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 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小农经济的出现 D.水利工程的修建
2.下表所示为魏晋时期有关农业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A.人地矛盾有所缓和 B.南方农业生产优于北方
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生产技术出现根本变革
3.下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影响该时期北美农作物构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理环境的制约
C.英国殖民政策的限制 D.全球航路的开辟
4.道光初年,陕西西乡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道光十三年,更有御史上奏朝廷,记载
出处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徐)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陈寿《三国志》
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
郭义恭《广志》
请求通过禁止“棚民开山”“种植包米”。这些现象表明()
A.外来物种改变了农业品种单一的状况 B.物种交流推动清代经济贸易发展
C.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 D.政府有效遏制了玉米种植的危害
5.2022年全世界人口接近80亿,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带来产粮面积大量减少,俄乌战争也使世界粮食市场供应不足,欧美资本控制的国际粮食期货价格飙涨。此外,有学者认为,粮食问题不是现实中没有足够的粮食,而是人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这说明()
A.世界和平是粮食安全的前提 B.提高产量方能化解粮食风险
C.粮食安全面临众多风险考验 D.打击投机才能保障粮食供应
6.《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眺,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此观点旨在强调()
A.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设立了铁官 B.先秦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成熟
C.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D.政府大多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
7.18世纪,欧洲的君主们模仿了中国由皇帝犁出当年第一条田垄的仪式,但却没有模仿由皇后当众采集桑叶并亲祭蚕神娘娘的仪式。这反映了()
A.中国和欧洲生产方式的差异 B.欧洲学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C.欧洲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 D.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妇女解放
8.清初谕旨官府织造局确立“买丝招匠”的经营体制。在苏州,一些殷实的机户都受雇于苏州织造局。他们拥有机张执照,同时预买丝斤,从民间雇募工匠在局里按照规定式样织造缎匹,织作完工后,工匠可另找其他工作。“买丝招匠”的经营制度()
A.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反映了近代经营方式的出现
C.助力民营手工业占据市场主导 D.促进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9.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 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先进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 D.反映亚洲明显贸易优势
10.1886年李鸿章上疏: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借以保中国之利权,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招商局属总理衙门管辖,关口免税是户部掌管。户部驳回呈请,进而提出招商局须将查明的前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缴还户部。这反映出()A.官商关系制约着商业运营 B.洋务官员图谋中饱私囊
C.民族企业收回了国家利权 D.清朝旧制与洋务的矛盾
11.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12.中世纪西欧的君主常把香料当作薪俸发放给朝臣,或作为贵重礼品互相赠送。8世纪初,伦巴第国王柳特普兰德给一位官员的薪俸包括1块金币、1磅油、1磅鱼子酱及2盎司胡椒。这说明当时()
A.西欧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B.东西方之间贸易规模有限
C.西欧封建君主权力加强 D.香料是贵族生活的必需品
13.《商品帝国》一书中,作者举例谈道,仅番薯这样一种作物,在传入中国后就使得承载的人口大幅增长,还让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参与到培育蚕丝、采摘茶叶、种植糖料作物之中,生产中国明朝后期和清代用来出口的商品。这说明该时期()
A.列强通过丝路贸易掠夺中国 B.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明清对外贸易
C.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主动权 D.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欧洲人开始海外扩张后,股份公司以其有限责任,为投资提供了媒介,使欧洲大批资本用于海外冒险事业。东方商人因自身及其合伙人的资力有限,没有一个最终能成功地与东印度以及现存的哈得逊湾公司相竞争。据此可知当时()
A.殖民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B.贸易规模扩大引发价格革命
C.经营方式变革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D.东方失去与西方竞争的优势
15.“一方面,它是美国主导下建构的经济霸权体系,即“美利坚和平'的经济版;另一方面,它又是国际社会对30年代大萧条的沉痛教训的有意识的反应。”上述文字所评价的是()A.雅尔塔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马歇尔计划 D.世界贸易组织
第11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江南的市镇
材料 表关于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系列史料。
运用以上史料,对“宋代江南市镇的发展”进行阐释。(1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494年1月,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
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直到我们在这里播种和栽种的(作物和果菜)收获为止。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后者今年(按,应为去年)栽种得较少,因为开始时不能为葡萄挑选好田地。虽然这样我们还是播下了一些种子,诚然,主要是为了试试地力。它看来极好,因此可以期待今后从中缓解我们的食物匮乏包括甘蔗。后者我们在这里也栽种了一些,也生长得很好。
应该运来一些活羊,最好是羊羔,母的比公的更好;还要公母都有的牛犊。前来的每一艘船都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要知道这里没有能助人一臂之力且对人有益的役畜应看到,为了养活要在这里定居的人,这里多么需要有角的牛羊和驮载的役畜如果在这个移民数(指一千人)中有一百骑兵,那将很不错,而且是甚为有益的。
