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六校(茂名一中,惠州一中,河源一中等)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六校(茂名一中,惠州一中,河源一中等)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六校(茂名一中,惠州一中,河源一中等)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六��茂名一中�州一中河源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x、广东省六��茂名一中�州一中河源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C(C项,“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2. A(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材料二原文为“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C项,“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错误,材料二原文为“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D项,强加因果,材料三原文为“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
3. B(B项,“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误,“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作者的主观判断,是属于历史事实,作者这里作总结概括,是为了引出自己要提出的问题。)
4.①引用论证,引用朱熹的话语,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②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其中指出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熟悉常见的论证方法是作答本题的关键。
①由“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可知,属于引用论证,论证前文的观点“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由“就像讲”可知,是类比论证,证明“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5.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②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
【评分参考】①以上3点,考生只要回答出任意2点即可,每点2分;②可根据考生答卷情况重新整合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材料二中相关信息有“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材料三中相关信息有“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根据上述信息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6. C[C项,“‘月光’喻指秀秀外表的清秀纯洁”错误。小说中出现“月光”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在第一段,“像一潭清水……大伙就趁着月光看节目”;一处在倒数第二段,“依然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这里的“月光”只是照应“露天晚会”,因为有月光(月光比较明亮),大家就可以“趁着月光看节目”,并不涉及人物的形象特征。]
7. B(B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烘托气氛”错误。《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牺牲后,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描述新媳妇的悲痛之情:“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月光下,我看见她的眼里晶莹发亮”……由此,不难看出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人性至爱,高洁之美。当然,作者通过对新媳妇的一系列细节描写也烘托出一种沉重、压抑、悲痛的气氛。而《月夜清歌》中的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的确展现出了陈秀秀的性格——她并不是一个“刚强泼辣”的农村姑娘,但并没有烘托气氛。)
8.①在人物形象上,既展现了主人公秀秀在音乐上的天赋,又突出了秀秀安于农村生活,心灵像月光一样清纯美好。②在情节上,“月夜”和“歌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比如首段,“我”被月下歌声所吸引,引出下文对秀秀的好奇和介绍。③在结构上,“歌声”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月夜”前后照应,结构严谨。④在主旨上,歌颂
【高一六校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卷参考答案 第1页(共4页)】 5213A
了秀秀的心灵之美,乡村民众的生活之美。⑤在环境上,夜晚如水的月光,写出了乡村的宁静优美;美妙的歌声,则渲染烘托了农村生活的美好。
【评分参考】①以上5点,学生只要回答出任意2点即可,每点2分;②回答时,注意结合文本。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学习了《百合花》,考生应该比较清楚从哪些角度作答,比如: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暗示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等等。本题的参考答案提供了5点,学生也可以从其他方面作答。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9.①同:典型的细节描写。比如,《哦,香雪》中对香雪一个人走三十里夜路的描写,体现了香雪由害怕到坚定的心理历程;《月夜清歌》中对秀秀在果园里打药的描写,体现了秀秀的勤劳能干。
