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细胞逐步表现出衰老的特征,且端粒会逐渐变短。端粒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可使变短的端粒及时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端粒及端粒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端粒分布在细胞核中,被酶解后可得到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B.随着分裂次数增加,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C.体内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会促进癌细胞的形成
    D.随着人体体外环境温度逐渐升高,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强
    2.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过程中,溶酶体会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溶酶体中的pH明显小于细胞质基质中的。线粒体自噬的局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噬体膜来自内质网,其与溶酶体的融合主要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
    B.溶酶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其上存在逆浓度梯度运输H+的载体蛋白
    C.细胞自噬会消化细胞自身结构,抑制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D.细胞自噬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是基因不会控制细胞自噬的过程
    3.溶液中的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故其通常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行跨膜运输。细胞在运输离子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常见的离子进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如图所示,图中a、b、c、d代表离子,细胞内c的浓度大于细胞外,Ⅰ、Ⅱ、Ⅲ代表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可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和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B.a进入细胞不需要与Ⅰ结合,b、c、d进入细胞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
    C.Ⅰ为通道蛋白,Ⅱ、Ⅲ都为载体蛋白,三者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a、c、d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b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知识后,模仿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思路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噬菌体大约繁殖了6代。下列对子代噬菌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部分含有3H、32P和35S
    B.部分含有32P和35S,全都含有3H
    C.全都含有32P和3H,全都不含35S
    D.全都含有3H,部分含有32P,全都不含35S
    5.“空调病”多发于酷暑季节,主要与空调开放时间过长或温度设置过低有关。“空调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进入空调开放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后,人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冷觉中枢产生兴奋
    B.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因而感觉凉爽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D.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体温基本稳定
    6.机体在应激条件下(如手术、失血等)会启动针对性的防御性免疫。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增多,会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产生抗炎作用,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RH、ACTH分别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因子、CRH、ACTH、糖皮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
    B.抗炎作用的产生离不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C.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患者都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D.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7.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春季播种的冬小麦不能顺利开花结实。研究发现,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素含量增加。若每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连续处理3周,则不经过春化作用的冬小麦也能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最早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从赤霉菌体内发现的
    B.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
    C.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有利于其开花
    D.春化作用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
    8.为了探究春季休牧时间对藏嵩草型草甸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为草地的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某研究小组对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表示不同休牧时间下某些物种的重要值(用来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休牧可能会使藏嵩草型草甸中的群落发生次生演替
    B.采食会影响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间的竞争强度
    C.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
    D.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9.某果园在果树长到一定高度后,会放养一定数量的鸡、鹅。果树开花时,蜜蜂被吸引前来传粉;秋冬季,利用增加营养、延长光照时间等方法可以提高母鸡的产卵量;鸡、鹅采食果园杂草、害虫等,它们的粪便为果园提供有机肥,减少了饲料摄入和化肥用量;果园林地资源为鸡、鹅提供充足的活动场所,使其肉质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树开花吸引蜜蜂前来,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长光照刺激下,母鸡分泌雌激素,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