-摘编自张箭《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与旧大陆生物初传美洲》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指出材料一对于研究物种传播提供了哪些信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非洲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影响。(8分)
18.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
-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
材料四
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
-以上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整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4分)
(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①
(杭州富阳)“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递年以蚕为业”
《夷坚志》
②
(镇江府)江口镇离城九里,人口近万数,有运河与州城相通,沿途“居民商肆,夹渠而列,渠岸狭不盈车”
《嘉定镇江志》
③
镇的设置标准:“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事物纪原》
④
华亭县青龙镇,“设监镇理财,镇故有治,有学,有狱,有库,有仓有茶场、酒坊、水陆巡检司”
《正德松江府志》
⑤
离魏塘镇不远的沈荡镇,宋以后“大贾往往而有”,但它“列鏖五六百家”多经营“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
《海盐县志》
⑥
内侍李从之在苏州吕山开设大药铺,雇佣杂工数百名。一般的贫困农民也往往到附近市镇“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
《鸿庆居士文集》
⑦
“外福山、庆安、梅李、许浦四镇各有税务,(其)有逾欠悉置不问,故镇官恬弗加意”。连原本应上缴的税钱,也“久益不登”
《宋元方志》
⑧
杭州城外俞家园一带巷陌,如“蜂房蚁窝”,“极为难认”;常熟县城边也是“民居侵塞”
《咸淳毗陵志》
17世纪以前
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
17世纪晚期
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
1700年
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
这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85年
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
19世纪30年代
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
棉布(100万磅)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欧洲(除土耳其外)
土耳其
美洲(除美国)
美国
英属东印度
爪哇等
其它各国
127.7
9.5
56.0
23.8
33.9
137.4
40.0
140.8
49.3
77.1
200.4
74.6
278.6
32.1
145.1
29.9
29.9
222.1
193.9
360.4
104.2
314.4
104.3
58.9
200.5
357.8
527.1
226.8
825.1
324.2
214.7
合计
265.1
501.5
790.6
1358.2
2676.2
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示意图
1855年的石版画 1914年英国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资本输出总额为100%)
画面中近处是英国谢菲尔德拥挤的房屋,
远处是高耸的工厂烟囱。那时谢菲尔德的人口增长率500%,达到35000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产值
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
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答案】(16分)
示例:
从江南市镇发展条件的角度作答:专业经济区的出现推动巨镇崛起;交通发展为市镇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政府税收的需要刺激市镇兴起。(6分)
从江南市镇发展表现的角度作答:市镇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市镇成为农民生活、生产必需品的来源地;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被纳入市镇范围。(6分)
从江南市镇发展中的问题角度作答:经济管理执行不利;城市规划无序混乱。(4分)
17.【答案】(13分)
(1)信息:哥伦布积极推动欧洲物种传入美洲;欧洲传入美洲物种的种类较多;小麦、葡萄、甘蔗等物种适合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美洲劳动力匮乏,有利于牛、驴等牲畜的引入。(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2)原因:玉米的适应性强;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与非洲联系的加强;欧洲殖民扩张的深入及殖民者的推动;非洲一些酋长和国王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开展。(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18.【答案】(14分)
(1)由平等的经贸往来到伴随着暴力掠夺;范围扩大,由区域性贸易到全球贸易;从亚非为中心到欧洲地位开始上升。(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由于毛纺织业受到印度棉纺织品冲击,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促进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毛纺织业的衰落;(2分)需求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创新;(2分)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2分)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印度国家等成为其殖民地;(2分)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在全球获得棉花并进行棉布的倾销,从而成为棉花帝国。(2分)
19.【答案】(12分)
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
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完善,推动英国社会出现一系列巨大变化。(2分)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迅速提高,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大城市不断涌现。同时城市中也出现了居住条件恶劣、人口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全球范围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到1914年英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每点2分,共8分)
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与转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但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带来深重的殖民灾难。(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C
