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淀粉和H2O2作为底物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
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③⑤均有能量释放,用于合成ATP
C.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酶种类不同
D.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防止酸中毒
3.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另行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甲组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后,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乙组用32P标记噬菌体后,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两组都经过适宜的培养、搅拌和离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子代噬菌体均具有放射性,而乙组子代中只有少量具有放射性
B.乙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其实验现象会有明显变化
C.若培养时间过长,甲乙两组实验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均会增强
D.若甲组实验由35S改为3H,实验现象基本不变
4.一个15N标记的、含1000个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中T+A点3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70%
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C.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2800个G
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比例为7/8
5.大肠杆菌中直接编码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叫结构基因,包括基因lacZ、基因lacY、基因lacA,操纵基因对结构基因的转录起着“开关”的作用,调节基因能够调节操纵基因的状态,从而对“开关”起着控制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阻遏蛋白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转移到细胞质中
B.图2中体现了一个mRNA上只有一个起始密码子
C.图2中RNA聚合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
D.比较图1和图2可得,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
6.绵羊体内的a基因出现会导致间性性状(偏雌性间性:具雌性生殖器官,可育,但有一些雄性特征;偏雄性间性:具雄性生殖器官,可育,但有一些雌性特征),且间性性状只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时才出现。已知一只偏雌性间性羊与一只公羊交配后,子一代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羊的性状及比例为:偏雄性间性羊:偏雌性间性羊:正常母羊=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亲本偏雌性间性羊可产生2种配子
C.亲本公羊控制间性性状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D.偏雄性间性羊与正常母羊杂交,后代中没有公羊
7.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繁殖期颈后部的长羽冠和短羽冠分别由基因G和g控制。现有一对繁殖期表现为短羽冠的雄性和长羽冠的雌性鹌鹑杂交,得到一雄一雌两只子代。对亲子代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电泳结果如图,不考虑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G和g位于常染色体上
B.①和③是子代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
C.若亲本继续繁殖,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
D.F1相互交配,子代繁殖期出现雄性长羽冠的概率为3/4
8.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是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的病原体,属于单股正链(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RNA病毒,目前已致几百万人死亡;埃博拉病毒(EBOV)属于单股负链(不能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RNA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致死率极高。下图示意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ARS—CV—2与EBOV首次RNA复制时所需的酶均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B.直接将EBO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不会引起EBHF
C.SARS—CV—2与EBOV均利用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核糖体、ATP等合成自身蛋白质
D.艾滋病毒(HIV),SARS—CV—2和EBOV三种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相同
9.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存在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种体色,分别为天蓝色(BB、Bb)和墨绿色(bb),它们在幼年期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分别为40%、80%。若第一代种群全为杂合子,群体自由交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天蓝色雄性个体占3/4
B.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墨绿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0%
C.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B基因频率为40%
D.该群体基因频率变化速度较快,若年后一定进化形成新的物种
10.外显率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某一基因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外显率为100%时称完全外显,低于100%属于不完全外显。已知在黑腹果蝇中,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其他10%果蝇表现为正常翅,X染色体上的隐性黄体基因a的外显率为100%。现将纯合雄性野生型果蝇与间断翅脉黄体雌蝇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获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完全外显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
B.F1果蝇与间断翅脉果蝇杂交,后代正常翅比例小于1/2
C.F2翅脉性状出现性状分离且正常翅:间断翅脉为31:9
D.F2中出现正常翅脉黄体果蝇的概率一定小于3/8
11.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
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C.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能存活
D.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种精子
12.某果蝇(2n=8)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其中甲的基因组成为AABRXT,不考虑互换,且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异常。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随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含有3条染色体
B.产生甲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突变
C.乙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rY或BRXT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8或9条染色体
13.将某植物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植物吸收和产生CO2的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刻,该植物会释放O2到容器内
B.T2时刻,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积累有机物
C.T1~T3时间段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
D.T3时刻之后,密闭容器中的CO2浓度保持不变
14.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和骨骼肌细胞(SMC)都含有大量线粒体,BAT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UCP,可与ATP合成酶竞争性的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同时将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如图所示),其活性受ATP/ADP的比值变化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T和SMC都富含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B.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C.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ADP的比值越大
D.寒冷条件下,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
15.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B.