    C.果园中放养鸡、鹅,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能量更多
    D.鸡、鹅的粪便被分解后产生的无机养料被果树吸收,促进了果园内的物质循环
    10.噬菌体能专一性感染细菌,进入宿主细胞的噬菌体不会被杀病毒剂灭活,在裂解宿主细胞后能继续感染并裂解周围细菌。在培养基平板上,一个被感染的细菌最终会形成一个噬菌斑。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测受污染水样中目标菌的数量,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统计的平均噬菌斑数量为56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培养基、培养皿灭菌都要用到高压蒸汽灭菌锅
    B.步骤3常使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或涂布器
    C.待检测受污染水样中目标菌的浓度为1120个
    D.噬菌体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特性有利于减少污水中细菌的数量
    11.野天麻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具有镇静、抗癫痫等作用,对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天麻素。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可以生产天麻素,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脱分化过程,过程②常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
    B.对茎段和培养基都要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C.图示过程主要运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利用图示过程生产天麻素既能提高产量又不会破坏野生植物资源
    12.下图为光合作用的某一阶段示意图,其中PSⅠ和PSⅡ分别表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缺铁会使光系统Ⅱ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图表示叶绿体内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
    B.缺铁会导致ATP和NADPH的合成量都减少
    C.ATP合成酶可提供能量,且具有运输离子的作用
    D.铁是组成叶绿素的微量元素,故缺铁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13.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使ATP的合成增多,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阻止K+外流,导致膜两侧电位差发生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该过程被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药物甲的功能与GLP-1和GIP的功能相似,但不易被酶D降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酶D的活性会使血糖浓度异常升高
    B.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下降,Ca2+浓度上升
    C.葡萄糖氧化分解后产生的ATP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K+通道的开闭
    D.胰岛素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后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14.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工作人员通过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学模型,如图所示。基于对该模型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岩龙虾的环境容纳量为34只
    B.没有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岩龙虾的状态会稳定在A点
    C.对于B状态下的岩龙虾,捕捞量不能超过29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
    D.对处于B状态下的岩龙虾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9只
    15.水稻为雌雄同株植物,可进行自花传粉。某水稻品系的雄性可育性状与TMS5基因和Ub基因有关。TMS5基因编码的核酸酶用于切割Ub基因转录出的mRNA,从而避免产生过多的Ub蛋白,使水稻植株表现为雄性可育。研究发现,该水稻品系在温度低于25℃时表现为雄性可育,在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雄性不育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作为亲本繁殖后代
    B.温度高于25℃会分别导致TMS5基因和Ub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和减少
    C.核酸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可切割mRNA和Ub蛋白
    D.水稻花粉的育性不仅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6.某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A、a基因位于下图中的②区;紫眼由D基因控制,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为了研究该昆虫眼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让不同品系的昆虫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已知D基因纯合致死,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及互换。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Z染色体上位于①区的基因,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B.D基因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A/a基因与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D基因纯合致死,紫眼群体中不存在纯合子
    D.甲组和乙组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ZaWA和DdZAWa,基因型为DdZaZa的个体表现为白眼
    二、非选择题
    17.为研究干旱胁迫对大丽花的影响,科研人员检测了4组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大丽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第15天时,各组恢复正常水分供应,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CK组给予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正常水分处理),LD组给予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轻度干旱胁迫),MD组给予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中度干旱胁迫),SD组给予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35%(严重干旱胁迫)。
    (1)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实验中大丽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可用 表示。
    (2)胞间CO2主要来自 (写出2点即可)。SD组胞间CO2浓度偏大,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第15天之前,由图可知,干旱胁迫对大丽花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 。第15天时,各组恢复正常水分供应,图中MD组的净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到初始水平,原因可能是 。