【评分参考】①满分为3分:典型的细节描写。(1分)比如,《哦,香雪》中对香雪一个人走三十里夜路的描写,体现了香雪由害怕到坚定的心理历程(1分);《月夜清歌》中对秀秀在果园里打药的描写,体现了秀秀的勤劳能干。(1分)②联系文本,举例说明,不必限于参考答案,只要是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均可。③关于人物塑造,考生如果回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对比”等,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得分不超过2分。
②异:《哦,香雪》是通过淡化矛盾冲突的方式来塑造香雪。小说中,香雪对凤娇等同村姐妹、列车员和送她铅笔盒的大学生,对现代生活的向往……都是那么如诗如画,极少矛盾冲突。《月夜清歌》则是以强化矛盾冲突的方式来塑造陈秀秀。小说中,秀秀和村里人、下放干部们,下放干部们和秀秀的恋人小黄、秀秀的母亲等都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冲突。
【评分参考】①满分为3分:《哦,香雪》是通过淡化矛盾冲突的方式来塑造香雪,《月夜清歌》则是以强化矛盾冲突的方式来塑造陈秀秀。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②考生如果有其他合理答案,比如:《哦,香雪》通过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写香雪,而《月夜清歌》中对秀秀的心理描写相对较少,从这个角度来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塑造方式。
题目问《哦,香雪》和《月夜清歌》两篇小说在塑造香雪和陈秀秀这两个女性人物方式上有何异同。①首先我们看相同之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表达技巧,我们的教材也在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三)中涉及这一重要内容。《哦,香雪》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自然少不了细节描写,比如《哦,香雪》中对香雪一个人走三十里夜路的描写,体现了香雪由害怕到坚定的心理历程,等等。而小说《月夜清歌》中的细节描写也是很多,比如对秀秀在果园里打药的描写,“只见她使用这长杆的姿势极其轻巧……她干这活儿真是毫不费力似的轻便夭娇”,体现了秀秀的勤劳能干,等等。考生只要能够理解“细节描写”这个表达技巧,并熟悉教材(《哦,香雪》),这一点应该不难回答。当然,也有考生可能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对比”等方面来回答。但是,考虑到这两篇小说主要的相同点是“细节描写”和关联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三)“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着重测试考生对“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如果从这些方面来回答,可以给2分,但不能给满分(3分)。②关于两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可能难度稍大一些,但是考生如果清楚这两篇小说的文体特征:《月夜清歌》是一篇一般化的小说(稍有点抒情化),而铁凝的《哦,香雪》则是一篇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其文体特征是淡化情节(矛盾冲突)、虚化人物、营造意境等。那么,从这一角度入手考虑,答案也不难得出。比如,从情节中的矛盾冲突来看。《哦,香雪》中有关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是那么突出,小说中,香雪对凤娇等同村姐妹、列车员和送她铅笔盒的大学生,对现代生活的向往……都是那么如诗如画,极少矛盾冲突;相反的,《月夜清歌》中的矛盾冲突就比较突出,比如下放干部们和秀秀的矛盾冲突,下放干部们和秀秀恋人小黄的冲突,下放干部们和秀秀母亲的冲突,玉泉村村民和秀秀的冲突,城市和乡村的冲突,等等。当然,考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比如《哦,香雪》通过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写香雪,而《月夜清歌》中对秀秀的心理描写相对较少,也是可以的。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0. DF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句意:所忧虑的是政令赏罚不恰当。我在宰相的位置上,出现这样的天灾,我应当被罢免。
“政令赏罚之不当”是“虑”的宾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A、B处不断开,在D处断开;“臣”是“主语”,“宰府”是“备位”的宾语,在F处断开;“臣”是“罢免”的主语,主谓句构成完整句子,在H处断开。
11. C(A项,正确。殆,几乎,差不多/疑惑。句意:一时之间几乎全没了/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B项,正确。短,形容词作动词,揭短,诋毁,说……的短处。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并不能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C项,错误。贤,认为……贤能,意动用法/贤能,形容词作名词。句意: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正确。所以,……的原因/用来……的人。句意:真宗详细地说出王公推荐寇准的原因/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答困惑传授学业的人。)
12. B(B项,“王旦亲率子弟亲属到郊外迎接”错误,由材料一“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可知,在郊外迎接的是王旦的子弟和家人。)
【高一六校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卷参考答案 第2页(共4页)】 5213A
13.(1)现在反而归罪于人,怎么能显示信用呢? 况且火虽然有迹象,又怎么知道不是上天的谴责呢?