C.D.
16.已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过程表示如图,其中PSⅠ和PSⅡ为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光反应系统,在盐胁迫(高浓度NaCl)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反应复合体PSⅠ和PSⅡ的结构会受到损伤,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PSⅡ中的光合色素能利用吸收的光能,将H2O分解为O2和H+
B.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并协助H+实现跨膜运输
C.蛋白核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O2被细胞呼吸利用至少穿过四层生物膜
D.刚遭遇盐胁迫的蛋白核小球藻,叶肉细胞内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
二、多选题
17.如图为线粒体DNA的D环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因为密度较高称之为重链(简称H链),另一条链因为密度较低称之为轻链(简称L链),复制时,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旧H链被取代的旧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由于像字母D,所以称为D环复制。随着环形轻链复制的进行,D环增大,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旧的L链、新的L链和旧的H链各自组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DNA复制完成以后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线粒体DNA是全保留复制的
C.线粒体DNA分子的H链要比L链长
D.线粒体DNA的两条链也符合反向平行
18.果蝇的性别分化受X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数比例的调控。当X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比例为1:1时,X染色体上的S基因表达,使D基因表达为DSXF蛋白,个体发育成雌性;当二者比例低于1:1时,S基因不表达,D基因则表达为DSXM蛋白,个体发育成雄性;无S基因时,D基因则表达为DSXM蛋白,个体发育成雄性。若体细胞中X染色体超过两条或者少于一条则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可能相同
B.XSY个体中S基因表达使D基因表达为DSXM蛋白
C.XSXs和XsY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D.XSXsY和XsY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7:3
19.科研人员为探究月季连续开花与非连续开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假设一:该性状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abb表现为连续开花。假设二:该性状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abb表现为连续开花。用纯合亲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P连续开花(父本)×非连续开花(母本)→F1非连续开花
杂交组合二:P非连续开花(父本)×连续开花(母本)→F1非连续开花
A.依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上述月季开花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B.若该性状遗传符合假设一,则非连续开花的基因型有8种
C.若该性状遗传符合假设一,F1测交子代中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1,则F1的基因型是AAbb
D.若该性状遗传符合假设二,F1自由交配后代中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6:84,则F1配子AB:ab:Ab:aB=6:6:1:1
20.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且两种病的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51
C.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4
D.Ⅲ3的出现是Ⅱ2和Ⅱ3配子结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三、填空题
21.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Ⅱ、Ⅲ、Ⅳ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果蝇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棒眼(A)对正常眼(a)为显性,也位于X染色体上;展翅(E)对正常翅(e)为显性,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1)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拼接技术使某果蝇的Y染色体上也含有R基因,该技术引起的变异类型是______。要鉴定该果蝇是否是纯合子,可选择______果蝇与其杂交,若后代______,说明该果蝇为杂合子。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灰身棒眼雌果蝇品系BBXsAXa,s为人为加入的隐性致死基因,始终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s基因纯合(XsXs或XsY)时使胚胎致死。该品系果蝇与黑身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则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3)已知E基因纯合致死。研究人员欲探究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现有表型为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灰身正常翅的个体若干,请写出探究方案并分析结果。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2.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
(1)图1细胞的名称为______,细胞中的基因h可能是______的结果。
(2)图2中细胞⑦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图1细胞最可能处于______时期,可能发生联会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3)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如图3所示)。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图2的细胞______(填序号)中。若在形成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4)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细胞⑥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______。
23.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杂交去雄工作相当困难。为此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长粒种子基因(r)。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Ms能形成正常花粉,R控制椭圆粒种子,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成为三体,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______条。
(2)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受粉能力。该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椭圆粒种子和长粒种子的理论比值为______,其中______籽粒的种子为雄性不育。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大多数种子为长粒种子,请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