    (4)合理灌溉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但是不同的灌溉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滴灌和喷灌,请设计实验,探究干旱胁迫下灌溉大丽花幼苗适合用滴灌还是喷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18.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胶质瘤微环境的强免疫抑制性,因此胶质瘤细胞通常会表达PD-L1蛋白。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会与微环境中CD8+T淋巴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存活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削弱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效应,实现免疫逃逸。褪黑素(MT)是一种胺类激素,已有证据表明MT在免疫微环境下具有抗肿瘤作用。为研究MT对胶质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科研人员用T98G、U118、U251三种胶质瘤细胞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MT母液稀释至0.2、0.5、1.0、3.0、,分别处理T98G、U118、U251三种胶质瘤细胞24 h或48 h,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如表1所示。据表1可知, 细胞对MT的敏感度较高,判断依据是 。
    表1
    (2)将胶质瘤细胞用IFN-γ预处理,模拟肿瘤微环境,记为IFN-γ组;用一定浓度的MT单独处理,记为MT组;先用IFN-γ预处理,再用MT处理,记为IFN-γ+MT组。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注:IFN-γ是一种细胞因子,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
    据图可知,正常环境下,MT对三种胶质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的影响相对 (填“明显”或“不明显”)。由题图分析,MT对胶质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的机制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先用IFN-γ预处理的肿瘤微环境下,MT还可以通过影响激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一种免疫细胞)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科研人员对各组的处理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
    据表2可知,+PBMC对胶质瘤细胞的存活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而MT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来间接 (填“增强”或“减弱”)+PBMC的作用。
    19.海马齿茎叶幼嫩,富含有益矿质元素等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海马齿有发达的根系,这些根系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某研究小组将海马齿生态浮床技术与循环水养殖系统相结合,建设了一个以“沉淀池—海马齿生态浮床—曝气池—沙滤罐”等模块组合而成的工厂化海水循环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以构建“养殖—种植—水质净化”三合一的新型生产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循环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的因素,如水温、盐度、pH等,在各采样点间差异小,且在各月份间相对稳定,对海马齿种群来说,这些因素属于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水中的溶解态无机氮(DIN)主要由,和组成(和对养殖个体有毒性效应),上述3种形式的DIN在不同模块中的比例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所占比例沿水流方向的总体趋势逐渐 ;图中四月至九月,对均具有显著去除作用的模块是 (填“沉淀池”“海马齿生态浮床”“曝气池”或“沙滤罐”),该模块主要促使水中的DIN由形式向 形式转化,这样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流经“养殖—种植—水质净化”三合一的新型生产系统的总能量是 。
    (4)利用工厂化海水循环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能减轻水体富营养化,该系统对有机物具有净化作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5)若要保证尾水净化效果,则流入该处理系统的尾水不能过量,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20.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和扩增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步骤中,另外利用PCR技术还可以在目的基因两端添加某序列,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CR的每次循环一般分为三步,其中 所需的温度最高;PCR能获取特定目的基因的关键是 。
    (2)β链的 端为5'端,依据是引物与其模板链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而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沿 的方向延伸子链。
    (3)为便于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需要通过引物设计添加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如图中过程①和②);连接引物Ⅰ与序列X需要用到 酶,至少需要经历 次循环才能得到含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的双链产物。
    (4)用于鉴定目的基因的PCR, (填“能”或“不能”)利用图中引物Ⅰ和引物Ⅲ达到目的。
    21.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2n=18)的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红花植株M自花传粉后,F1表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白花植株有 种基因型。A基因与B基因的主要区别在于 ,二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图1中的 (填“甲”“乙”或“丙”)。
    (2)为确定粉花植株的基因型,科研人员对纯合红花植株的一个B基因进行敲除,然后让其自花传粉,发现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说明粉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推测基因对花色的调控机制可能为图2中的 。
    (3)现欲提高该种植物的抗虫能力,科研人员将一个抗虫基因(用D表示)随机导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体细胞中,且使其发育为一株具有抗虫能力的植株P,该过程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 。若D基因刚好插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且对A基因未产生影响,则理论上其自花传粉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科研人员用药物处理F1中的粉花植株,然后使其自花传粉,发现所得的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明显超过1/6。经检测,B基因的长度未发生改变,从B基因的角度分析,药物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 (请写出2点)。
