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人体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物质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Na+、血浆蛋白、抗体、CO2
B. 唾液淀粉酶、呼吸酶、O2、胰岛素
C. 麦芽糖、葡萄糖、Cl-、尿素
D. 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
【答案】A
【分析】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内,细胞膜上,与外界相通的都不是内环境成分。
【详解】A、Na+、血浆蛋白、抗体、CO2,都在内环境中,A正确;
B、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尿素和麦芽糖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载体蛋白,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A。
2. 房水是眼球中的一种透明液体。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中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但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请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房水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B. 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K+浓度
C. 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
D. 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答案】B
【分析】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详解】A、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属于组织液,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A正确;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浓度,B错误;
C、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
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B。
3. 理解并应用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中有关概念的理解,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B. 自主神经是脊神经的一部分,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会导致条件反射的消退,这个过程不需要大脑参与
D. 缩手反射进行时,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也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答案】D
【详解】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但外周神经系统不仅仅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A错误;
B、自主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而非脊神经的一部分,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错误;
C、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会导致条件反射的消退,这个过程需要大脑参与,C错误;
D、缩手反射进行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由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与脑有联系,所以兴奋也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D正确。
故选D。
4. 当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端时,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麻醉能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的开闭,不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B. 麻醉剂可以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的结合来减轻疼痛
C. 麻醉剂可以阻滞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道的开放,使动作电位不出现或峰值降低
D. 无麻醉情况下,机体受刺激后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当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端时,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的开闭,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
B、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由题可知,麻醉能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该过程中麻醉剂可以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减轻疼痛,B正确;
C、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有关,麻醉剂若阻滞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道,影响的是静息电位而非动作电位,C错误;
D、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机体受刺激后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B。
5. 甲图为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电表的两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图乙为甲图中Z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宜刺激X处,引起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图可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C. 神经递质在③中的移动不消耗ATP
D. 结构④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C
【分析】甲图Z是突触,刺激点Y在传入神经(根据神经节可判断)上,刺激点X在传出神经上。乙图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A、据甲图分析可知,刺激点X在传出神经上,若适宜刺激X处,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故不会引起电表发生偏转,A错误;
B、据甲图分析可知,该反射弧是由3个神经元细胞组成,而膝跳反射则是由2个神经元细胞组成,B错误;
C、乙图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③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正确;
D、乙图中结构④为突触后膜,其膜电位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故选C。
6. 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的有机物,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指的是烟草中尼古丁对机体的损害,下图是尼古丁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影响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B. 吸烟会使POMC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引起食欲下降,也会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C. 戒烟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脂肪分解变慢,体重也随之下降
D. 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而调节脂肪细胞代谢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不涉及分级调节,A错误;
B、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一方面使POMC神经元兴奋,食欲下降,另一方面调节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B正确;
C、戒烟后,由于缺乏尼古丁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肾上腺素含量会减少,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体重也随之增加,C错误;
D、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只是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而已,D错误。
故选B。
7. 骑行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郫都区域内有包括锦江绿道在内的多条骑行绿道,骑行时会大量出汗、口渴,骑行过后还会感到肌肉酸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骑行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相关神经中枢,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骑行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会显著下降
C. 骑行活动受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的分级调控
D. 骑行中,出汗会带走大量热量,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答案】C
【分析】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人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变化,此外含有传导散热等。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详解】A、骑行中,由于大量出汗和呼吸作用排出水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然而,直接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是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而不是相关神经中枢。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A错误;
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由于缓冲物质H2CO3/NaHCO3等能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
C、骑行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受到大脑皮层(负责决策和计划)、脑干(包含呼吸中枢等关键部位)和脊髓(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协调运动)等多个中枢的分级调控。这些中枢共同协作,使骑行成为一种协调、有效的运动方式,C正确;
D、骑行中,正常机体大量排汗,此时其体内散热量等于产热量,D错误。
故选C。
8. 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选项中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B. 该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
C. 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共同调控
D. 该实验表明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垂体的直接控制
【答案】D
【分析】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又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又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详解】A、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B正确;
C、因为阻断和恢复垂体与下丘脑联系会影响生殖器官功能,所以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共同调控,C正确;
D、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影响,但不能判断是否受垂体的直接控制,D错误。
故选D。
9.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其含量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控制有关
B. 若X代表肾上腺素,其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的控制
C. 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D. 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ab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答案】A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则其含量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控制有关,A正确;
B、若X代表肾上腺素,其分泌受神经调节控制,B错误;
C、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错误;
D、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a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低,b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高,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则ab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错误。
故选A。
