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58406/0-17351152723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58406/0-17351152724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58406/0-17351152724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共19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一、选择题1.燕歌行(节选)高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注]①腓:枯萎。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A.③⑤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①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②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③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汉武帝时随天马一起引入中原。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首先写“行人”的从军生活,有时需要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有时又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生活紧张凶险,又压抑单调。B.诗歌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其中“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则突出其凄冷酷寒。C.诗歌七、八句中“夜夜”、“双双”连用两处叠字,表现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悲凉,直接点出边疆将士的哀怨之感。D.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喻力。4.同为边塞诗,《古从军行》的“闻道玉门”四句与《燕歌行》的结尾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描写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B.“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刘备的典故。C.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D.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6.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凤栖梧柳永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盖。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B.开头三句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虚实结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C.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人晶莹碧透的酒杯。D.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8.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但描写音乐的主要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思 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①兼春②远,南陵③寓使④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注】①北斗:北斗星,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②兼春:兼年,两年。③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唐时属宣州。④寓使:托去传信的使者。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思》诗写了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前两句主要写“凉”,后六句主要写“思”。B.《凉思》诗中后四句,描写了诗人进退两难的境地和对友人的猜疑,情思悲愁抑郁。C.《锦瑟》诗中诗人以“无端”描述锦瑟的五十弦,流露出自己虚度时光的愧悔之情。D.《锦瑟》全诗情感复杂而难以言说,诗中庄周梦蝶的典故具有缥缈、迷离、恍惚的特点。10.请比较赏析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C.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D.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杂诗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到四句描写白天所见之景,“秋风”两句描写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柔条”两句以枝条和绿叶的变化写出了物候变化、时间流逝。B.诗歌第五到八句描写夜晚所见之景,面对前面自然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明月初出皎洁明亮,大雁展翅高飞,诗人愁思更郁结,以至于夜不能寐,枯坐整夜。C.诗歌第九到十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高志”句表明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块然”句写残酷的现实使他壮志难酬。D.本诗题为《杂诗》,实为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萧瑟冷寂的秋景描写,借秋咏怀,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老之将至的感伤,表达贫士暮年的凄凉与无奈。14.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都有“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B.“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诗人用“紫皇”,不仅遣词造句新奇,而且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诗歌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C.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着特殊的艺术效果,突出了音乐律动下的老鱼和瘦蛟的羸弱乏力,行动艰难。D.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然而无处不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16.《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至文。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在摹写声音上的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追叙了自己早年北望中原的宏图大志,“气如山”三字指抗金复国的英雄气概坚定如山。B.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南宋的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C.颈联作者用“塞上长城”典故,以屡建奇功的檀道济自比,“空”和“衰鬓”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D.尾联诗人追慕先贤,遗憾自己没有诸葛亮的才能,最终不能施展抱负来建功立业,意志消沉。18.本诗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抒发诗人的“愤”,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塞隋·薛道衡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②顿颡:叩头。③绁马:拴马。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⑤西京:指长安。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9.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20.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21.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2.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2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注: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指出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交代李凭弹箜篌的时间。B.第二句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该句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C.前四句诗人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D.诗的最后六句,诗人运用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25.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都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请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凤栖梧柳永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2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用美妙的歌声来描写歌女之美,具有欲扬先抑、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作用。B.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人晶莹碧透的酒杯。C.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D.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27.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但描写音乐的主要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书愤宋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暗示今日的壮志难酬。B.颔联撷取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充满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C.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D.尾联诗人高度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意在表明千百年来难有与之相提并论的佳作。