    项目
    CK(休牧0 d)
    休牧20 d
    休牧30 d
    休牧40 d
    休牧50 d
    重要值
    莎草科
    0.034
    0.025
    0.047
    0.057
    0.068
    毒害草
    0.051
    0.032
    0.020
    0.015
    0.013
    生物量
    莎草科
    110
    370
    420
    550
    580
    毒害草
    158
    146
    140
    98
    50
    杂交组合
    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紫眼(♀)×紫眼(♂)
    紫眼(♂):紫眼(♀):白眼(♀):红眼(♂):红眼(♀)=4:2:3:2:1

    紫眼(♀)×紫眼(♂)
    紫眼(♂):紫眼(♀):白眼(♂):红眼(♀):红眼(♂)=2:4:3:1:2
    MT浓度/()
    T98G细胞活性/%
    U118细胞活性/%
    U251细胞活性/%
    24 h
    48 h
    24 h
    48 h
    24 h
    48 h
    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2
    84.1
    83.3
    94.2
    75.2
    79.8
    73.6
    0.5
    86.0
    82.3
    88.6
    80.8
    72.0
    62.8
    1.0
    87.1
    76.0
    79.4
    71.9
    56.2
    44.2
    3.0
    74.5
    68.0
    82.8
    64.8
    44.2
    44.4
    5.0
    64.5
    65.0
    63.0
    60.0
    14.2
    14.6
    组别
    1
    2
    3
    MT


    +
    +PBMC

    +
    +
    胶质瘤细胞存活率
    66%
    45%
    30%
    参考答案:
    1.A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特殊结构,故端粒分布在细胞核中,被酶解后可得到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A正确;
    B、分析题意,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细胞逐步表现出衰老的特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B错误;
    C、分析题意,端粒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可使变短的端粒及时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由此可知,体内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会抑制癌细胞的形成,C错误;
    D、人体体外环境温度逐渐升高,但人体体内的温度相对稳定,故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能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而废物则被排出体外。
    【详解】A、自噬体膜来自内质网,其与溶酶体的融合主要体现了膜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错误;
    B、溶酶体中的pH明显小于细胞质基质中,即溶酶体中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可推测其膜上存在逆浓度梯度运输H+的载体蛋白,进行主动运输,以维持溶酶体中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B正确;
    C、细胞自噬会消化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结构,抑制细胞自噬不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C错误;
    D、细胞自噬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受相关基因的控制,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具有选择性,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详解】A、水分子可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a进入细胞是借助于Ⅰ通道蛋白,但不需要与Ⅰ结合,b、c、d进入细胞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B正确;
    C、Ⅰ为通道蛋白,Ⅱ、Ⅲ都为载体蛋白,三者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
    D、a进入细胞是通过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细胞内c的浓度大于细胞外,故c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c、d借助于Ⅲ,属于协同转运,c进入细胞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d顺浓度梯度所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即d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b进入细胞消耗ATP所提供的能量,综上,a、d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b、c进入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培养液中的3H进入细胞后会参与合成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所以子代噬菌体都含有3H;
    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子代噬菌体新合成的DNA链中不含32P,含有亲本模板链的DNA含有32P,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含有32P;
    噬菌体中含有35S的蛋白质外壳不能遗传到下一代,故子代噬菌体全都不含S。
    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冷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A错误;
    B、进入低温空调房后,之所以感觉凉爽,是由于低温环境,散热加快所导致,一段时间后,散热减少,产热增多,机体散热量基本等于产热量,B错误;
    C、进入空调开放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后,汗液分泌减少,水分和盐分的散失都减少,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液增多,C错误;
    D、进入空调开放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后,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散热量减少,同时产热增多,体温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突触间隙)运输到突触后膜,A错误;
    B、由图可知,抗炎作用的产生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进而维持机体的稳态,B错误;
    C、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肿瘤患者不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C错误;
    D、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图中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活动组成分级调节过程,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春化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
    【详解】A、赤霉素首先是从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代谢产物中发现的,A正确;