C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C
B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元前 9000年”、“提高到0.03%、“高出30倍”,结合所学可知,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出现,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故选A项;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材料公元前9000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小农经济产生于铁犁牛耕及土地私有制出现以后,排除C项;水利工程修建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公元前9000年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尚未出现国家,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略
3.【答案】D【解析】据材料“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殖民地有着苹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这是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促进了物种交换的结果,故选D项;北美殖民地农作物种类的分布,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A项;自然地理因素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图中1763后英国禁止向西垦殖界线的划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时北美农业向西扩展,这与农作物构成不是同一个问题,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道光初年,陕西西乡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道光十三年御史上奏朝廷请求禁止棚民开山,种植包米,这些现象表明玉米这一外来物种的种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对,故选C项;早在农业产生之时,古代先民就培育出多种农作物,“农业品种单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玉米这一高产农作物的传播遇到的阻碍,这不利于清代经济贸易发展,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有效遏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了多个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全球人口增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导致的产粮面积减少、俄乌战争对世界粮食市场供应的影响,以及欧美资本控制下粮食期货价格的飙涨。此外,还引用了学者的观点,指出粮食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粮食的总量不足,而在于粮食的分配和获取问题。C项“粮食安全面临众多风险考验”准确概括了题干中提到的多个影响因素,包括战争、市场供应不足、价格飙涨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粮食安全面临的多重风险,故选C项;A项“世界和平是粮食安全的前提”虽然强调了和平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但题干中提及的风险并非仅限于战争因素,还包括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A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A项;B项“提高产量方能化解粮食风险"忽略了题干中学者指出的粮食分配和获取问题,即便产量提高,如果分配不公或获取困难,仍无法化解粮食风险,排除B项;D项“打击投机才能保障粮食供应”只关注了题干中提到的粮食期货价格飙涨这一单一因素,未能全面反映题干中提及的多重风险,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眺”可知,材料强调战国时期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故选C项;“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项;男耕女织强调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政府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模仿犁田垄的仪式反映了农业在欧洲的重要性,以及欧洲君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未模仿采集桑叶和祭蚕神娘娘的仪式表明欧洲君主并未模仿与中国皇后相关的农业仪式,特别是与蚕桑业紧密相关的仪式。欧洲君主模仿了与普遍农业生产相关的仪式,但未模仿与特定农业生产相关的仪式,这正体现了中国和欧洲在生产方式上的差异,故选A项;欧洲君主并未全面模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是模仿了部分农业仪式,排除B项;C项与题目信息无直接关联,且资本主义经济的确立并不能直接解释为何欧洲君主只模仿了部分中国仪式,排除C项;启蒙运动与妇女解放虽然有关联,但与欧洲君主模仿中国仪式的情况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买丝招匠”的经营体制使得机户可以预买丝斤,从民间雇募工匠进行织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者(即工匠)的就业和收入,从而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机户在完成官府任务后,工匠还可以另找其他工作,这也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模式。但题干中描述的“买丝招匠”经营体制,虽然涉及到了雇佣关系,但它是在官营手工业中,而非民间手工业,且这种雇佣关系主要是为了完成官府的织造任务,而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不能简单等同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排除A项;近代经营方式的出现,通常指的是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生产的普及,出现的新型的、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经营模式。而题干中描述的“买丝招匠”显然还是基于手工劳动的经营方式,与近代机器生产相去甚远,排除B项;虽然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显著发展,但题干中的“买丝招匠”经营体制主要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组织方式,与民营手工业是否占据市场主导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
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是因为受到印度商品的冲击,所以英国要改进生产技术,这是一种对工业革命兴起原因的新认识,丰富了工业革命的研究视角,故选C项;工业革命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印度的货物多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低,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东印度贸易的状况,未涉及整个亚洲的情况,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1886年李鸿章上疏......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缴还户部”可知,李鸿章请求为轮船招商局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而户部驳回请求,并且要招商局缴还户部前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这反映了户部代表的清朝旧制度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发展存在矛盾,故选D项;李鸿章也是官员,官商关系制约着商业运营表述不当,排除A项;洋务官员图谋中饱私囊不符合题意,材料没反映李鸿章想中饱私囊,侵占轮船招商局之利,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与外洋轮船争利,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没有收回国家利权,排除C项。
