈”。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遵循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链接材料】
    永祚向大清兵迎降,桂林城中没有一个士兵守护。式耜端坐在府邸中,他的家人也疏散了。他的部将戚良勋请求他迅速上马离开,式耜坚决不听,把他喝退回去。过了一会儿总督张同敞来了,发誓要和他一同死,两个人开始相对饮酒,一个老兵在一旁侍候他们。式耜召来中军徐高把敕文、官印交给他,嘱托他骑马送到永明王那儿去。这天晚上,他们两人点上蜡烛在室内正襟危坐。黎明时分,大清部队的几个骑兵来了。式耜说:“我们等死已经等很久了。”
    24.C
    25.(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6.B
    27.选文强调了人和,即得民心的重要,链接材料除了强调得民心之外,还强调了统治者要加强个人修养。
    【解析】
    24.本题考查字义。
    C.待君久不至:等了很长时间,您也不来。至,本义,到来,到达。故选C。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2)故:所以。有:要么,或者。胜:取得胜利。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联系后句“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知,画线句子连续使用了四个双重否定句,使表达上气势强烈,突出强调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故选B。
    2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文本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选文强调了“人和”的重要,即治理国家一定得到百姓的支持,要得民心。
    根据材料中的“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可知,链接材料除了强调得民心之外,还强调了统治者要加强个人修养。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链接材料】:想要使国家富强,增强国家的威势,开辟土地,使远方之人敬服,一定要得民心;想要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声誉兴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人,一定要凭借自身的品格修养来获得。故占据万乘之国,秉持百姓的使命,拥有富饶的土地,控制大众的力量,却不能开创功业,名声不显于世,这就是统辖治理的方法有错误了。
    28.B
    29.(1)得志,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就独自走白己的道路。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30.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句式,气势磅碍、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采用排比句式,补充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遇到极端的情况“富贵”“贫贱”“威武”时应持有的为人原则,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31.①“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公孙衍、张仪没有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等本心,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②“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为了“得志”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公孙衍、张仪在权利面前毫无原则,不符合大丈夫的行事原则。
    【解析】
    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能够/实现。
    B.“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规则/道路。
    D.真正、确实/诚心。
    故选B。
    2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1)重点词语有:得,实现。由,遵从。道,道路。
    (2)重点词语有: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
    3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细读文本可知,可选取作者使用的排比、对比等手法的句子,分析孟子语言的特点。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采用对比修辞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大丈夫”的正确做法,说理有力。
    3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根据文章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可知,这是孟子衡量“大丈夫”的标准,而根据文章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可知,公孙衍、张仪在权利面前毫无原则,不符合大丈夫的行事原则。
    根据链接材料句子“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可知,“大丈夫”要“尊德乐义”,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可知,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故他们不是“大丈夫”。
    根据链接材料句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而根据文章可知,公孙衍、张仪他们也缺少“恻隐之心”等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品性,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链接材料一】:
    孟子说:“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链接材料二】:
    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
    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
    32.A 33.D 34.C 35.AD
    36.(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解析】
    3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A.有误,句意: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域:动词,限制。
    故选A。
    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凭借/来,表目的;
    B.之:代词,他/动词,去,往,到;
    C.于:给/介词,表示要“比”的对象;
    D.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故选D。
    3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生于忧患”的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都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故选C。
    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A.相同,强调“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观点;
    B.不同,该句强调“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的观点;
    C.不同,该句强调“心忧天下”的观点;
    D.相同,该句强调了“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观点;
    故选AD。
    3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1)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
    (2)亲戚:内外亲属;畔:背“叛”的意思;君子:实施仁政的国君。
    (3)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恒:常常。
    【参考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间被举荐出来,傅说在筑城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提拔上来,管仲从监狱中被提拔上来,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提拔上来,百里奚在市场上被提拔上来。所以说,上天要让某个人担当重任,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人经常会犯错误,多犯几次错误才能谨慎。一个人只有内心被困扰,思虑堵塞,才能奋发、有作为。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发出忧叹的声音,然后才明白过来。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这样以后就能知道忧思祸患使人成长、使人振作和勤奋,因而得生;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导致人死亡和国家、事业的衰败。
    37.兴起,指被任用违背同“增”,增加匹敌、相当
    38.(1)所以,上天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
    (2)(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39.C
    40.选文和链接材料表意一致。①选文论证了人才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才能造就;“链接材料”中勾践“苦身焦思”“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发愤图强,最终灭吴,一雪前耻。表明艰苦磨练成就事业。②选文提出国无外患易遭灭亡的道理;“链接材料”中的吴国不思发展,放松了警惕,结果被越国所灭,表明“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析】
    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兴起,指被任用。
    (2)句意为: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
    (3)句意为: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
    (4)句意为: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敌:匹敌、相当。
    3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故,所以;是,这样;苦,使……痛苦。
    (2)征,显露;色,脸色;喻,了解。
    39.本题考查内容和写作手法。
    C.“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说法太绝对。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目的是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不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故选C。
    4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了解选文的观点,然后结合选文观点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分析。选文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第二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链接材料中,“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表现了他发愤图强、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磨练自己,最后“终灭吴”,成就了大业。从国家层面分析,“链接材料”中吴国被越国所灭正体现了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即“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道理。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链接材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
    41.C
    42.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3.①“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作者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②“怀民亦未寝”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情怀一致;③“相与步于中庭”充分体现出两个人关系甚笃;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44.本文用月光下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链接材料通过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侧面表现月色的清朗。
    【解析】
    4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解开/了解/明白;
    B.于是/成就/顺;
    C.都译为“睡觉”;
    D.缺少/数量少/年纪轻;
    故选C。
    4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空明,澄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寻张怀民”可知,作者感受到月色的美好,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景;“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体现二人关系亲密;
    ②“怀民亦未寝”可见苏轼的突然到访并未打搅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休息,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
    ③“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一起在庭院散步赏景月景,充分体现两个人关系很好;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均是“闲人”,志同道合。
    44.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甲】文,“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把月光比作澄澈透明的积水,然后借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的纵横交错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属于侧面描写。【乙】文,“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通过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表现月色的清朗、皎洁。属于侧面描写。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链接材料】:
    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西泠桥回来。当时初月刚刚升起,新修的大堤和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很是空旷,波光荡漾,好像镜子一般,又像是在画中一般。
    45.逆流而上快同“缺”,空隙、缺口连接
    46.(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47.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8.B
    49.示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你们真实太了不起了!
    【解析】
    4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
    (2)句意: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疾:快。
    (3)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4)句意: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属:连接。
    4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重岩:重重的悬崖;蔽:遮蔽;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良:甚,很。
    4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第①空和第②空:根据第②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意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可知这两句描写出水势的盛大,原句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第③空和第④空:根据第③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意思“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可知,这两句描写了水的清澈,原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文章第②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故文章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后写水之速,而非“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
    故选B。
    49.本题考查拓展应用。理解“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并且能够联系今天这一宏伟的工程来赞颂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即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恭贺三峡大坝工程全线建成!你们的努力和智慧将永载史册。三峡工程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你们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中国工人的天赋和创新精神。希望大坝能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成为保护和利用长江资源的绿色典范!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关试卷

    专题13: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13: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文言文阅读,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 2,《三峡》中,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三峡》中,写山高的句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