    B、根据题意,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酸含量增加,推测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B正确;
    C、根据题意,赤霉素可促进植物开花,低温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会使赤霉素含量减少,不利于其开花,C错误;
    D、据题意可知,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D正确。
    故选C。
    8.D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春季休牧时间对藏嵩草型草甸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种类和休牧的天数,因变量是重要值和生物量。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上升可以认为是优势物种发生了更迭,这种休牧后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
    B、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是种间竞争的关系,休牧之后,对二者的采食明显减少,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而莎草科的重要值增大,说明动物的采食会影响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间的竞争强度,B正确;
    C、莎草科植物和毒害草是种间竞争的关系,但可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C正确;
    D、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9.B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蜜蜂采蜜为植物授粉、同时为蜜蜂酿蜜储备物质,说明该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同时有利于果树种群繁衍,A正确;
    B、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是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能够为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而长光照刺激下,母鸡分泌雌激素,这属于在光照条件下引起动物内分泌活动的变化,不属于行为信息,光照是物理信息,B错误;
    C、果园中放养鸡、鹅,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少地流向害虫和杂草,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盗的部分,C正确;
    D、鸡、鹅的粪便主要是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养料(CO2、无机盐)被果树吸收,促进了果园内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结实,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基本原理是,让所有宿主菌均被烈性噬菌体侵染,在宿主菌裂解前,将其接种到长满宿主菌的平板上,由于是固体培养基,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难以远距离扩散,将以原宿主菌为中心产生噬菌斑,通过对噬菌斑的计数即可得到原被侵染的宿主菌数量。
    【详解】A、培养皿需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
    B、因为需要进行计数,步骤3常使用的接种工具只能是涂布器,B错误;
    C、所有0.1mL的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最终都被接种到了平板上,由此可知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浓度为560个 ⋅mL−1,C错误;
    D、噬菌体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特性,有利于减少污水中细菌的数量,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1)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2)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野天麻为植物细胞,胰蛋白酶通常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中,用于分散细胞,A错误;
    B、茎段经灭菌后其细胞都会死亡,不能继续再培养,故只能进行消毒处理,B错误;
    C、图示细胞悬浮培养与传代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植株,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利用图示过程只需少量的茎段,就可生产大量的天麻素,同时不会破坏野生植物资源,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然后电子通过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间的移动传递,并将H+质子从叶绿体基质传递到类囊体腔,建立电化学质子梯度,用于ATP的合成。光反应的最后一步是高能电子被NADP+接受,使其被还原成NADPH。
    【详解】A、图示为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不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而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题意显示,缺铁会使光系统Ⅱ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进而导致水的光解减弱,导致ATP和NADPH合成减少,即缺铁会导致ATP和NADPH的合成量都减少,B正确;
    C、ATP合成酶不能提供能量,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叶绿素不含铁元素,D错误。
    故选B。
    13.B
    【分析】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共同调控血糖平衡。
    【详解】A、抑制酶D的活性,人体内的GLP-1和GIP的含量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会使血糖浓度降低,A错误;
    BC、药物甲的功能与GLP-1和GIP的功能相似,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即会引起胰岛B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阻止K+外流,导致膜两侧电位差发生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下降,Ca2+浓度上升,葡萄糖氧化分解后产生的ATP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K+通道的关闭,B正确,C错误;
    D、胰岛素不能定向运输,经体液运输全身,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定向发挥降血糖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A、B点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不在增加,对应的数量为环境容纳量,即岩龙虾的环境容纳量为34只,A正确;
    B、没有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岩龙虾的种群数量会呈S形增长,最终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即稳定在B点(环境容纳量)附近,B错误;
    C、B状态下的岩龙虾种群数量为34只,若捕捞量超过29只,即剩余量会小于5只,据图可知,当种群数量小于5只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此时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C正确;