24.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非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
(1)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______(半/全)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_______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2)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
(3)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_。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25.科研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叶肉细胞渗透压、叶片ABA含量和气孔阻力(与气孔开闭程度有关,气孔全开时气孔阻力最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ABA调节气孔关闭与保卫细胞内K+浓度有关,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图3为拟南芥叶肉细胞中提取的色素条带示意图。
(1)图3中最上边条带的颜色是______色,该条带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
(2)据图分析可知,恢复浇水能提高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理由是______。
(3)由图2可知,当ABA与受体结合后,通过关闭气孔和抑制气孔打开两条途径协同作用,即______,调节保卫细胞内K+浓度,使气孔维持关闭状态。为进一步研究ABA受体与气孔关闭的关系,研究者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和超表达ABA受体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为材料设置对照实验,进行培养并定期测量叶片的气孔阻力。若______,则说明ABA受体增多能够加速气孔关闭。
(4)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ABA浓度与光合色素降解程度呈正相关,请以拟南芥ABA缺失突变体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可选择H2O2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可以选用淀粉作为底物,A正确;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试验结果,因为碘液对蔗糖或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没有颜色反应,B错误;
C、用过氧化氢做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设置无机催化剂和酶实验组才能达到目的,C错误;
D、因为酶有高效性,会迅速将底物分解,应先将底物和酶在特定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试验结果,因为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破坏设定的温度条件,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3种元素组成,A正确;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会释放能量,故无法合成ATP,B错误;
C、过程③⑤均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催化该反应的酶不同,C正确;
D、由图可知:其他细胞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运送到肌细胞中,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为丙酮酸从而转化成酒精,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有利于防止酸中毒,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由于甲组35S标记了大肠杆菌,35S标记氨基酸,DNA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的氨基酸,所以甲组噬菌体均具有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新合成的噬菌体DNA没有放射性,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乙组子代中只有少量具有放射性,A正确;
B、如果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可能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会吸附到大肠杆菌上,由于乙组用32P标记的是DNA,所以对实验没有影响,实验结果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反射性还是集中在沉淀物中,B错误;
C、甲组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乙组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将大肠杆菌裂解,上清液反射性都会升高,C正确;
D、若甲组实验由35S改为3H,则标记的是大肠杆菌氨基酸和核苷酸,经过适宜的培养、搅拌和离心,反射性还是集中在沉淀物中,D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30%,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300个,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G=C=70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的数量=22×700=2800个,C正确;
D、经3次复制后,8个子代DNA中都含14N,故比例为1,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
B、图2中结构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可翻译出三类不同的蛋白质,故推测一个mRNA上可以有多个起始密码子,B错误;
C、RNA聚合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其上无碱基,故其与基因的启动部位准确结合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乳糖代谢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无乳糖环境)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即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ABC、绵羊体内的a基因出现会导致间性性状,且间性性状只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时才出现。一只偏雌性间性羊与一只公羊交配后,子一代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羊的性状及比例为:偏雄性间性羊:偏雌性间性羊:正常母羊=1:2:1,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偏雌性间性羊基因型为XAXa,公羊为XAY,则子代母羊不会出现1:2:1的比例;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偏雌性间性羊的基因型为Aa,公羊为Aa(间性性状只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时才出现),则子一代出现偏雄性间性羊:偏雌性间性羊:正常母羊=1:2:1,则亲本公羊控制间性性状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偏雌性间性羊可产生2种配子,A错误,B、C正确;