11.【答案】B【解析】据材料1910年美国农业的劳动力投入指数高达约350,随着机械投入、化学品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指数锐减,得出农业生产机械化、化学肥料的使用节约了劳动力,农民不再花费大量精力耕作、照管农作物,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B项;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排除A项;生态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单是化学品造成的,排除C项;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农业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推动,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君主常把香料当作贵重物品来发放或赠送,这反映出当时香料在西欧的稀缺性。而香料的稀缺性是由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规模有限,导致香料无法大量流入西欧,故选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西欧的农业生产状况,而是强调了香料作为薪俸或贵重礼品的现象,二者不构成因果联系,排除A项;C项与题目描述的现象无直接联系,题目中并未提及西欧封建君主的权力状况,排除C项;虽然题目中提到了君主将香料作为贵重礼品或薪俸,但这并不能说明香料就是贵族生活的必需品。更可能的是,由于香料的稀缺性和高价值,它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或象征身份的物品,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番薯的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还使得更多农民参与到经济作物的种植中,这些经济作物后来成为明清时期出口的重要商品。这表明,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影响,更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中,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列强或丝路贸易的掠夺行为,而是讲述了番薯传入后对中国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描述了番薯传入后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未提及中国是否丧失了对外贸易主权,且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欧洲人通过股份公司的形式筹集了大量资本,用于海外冒险事业,从而在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中占据了优势。而东方商人由于经营方式的限制(如合伙制等),无法与欧洲人的股份公司相竞争,从而在世界贸易格局中逐渐失去了优势。这说明经营方式的变革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早期殖民扩张包括直接的领土占领、资源掠夺、劳动力剥削等多种形式,19世纪末以后才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欧洲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但这一现象并不是贸易规模扩大直接引发的,排除B项;虽然题干中提到东方商人在与欧洲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并不能直接推断出东方就此失去了与西方竞争的所有优势。此外,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主导下建构的经济霸权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它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故选B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国际政治现象,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经济恢复的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与“经济霸权”无关,排除 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经济组织,主要协调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6分)
示例:
从江南市镇发展条件的角度作答:专业经济区的出现推动巨镇崛起;交通发展为市镇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政府税收的需要刺激市镇兴起。(6分)
从江南市镇发展表现的角度作答:市镇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市镇成为农民生活、生产必需品的来源地;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被纳入市镇范围。(6分)
从江南市镇发展中的问题角度作答:经济管理执行不利;城市规划无序混乱。(4分)
【解析】
据材料“关于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系列史料”,从江南市镇发展条件、表现和江南市镇发展中的问题等角度进行阐释。首先,从江南市镇发展条件的角度阐释:据材料“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递年以蚕为业”并结合所学可得专业经济区的出现推动巨镇崛起;据材料“江口镇离城九里,人口近万数,有运河与州城相通“沿途”居民商肆,夹渠而列,渠岸狭不盈车”并结合所学可得交通发展为市镇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据材料“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并结合所学可得政府税收的需要刺激市镇兴起。其次,从江南市镇发展表现的角度阐释:据材料“设监镇理财,镇故有治,有学,有狱,有库,有仓,有茶场、酒坊、水陆巡检司”可得市镇管理服务机构完善;据材料“列鏖五六百家多经营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并结合所学可得市镇成为农民生活、生产必需品的来源地;据材料“内侍李从之在苏州吕山开设大药铺,雇佣杂工数百名”“一般的贫困农民也往往到附近市镇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并结合所学可得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被纳入市镇范围。最后,从江南市镇发展中的问题角度阐释:据材料“外福山、庆安、梅李、许浦四镇各有税务,(其)有逾欠悉置不问,故镇官恬弗加意“连原本应上缴的税钱,也“久益不登”可得经济管理执行不利;据材料“杭州城外俞家园一带巷陌,如“蜂房蚁窝”,“极为难认”“常熟县城边也是“民居侵塞”可得城市规划无序混乱。
17.【答案】(13分)