    D、B状态下的岩龙虾种群数量为34只,若当年捕捞量为9只,则种群剩余量为25只,由图可知,当种群数量等于25只时,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恢复较快,因此可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生物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的影响。
    【详解】A、雄性不育株的花粉败育,但可以作为母本(亲本)繁殖后代,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雄性可育水稻植株形成的机理是TMS5基因编码的核酸酶较多,切割了Ub基因转录出的mRNA,从而使表达产生的Ub蛋白较少,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雄性不育,说明TMS5基因表达量减少,对Ub基因转录出的mRNA切割减少,从而导致表达出过多的Ub蛋白,B错误;
    C、TMS5基因编码的核酸酶用于切割Ub基因转录出的mRNA,mRNA相邻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说明核酸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可切割mRNA,但不能切割Ub蛋白,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水稻花粉的育性由TMS5基因和Ub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6.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图可知,Z染色体上位于①区的基因,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A正确;
    B、假设D/d基因也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雄个体均最多产生两种配子,子代最多有4种表型,与表格数据不符,可判断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A/a基因与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根据甲乙两组F1中紫眼:红眼均为2:1,可以推测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致死,即D基因纯合致死,紫眼群体中不存在纯合子,C正确;
    D、据表可知,甲组F1雌性中白眼:红眼=3:1,雄性均为红眼,乙组F1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白眼:红眼=3:1,且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基因纯合致死,因此甲组和乙组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ZAWa和DdZaWA,基因型为DdZaZa的个体表现为紫眼,D错误。
    故选D。
    17.(1) 叶绿体 单位时间内大丽花幼苗吸收的CO2量
    (2) 外界环境和细胞呼吸 干旱胁迫导致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正常释放,所以胞间CO2浓度偏大
    (3) 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干旱胁迫导致部分光合色素和酶受损,恢复正常水分供应后,光合能力不能立即恢复
    (4)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丽花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组采用滴灌方式灌溉,B组采用喷灌方式灌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大丽花幼苗的生长状况、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指标,比验两组的差异。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大丽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故实验中大丽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大丽花幼苗吸收的CO2量表示。
    (2)胞间CO2​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二是外界环境中的CO2​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对于SD组来说,其胞间CO2​浓度偏大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胁迫导致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正常释放,所以胞间CO2浓度偏大。
    (3)在第15天之前,根据图示结果,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对大丽花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干旱胁迫会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影响叶片对CO2​的吸收,使得光合作用原料不足,净光合速率下降。当第15天时,各组恢复正常水分供应后,图中MD组的净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到初始水平的原因可能是干旱胁迫导致部分光合色素和酶受损,恢复正常水分供应后,光合能力不能立即恢复。
    (4)若要探究干旱胁迫下灌溉大丽花幼苗适合用滴灌还是喷灌,可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丽花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组采用滴灌方式灌溉,B组采用喷灌方式灌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大丽花幼苗的生长状况、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指标,比验两组的差异。
    18.(1) U251 相同MT浓度下,U251细胞的活性比T98G和U118细胞的更低
    (2) 不明显 在IFN-γ诱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下,MT可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减少PD-L1蛋白与微环境中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结合,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 抑制 增强
    【分析】题干信息分析:实验目的是研究MT对胶质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其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MT浓度和不同类型的胶质瘤细胞,因变量为细胞活性。
    【详解】(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在相同的MT浓度下,在培养相同长的时间下(24h/48h),U251的细胞活性低于T98G细胞和U118细胞的细胞活性,说明U251细胞对MT的敏感性较高。
    (2)据图可知,三种胶质瘤细胞的MT组的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大致相同,说明MT对三种胶质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的影响相对不明显。依据题干信息,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会与微环境中CD8+T淋巴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存活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削弱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效应,实现免疫逃逸,据图可知,IFN-γ+MT组的PD-L1蛋白低于IFN-γ组(肿瘤微环境组)和MT组,可推知,MT对胶质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的机制是在IFN-γ诱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MT可抑制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蛋白,减少了PD-L1蛋白与微环境中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结合,进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据图可知,2组中加入了+PBMC,1组没有加入+PBMC,2组的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低于1组,说明+PBMC对胶质瘤细胞的存活有抑制作用,3组中同时加入了MT和+PBMC,其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低于2组,说明MT的存在可以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来间接增强(或加强)+PBMC的作用。