D、偏雄性间性羊(XX)与正常母羊杂交(XX),后代中没有公羊,D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ZgZg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ZGW,子代为ZgZG和ZgW,根据电泳结果,四个个体两个杂合子两个纯合子,且两个纯合子基因型不同,和题目不符;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的基因型Gg,则1和3是子代,2和4是亲代,与题目相符。若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基因型为Gg和gg,与题目不符,故亲本的基因型为gg(雄性)和GG(雌性),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是Gg,若亲本继续繁殖,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F1的基因型为Gg,相互交配,子代中GG:Gg:gg=1:2:1,无论雌雄都是长羽冠:短羽冠=3:1,所以子代繁殖期出现雄性长羽冠的概率为1/2×3/4=3/8,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SARS—CV—2首次RNA复制时所需的酶是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的,而EBOV首次RNA复制时所需的酶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之前就已存在,A错误;
B、由于EBOV首次RNA复制时需要利用自带的酶才能完成,所以直接将EBO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不会引起EBHF,B正确;
C、SARS—CV—2与EBOV均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ATP等合成自身蛋白质,C错误;
D、SARS—CV—2与EBOV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相同,均有RNA复制、翻译两条途径,而艾滋病毒(HIV)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有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没有RNA复制途径,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第一代种群中只有中间色个体,则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AA:Aa:aa=1:2:1,深色(基因型AA)比例为1/4,A错误;
B、由于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AA:Aa:aa=1:2:1,且它们在幼年期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分别为40%,40%,80%,则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60%):(2×60%):(1×20%)=3:6:1,故浅色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10,B正确;
C、由于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6:1,即AA=30%、Aa=60%,因此A=30%+1/2×60%=60%,C错误;
D、由于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但形成新物种需要出现生殖隔离,因此该种昆虫不一定会进化为新物种,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不完全外显现象中,同种基因型的不同个体的表型可能不同,说明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而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所以不完全外显不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A错误;
B、F1(Ii)果蝇与间断翅脉果蝇(ii)杂交,由于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故后代正常翅比例大于1/2,B错误;
C、F2翅脉性状出现性状分离,由于隐性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则F2间断翅脉的比例为1/4×90%=9/40,故正常翅:间断翅脉为31:9,C正确;
D、F2中出现正常翅脉黄体果蝇的概率为31/40×1/2=31/80,大于3/8,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四射体包括2对同源染色体,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正确;
C、①②、③④、①④、②③、①③、②④6种精子中的遗传信息组成分别为ttsw、swvv、tssv、twwv、tswv、twsv,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含①③和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4/6=2/3会致死,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①②、③④、①④、②③、①③、②④共6种精子,D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甲的基因组成为AABRXT,属于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A基因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导致该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则与甲一同形成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一个,为3个,A正确;
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产生甲的原因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如果与甲是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另一个精细胞为乙,则其基因组成为BRXT,如果乙不是与甲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根据互补关系,则乙基因组成为abrY,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为8条,不为9条,D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T1时刻该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0,即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植物会释放O2到容器内,A正确;
B、T2时刻,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此时为4,故有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
C、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一定,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所以T1~T3时间段,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C正确;
D、T3时刻之后,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容器中CO2浓度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棕色脂肪细胞(BAT)富含线粒体,但是其内膜上通道蛋白UCP的存在会使得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热能,因此不可能产生大量的ATP,A错误;
B、膜间隙高浓度的H+来自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因此可以来自有机物和水,B错误;
C、结合以上分析可知,UCP蛋白的活性越高,ATP的合成越少,则ATP/ADP的比值越小,C错误;
D、寒冷条件下,产热量会增加,因此UCP蛋白对H+的通透性大于ATP合成酶,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繁殖1代:1/4AA、1/2Aa、1/4aa(排除)→1/3AA、2/3Aa;2代:3/6AA,2/6Aa、1/6aa(排除)→3/5AA、2/5Aa;3代:7/10AA、2/10Aa、1/10aa。观察可推出规律: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PSⅡ上进行水的光解,该膜为类囊体薄膜,其中的光合色素能利用吸收的光能,将H2O分解为O2和H+,A正确;