29.全诗紧扣一“愤”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书愤 【南宋】陆游 蜀相 【唐】杜甫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陆游写《书愤》时62岁,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定居成都后,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而写。30.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这两首诗的一书是( )A.《咏怀诗选》 B.《咏史菁华》 C.《古诗选集》 D.《律诗集萃》3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楼船”两句用名词性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B.陆诗全诗紧扣“愤”字,既表现年轻时的壮志雄心,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C.杜诗中“柏”这个意象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D.杜诗中诗人虽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却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32.两首诗都写到了“出师”,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一问一答,从一开始就营造了强烈的情感氛围。“寻”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追慕先贤的执着之情。“森森”形容柏树,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B.《蜀相》颔联描绘了武侯祠内盎然的春意,“自”与“空”互文,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流露出作者对如此美妙的景色却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C.《书愤》颔联“楼船”两句由六个名词构成,通过意象组合,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将自己力图恢复中原之志具体化。D.《书愤》颈联中作者以“塞上长城”自许,可见他对收复失地的信心之大,但一个“空”字又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无心救国使自己的企盼一再落空的愤慨之情。34.这两首诗都提到了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但所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5.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D.尾联赞扬孔明;并借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36.“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三、小阅读-课内3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锦 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3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B.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C.“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D.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3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40.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D.尾联赞扬孔明;并藉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参考答案:1.B2.C3.C 4.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士苦战沙场甚至壮烈牺牲的同情。异:李诗中“空见蒲桃入汉家”还表达了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不顾士兵死活的批判;高诗中“死节从来岂顾勋”表达了对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赞赏(或者:借“至今犹忆李将军”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边将)。5.B 6.①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②以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③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7.B 8.①《凤栖梧》主要运用典故来表现歌声之美。“梁尘”“梧桐”“孤凤”“玉山未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想象,而且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②《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筷的高超技艺。诗人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等比喻句来描写琴声,以声写声,构思独特,具有形神兼备之妙。9.C 10.相同点:都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凉思》中“疑误有新知”想象对方有了新的朋友,《锦瑟》中“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等也充满了想象。不同点:《凉思》诗多处直抒胸臆,如“永怀”;《锦瑟》诗使用典故、象征、暗示等手法,通篇委婉含蓄。11.C 12.A13.B 14.相同点: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不同点:“高志局四海,块然守望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空荡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15.C 16.①形象化的比喻来直接描写乐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句中“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②使用了侧面烘托。“江娥”“素女”“吴质”“寒兔”等都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③运用典故和夸张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句中的用典和夸张表现了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④章法奇异。前四句,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炼字。比如“颓”原有消沉的意思,此处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听,突出地表现了笙筷音乐声的神奇美妙。(举例其他字,比如“逗”,言之成理也可)17.D 18.①理想与现实对比。作者理想是“中原北望”收复失地,结果现实中却饱尝“世事艰”之悲愤,最终一事无成,表达出壮志未酬的不甘。②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对比。早年“气如山”,雄姿英发,晚年“镜中衰鬓已先斑”,自己力难从心,表达了功业未就的悲慨。③诸葛亮北伐与南宋朝廷妥协对比。“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积极北伐,而南宋朝廷一味苟安,表达了对先贤的追崇和对主降者的痛恨。19.B 20.薛诗结尾处用骠骑将军霍去病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并受到嘉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大军歼灭敌人、取得卓著战功的赞颂之情。高诗结尾处用痛击匈奴、有勇有谋、爱兵如子 的李将军,比讽刺了那些骄傲轻敌、只顾寻欢作乐、不顾士卒生死的将领,也表达了诗人对 饱受征战之苦的士卒们的同情。 21.诗歌通过描写指挥出塞大军直取敌营的如云战旗,直捣龙庭的叠起的声声进攻的战鼓,衬托 出隋军将士英勇作战,大军所向披靡的雄壮、刚健气势;还通过写左贤王顿颡、单于系缨,反映出敌军叩首臣服、束手就擒的惨败之象,反衬出隋军的英勇强大、战果辉煌。诗人借助 以上意象,表现了出征大军威武、雄壮的特点及将士们的英勇、豪迈之情,从而体现了诗歌 雄壮刚健的风格。22.B 23.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24.B 25.①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李诗第二句借空山凝云写出李凭弹奏效果的独特魅力,白诗用“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勾勒音乐之奇效。②都运用了比喻(或通感)、夸张的手法:如李诗中“昆山”两句,白诗中“如急雨”、“如私语”使得音乐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等。③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来描写音乐。李诗中神山、月宫及相关事物,白诗中间关莺语、铁骑等,都属想象,借助这些展现了音乐的魅力。26.A 27.①《凤栖梧》主要运用典故来表现歌声之美。“梁尘”“梧桐”“孤凤”“玉山未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想象,而且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②《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诗人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比喻句来描写琴声,以声写声,构思独特,具有形神兼备之妙。28.D 29.①对比显“愤”。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与当下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几多郁愤。②叙事言“愤”。颔联追忆昔日辉煌战斗生活,感慨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③用典明“愤”。颈联用典,悲愤自己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尾联用典,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30.D 31.B 32.《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以诸葛亮自况,借《出师表》的北伐之志,表达自己渴望北伐的心愿;而《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33.C 34.同:杜甫和陆游都通过颂诸葛亮表达强烈的仰慕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异:杜甫还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陆游还表达了对朝廷不满的愤激之情。35.C 36.①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②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37.B38.D39.B40.C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