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将同类史实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如下知识简表可知( )
    A.元谋人是世界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依据D.化石是古生物遗体埋藏在地层中经石化后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原始人类考古发展多是以化石形式存在,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的化石为考古结论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知,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C项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但并非世界最早,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北京人遗址化石,不能得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化石的形成过程,排除D项。故选C项。
    2.生产、生活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适应生活的重要表现。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了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B.图2反映了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图3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利用骨耜种植粟D.图4反映了半坡居民已有较高的制瓷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采用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体现出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B项正确;图1为打制石器,尚处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图3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粟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排除C项;图4反映的是制陶技术,而不是制瓷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3.有史学研究者认为,古代文明是历史学专用名词,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称作古代文明时期。我们说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基于( )
    A.原始农业使人们能够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与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
    B.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能为原始居民从事畜牧业、手工业提供可能与相应的物质基础
    C.原始农业生产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未来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D.原始农业使人类由只能以天然产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迈入能进行食物生产的生产经济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原始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原始农业使人类由只能以天然产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迈入能进行食物生产的生产经济,因此,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原始农业使人们能够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与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仅是从获得粮食量角度出发,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能为原始居民从事畜牧业、手工业提供可能与相应的物质基础仅从物质基础出发,没有体现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排除B项;原始农业生产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未来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体现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4.从距今4300年前起,黄河流域的陶寺先民创造出灿烂文明城市、宫城与宫殿、王墓、观象台,宣示王权的礼器、铜器、文字,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都出现在了晋南大地。对陶寺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B.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C.处于旧石器时代阶段D.分封制度进一步完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距今4300年前起,黄河流域的陶寺先民创造出灿烂文明城市、宫城与宫殿、王墓、观象台,宣示王权的礼器、铜器、文字,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都出现在了晋南大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遗址是一个较为发达的王权社会,已经具备了礼乐制度和王权国家的架构,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陶寺遗址,并未提及其它遗址或文明,因此无法得出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排除A项;据题干“宫城、青铜器”等信息可知该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不是旧石器时代,排除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西周晚于陶寺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
    5.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 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向更高层次发展。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中原地区,兵家必争B.中原文明,历史根基
    C.黄河文明,传承不绝D.黄河文明,文明之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有的文明中断了”、“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可知,黄河文明不断发展,没有断绝,可以说明黄河文明,传承不绝,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黄河流域的军事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黄河文明,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排除D项。故选C项。
    6.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 )
    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C.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和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贫富的差距,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项正确;材料重点体现了墓葬中随葬品和规模,无法说明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项;虽然墓葬的差别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排除C项;材料在于重点强调墓葬的差异,而不是远古居民朴素的审美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7.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触摸中国最早王朝的脉动”主题活动,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器物属于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B项正确;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期,还未产生国家,排除A项;元谋人牙齿化石 给出的信息是元谋人,排除C项;炭化的稻种给出的信息是河姆渡居民,排除D项。故选B项。
    8.“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反映出了分封制 (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知分封制在分封诸侯的同时也将先进文明传播到了被分封的地区,再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将诸侯分封至各地“封土授民”,从而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拓展,B项正确;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但材料并未体现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最早出现在秦朝,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9.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但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势力衰微C.民族相互交融D.社会的动荡不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拜晋国国君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当时周王室势力衰微,B项正确;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民族的交往使生活习性趋于一致,无法得出民族相互交融的结论,排除C项;社会的动荡不安指的是社会局势不稳定,诸侯国之间出现战争冲突,民不聊生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同时,铁制工具还成就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B.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可知,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根据题干“铁制工具还成就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涉及各国的变法信息,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生产工具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不是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
    11.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这说明都江堰( )
    A.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B.彻底解决了蜀地水害灾难
    C.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D.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这说明都江堰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利条件,D项正确;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是对都江堰的评价,题干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利条件,排除A项;彻底解决了蜀地水害灾难说法不准确,都江堰工程的作用有防洪、灌溉、水运,不能完全解决水害灾难,排除B项;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说法错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排除C项。故选D项。
    12.秦孝公年间,秦国开启了空前绝后的“商鞅变法”,这使积贫积弱的秦国从此踏上振兴之路,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最终得以“大一统”。材料意在强调商鞅变法( )
    A.使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B.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因损害旧贵族的利益而失败D.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化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使积贫积弱的秦国从此踏上振兴之路,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最终得以‘大一统’”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商鞅变法对秦国统一中国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对旧制度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是从商鞅变法成功的角度,而不是失败角度,排除C项;选项与事实相悖,商鞅变法是适应当时秦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3题13分,14题13分,15题14分,16题12分,共52分)
    13.(13分)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2分)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3分)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6分)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
    【答案】(1)A(1分) B(1分)
    (2)(3分)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
    (4)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2分)
    14.(13分)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王朝更替】
    (1)请完成表格内容,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3分)
    A: C: B:
    材料二 【制度创新】
    (2)材料二中序号②的制度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2分)
    材料三:
    (3)人物图反映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什么作用?(6分)
    (4)通过夏、商、周时期王朝更替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2分)
    【答案】(1) 约公元前2070年 (1分) 周武王 (1分) 商纣王(1分)
    (2)制度:世袭制(2分)
    (3)制度:分封制;(2分)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分)
    (4)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2分)
    15.(14分)春秋时期是一个政治局面分裂动荡,军事斗争频繁,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发展?这种发展对诸侯实力会产生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2)依据材料二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答案】(1)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分)
    影响:使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2分)
    (2)变化: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2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已无力控制诸侯。(2分)
    (3)现象:诸侯争霸。(2分)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2分)
    (4)特征: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分)
    16.(12分)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该议论代表哪个阶级?(2分)
    (2)材料二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哪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分)
    (3)材料二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2分)
    (4)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4分)
    【答案】(1)商鞅;(1)新兴地主阶级。(1分)
    (2)奖励耕织;(2分)建立县制。(2分)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
    (4)使秦国的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分)
    启示: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积极创新。(2分)
    早期人类
    发现
    时间推断
    元谋人
    2颗门齿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
    3颗牙齿化石、第1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等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3个完整古人类头骨化石、8个个体遗骨化石等
    距今约3万年
    图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图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4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考古发现
    推论
    图①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②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③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A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毫(后迁殷)
    B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C
    镐京
    周幽王
    朝章国典,制度创新
    ①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②从启开始,王位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③周王朝通过“授民授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秦朝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模拟卷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模拟卷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这样说道,《竹书纪年》曾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