【评分参考】“归咎”,归罪;“何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凭什么;“示”,显示;“宁……耶”,表示反问,怎么……呢? (各1分,共4分)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评分参考】“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检验;“省”,省察,反省;“知明”,见识明达。(各1分,共5分)
14.部署安排:①奏请寇准前来,同皇帝商讨十日之内没有边防捷报时的应对策略。②抵京后,直接进入皇宫,并且严格下令禁止消息传播。
形象特点:①深谋远虑,考虑到战事可能出现不利情况,提前和真宗商议立皇太子之事,做好应对之策。②沉稳睿智,回到东京后,他下达严格的命令,防止消息传播。
【评分参考】本题4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
王旦在回东京代管留守事务前,做的部署安排有:①接到命令,他请求真宗宣召寇准,向真宗询问“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得到真宗“立皇太子”的答复。他向皇帝奏请寇准前来,同皇帝商讨十日之内没有边防捷报时的应对策略,考虑如果战事不利,以防万一。②回京到任前,“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他直接进入皇宫,并且严格下令禁止消息传播,这是为了稳定东京的局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①深谋远虑,王旦在接到代管留守事务的命令后,他考虑到战事可能出现不利情况,提前和真宗商议立皇太子之事,做好应对之策。这种对未来局势的预判和准备,体现了他深谋远虑。②沉稳睿智,回到东京后,“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他下达严格的命令,防止消息传播,这种沉稳的处事方式,显示他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能够冷静应对,有条不紊地采取措施维护局势稳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旦字子明,宋真宗时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上表请求在全国建立常平仓,来堵塞兼并的道路。皇帝向来认为王旦贤能,曾感叹道:“为我带来太平的人,必定是这个人。”
契丹侵犯边境,(皇帝)跟随(军队)亲临澶州。雍王赵元份留守东京,遭遇突然的疾病。(皇帝)命令王旦快马返回京城,暂时代理留守事务。王旦说:“希望宣召寇准,我有话要说。”寇准到了,王旦上奏说:“如果十天之内没有捷报传来,应当怎么办?”皇帝沉默了很久,说:“立皇太子。”王旦回到京城后,直接进入宫中,下达命令非常严格,让人不能传播消息。等到皇帝返回,王旦的子弟和家人都在郊外迎接,忽然听到后面有侍从吆喝的声音,惊讶地看去,竟然是王旦。
皇宫中发生火灾,皇帝说:“两朝积累的财富,我从不胡乱花费。一时之间几乎全没了,实在可惜啊。”王旦回答说:“陛下拥有天下,所忧虑的是政令赏罚不恰当。我在宰相的位置上,出现这样的天灾,我应当被罢免。”接着上奏章等待治罪,皇帝于是下诏书责备自己,允许朝廷内外密封上奏谈论政事的得失。后来有人说荣王宫的火蔓延开来,不是天灾,请求把这事交付司法部门查办,应当处死的有一百多人。只有王旦请求说:“开始起火的时候,陛下已经下罪己诏告知天下,我们都上奏章等待治罪,现在反而归罪于人,怎么能显示信用呢? 况且火虽然有迹象,又怎么知道不是上天的谴责呢?”应当治罪的人都被赦免。
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却专门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谈论你的缺点。”王旦说:“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缺失必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没有隐瞒,更能显示他的忠诚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材料二: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可以承担大事,远离权势,不能用私事去请求他。在宰相之位十多年,对外没有夷狄侵犯的忧患,不使用武力,国内富足殷实,众多官员和部门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王公在用人方面,不依据名誉,一定要求得有真才实学。如果是贤能并且有才能的人,一定让他长久担任官职,等到大家都认为适合担任某个职务后才升迁。他所推荐引进的人,人们不曾知道。寇准担任枢密使,当被罢免时,派人私下拜访王公,请求担任使相。王公非常吃惊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可以请求呢! 况且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诏令下达,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拜见皇帝,哭泣着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我,我怎么能到这个地步!”宋真宗详细地说出王公推荐寇准的原因,寇准才惭愧感叹,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铭文说:威武的魏公,辅佐我的真宗。在宰相任免官员方面,只依据正确与否和才能。秉持公正的标准,使万物平衡。
15. C(C项,“鲁酒不可醉”,不是指鲁酒味道太淡,无法使人醉倒,而是因为没有共赏之人,喝酒也不能消愁,表达了对杜甫深深的思念之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三杯两盏淡酒”也不是真的酒淡,而是愁太多太重,酒压不住愁绪而让人觉得酒淡。)
16.①借景抒情。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营造了萧瑟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愁思难解。②借事抒情。诗人想借喝酒、听歌排遣愁绪。但因友人离去,无人共赏,没有兴致去痛饮酣醉,歌声也只能空有其情。“不”和“空”二字,大大地加重了悲伤。③比喻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比喻为汶水。汶水浩荡不息地紧随友人悠悠南行。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抒发诗人与杜甫离别后的孤寂、
【高一六校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卷参考答案 第3页(共4页)】 5213A