10. 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它多重因素的共同调控,部分调控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GHRH和SS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给垂体
B. GH含量升高促进SS神经元分泌SS,属于正反馈调节
C.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青少年身高的增长
D. GHRH和SS对GH的双向调节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
【答案】B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下丘脑中的神经元分泌的 GHRH 和 SS 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垂体,作用于垂体,进而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A正确;
B、GH 含量升高促进 SS 神经元分泌 SS,但SS的分泌对垂体分泌GH起着抑制作用,因而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充足的睡眠能促进 GHRH神经元分泌 GHRH,进而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因而有利于生长,因此充足睡眠有助于青少年身高的增长,C正确;
D、GHRH 和 SS 对 GH 的双向调节能保证GH含量的稳定,进而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D正确。
故选B。
11. 等渗性失水指机体中的水分和各种无机盐成比例丢失,使细胞外液含量降低,但不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常发生于外科手术后。若机体等渗性失水状态过长,则细胞内液会迁移到内环境,引发细胞缺水。此时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机体丢失大量N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
B. 机体丢失大量HCO3-,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
C. 细胞内液转移至内环境,导致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大幅度增加
D.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患者产生强烈渴觉
【答案】B
【分析】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其作用保钠排钾,即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Na+的重吸收,对K+的分泌。
【详解】A、机体丢失大量Na+,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会加强对Na+的重吸收,A错误;
B、HCO3-可以中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乳酸),机体丢失大量HCO3-,调节能力减弱,容易诱发酸中毒,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蛋白质进入内环境需要穿过细胞膜,故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不会大幅度增加,C错误;
D、等性失水未改变渗透压,不会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刺激,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只借助于淋巴循环相联系
B.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C. 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
D. 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但是二者成熟场所不同。
【详解】A、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联系,A错误;
B、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C、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在骨髓和胸腺,C正确;
D、溶菌酶可由非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故选C。
13. 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有关,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 颗粒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
C. 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D. 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答案】C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这道防线是统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详解】A、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其功能属于免疫监视,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
C、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
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了淋巴细胞,所以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故选C。
14.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 曲线EF段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记忆T细胞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
【答案】B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并伴有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大,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详解】A、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在内环境中不能增殖,A错误;
B、HIV进入人体后,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同时还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来杀死HIV,故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曲线CD段的初期体内能够产生抗体,则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
D、曲线EF段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淋巴T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初次接触HIV不存在二次免疫,即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D错误。
故选B
15. 桥本氏甲减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损,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病症。下表为某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报告。据表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
B. 可通过注射细胞因子缓解该病病情
C. 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正常人高
D. 患者会表现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症状
【答案】B
【详解】A、该病是因为可检出抗甲状腺相应成分的自身抗体,因此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
B、由于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能通过注射细胞因子缓解病情,B错误;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当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促甲状腺素含量偏高,C正确;
D、通过表格数据可以TGAb和TPOAb值偏高可以判断,该病是自身免疫病,导致甲状腺被破坏所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引发的病症,患者会表现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症状,D正确。
故选B。
16. 取某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A)和幼根(B)并切除尖端,保持两者的形态学上端在上,实验处理见图甲;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物芽和根的影响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A、B的下端都能够检测到生长素
B. 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 b点对应的浓度,A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B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
C. 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d点对应的浓度,A和B的弯曲方向相反,可以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
D. 用含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处理A时,其弯曲生长的程度均不相同
【答案】A
【分析】观察乙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l/L、10-8ml/L。
【详解】A、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图中 A、B的下端都能够检测到生长素,A正确;
B、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根和芽的生长,A和B均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B错误;
C、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d点对应的浓度,此时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但其并不是作用于同一部位,无法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C错误;
D、在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促进效果相同,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有5道大题,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17. 竞技体育通过极端训练实现对人体内环境稳态平衡的不断打破,从而提升竞技水平。训练过程中要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估,以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现选取男子体操运动员5名,冬训前开始进行跟踪测试,连续监测11周,测试的部分生化指标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______,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
(2)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会通过______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乳酸进入内环境中,机体会通过______(具体物质)维持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
(3)内环境主要由血浆、______构成,血浆与你所填的答案在成分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4)可将血红蛋白的______作为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指标。结合表中数据,为更稳定地获得更高水平的血红蛋白,应至少冬训______周。
【答案】(1)①.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①.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②. NaHCO3##HCO3-##Na2HPO4##HPO42-
(3)①. 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4)①. 含量##浓度 ②. 9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小问1详解】
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2详解】
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一定量的乳酸,释放到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或HCO3-或Na2HPO4或HPO42-,使机体维持内环境中pH的稳态。
【小问3详解】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液在成分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小问4详解】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携氧气转运,可将血红蛋白的含量作为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指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冬训大于9周时,运动员体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会明显高于冬训前,为获得更高水平的血红蛋白应至少冬训9周。
18. 某药物X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手术麻醉剂。为研究其药理,某研究小组将从实验动物活体分离出的神经组织分别浸润在不含药物X的生理盐水(A组)和添加药物X的生理盐水(B组)中,15分钟后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记录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为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____(填“有”或“没有”)抑制作用,对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抑制作用。