B、由图可知,ATP合成酶具有催化功能,催化ADP和Pi合成ATP,并协助H+实现跨膜运输,B正确;
C、蛋白核小球藻光反应产生的O2被细胞呼吸利用至少穿过五层生物膜,分别是一层类囊体薄膜、两层叶绿体膜、两层线粒体膜,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C错误;
D、刚遭遇盐胁迫的蛋白核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反应复合体PSⅠ和PSⅡ的结构会受到损伤,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速率变低,C5生产速率变低,而C3的合成速率不变,C5消耗速率不变,故叶肉细胞内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C。
17.答案:BC
解析:A、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故线粒体完成DNA复制后无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线粒体DNA复制的过程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B错误;
C、线粒体DNA分子的H链和L链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H链和L链一样长,C错误;
D、线粒体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BC。
18.答案:BD
解析:A、雌性个体中,D基因表达为DSXF蛋白,雄性个体中,D基因表达为DSXM蛋白,但是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即mRNA,所以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可能相同,A正确;
B、据题意,XSY个体中的X染色体数: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1:1,S基因不表达,D基因表达为DSXM蛋白,B错误;
C、XSXs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XS、Xs,XsY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为Xs、Y,雌雄配子结合,产生XSXs、XSY、XsXs、XsY,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其性别依次为雌性、雄性、雄性、雄性,即雌:雄=1:3,C正确;
D、XSXsY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XSXs、XSY、XsY、Y、XS、Xs,XsY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为Xs、Y,雌雄配子结合情况如下表:
即雌:雄=3:7,D错误。
故选BD。
19.答案:CD
解析:A、杂交2的母本是连续开花,如果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杂交2后代表现型应该与母本相同,表现为连续开花;杂交1与杂交2是正反交实验,但是杂交子代结果相同,则控制上述月季开花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不是细胞质中的,A正确;
B、杂交1和杂交2说明非连续开花对连续开花是显性性状,若月季这一相对性状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则连续开花的基因型是aabb,非连续开花的基因型(A_B_、A_bb、aaB_),有8种,B正确;
C、将子一代与连续开花(aabb)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1,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则非连续开花亲本的基因型AAbb或aaBB,C错误;
D、若月季这一相对性状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则纯合连续开花(aabb)与纯合非连续开花(AABB)月季杂交,所得子一代(AaBb)相互授粉,如果子一代形成配子时不发生交叉互换现象,会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1:1,相互授粉后,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3,与题意不符。故子一代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交叉互换现象,由后代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6:84得aabb占16/100,可得配子比例为4/10ab、4/10AB、1/10Ab、1/10aB,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4:4:1:1,D错误。
故选CD。
20.答案:ABD
解析:A、题图分析,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A错误;
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2/3×2/17×1/4×1/2=1/102,B错误;
C、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C正确;
D、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Ⅲ3的出现是II2和II3产生的重组配子受精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D。
21.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白眼雌;雌果蝇全部为白眼
(2)3/7;10/11
(3)探究方案:选取多对灰身展翅和黑身正常翅个体杂交,在F1中选择灰身展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个体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分析:若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2:1,则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灰身展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展翅:黑身正常翅=6:3:2:1,则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解析:(1)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若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拼接技术使某果蝇的Y染色体上也含有R基因,则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要鉴定该果蝇是否是纯合子,可选择白眼雌果蝇与其杂交,若该果蝇为杂合子则基因型为XrYR,则后代雌果蝇全部为白眼XrXr。
(2)若灰身棒眼雌果蝇(BBXsAXa)与黑身正常眼雄果蝇(bbXaY)杂交,F1中XsAY致死,雄蝇为BbXaY,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BbXsAXa、BbXaXa,F1自由交配获得F2,XsAY死亡,则分别分析可知F2中BB:Bb:bb=1:1:1,XsAXa:XaXa:XaY=1:3:3,所以F2成活个体中纯合子占3/7,A基因的频率为1/11,a基因的频率为10/11。
(3)展翅(E)对正常翅(e)为显性,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E基因纯合致死。欲探究B、b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利用双杂合个体雌雄相互交配或者测交,因此要先用表现型为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的亲本杂交,获得双杂合个体F1,再选F1灰身展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如果都在Ⅲ染色体上,则有两种可能,B与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与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这种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有BbEe、bbee两种,表现型也两种(BB纯合致死),表现型比例为灰体展翅:黑体正常翅=2:1;或者B与e在同一条,b与E在同一条,后代的基因型有BBee、BBEe两种,表现型比例为灰体展翅:灰体正常翅=2:1。如果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为BBEe,由于EE纯合致死,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2:1),比例为灰体展翅:灰体正常翅:黑体展翅:黑体正常翅=6:3:2:1。