相思之情。④直接抒情。尾联说出“思君”二字,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评分参考】①答案侧重前3点,前3点中,答对任意2点即可满分,每点3分;②指出手法1分,联系诗句解释正确2分;③若答第4点,则酌情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作答时,注意审查题干:“如何表达思念”,问的是抒情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诗人送别了杜甫,结束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城,倍感孤寂。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歌一、二句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苦恼,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萧瑟的秋风,凄清的气氛,更令诗人愁思难解,这是借景抒情。但愁情太重,又寄希望于喝酒、听歌继续解愁,这是借事抒情。无奈美酒无人共饮,好歌也徒有其情,只好继续寻找解愁之法,也就逼出了下文寄情于流水,用比喻诉说绵绵不绝的相思,形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诗歌译文】我近来终究是为了什么事? 高枕安卧在这沙丘城。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发声与秋声相连。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我思念你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4)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甲: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乙:理所应当/合情合理
【评分参考】①本题2分,每空1分。②甲:填写“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大相径庭”等均给分;乙:填写“理所应当”“合情合理”等均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积累情况和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甲:根据上下文,这里填的成语应该表示二者含义完全不同,填写“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大相径庭”等均可。注意: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径:门外小路。庭:堂前空地。乙:本段讨论重新翻译“龙”的合理性,填写“理所应当”“合情合理”等成语均可。
19. A中国龙代表着吉祥 B将中国龙与 dragn 互译确实欠妥
【评分参考】A:中国龙(必须明确“中国”,1分)象征着吉祥(含义相近即可,1分);B:将中国龙与 dragn 互译(1分)确实欠妥(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A处,主要说的是中国龙的“寓意”方面,可知这里应该填“中国龙的象征义”,中国龙的象征义是什么?根据后面的“在古代中国,农民们会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可知,中国龙的寓意与“吉祥”有关,故这里可填写“中国龙象征着吉祥”;B处为领起句,通读本段,可知本段主要谈的是中国龙与西方龙不是一回事,将中国龙与 dragn 互译是不正确的,故这里可以填写将“中国龙与 dragn 互译确实欠妥”。
20.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大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⑥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做好跨文化的表达非常重要。
【评分参考】①本题4分,每句2分;②指出错误并修改,或直接写改后的句子都可以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句子的两处错误为:①逻辑不当,修改时把“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大国软实力”互换位置;⑥搭配不当,“主动”修饰“做好”,要放在“做好”的前面。
21.①原句使用“您”,犹如直接和读者对话,亲切自然;②连用三个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不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起到的反效果。
【评分参考】本题3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不同句式表达效果差异的能力。
做这一类题时,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前后文的逻辑关系、人称代词等角度作答。相对于改句的“消费者”,原句中的“您”犹如直接和读者对话,亲切自然。此外,原句连用三个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不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起到的反效果。
22.团体格局就是在西洋社会中由若干人组成的又有一定界限的,并且对于团体有相同关系的一种格局。
【评分参考】①句式1分(团队格局是……),“西洋社会” 1分,“若干人组成” 1分,“有一定界限” 1分,“相同关系” 1分;②下定义包含比喻,扣1分;③下定义不使用单句,扣2分;④超字数,酌情扣分;⑤包含其他信息,但不影响定义的完整性且不超字数,可以不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下定义。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何谓“下定义”。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格式为:被定义的概念=本质特征+属概念。其次,在具体的情境中抽取核心概念的主要信息。阅读本段,不难得出“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等主要信息。最后,根据下定义由单句构成的特点,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段信息来源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但学生是否读过本书并不影响其作答。
23.参照2024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阅卷评分标准,建议基准分为46分。
【高一六校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卷参考答案 第4页(共4页)】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答案
C
A
B
C
B
DFH
C
B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2024武威天祝一中、民勤一中、古浪一中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古浪一中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古浪一中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长春十一中等四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