(3)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假设药物X对于递质的释放、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均无影响,结合本实验结果推测,药物X最可
能通过_______(选填数字:①破坏乙酰胆碱受体;②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③破坏降解乙酰胆碱的酶)发挥作用,从而阻碍了神经细胞膜上的______(离子)运输。
(4)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分支会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的突触小体,其内分布较多细胞器,如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这对于突触小泡的形成、移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很重要的影响。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负电位 ②. 钾离子外流
(2)①. 有 ②. 有
(3)①. ② ②. 钠
(4)①. 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分析】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为负电位,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静息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
【小问2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未加药物X的A组相比,添加药物X的B组中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均有所减小,说明药物X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有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需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分析题意可知,药物X对于递质的释放、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均无影响,但却最终影响了兴奋的传递,最可能是因为②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从而阻碍了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运输。
【小问4详解】
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分支会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的突触小体,其内分布较多细胞器,如高尔基体(与囊泡等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9. 下图为某南极科考人员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分泌受__________(填图中物质的标号)的直接调节。③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冷刺激也能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请补全完成这一具体反射活动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肾上腺。
(3)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尿液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随着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增殖,患者出现发热现象,体温调定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丘脑预设的一个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如升高到39℃,此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导致发热出现。若患者服用退烧药,机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生理途径来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
【答案】(1)①. ①③ ②.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的产热增加
(2)①. 皮肤冷觉感受器 ②. 传入神经 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寒冷环境汗液分泌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4)①. 大于 ②. 汗液分泌增加 ③. 皮肤血管舒张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饥寒交迫”时体内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其中,A表示大脑皮层,B表示垂体,C表示胰岛A细胞,D表示肝脏细胞。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胰高血糖素。
【小问1详解】
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传至下丘脑的神经中枢,引起下丘脑的某些分泌细胞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引起垂体释放②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②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相关活动。甲状腺激素能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的产热增加。
【小问2详解】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减少,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小问3详解】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汗液分泌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多。
【小问4详解】
体温调定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丘脑预设的一个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如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9℃,这时人的感觉是冷,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导致发热出现。若患者服用退烧药,机体可以通过汗液分泌增加和皮肤血管舒张等生理途径来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
20. 研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下图是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类型有______,甲细胞表示______,物质A、B表示______。
(2)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______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注射结核杆菌制剂能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膀胱癌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3)健康人体通过接种结核杆菌制剂预防肺结核,从免疫学角度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人体接种结核杆菌制剂后,当结核杆菌再次侵入人体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发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
(4)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与传统的放射和化学疗法相比,你认为免疫激活疗法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①.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③. 细胞因子
(2)①. 摄取和加工处理 ②. 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类似
(3)①. 抗原 ②. 反应更快,作用更强烈
(4)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较强
【分析】据图可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乙是B细胞,丙是记忆B细胞,丁是浆细胞,A、B是细胞因子,C是抗体。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C表示抗体,甲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由二者的参与,所以图中免疫过程,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据图可知,甲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因此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B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
【小问2详解】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后传递给其他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依据题目信息“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膀胱癌细胞”,说明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类似。
【小问3详解】
抗原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题意, 健康人体通过接种结核杆菌制剂预防肺结核,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抗原;人体接种注射结核杆菌制剂后,当结核杆菌再次侵入人体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发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较,反应更快,作用更强烈。
【小问4详解】
图示为免疫激活疗法利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抗体的作用,特异性的作用于癌细胞,将癌细胞杀死清除,因而该方法表现为特异性强、对人体副作用小的特点;化疗是用化学药品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进行全身治疗,放疗是用射线照射并杀死肿瘤细胞;因此该治疗方法与放疗和化疗相比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更强。
21. 下列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一些信息,请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生长素是以______为前体物质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其极性运输是一种______(运输方式)。
(2)图1利用琼脂块收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研究在光下和暗处生长素的产生情况。除所探究的因素外,其他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图2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中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______(填图中字母)。图3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______。
【答案】(1)①. 色氨酸 ②. 主动运输
(2)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3)①. C、B ②. 0<x<f
【分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小问1详解】
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所以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比较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胚芽鞘在暗处(100单位)和光下(99单位),由此可以看出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或光照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合成量。
【小问3详解】
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并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曲线上生长时间越短,促进作用越强烈,所以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C、B;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近地侧促进作用更强烈,所以x的促进作用不能在f~2f之间,浓度小于f,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0<x<f。
检验项目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游离甲状腺激素
0.86
ng/dL
0.8~1.7
促甲状腺激素(TSH)
7.47
mIU/L
0.3~3.6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140.6
IU/mL
5~100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47.9
IU/mL
1~16
测试指标
血红蛋白(g/L)
测试指标
血红蛋白(g/L)
冬训前
1594±9.18
冬训7周
157±3.81
冬训1周
143.2±6.53
冬训9周
161.67±8.5
冬训3周
144.6±3.51
冬训10周
170.6±3.64
冬训5周
161.8±7.19
组别
处理
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A
未加药物X
70 mV
70 mV
B
添加药物X
35 mV
5 mV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成都郫都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题+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生长激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