    19.(1)非密度
    (2) 降低 海马齿生态浮床 NO3-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海马齿发达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5)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1)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水温、盐度、pH等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2)图中的ABCDE为水流方向,结合图示可知,NH4 +所占比例沿水流方向的总体趋势逐渐下降。NH4 +所占比例下降说明该模块对其有去除作用,结合四月到九月图示分析,对NH4+均具有显著去除作用的模块是海马齿生态浮床。四月到九月,NH4+所占比例下降,而NO3-所占比例上升,说明该模块主要促使水中的DIN由 NH4+形式向NO3-形式转化。
    (3)该系统为工厂化海水循环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流经“养殖—种植—水质净化”三合一的新型生产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海马齿有发达的根系,这些根系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5)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若要保证尾水净化效果,则流入该处理系统的尾水不能过量。
    20.(1) 变性 引物与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
    (2) 左 相反 5'→3'
    (3) T4DNA连接酶 2
    (4)不能
    【分析】PCR扩增: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循环多次。
    【详解】(1)PCR扩增的每一次循环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变性、退火、延伸,变性的温度一般是90~95℃,退火的温度一般是50~60℃,延伸的温度约72℃,因此变性所需的温度最高。PCR扩增D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需要引物与两条DNA模板链复制起始段互补配对成小段双链,因此PCR能获取特定目的基因的关键是引物与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
    (2)在DNA合成过程中,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开始延伸子链,引物和模板链是反向互补的,结合图示可知,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右往左,说明β链的左端为5'端。DNA复制的方向是从子链的5'→3',因此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沿5'→3'的方向延伸子链。
    (3)引物和序列X均为单链DNA,两个DNA片段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需要用T4DNA连接酶。第一次循环时,引物和序列X结合延伸形成单链,第二次循环时,以第一次形成的单链为模板,引物再次结合延伸形成双链,所以至少需要经过2次循环才能得到含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的双链产物。
    (4)引物Ⅰ结合的位点位于目的基因的外部,使用该种引物进行扩增,扩增的不一定是目的基因;引物Ⅲ结合的位点位于目的基因的内部,使用该种引物扩增,扩增的仅是基因的部分片段,而不是完整的目的基因,因此无法利用引物Ⅰ和引物Ⅲ进行PCR扩增鉴定目的基因。
    21.(1) 3 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 甲
    (2) aaBB、aaBb ②
    (3) 基因重组 红花抗虫:白花抗虫:粉花不抗虫:白花不抗虫=9:3:3:1
    (4)药物改变了B基因的碱基序列;药物抑制了B基因的表达(转录)
    【分析】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某红花植株M自花传粉后,F1表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满足9:3:3:1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自由组合定律,A基因和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图1中的甲。根据F1表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可推断A-B-表现为红花,A-bb表现为粉花,aaB-、aabb表现为白花或者A-B-表现为红花,aaB-表现为粉花,A-bb、aabb表现为白花,F1的白花植株有3种基因型。A基因与B基因的主要区别在于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
    (2)纯合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敲除其中一个B基因,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表示为AABO,让其自花传粉,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AAOO=3:1,已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说明不含B基因表现为白花,同时含有A、B基因表现为红花,因此粉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推测基因对花色的调控机制可能为图2中的②。
    (3)抗虫基因随机导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体细胞中,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考虑D基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b:aaB-:aabb=9:3:3:1,由于D基因和A基因连锁,因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A-B-:DA-bb:aaB-:aabb=9:3:3:1,已知同时含有AB基因表现为红花,不含B基因为白花,含B基因不含A基因为粉花,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抗虫:白花抗虫:粉花不抗虫:白花不抗虫=9:3:3:1。
    (4)F1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自花传粉子代白花的比例是1/6,B基因正常表达表现为粉花,已知药物处理后B基因的长度未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基因的长度不一定发生改变,改变的可能是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因此药物可能改变了B基因碱基的排列顺序,无法表达出B基因应表达的相关产物,进而导致白花的出现;也可能是药物抑制了B基因的表达,从而无法产生相关的产物,进而导致白花的出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D
    D
    D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B
    D
    D




    相关试卷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生物试题,共10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端粒被称为“生命的分子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pdf、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