(1)信息:哥伦布积极推动欧洲物种传入美洲;欧洲传入美洲物种的种类较多;小麦、葡萄、甘蔗等物种适合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美洲劳动力匮乏,有利于牛、驴等牲畜的引入。(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2)原因:玉米的适应性强;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与非洲联系的加强;欧洲殖民扩张的深入及殖民者的推动;非洲一些酋长和国王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开展。(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应该运来一些活羊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包括甘蔗。后者我们在这里也栽种了一些,也生长得很好”可知,哥伦布积极推动欧洲物种传入美洲、欧洲传入美洲物种的种类较多;小麦、葡萄、甘蔗等物种适合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材料一“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可知,美洲劳动力匮乏,有利于牛、驴等牲畜的引入。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要容易保存得多"可知,玉米的适应性强;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与非洲联系的加强;据材料二“阿萨迪王国自 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可知,非洲一些酋长和国王的推动;据材料二“在非洲西部的林带”及所学可知,欧洲殖民扩张的深入及殖民者的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要容易保存得多”可知,玉米便于携带储存,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据材料二“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可知,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据材料二“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可知,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18.【答案】(14分)
(1)由平等的经贸往来到伴随着暴力掠夺;范围扩大,由区域性贸易到全球贸易;从亚非为中心到欧洲地位开始上升。(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由于毛纺织业受到印度棉纺织品冲击,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促进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毛纺织业的衰落;(2分)需求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创新;(2分)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2分)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印度国家等成为其殖民地;(2分)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在全球获得棉花并进行棉布的倾销,从而成为棉花帝国。(2分)
【解析】
(1)据材料一“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并结合所学可得由平等的经贸往来到伴随着暴力掠夺;据材料一“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欧洲强国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可得范围扩大,由区域性贸易到全球贸易;据材料一“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可得从亚非为中心到欧洲地位开始上升。
(2)据材料二“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并结合所学可得由于毛纺织业受到印度棉纺织品冲击,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促进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毛纺织业的衰落;据材料二“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并结合所学可得需求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据材料二“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并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据材料三“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印度国家等成为其殖民地;据材料四“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在全球获得棉花并进行棉布的倾销,从而成为棉花帝国。
19.【答案】(12分)
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
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完善,推动英国社会出现一系列巨大变化。(2分)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迅速提高,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大城市不断涌现。同时城市中也出现了居住条件恶劣、人口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全球范围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到1914年英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每点2分,共8分)
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与转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但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带来深重的殖民灾难。(2分)
【解析】
题目要求以“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答案可以从剧变的原因、剧变的表现以及剧变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结,据材料一数据可知,从1801到186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远超过农业产值,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从业人口较多,故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工厂”;据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示意图可知,英国10万以上城市数量较多,说明工业化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大城市不断涌现;据材料二1855年的石版画可知,城市中也出现了居住条件恶劣、人口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据材料二1914年英国在资本输出中所占的比重可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全球范围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到1914年英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与转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但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带来深重的殖民灾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 《说文解字》解释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礼记 ·丧服传》中记载,《说文解字》解释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