22.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突变或互换
(2)4;②;⑥
(3)③或⑦;Hh或Hhh或H
(4)
解析:(1)由图1可得该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着丝点未断裂,染色体排列混乱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该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而图1细胞中染色体含有H也有h,说明h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图2中细胞⑦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1细胞中的核DNA是染色体上数的2倍,对应②,根据题干和图2可知:①③⑦为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④⑤为正在DNA复制的细胞,⑥为可能出现四分体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因此肯定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③④⑤⑥,③细胞可能为间期DNA复制前的时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最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发生联会的细胞是⑥。
(3)根据题干“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所以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后期⑦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染色体桥可能导致基因重复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所以若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Hh或HHh或H。
(4)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间期完成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数目不发生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两者数目均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数目保持不变,在后期开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两者均减半。减数分裂染色体和DNA的关系:间期由(1:1)变为(1:2);MⅠ和MⅡ前、中期(1:2);MⅡ后、末期(1:1)。
23.答案:(1)15
(2)1:1;长粒;可能雌配子MsmsRr受精能力较低(活性较低)或受精后三体生长发育受影响
解析:(1)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正常小麦的体细胞为14条染色体,现三体比正常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因此为15条。
(2)该三体大麦产生含额外染色体的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的比例为1∶1,花粉(雄配子)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因此雄配子参与受精的均为正常配子(长粒r基因),雌配子有异常配子(含椭圆粒R基因)与正常配子(长粒r基因)的比例为1∶1,因此后代椭圆粒种子(MsmsmsRrr)和长粒种子(msmsrr)的理论比值为1:1;由于R所在的染色体为额外染色体,其上有Ms基因,而长粒所在的染色体上为ms雄性不育基因,因此长粒种子为雄性不育;可能雌配子MsmsRr受精能力较低(活性较低)或受精后三体生长发育受影响,因此后代大多数种子为长粒种子(msmsrr)。
24.答案:(1)半;维持甲基化酶
(2)基因的表达
(3)全部正常;正常∶矮小;1∶1
解析:(1)图2中过程①的模板链都含甲基,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复制后都只含一个甲基,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2)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不能合成mRNA,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3)由于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A则不能表达。所以纯合矮小雌鼠(aa)与纯合正常雄鼠(AA)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全部正常(Aa)。由于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所以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中的基因型为AA(表现为正常):Aa:Aa:aa(矮小)=1∶1∶1∶1,由于后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中的A基因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因此Aa基因型个体一半表现为正常,一半表现为矮小,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矮小=1∶1。
25.答案:(1)橙黄;蓝紫
(2)ABA含量降低,气孔阻力减小,CO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3)促进保卫细胞内Ca2+增加,促进K+外流,同时抑制K+内流;实验组叶片的气孔阻力大于(或气孔直径小于)对照组
(4)取经过干旱处理的拟南芥ABA缺失突变体若干并分组编号,用不同浓度的ABA溶液处理,再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增大,拟南芥ABA缺失突变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逐渐下降
解析:(1)图3中,色素条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据图可知,恢复浇水后ABA含量降低,气孔阻力减小,CO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故恢复浇水能提高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
(3)由图2可知,当ABA与受体结合后,促进保卫细胞内Ca2+增加,促进K+外流,使气孔关闭状态,同时抑制K+内流,调节保卫细胞内K+浓度,使气孔维持关闭状态(抑制气孔开放),即通过关闭气孔和抑制气孔打开两条途径协同作用。由于当ABA与受体结合后,使气孔维持关闭状态。故为进一步研究ABA受体与气孔关闭的关系,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和超表达ABA受体基因(ABA受体增多)的拟南芥植株为材料设置对照实验,进行培养,自变量为ABA受体的多少,因变量的指标应为叶片的气孔阻力(或气孔直径)。若实验组叶片的气孔阻力大于(或气孔直径小于)对照组,则说明ABA受体增多能够加速气孔关闭。
(4)依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在干旱条件下,ABA浓度与光合色素降解程度呈正相关,自变量为ABA浓度,因变量为光合色素含量,故实验思路为:取经过干旱处理的拟南芥ABA缺失突变体若干并分组编号,用不同浓度的ABA溶液处理,再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预期结果:随着ABA浓度的增大,拟南芥ABA缺失突变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逐渐下降。
XSXs
XSY
XsY
Y
XS
Xs
Xs
XSXsXs(致死)
XSXsY(雌性)
XsXsY(雄性)
XsY(雄性)
XSXs(雌性)
XsXs(雄性)
Y
XSXsY(雌性)
XSYY(雄性)
XsYY(雄性)
YYY(致死)
XSY(雄性)
XsY(雄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期中参考阅卷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